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道旁李苦文言文翻译

道旁李苦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01 09:34:46

1. 请问《道旁李苦》这篇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翻译: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孩一起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有很专多的李子,把树枝都属压弯了。其他的小孩都争着去拿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跑过去摘,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都长在道路的旁边,而且有那么多的李子,这李子肯定是苦的。”其他的小孩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这个故事写王戎小时候,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2. 《道旁李苦》短文答案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尝与诸小儿游;',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只,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指果实。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
则人们都会抢着去吃

所以是根据李子很多判断出来的,把树枝都压弯了。
译文,他说,这里指李子。⑥竞,弯曲,各?
根据路边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
。⑦走,看道边李树多子:“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答曰。⑧之。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折枝⑤,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折枝。折。②诸:曾经:“树在道边而多子。人问之;'。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⑤折枝。
《道旁李苦》的道理:确实这样。”取之信然⑩.诸儿竞走取之。⑩信然.,看道边李树多子④。
《道旁李苦》里的那个孩子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把树枝压弯了,它.':
如果李子不苦:
王戎七岁。⑨唯,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答曰:争逐,唯戎不动,认真思考:
王戎七岁的时候,此必苦李:
王戎七岁。③游;':众,要认真分析.此必苦李:
①尝,争着:跑;取之信然。”摘下来(一尝),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只有王戎没有。
文言文原文,唯⑨戎不动,仅,别人问他(为什么).人问之。
注释,玩耍④子:游玩

3. 道边李苦翻译全文

王戎七岁来时,曾经与他的伙伴一同游玩自.看到路边有棵李树,树上的李子多的压弯了枝,那些小伙伴竞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不动.有人问他为何不动,他回答说:"生长在路边的李树却多果子,那么这些李子肯定是苦的."于是,人们摘下来一尝,果然是苦的,都对王戎信服.

4. 道旁李苦全文意思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专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属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
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这里指里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道旁李苦》的道理:























































































.
《道旁李苦》里的那个孩子是如何判断出李子是苦的?
根据路边的李子多判断出来的
如果李子不苦
则人们都会抢着去吃
所以是根据李子很多判断出来的

5. 把古文“道旁李苦”译成白话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孩一起游玩,看到路边的李树上有很多的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其他的小孩都争着去拿李子,只有王戎没有跑过去摘,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树都长在道路的旁边,而且有那么多的李子,这李子肯定是苦的。”其他的小孩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6. 道旁李苦文言文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⑥走⑦取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7. 道边李苦古文的意思

出自世说新语,讲的是王戎的轶事。
文言文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现代文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这个故事反映了王戎的智慧,他得出道边李苦这一结论实际有这么一个推理过程:若李子不苦,应该就被路人吃完了,不会继续长在树上。

8. 文言文-道旁李苦的解释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回⑥走⑦取答之⑧,唯⑨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⑩。
注释:
①尝:曾经。②诸:众,各。③游:游玩,玩耍④子:指果实。⑤折枝:把树枝压弯了。⑥竞:争逐,争着。⑦走:跑。⑧之,这里指里子。⑨唯:只,仅。⑩信然:确实这样。
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和许多小朋友一起玩耍,看见路边上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把树枝都压弯了。很多小朋友都争着跑过去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树长在路边却有很多李子,那一定是苦的(李子)。”摘下来(一尝),才相信的确是这样的。

9. 道旁李苦的全文翻译,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道理: 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要认真观察,认真思考,认真分析,那样就不会被事物的回表面现象答蒙蔽。王戎就是因为善于思考,判断出路边无人摘的李子一定是苦的,所以他才没有像其他的小朋友一样“受骗上当”。

10. 道边李苦 翻译

翻译:

王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玩,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折断树枝,众小孩儿相继跑着抢走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来一看,真的是这样。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此文出自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10)道旁李苦文言文翻译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世说新语》的编纂成书固然与刘宋家族对魏晋风流的喜好和社会各层人士对魏晋风流的追慕有关,然而刘义庆之所以对魏晋士人情有独钟化大气力与其门客共襄盛举还有他个人身世的内在原因。

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袭封临川王,刘裕对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刘义隆即位,刚登基便先后杀了徐羡之、傅亮、谢晦等拥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为担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弑的悲剧,严格控制并杀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员,这其中就包括名将檀道济。

《世说新语》这部书记载了自汉魏至东晋的逸闻轶事,是研究魏晋风流的极好史料,其中关于魏晋名士的种种活动如清谈、品题,种种性格特征如栖逸、任诞、简傲,种种人生追求,以及种种嗜好,都有生动的描写,纵观全书。

可以得到魏晋时期几代士人的群像,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可以进而了解那个时代上层社会的风尚。从中可以看到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所记虽是片言数语,但内容非常丰富,广泛地反映了这一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仿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曲小说的素材,或成为后世诗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鲁迅先生称它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作者简介:

刘义庆(403—约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开府仪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秉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招聚文学之士,远近必至”。当时有名的文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他门下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他们根据前人类似著述如裴启的《语林》等,编成该书。

刘义庆只是倡导和主持了编纂工作,但全书体例风格大体一致,没有出于众手或抄自群书的痕迹,这应当归功于他主编之力。有的日本学者推断该书出于刘义庆门客、谢灵运好友何长瑜之手。

热点内容
学生调戏老师 发布:2025-05-12 06:02:30 浏览:14
抗癌生物 发布:2025-05-12 05:09:05 浏览:656
巨鹏生物 发布:2025-05-12 03:15:27 浏览:869
丝足老师 发布:2025-05-12 01:30:24 浏览:608
当教师好还是公务员好 发布:2025-05-12 00:53:30 浏览:853
考研英语真题下载 发布:2025-05-12 00:24:07 浏览:454
2017美术生高考综合分 发布:2025-05-12 00:20:15 浏览:883
清风校园手抄报资料 发布:2025-05-11 21:08:53 浏览:612
安溪是哪个市 发布:2025-05-11 19:17:34 浏览:708
京芳教育 发布:2025-05-11 14:06:12 浏览: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