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发布时间: 2020-12-01 10:36:09

『壹』 文言文截竿入城遂依而截之什么意思

为了说明白,不妨从全文说起。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内初竖执之,不可容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意思是: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依而截之:(这人果然)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其实,长竿可以放倒顺着城门进去的。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老头儿更加蠢笨,出了一个馊主意。

『贰』 截竿入城的文言文分别从鲁人和老者的角度写出此文的寓意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

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回
③遂——于是。
鲁国有个拿着答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启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叁』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译

截竿入城
魏晋:邯郸淳 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入城门的人,开始时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去;又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去。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不是最有学识的人,只是见过的事情很多!你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注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只是。
以:用。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绝不能盲目地顺从别人的意见。

『肆』 《截竿入城》文言文鲁人和老人角度的寓意

这个故事很常见也很容易懂,但是其丰富的寓意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多元的思考、深刻的启示。首先,从整个故事的本意来看,它讽喻的第一对象乃是“见事多矣”的老父。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的老先生给执竿入城的鲁人出的主意看似合理,实际上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一个愚蠢的人,还自称见识广,这是对自作聪明的人的极大讽刺。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对具体事情不具体分析,凭经验办事容易把事情搞砸,经验主义要不得。 其次,我们从执竿入城的鲁人角度来思考。执竿入城,竿是长竿,城门大小确是有限,横竖都进不得城门,于是这个鲁人就束手无策了。我们认为并不是鲁人真的“计无所出”,而是他没有好好动脑筋,多换几个角度试试,只有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长竿有长竿的用处,如果截开了可能就失去其使用价值,即使能够拿得进城,又于事何补呢?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别人给你出主意,你也应该仔细考虑考虑这个主意的可行性。总之,轻信盲从是可悲的。 最后,综合以上两个角度,不论是执竿入城的鲁人还是“见事多矣”的老父都应该打破思维定势,开动脑筋,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多侧面考虑,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老父”、这样的“鲁人”,我们只有克服“老父”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经验主义做法,丢掉“鲁人”轻信盲从的思想,多动脑筋,善于创新,才能不断解决工作学习中出现的新问题,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来源:语文世界(初中版)

『伍』 如果是你怎样劝告那个鲁国人(截竿入城文言文)

你扛的这个长竿是要用的,截断之后扛进去就没有用了。你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头朝着城门扛过去。

『陆』 戴竿进城文言文翻译

有个类似的。没看到戴竿进城。
截竿入城

原文: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版不可入;横执之,亦不权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作品名称

《截竿入城》

外文名称

Sectional rod into the city

作品别名

《鲁人锯竿入城》

创作年代

魏晋时期

作品出处

《笑林》

译文

 听语音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虽然不是圣贤,只不过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于是那个鲁国人依从了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柒』 课外文言文(10分)截竿入城鲁有 执 长竿入城门者, 初 竖执 之 ,不可入;横执之, 亦 不可入,计1无所


小题1:(6分)执:拿着初:开始之:代指长竿
亦:也内非:不是以:用
小题1:(2分)横着拿容竹竿,也进不去,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小题1:(2分)鲁人:愚蠢,盲目听从,遇事不思考
老父:自作聪明,好为人师

『捌』 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译

<截竿入城>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截竿入城>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蠢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
“老父”还不如蠢人,自作聪明,乱作指挥,弄巧成拙 ,但乐于助人。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cagd语言来讲就是piecewise.
字词理解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老人。古时指老年男子。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
遂:就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
启示: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玖』 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译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过了一会儿,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拾』 文言文截竿入城、管宁割席、锡饧不辨、齐庄公出猎、楚人学舟、世无良猫、马价十倍、执泥绘像的翻译。急!

截竿入城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了,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管宁割席译文
http://ke..com/view/137252.htm

锡饧不辨
明代有个著名的医生戴原礼刚来到京城,听说有一家医药店医术十分高,治病很有效,亲自去拜访。(到了那里)看见求(他)治病的很多很多。一个来治病的人刚拿到药方要走,(那人)追来说:“煎这药前往里面加一块锡。”戴原礼很奇怪,就问原因。(他)说:“这是古药方。” 不知道古药方是糯米所煎糖啊。 嗟乎!(感叹词)现在庸医胡说(自己)很熟悉古药方,大部分都辨认不清锡和饧的区别啊!

齐庄公出猎
齐国国王庄公出门打猎,有一只螳螂举起脚,准备和他的马车车轮子搏斗。(庄公)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什么虫啊?”车夫说:“这是螳螂。作为虫来说,(它是那种)只知道进不知道退的,不估计一下力量对比就轻率和敌方对阵。”庄公说:“这虫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于是让车绕道避开了它,后来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楚人学舟
楚国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开始学的时候,调头、转弯、快、慢,都只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所做的没有不随自己的意愿的,于是楚人以为自己掌握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傅,用椎敲鼓(古人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径直前进,突然碰到大的险境,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造成现在的危机的地方,难道不是前几天的小试幸运的地方吗?

世无良猫
有个人十分讨厌老鼠,倾家荡产讨得一只好猫,用大鱼大肉去喂食那只猫,用棉垫毯子做猫窝。猫吃的又饱睡的又舒服,于是不去捕鼠了,有的时候猫甚至与老鼠一块玩乐,老鼠因此更加猖狂!这个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赶走了,于是再也不在家里养猫了,认为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好猫啊!是没有好猫吗?是那个人不会养猫。

马价十倍
有个要出卖骏马的人,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卖马),人们不了解那马。这人就去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好马想要卖掉它,连续三天呆在集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给帮帮忙,去围着我的马转个儿圈看看它,临走时再回过头去看它一眼,我愿意奉送给您一天的收入。” 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围着马转圈而看了一看,临走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暴涨了十倍。

执泥绘像
刘元卿有一篇寓言“执泥绘像”,故事是这样: 歙州一带的习俗是经商。那里有个读书人,他父亲年轻的时候到秦陇一带经商,离家三十多年了,只是当初画在堂屋里的一幅像还保存在那里。有一天他父亲回来了。这人疑心他不是自己的父亲,就暗中拿着画像来同他比较,感到没有一处相似的,就拦在门外说:“我父亲的像又胖又白,而你又黑又瘦。我父亲胡子很少,而你却长着这么多的胡子,鬓角也都白了。至于鞋帽衣服就更不一样了。”这时他母亲出来看了以后也说:“啊!果真跟画像差远了。”过了一会儿,他父亲同他母亲多次提起过去的事,并谈到当时画匠的姓名以及绘画的经过,他母亲这才高兴地“啊”了一声说:“这是我的丈夫呀!”儿子这时才施礼,认了自己的父亲。

热点内容
师德师风演讲稿标题 发布:2025-05-11 11:22:34 浏览:520
小小的船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2025-05-11 11:06:30 浏览:240
老师的眼作文 发布:2025-05-11 10:38:52 浏览:803
扩大英语 发布:2025-05-11 09:48:26 浏览:473
在线教育美国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9
教育培训广告设计 发布:2025-05-11 08:07:13 浏览:894
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发布:2025-05-11 06:32:22 浏览:221
占有女老师 发布:2025-05-11 06:11:24 浏览:979
小学师德自查材料 发布:2025-05-11 05:04:18 浏览:634
教师女仆 发布:2025-05-11 04:24:51 浏览: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