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太湖
㈠ 文言文翻译!!急
1、有名的上层人物宴饮赋诗,常常聚集在梅树下面,现在(这些梅树)大部分已经枯槁了。
2、既然这样,那么这一次游玩怎么可以没有文章记载呢?
㈡ 文言文:泽人网雁
泽人网雁
具区①之泽,白雁聚焉。夜必择栖,恐人弋也,雁奴环巡之。专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暝。泽属人②熟其故,明火照之,雁奴戛然鸣,泽人遽③沉其火。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再三,群雁以奴绐己,共啄之。未几,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一网无遗者。
(选自 宋濂《燕书》)
词语解释
①具区:古湖泊名,即今太湖。
②泽人:住在湖边的人。
③遽:急速。
④爇:点燃。
古文翻译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㈢ 急求太湖石记(白居易)的文言文(全文)的原文和翻译
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我独知之。昔故友李生约有云:“苟适吾志,其用则多。”诚哉是言,适意而已。公之所嗜,可知之矣。
公以司徒保厘河洛,治家无珍产,奉身无长物,惟东城置一第,南郭营一墅,精葺宫宇,慎择宾客,性不苟合,居常寡徒,游息之时,与石为伍。石有族聚,太湖为甲,罗浮、天竺之徒次焉。今公之所嗜者甲也。先是,公之僚吏,多镇守江湖,知公之心,惟石是好,乃钩深致远,献瑰纳奇,四五年间,累累而至。公于此物,独不谦让,东第南墅,列而置之,富哉石乎。
厥状非一:有盘拗秀出如灵丘鲜云者,有端俨挺立如真官神人者,有缜润削成如珪瓒者,有廉棱锐刿如剑戟者。又有如虬如凤,若跧若动,将翔将踊,如鬼如兽,若行若骤,将攫将斗者。风烈雨晦之夕,洞穴开颏,若欱云歕雷,嶷嶷然有可望而畏之者。烟霁景丽之旦,岩堮霮,若拂岚扑黛,霭霭然有可狎而玩之者。昏旦之交,名状不可。撮要而言,则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覼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此其所以为公适意之用也。
尝与公迫视熟察,相顾而言,岂造物者有意于其间乎?将胚浑凝结,偶然成功乎?然而自一成不变以来,不知几千万年,或委海隅,或沦湖底,高者仅数仞,重者殆千钧,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不知精意有所召耶?将尤物有所归耶?孰不为而来耶?必有以也。
石有大小,其数四等,以甲、乙、丙、丁品之,每品有上、中、下,各刻於石阴。曰“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噫!是石也,千百载后散在天壤之内,转徙隐见,谁复知之?欲使将来与我同好者,睹斯石,览斯文,知公嗜石之自。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记。
古时候通达事理、豁达豪放的人,都有自己的嗜好。皇甫谧嗜好读书,嵇康嗜好鼓琴,陶渊明嗜好喝酒,当今的宰相牛僧孺嗜好玩石头。石头没有文字也没有声音,没有气味也没有味道,跟书、琴、酒三种东西都不相同,而牛公却那么嗜好,是什么原因呢?很多人都觉得奇怪,只有我知道这其中的原因。过去我的朋友李生约说过:“东西如果能够适合我的志趣,它的用处就多了。”这话说得非常正确,就是说,称心合意的就好。因而,牛公之所以嗜好石头,就可以知道了。
牛公在河洛地区做司徒时,治家没有珍贵的财产,十分清贫,只有在城东购置一所邸宅,城南经营一处别墅,像宫宇一样精心修葺,谨慎地选择宾客,不搞无原则的附和,遵守传统道德,不拉帮结派,游玩休憩的时候,跟石头在一起。可供玩赏的石头有各种类别,太湖石是甲等,罗浮石、天竺石之类的石头都次于太湖石。现在牛公所喜爱的是甲等的。在此之前,牛公的手下官员,很多镇守在各地,知道牛公的心中,只有奇石才是他的喜好,因而广为搜寻,把奇珍瑰宝一样的石头向他缴纳、进献,在四五年的时间里,接连不断有人送来。牛公对于奇石这东西,独独不予谦让,都收下了,在他的城东宅邸、城南别墅,有序地陈列着,于是他的奇石多么丰富啊!
这些石头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盘曲转折,美好特出,像仙山,像轻云;有的端正庄重,巍然挺立,像神仙,像高人;有的细密润泽,像人工做成的带有玉柄的酒器;有的有棱有角、尖锐有刃口,像剑像戟。又有像龙的有像凤的,有像蹲伏有像欲动的,有像要飞翔有像要跳跃的,有像鬼怪的有像兽类的,有像在行走的有像在奔跑的,有像撄取的有像争斗的。当风雨晦暗的晚上,洞穴张开了大口,像吞纳乌云喷射雷电,卓异挺立,有令人望而生畏的。当雨晴景丽的早晨,岩石山崖结满露珠,像云雾轻轻擦过,黛色直冲而来,有和善可亲堪可赏玩的。黄昏与早晨,石头呈现的形态千变万化,无法描述。概要地说,就是三山五岳、百洞千壑,弯弯曲曲,丛聚集缩,尽在其中。自然界的百仞高山,一块小石就可以代表;千里景色,一瞬之间就可以看过来,这些都坐在家里就能享受得到。这就是所以使牛公称心合意的地方。
我曾经跟牛公近距离地仔细观赏这些太湖石,面对面地谈论:这是造物主有意所为的吗?是混沌凝结之后偶然而成为这样的?然而自从石头形状形成以来,不知道经过几千几万年,或者委身在海的一隅,或者沉在湖底,高者仅有数仞,重量近千钧,一旦不用鞭赶自己来了,没有腿也到了,争奇呈怪,成为牛公眼中之物;对它们牛公又像对待宾客朋友一样对待,像看待贤哲一样看待,像对宝玉一样重视,像对儿孙一样疼爱,不知道是牛公专心专意召唤来的吗?是让这些稀罕的东西有所归宿吗?谁不为此而来呢?一定是有原因的。
这些太湖石有大有小,牛公将它们分作四等,分别以甲、乙、丙、丁表示,每一等又分上、中、下三级,分别刻在石头的背面,例如“牛氏石甲之上、丙之中、乙之下”等等。啊呀呀,这些石头,如果不刻上记号,千百年以后散失在天地之内,转来移去,或隐或现,谁还能知道是谁的石头呢?写作这篇文章是要让将来跟我一样爱好石头的人,看到这些石头,读到这篇文章,知道牛公嗜好石头的原因。
会昌三年五月丁丑日记。
㈣ 前五年太湖的文言文是
1、买鸭捉兔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2、良狗捕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 有个有钱人家偶尔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和家狗混在一起豢养,也和狗相安(无事)。稍微大了点,还是很驯服。竟然(就)忘了它是狼。一天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发怒的叫声,惊醒起来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前面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便(发现)两只狼等到他没有察觉,要咬他的喉咙,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就杀(狼)取它们的皮。这事(是)堂侄虞敦说的。狼子野心,(是)真实(而)没有诬蔑(它们)啊!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回这样而延误自身呢? 4、泽人网雁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往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5、惊弓之鸟 从前,有一位名叫更赢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园里喝酒,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麼高的水平吗 」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赢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赢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麼知道它有隐伤 」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㈤ 描写鼋头渚的句子,我记得以前初中还是高中学过一篇文言文的就是描写
吴山图记
归有光
吴、抄长洲袭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七十二峰:太湖中有大小岛屿四十八个,加上沿湖的山峰和半岛,号称七十二峰。尤以洞庭东山、西山、马迹山、三山、鼋头渚最为有名。
㈥ 文言文翻译 去胥门十里,而得石湖。上方踞湖上,其观大于虎丘,岂非以太湖故耶至于峰峦攒簇,层波叠翠,
距离胥门十里的地方就是石湖。上方*盘踞在湖的上面,它的外观比虎回丘要大,岂不是因为太湖的缘故答吗?至于峰峦聚集簇拥,翠绿的水波荡漾(这一方面),那么虎丘也很不错。
* 上方是一座山的名字,位于苏州
顺便帮你把逗号后面那句都翻译啦,哈哈~
㈦ 描写苏州的古文
《苏州赋》林锡旦(现代)
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万物复苏,川流滋润。然则三山岛畔,人类遗址逾万年;草鞋山中,水稻耕作六千轮①。蚩尤先民,兵仗威厉无比;良渚文化,玉琮精美绝伦。江南并非荆蛮,华夏有此文明。
溯自商周,泰伯来而勾吴立国;延及春秋,阖闾起而伍员建城。相土尝水,原野竖起吴都;开天辟地,水陆并列城门②。都邑之纲纪,王业之藩屏。兵圣奇谋,胥溪通而胜战强楚;霸王举鼎,江东出而扫灭暴秦。运河纵贯,江海联横。阊门内外,五更市贾不绝;河塘左右,八方生机依存。集散东西兮货积如山;供输南北兮帆樯似林。富丽州雄,东南称此都会;郡守府治,有吴据此中心。攘往熙来,尽为四远客商;栉比鳞次,均属百年店亨。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苏湖一熟,禾泽苍生。赋税尽出于此;贡物皆输于京。此诚姑苏繁华之地,吴郡滋生之源也。
今得沪宁线之利,占长三角之春。东毗上海,都市豪气辐射;西邻无锡,太湖山水连襟;南会浙江,民营经济并起;北偕长江,世界贸易繁频。天境开图,泼墨挥写明天更美;平畴立画,敷彩细绘现实皆真。一体两翼③,宛若大鹏展翅;七区五市,犹如群虎跃腾。时代高新产业,先后落户;世界五百诸强,竞相捷登。矢志发展探索,敢为天下先行。制造益重创造;革新更能创新。苏式品牌畅销;特色行业振兴。各项成就,国内佼佼领先;诸类称誉,国际频频颁临。古城与新区齐昌兮;经济共文化同赢。
人文既荟萃,地杰更人灵。季札挂剑,君子终究诚信;陆绩载石,孝子果然廉明④。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陆机赋,高启诗,三言梦龙奇逸文⑤。顾陆朱张,三国藉此鼎立;彭宋潘韩,清季所以扬名⑥。宋垂两范,诗文传诵百世;明有四家,书画流韵至今⑦。吴氏泰伯,天下第一世家;历代名贤,赞碑五百有盈⑧。金榜题名,状元竟成特产;科技进步,院士乃至独盛⑨。陈艳青举重夺冠;费俊龙航天凌云。吴文化之本源,苏州人之慧根。精致化于从容,大气涵于学问。无浮虚之躁意,有务实之耐心。精细、雅洁、淡泊、宁静,皆市民所好;崇文、融和、创新、致远,即城市精神。
巡览古迹,探访名胜。则走犬长洲,荡舟锦帆;馆娃吴宫,采草香径⑩。虎丘剑池,疑冢千古待解;江枫渔火,夜钟百八传声(11)。狮子林内,方入洞而湖石迷路;沧浪亭畔,未进园而绿水相迎。寒碧山庄,嵌法帖而长留天地;拙政名园,居闹市而犹处山林。园林甲天下,风景遍吴中。太湖、石湖、阳澄湖,湖光毓秀;东山、西山、穹窿山,山水钟灵。同里称富土,周庄谓水村。有世界文化遗产,尽展尔雅;非物质文化遗产,亦显其能。昆曲婉转,笛箫依依轻送;吴语软侬,琵琶声声相闻。苏绣并缂丝,精致典雅;宋锦与年画,古朴清淳。从细小处见宏大焉,于艺术中呈缤纷。
魅也人间天堂,嘉者东方水城。风烟十万家;水埠两岸边。画桥岂三百;幽巷数不清。粉墙黛瓦,蕴涵民情风俗;小桥流水,传说才子佳人。春华秋实,欣结传承之果;古韵今风,常续城市之魂。市花丹桂,馥郁含馨;城树香樟,冠盖成荫。古宅新居,鸟语花香;闾肆苑坊,木华水清。现代之设施,分步到位;人性之服务,与时俱进。历二千五百年沧桑,城址未变;藉三万六千顷太湖,水乡无更。悠久矣,时时恍若人在世外;秀美哉,处处感同身临仙境。名不虚传焉,安居乃冀康而寿;意犹未尽也,乐业当思锐且精。
看吾姑苏,志创率先兮,总天时地利人和;情倾小康兮,仗历史文化底蕴;遇机有缘兮,正因势而导拼搏;当仁不让兮,但乘势而上飞腾。噫!百城媲美天下兮,一枝独秀苏城。
【注释】:
①三江既入,震泽底定:《书·禹贡》:“三江既入,震泽底定。”震泽即太湖。苏州太湖三山岛曾出土旧石器时代遗址;草鞋山出土六千年前水稻谷物。
②水陆并列城门: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设相依水陆城门各八,左思《吴都赋》有:“通门二八,水陆通衢”。
③一体两翼:根据国务院批复,为保护古城,在苏城东辟工业园区,西设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人称“一体两翼”。
④季札挂剑;陆绩载石:季札,吴王诸樊四子,有贤声,出使聘晋,带宝剑以过徐君。徐君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札因有上国之使,未便相赠。及返而徐君已故,因心早已许之,便挂剑徐君墓前树上,以表诚信。陆绩为二十四孝中怀橘遗亲之孝子,后任郁林太守返苏,因清正廉明,身无长物,空船难渡海,便载石压舱以归,人称“廉石”。
⑤道子画,惠之塑:唐开元中吴道子、杨惠之同师苏州张僧繇,巧艺并著,时有“道子画,惠之塑,夺得僧繇神笔路”之说。
⑥顾陆朱张;彭宋潘韩:均为吴中名门望族。
⑦宋垂两范;明有四家:宋垂两范,指范仲淹、范成大。明有四家,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创吴门画派。
⑧天下第一世家;赞碑五百有盈:《史记》:“吴太伯世家第一”。沧浪亭有“五百名贤祠”,碑刻泰伯至清594名在苏贤者画像和题赞。
⑨状元竟成特产;院士乃至独盛:清汪琬答人苏州特产有两,其一“状元也”,清代苏州状元占全国状元总数22。81%。两院院士在全国同类城市中苏州居首位。
⑩长洲,锦帆;吴宫,香径:都是吴王夫差和西施游乐之处。
虎丘剑池;江枫渔火:史载虎丘剑池下有阖闾墓,至今未打开。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现每年元旦前夕组织中外游客听108响迎新钟声活动盛行。
【作者简介】:
林锡旦,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科科长;政协苏州市委文史委委员、苏州市文联委员、苏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城市沿革】
苏州历史悠久。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建吴国都城,城周47里,其中宫城城周9里,这就是今天的苏州古城。至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将全国划为36郡,苏南地区均属会稽郡,郡治仍在吴县(今苏州城)。东汉时由会稽郡分拆出吴郡,郡治仍在苏州,后又易名吴州,苏州一直保持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地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吴州为苏州。唐代,苏州当地诗人辈出,此外,白居易、韦应物、刘禹锡三位著名诗人都当过苏州刺史。明清时期是苏州发展的鼎盛时期。明嘉靖以后,应天巡抚移驻苏州,直至清末都是江苏省会,苏州成为江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苏州现辖沧浪、平江、金阊、工业园区、高新区(虎丘)、吴中、相城七区及常熟、张家港、吴江、昆山、太仓五县七区。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等9个古典园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双面绣”,2007年,苏州市GDP总量达5700多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了541。8亿元。
㈧ 文言文翻译
【参考译文】
福建厦门同安的陈化成,去世后被封为忠愍公。他是行伍出身,累积军功,官至提督,封为振威将军。按照旧例,提督、总兵不能在自己的出生地为官,皇上因为除了陈化成没有人能够担当海疆防御的重任,破格任命他为厦门提督。道光庚予年(公元1840年),英国军队侵扰浙江东部,朝廷命令沿海一带严加防范,特地把陈化成调到了江苏。到任刚刚六天,听说舟山失守,就立即率领军队赶赴吴淞口,认真查看并估量险要的地势,在西炮台旁边设下帷帐用来居住。整整三个年头,不曾脱衣安睡。他优厚地对待士兵,优渥地犒赏他们,但是自己日常生活的奉养就十分节俭,有人送他酒肉,他一定会严厉地如以拒绝。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歌谣:“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
每次涨潮的时候,陈化成一定会登高隙望。他告诫士兵说:“平时应该好好休息,不需要总是来军营。但是如果有了警报不去响应,就要依法用刑,绝不赦免。”他曾经和制府牛某大规模检阅军队,看到附近地方的士兵大多比较瘦弱,而上江一带各军营的士兵就比较强壮。牛某就说:“这些上江人可以充当先锋吗?”陈化成说:“家在附近的士兵都要会忧虑自己的家人,并且对我早已心服口服,没有叛离之心。外地士兵恐怕难以依靠。”等到打仗的时候,那些外地的士兵果然首先逃跑。
道光壬寅年(公元1842年)四月,乍浦失守。陈化成更加鼓励士兵,用大义去开导他们。当时其他的城池都发生了骚动,至于吴淞附近依靠着陈化成,依然如往日一样安居。五月,英军的舰艇大量聚集,陈化成登上炮台守御,从早到晚毫不懈怠。初八这一天,从卯时(早晨5点到7点)到巳时(早晨9点到11点),发射了一千多发炮弹,射伤五艘大的敌舰,还有两艘蒸汽轮船。英军看势头想要退兵,正好牛制府带兵出城,英军从桅杆上看见,就将火炮放架在桅杆之上攻击。牛制府急忙召集守卫小沙背的徐州总兵王志元前来,但是王志元已经逃走,牛制席吓得也逃走了,众多士兵随之全都逃窜。英军又奋力攻击。陈化成孤立无援,仍然亲手发射数十枚炮弹,身受重伤,炮弹炸断了脚,子弹穿过了他的胸膛,伏在地上喷血而死,年七十六。百姓听说陈化成战死,都大惊道:“我们的长城倒下了!”男女老少无不痛哭流涕,奔走相告。英军首领进了城池,登上镇海楼畅饮。有人用中文说道:“这场战斗是最危险了!只要有两个陈化成,这城池怎么能攻下来呢?”英军首领大笑。
太湖有一个武进士叫作刘国标,被陈化成所赏识,一直跟随他在军队中做事,忍着伤痛背着陈化成的遗体躲进了芦苇丛。过了十天,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嘉定县令,用车把遗体运进了嘉定城,埋葬在武帝庙,陈化成的容貌还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事情后来被汇报给朝廷,皇上下诏赐予专门的祠庙,授予骑都尉这样一个可以世代相守的官职。淞江人哭陈化成哭得非常伤心,写成的诗歌编成了一本书,题写书名为《表忠崇义集挑宝山王树滋为陈化成写了《殉节始末记》,我特地摘录其中的主要内容,并且抄录诗中的佳作。诗云:云:“一木难支大厦倾,将军殉节万民惊。丹心料有天垂鉴,白日愁看鬼横行。公已成仁甘就死,士惟见义竞忘生。怒涛夜激芦花岸,阴雨灵旗战鼓声。”
㈨ 文言文雁奴的翻译
雁奴是雁群中最小的一只,性格非常机警。每次雁群晚上睡觉时,唯独雁奴不睡,为它们守夜。有时稍微听到有人的声音,一定先大声叫唤,雁群就鸣声杂乱地飞去。
后来乡里的人更加喜欢设下更加巧妙的陷阱,专门用来对付雁奴。于是先找到雁群常栖息的湖边地带,暗中铺下大网,并在网的附近挖好洞穴。白天雁群不在,人们就拿着牵网的麻绳藏于洞中,等到天快要放亮时,人们就在洞外点火,雁奴最先警觉而鸣叫,(人们)立刻灭掉火。雁群惊醒不见有什么动静,就又栖息睡觉。于是人们屡次点火,雁奴屡次鸣叫,雁群屡次惊醒;惊醒了而又什么都没发生,雁群就认为雁奴毫无根据地乱叫,轮番啄食、攻击它,然后又栖息睡觉。过了一会儿,(人们)又点火,雁奴害怕雁群再啄击它,不敢鸣叫报警了。
人们没有听到雁奴的鸣叫,就拉绳张网,大概十只鸟中能捉住五只。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刚刚睡着,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㈩ 古文翻译
湖口石:
江州湖口的地方,有很多种石头,有是出产在水中,有的出产在水边。其中一种颜色发青,浑然天成像山峰、山峦、岩石、沟壑,有的像许多物品的样子。一种石头扁而且薄中间空,易于穿通穿透,几乎像木版用锋利的刀刃经剜刻而成的形状。石头的纹理像刷子的丝,颜色也微微润泽,两石相扣有声响。苏东坡称道赞赏,视它为“壶中九华”,曾经评论“百金归买小玲珑”这样的话。
英石:
英州的含光、真阳两县之间,石头出产于溪水之中,有许多种:一种颜色微青,其间有全白脉壮笼桩网络;一种颜色微灰黑,一种颜色浅绿。各有山峰、山峦、穿空穿眼,宛转而相互通透。它的质地稍稍润泽,两石相扣微微有声。可放在茶几桌案之上,也可一装点花盆,也可以掇制成小小的景观。有一种颜色发白,好象四面峰峦耸立挺拔,棱角较多,稍微晶莹透彻,而且四面有光华,可以照出物体,两石相扣没有声音。采石人就从水中选度奇巧的地方凿取,只可以放在茶几桌案上。
散兵石:
叫“散兵”的,是汉代张子房用楚歌破散兵将的地方,因此得名。那个地方在巢湖的南面,石头有大有小,形状繁多,裸露在山上。它颜色青黑,像太湖石,石上有古朴拙皱的纹理,当地人采石然后装袋外出贩卖,维扬好事(这句我不会),专门卖这种石。有最大的石头巧妙透漏得就像太湖的峰,更好的,还没有采过。
黄石:
黄石到处都有出产,它质地坚硬,斧凿不易进入,它纹理古拙。就像常州黄山,苏州尧峰山,镇江圌山,沿着大江直到采石的的方都有出产。俗人只知道它的顽夯,而不知道它的奇妙之处。
旧石:
世间上的好事,追逐虚名,专门寻求旧石。象某名园某峰石,某名人题咏,某代传至于今,真的太湖石,现今已经废止不用,想要高价买到,不吝惜金钱,当作古玩卖还行。又有只听说旧石,高价买的人。太湖石,自古至今,出采较多,好象是新的。像其他山有没开采的,选择其中透漏的、青骨的、质地坚硬的开采,未必比太湖石差。从古至今风霜雨雪,什么叫新的?什么叫旧的?都是开采石头只是盘驳、人工装载的费用,运到园林要花多少钱?我听说一个名叫“百米峰”的石头,询问它的价格是花百米而得到的,因此而得名。现今如果要拿它换百米,再盘百米,又叫“二百米峰”啦。凡是石头裸露在风雨中就旧,藏在土就新,虽然有土的颜色,没有经历雨露,也成旧石头。
锦川石:
石头适合旧。有五色的,有纯绿的,有纹理像画松皮的,高一丈多,宽盈一尺的就贵,一丈以内的较多。靠近宜兴有石头像锦川石,它的纹理像眼嵌石子,色泽也不好。旧的纹理眼嵌空,色泽质地清润,可以放在花间树下,插地立起可以观看。像理假山,就像劈开的山峰一样。
花石纲:
宋代“花石纲”,河南所产,靠近山东,随处都有,是运石头所留下的。这种石头巧妙的较多,顺陆路运起来比较艰难,有喜欢的,少取几块石放在园中,生色多了。
六合石子:
六合县灵居石,在沙土中靠近水边,出产玛瑙石子,有写细小破碎。有的大的像拳头、颜色纯白的、五色的,有纯五色的。它温润晶莹透彻,选择纹理色彩斑斓的取出,铺在地犹如锦缎。或者放在水涧沟壑水流湍急的地方,自然美观清晰养眼。
修园圃建假山,处处有好事,处处有石块,但没有巧人。想询问出石头的出处,到地有山,好像有石头,虽然没有巧妙的,任它顽夯,但是有纹理可行。曾经看见宋代·杜绾所著的《石谱》,什么地方没有石头?我年少时路过产石头的地方,记下来,我没看见的就不记载。
鼓掌庆祝,我终于翻译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