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
A.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的目的
学位中心开展学科评估的目的,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和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精神,以及贯彻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0条、“2011计划”协同创新的要求,通过评估,促进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该中心是事业单位,并不具有行政管理权。但此次评估,仍受到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尽管是自愿申请参加,仍有390多个单位的4200多个学科参加,学科参评率比上一次增长79%。除2所“211高校”外,其它“211高校”、“985高校”均参加了评估。全国高校中的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93%,博士一级授权学科的参评率为80%。许多省市也十分关注本次学科评估,表示会充分利用评估结果,促进本省市的学科建设。这反映出学校和地方近些年对学科建设和提高质量的重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相对其它评估,学科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抓住了学校发展的关键点。
纵观这次评估,体现了“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按照“科学客观、严谨规范、公开透明”的原则,突出“质量、成效、特色”导向,彰显了强调了质量,淡化规模,树立学科评价的正确导向;创新了学生质量评价模式,开创学生质量评价的新视角,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强调学生为本,注重“在学培养质量与职业发展质量相结合”的评价理念;创新了学术论文评价模式,营造学术论文评价的良好氛围;改变了科研成果评价模式,强调学科的社会服务能力,并邀请大批行业和企业人士及所有参评单位本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社会声誉进行评价,形成了“崇尚创新、重视质量、社会参与”的科研评价新模式;分类设置了指标体系,突出学科特色,强化分类指导等五大特色。
B. 如何评价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
国内学科评估,是目前唯一的一个官方大学评价。从好的方面,其一,在学科评估设计初衷方面,应该说是注重客观的。其二,在评估组构成方面,应该说是比较广泛和权威的,每个学科的评估组,都是由众多高校的权威教授或专家组成的。其三,在指标口径内评价上,相比较很多大学排行榜,应该说学科评估允许高校充分提供各类资料,其评价所取得的信息更为充分。而不是像众多大学排行榜那样,从网上或取样有限的第三方断章取义的获取数据去评价。
但任何排名,都有其不精确或者说不科学的地方,学科排名也有其权限。其一说先天不足。大学的一级学科设立不能不说是有问题的。从学科之间比较看,一些一级学科下设专业(二级学科)可能只有1-2个,但有的一级学科如应用经济学包括10个基本本科专业,如果加上专业方向,其数量悬殊更大;其二,评价一级学科,更容易和各类大学排行榜一样,误入1+1=2>1的歧途。仍然以应用经济学为例,某校的保险精算方面可能国内第一,但学科累加的结果,应用经济学整体学科排名会下滑到相对落后的名次,这样的评估结果并不能反映一高校在某一领域突出的成就,其导向也会是大学向大而全方向发展。其三,学科设置并没有反映国家重点发展的需要。如目前的智能制造、中国芯、大飞机、发动机、精工、农业机械等,并没有突出出来。
C.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的结果
一级学科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评选详情 管理科学与工程 10003 清华大学 92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87所,本次有5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02所。
10056 天津大学 84
10335 浙江大学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90002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100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3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359 合肥工业大学 102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81
10247 同济大学
10358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0533 中南大学 工商管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8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54所,本次有41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15所。 10698 西安交通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87 10558 中山大学 10384 厦门大学 86 10001 北京大学 83 10055 南开大学 10141 大连理工大学 81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272 上海财经大学 10284 南京大学 农林经济管理 10335 浙江大学 89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有1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9所。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7 10504 华中农业大学 86 10019 中国农业大学 83 10564 华南农业大学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82 1071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80 10022 北京林业大学 77 10224 东北农业大学 75 10635 西南大学 公共管理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90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有1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9所。 10003 清华大学 88 10001 北京大学 85 10486 武汉大学 10487 华中科技大学 83 10558 中山大学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0 10246 复旦大学 10248 上海交通大学 10307 南京农业大学 78 10384 厦门大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10486 武汉大学 96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20所,本次有18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29所。 10284 南京大学 86 10002 中国人民大学 85 10001 北京大学 79 10511 华中师范大学 76 10558 中山大学 10055 南开大学 74 10183 吉林大学 10269 华东师范大学 70 10280 上海大学 10610 四川大学 一级学科 学校代码及名称 学科整体水平得分 评选详情 艺术学理论 10001 北京大学 86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4所。 10286 东南大学 10003 清华大学 85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10610 四川大学 80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77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10278 上海音乐学院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74 音乐与舞蹈学 10045 中央音乐学院 94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4所。 10278 上海音乐学院 89 10046 中国音乐学院 82 10051 北京舞蹈学院 78 10394 福建师范大学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76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75 10072 天津音乐学院 11524 武汉音乐学院 10049 中国戏曲学院 73 戏剧与影视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92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4所。 10027 北京师范大学 86 10048 中央戏剧学院 10280 上海大学 77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76 10049 中国戏曲学院 74 10384 厦门大学 10001 北京大学 72 10118 山西师范大学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91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4所。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88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84 10003 清华大学 81 10028 首都师范大学 77 10178 鲁迅美术学院 10073 天津美术学院 76 10523 湖北美术学院 10280 上海大学 74 10319 南京师范大学 设计学 10003 清华大学 92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9所,本次有14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4所。 10047 中央美术学院 85 10355 中国美术学院 83 10295 江南大学 80 10331 南京艺术学院 10247 同济大学 78 10255 东华大学 10335 浙江大学 10033 中国传媒大学 77 10178 鲁迅美术学院
D. 教育部发布2012学科评估结果,为什么只在生态学看到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是与云南省共建的211工程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前身为“东陆大学”,曾经被《不列颠网络全书》列为中国15所世界著名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现有4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民族学、生态学、专门史、微生物学;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环境科学、化学、公共事业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汉语言文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政治学与行政学、大气科学、生态学、新闻学、网络工程、旅游管理。
2012年学科评估中,云南大学政治学一级学科获得第9名,民族学一级学科获得第2名,化学一级学科获得第29名,生物学一级学科获得第16名,生态学一级学科获得第3名。
综上,云南大学是一所实力很不错的211工程省属大学,在人文社科类和理学类学科上有优势,是一所很典型的文理型大学。
E. 2013年教育部最新学科评估结果在哪儿看,不要百度文库的,找起来不方便
F. 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公布了吗
据报道,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昨日公布了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此次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
据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评估指标体系保持“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基本不变,共设置人文、社科、理工、农学、医学、管理、艺术、建筑、体育等9套指标体系框架。
G. 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结果上哪看
可登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查看,结果如下:
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
评估工作程序
为保证“严谨规范、公开透明”,学科评估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并将以下程序对参评单位预先明示。
1、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包括“公共数据采集”与“单位材料报送”两部分。学位中心通过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关教指委、学会等官方数据源获取公共数据;通过参评单位申报获取参评学科数据。
2、数据核实
评估数据真实性是评估结果可靠性的重要保证。数据核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按数据采集标准,对单位填报数据进行筛查;
二是开发专门系统,对多单位、多学科重复填写的数据进行核查;
三是利用学位中心构建的公共信息库,开发专门系统对填报数据进行核对;
四是对发表学术论文等数据进行抽查。此项工作是学科评估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核查反馈材料多达近万页。
3、信息公示
在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单位填报的部分信息在参评单位范围内进行网上信息公示,接受各方异议,并对异议情况再按评估标准进行确认。
4、专家问卷调查
学科评估借鉴国内外经验,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邀请专家对学科声誉、学术道德、社会贡献与学生毕业后质量等进行主观评价。
主观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每个学科参与调查的一般为50-100人。本次评估除邀请本学科专家外,还特邀了部分来自教育部、科技部、文化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30多个部委及大型企业的近500名行业、企业界人士。
5、结果统计与发布
学科评估结果按照“精确计算、聚类统计”的原则产生。本轮评估首先按指标体系精确计算得到的原始得分,然后改变以往“四舍五入取整”产生并列排位的做法,采用“聚类统计”算法,将原始得分相近的聚为一类。
使得分类更科学、同一类并列的单位更多,从而淡化名次,引导单位更加关注学科建设的优势与不足。考虑到科研院所的特殊情况,高校和科研院所评估数据进行统一计算,公布时分别排列。
(7)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扩展阅读
一、评估目的
学位中心开展学科评估的目的:
1、是服务大局,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鼓励专门机构和社会中介机构对高等学校学科、专业、课程等水平和质量进行评估”的精神,服务研究生教育“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大局。
2、是服务高校,通过对学科建设成效和质量的评价,帮助高校了解学科现状、优势与不足,促进学科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质量。
3、是服务社会,提供客观的学科水平信息,为学生选报学校、学科和社会人才流动提供参考。
二、参评条件与参评情况
学位中心坚持“自愿申请参加,免收参评费用”的原则开展学科评估工作。各单位只要有一个及以上二级学科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即具有研究生培养和学位授予资格),均可申请参加该一级学科的评估。
第三轮评估按“新学科目录”进行,要求“拆分学科”(如原“历史学”、“建筑学”)相关学科必须同时申请参评,以客观反映学科拆分后的真实情况。
第一轮评估于2002-2004年分3次进行(每次评估部分学科),共有229个单位的1366个学科申请参评。第二轮评估于2006-2008年分2次进行,共有331个单位的2369个学科申请参评。本轮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中进行(不含军事学门类),共有391个单位的4235个学科申请参评,比第二轮增长79%。
三、评估指标体系
学科评估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以客观评价为主”的指标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指标权重全部由参与学科声誉调查的专家(本轮评估约5000名)确定。
根据教育部“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三十条”、“2011协同创新计划”和“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等有关精神,第三轮评估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指标设置突出“质量、成效、特色”,在各方普遍关注的“学生评价、论文评价、科研评价、特色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倡导新的“学科评价质量文化”。
H. 教育部是今天公布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吗
(重点看最后一句)2017年4月27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在北京召开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权重高级专题研讨会,来自不同学科类型、不同隶属关系的60所高校分管学科建设领导参加了会议。
学位中心王立生主任介绍了参评情况和工作进展。此轮评估采用客观数据统计与专家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所有指标权重全部由各学科专家调查得出。学位中心评估处林梦泉处长介绍了权重设置的程序与原则的基本思路,和第三轮相比,第四轮权重设置有重要变化:
一是更加关注人才培养质量,本轮评估中“人才培养质量”与“科学研究水平指标”权重将持平或接近;
二是更加注重建设成效,淡化条件资源,适当降低“师资队伍”与“支撑评估”权重;
三是更加关注社会服务贡献,提高“社会贡献与学科声誉”一级指标权重,加强对“社会服务贡献”二级指标的关注;
四是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指标权重,克服单纯以论文数量评价学术论文质量的片面性;
五是充分关注各学科的差异性,没一个学科采用独立的权重体系(共95套),自然科学客观指标权重高于人文学科。
教育部学位中心根据本次专题研讨会专家意见确定权重参考值之后,将征求所有参评学科的专家意见(每个学科专家数90-100人),剔除奇异值后的平均值将作为该学科各指标的最终权重。据悉,第四轮学科评估的结果预计在2017年7、8月份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