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文言文博客

文言文博客

发布时间: 2020-11-21 19:10:12

文言文-老马识途-晶莹冰花的日志-网易博客

老马识途
原文

管仲、隰朋(1)从(2)于桓(huan)公而伐(3)孤竹(4),春往(5)冬反(6),迷途(7)失道(8)。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9)放(10)老马而随(11)之,遂(12)得(13)道。行(14)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15)山之阳(16),夏居山之阴(17),蚁壤一寸而仞有水(18)。”乃掘(19)地,遂得(20)水。以(21)管仲之圣(22)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23)师(24)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25)之智,不亦过(26)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
管仲、隰(xí)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从:跟随。
伐:讨伐,攻打。
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指的是滦(luán)河,此处的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县城南滦河与青龙河交汇处东侧)。
往:出征。
反:通“返”,返回。
迷途:分辨不清方向,今指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失道:迷失归途。道:归途。
乃:于是。
放: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之字是代词。
遂:终于。
得:找到。
行:走。
居:住,处于。
阳:山之南水之北。
阴:山之北水之南。
一寸而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仞,古代长度单位,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掘:挖。
得:找到。
以:凭借。
圣:精明通达。
不难:不以.....为耻辱。难:耻辱,羞耻。
师:学习,请教,向……学习。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圣人:有智慧的人。
过:过错。

译文

管仲和大夫隰朋随齐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最后迷了路。管仲说:“老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里没有水,隰朋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蚁穴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山地,终于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聪明才智,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老马识途人带着愚蠢的心却不知道学习有智慧的人的才智,这不也是很大的错误吗?

⑵ 关于古文有哪些好的网站啊

【古文观止】
http://guoxue..com/page/b9c5cec4b9dbd6b9/
http://www.tianyabook.com/guwenguan/
http://www.tianyabook.com/guwenguan/
古文赏析
http://blog.hexun.com/group/a5647399_p1_t48959_commontag.html
http://space.exue.com/i9971.html
http://blog.0437.gov.cn/action_forumdisplay_fid_107
古文下载
http://hi..com/w_i_n_d/blog/item/f8890c4673f2fa096a63e554.html
经典古文名句
http://blog.e23.cn/user1/1745/archives/2006/60683.shtml
http://www.landjj.com/view229059.htm

⑶ 古文中有哪词语是表示祭祀的,哪些词是谦称自己妻子的请尽量多多告知~谢谢

中学文言文中有关祭祀的词语
见参考资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eec2480100dgt9.html

古今妻子称谓 我们现在称男人的配偶为妻子。而从古至今,对妻子的称呼竟有近四十种之多。
小君细君 最早是称诸侯的妻子,后来作为妻子的通称。
皇后 皇帝的妻子。
梓童 皇帝对皇后的称呼。
夫人 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明清时一二品官的妻子封夫人,近代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现在多用于外交场合。
荆妻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又谦称荆人、荆室、荆妇、拙荆、山荆。贱荆,有表示贫寒之意。
娘子 古人对自己妻子的通称。
糟糠 形容贫穷时共患难的妻子。
内人 过去对他人称自己的妻子。书面语也称内人、内助。尊称别人妻称贤内助。
内掌柜的 旧时称生意人的妻子为“内掌柜”,也有称“内当家”的。
太太 旧社会一般称官吏的妻子,或有权有势的富人对人称自己的妻子为“太太”,今有尊敬的意思,如“你太太来了”。
妻子 指的是妻子和儿女。早期有“妻子”、“妻室”,也单称妻,有的人为了表示亲爱,在书信中常称贤妻、爱妻。
老伴儿 指年老夫妻的一方,一般指女方。
娘儿们、婆娘、婆姨 有些地方称妻子为娘儿们,或婆娘,或婆姨。
堂客 江南一些地方俗称妻子为堂客。
媳妇儿 在河南农村普遍叫妻子作媳妇儿。
老婆 北方城乡的俗称,多用于口头语言。
老爱 因称老婆太俗,称爱人拗口,所以取折衷的办法叫老爱。
继室续弦 妻死后又另娶的。
家里 屋里人、做饭的,都是方言对妻子的称谓。
女人 一些农村称妻子为女人,或孩子他娘。
爱人 男女互称。
右客 湖北鄂西山区对妻子的一种称呼。
伙计、搭档 现代都市对妻子的俗称。
另外,旧时对妾的称呼有“侧侄”、“偏房”、“小星”、“加夫人”、“妇君”等。

⑷ 阅读古诗文的方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诵读,是语感形成的基础,是分析、研讨语言的前提,是积累语言、培养语言能力的重要手段。“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诵读是有声的艺术,它不是静寂的字符。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其乐趣,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在读中还古诗以生命、活力。
关键词:传统 语感 积累 兴趣 方法 创新 以人为本

一、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仅从《诗经》算起就有三千多年了,这期间涌现出群星灿烂的诗人,创造出浩如烟海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吟诵古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下基础。尤其是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

二、背诵是儿童的天性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并要求小学生背诵优秀古诗文60篇(段),此外还推荐了70首古诗文背诵篇目。《课标》中特别还强调了积累的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明确规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量,列出古诗文推荐篇目八十首,而记忆便是一种积累。
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一个人的记忆力发展是自零岁开始,1至3岁即有显著的发展,3至6岁其进展更为迅速,6至13岁则为一生中发展的黄金时代,至13岁为一生记忆力之最高峰,以后最高只能保持此高点,往往20岁以后,心境若一不平衡便有减退的可能。
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期,记忆的东西可能终生不忘。把握这一关键期,少记点广告词,多背点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是做一种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文化准备。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与修养,滋养心灵,以增强人文底蕴,提高综合素质。

三、激发兴趣,探究方法
1、古诗文与日常工作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背诵古诗文对学生而言也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使学生有兴趣坚持下去,就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努力为他们创设古诗文诵读的时间、空间,完善各项措施。
l 定时间。我利用一个晨读时间定为新诗介绍,每周五下午辅导班为交流欣赏,每课课前两分钟、每个中午都有十分钟的集体诵读。学生在久而久之中逐步形成争先竞背的好习惯。
l 造氛围。班级人手至少一本《中华经典诵读本》;黑板一角开辟“每周一诗”,午间练字内容选择名诗名句……让学生处处都能见到古诗文,读背古诗文,在耳濡目染中保持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2、加强方法指导,保证诵读质量
开展古诗文诵读绝不能放任自流,要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兴趣,灵活多样,帮学生巧背。“三分诗,七分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诵读对阅读古诗能起到“起死回生”的作用。德国学者克司和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本身如果不经过阅读理解,就没有任何意义,就永远成为没有生命的,死的语言材料,只有依靠读者在读的过程中主动地挖掘,才能实现文本意义的发生。 有人说:“朗读如同赋予作品以生命,更能使人感受。
l 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要多鼓励,不要强迫”。 可采取激将法、争章法、小组夺魁、建立班级诵读明星榜等等。辅导孩子们“诵”出味道来,而不是一味地背诵。碰到学生发音不准确,就亲自给学生做示范,交给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形成积累,逐步养成整体感悟的能力。
l 联系扩充法。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如学习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可同时诵读其他有关“咏柳”的名诗,如杜牧的《柳》:“数树新开翠影齐,倚风情态被春迷。依依故国樊川恨,半掩村桥半掩溪。”罗隐的《柳》:“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依不胜春。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杨万里的《新柳》:“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把这几首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既可扩大知识面,又可在对比诵读中提升感悟能力。 强化了记忆效果,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l 想象入境法。即将诵读过程作为欣赏佳作的过程,边读边想象画面,把自己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再现画面,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如读《出塞》,试图让学生化身唐代诗人:登上塞外关城,明月下,望着辽阔的荒野,会想起什么呢——秦筑长城、汉卫边关、唐……为了戍守边境,这关城,从秦汉到现在,洒下了多少征人戍卒的血汗?战争却为什么连年不断……只要充分发挥想象,就能较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⑸ 辽宁中考必背古诗文

太多了,复制不了,给你网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05bfb90100089s.html

⑹ 急求 古文奇才 王云飞的原文

王云飞的文章可以看这博客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1506510100j6wy.html

如何做好文言文阅读词语解释题 博客

一切都是靠积累的,平时老师讲了勾划的重点词语多背背,考试的时候自然看见就熟了。我是这样的,不知道这样适不适合你。😊

⑻ 有用文言文写的博客,或者专门的网站么

浩瀚的古籍都看不完,还去看文言文写的博客?许多事务是现代有而古代没有的,许多句式也是现代汉语特有,这些用文言文都很难表述。所以现代人的思想,不合适用文言文表达。

⑼ 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怎样产生的 博客

我认为文言文产生词类活用现象的原因:一是当时的语言习惯。人们就是用这种语言方式交流,而不会产生歧意,并不是作者有意为之。二是随着语言的不断丰富,旧的语言形式已不适应语言演变的需求。为了使旧的语言形式符合现有的语言规范,就要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于是,词类活用现象便产生了。

⑽ 怎样上好一堂高三文言文复习课 新浪博客

注意分类 归纳 总结 选学生容易错的题 重点讲解 详略得当

热点内容
麻将机多少钱 发布:2025-07-16 09:45:32 浏览:903
明地理志 发布:2025-07-16 08:56:57 浏览:461
物理昏迷 发布:2025-07-16 08:30:48 浏览:460
古典舞身韵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6 08:16:40 浏览:718
聚优数学 发布:2025-07-16 07:27:39 浏览:815
催眠老师小说 发布:2025-07-16 03:15:50 浏览:700
杨彭美术 发布:2025-07-16 02:49:22 浏览:348
变速教学 发布:2025-07-16 02:29:54 浏览:141
上海教师招聘报名入口 发布:2025-07-15 22:34:05 浏览:384
夏天的雷雨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15 20:44:07 浏览: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