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周处文言文朗读

周处文言文朗读

发布时间: 2020-11-22 22:15:58

1. 周处的朗读节奏用“/”表示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专皆/暴犯属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2. 周处原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蛮横强悍,任侠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始终同蛟龙一起搏斗。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轮流着对此表示庆贺。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对此庆贺的事情,才知道大家实际上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

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两位有修养的名人。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岁月已经荒废了,怕终于没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就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名忠臣

3. 文言文《周处》启示

你好:
本文写的是晋人周处改过自新的故事,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下定决心,改恶从善,勇于自新,就能有所成就。
希望能帮上你的忙。

4. 周处原文译文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天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俱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译文
周处年轻时,(为人)凶暴强悍,任性使气,被同乡人认为是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二者)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而(这三害当中)周处最为厉害。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个祸害(相互拼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就去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周处与蛟龙一起漂游了几十里远。经过了三天三夜,同乡人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大家在一起)相互庆贺。(周处)最终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祝,才知道自己也被世情当作了一大祸害,(因此,)就有了自我改悔的想法。于是就进入吴郡去找寻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了陆云,(周处就)把(义兴人恨他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陆云,并且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提高修养,可是(怕)自己年纪已经太大,最终也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道理,就是晚上就死去也甘心’(的精神最为)珍贵,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担忧美好的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于是改过自新,终于成为(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忠臣。

5. 文言文周处除三害断句

周处,字子隐,义兴阳羡人也。父鲂,吴鄱阳太守。处少孤,未弱冠,膂力绝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州曲患之。处自知为人所恶,乃慨然有改励之志,谓父老曰:“今时和岁丰,何苦而不乐耶?”父老叹曰:“三害未除,何乐之有!”处曰:“何谓也?”答曰:“南山白额猛兽,长桥下蛟,并子为三矣。”处曰:“若此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则一郡之大庆,非徒去害而已。”处乃入山射杀猛兽,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数十里,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人谓死,皆相庆贺。处果杀蛟而反,闻乡里相庆,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吴寻二陆。时机不在,见云,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将无及。”云曰:“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处遂励志好学,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

6. 把周处这篇文言文写成故事的形式,有谁知道啊

在吴国和西晋灭吴时期有一个人名叫周处,至今许多人都知道他除三害的故事。

周处是江苏宜兴人,从小死了父亲,缺乏家庭管教。他力气大,喜欢骑马打猎,可是性情暴躁,动不动就和人争斗,做事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干,不讲理也不管后果。在村子里为所欲为,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村里人讨厌他,把他和山上的猛虎、水里的蛟龙合称为“三害”。

有一天,周处看到一些老人围坐在一起愁眉不展,一边叹气一边议论着什么。他走过去问:“现在天下太平,又丰收了,你们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其中一个胆子大的老人说:“三害不除,人们哪会快乐呢?”周处忙问:“什么三害,快说给我听。”老人告诉他,一害是南山上的猛虎,二害是长桥下的蛟龙,该说第三害了,老人闭口不语了。周处性急,非让老人说不可。老人就说:“要问这第三害,就是欺压乡邻的恶人,弄得大家不得安生。”周处没想到这第三害是指自己,看见大家看着他,以为是希望他去除三害。就说:“这三害算得了什么,我去除掉它们。”大家都说:“你要是能除掉这三害,这可是大好事,我们一定感谢你。”

周处真的除三害去了,他背着弓箭,带着钢刀,迈开大步,爬上了南山,用弓箭射死了张牙舞爪的猛虎。他又来到了长桥,纵身跳下了水,去擒拿蛟龙。那蛟龙异常凶猛,周处和它在水中搏斗起来,蛟龙顺水下游了几十里,周处紧追不舍,三天三夜没上岸。

村里的人见周处一去不回,以为他与蛟龙同归于尽了,大家就互相道贺,庆祝三害已除。
可是周处凭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最后杀死了蛟龙,爬上了岸,回到了村里。他一见大家正在庆祝三害已除,这才知道原来自己是三害之一。他难过极了,心想:一个人被看作和吃人的老虎、害人的蛟龙一样,还有什么意思。他痛下决心,改过自新。

周处去访问了名师,经名师指点,他回到家乡,振作起来,改变了以前的所作所为,不再专横无理,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尊老爱幼,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忠厚老实的人。

周处这种勇于改过的行为,得到了乡邻的赞扬和拥护,后来有人推荐他在吴国做了官,西晋灭吴后又出任晋朝的官吏。他为官清正,大家都称赞他是个了不起的清官呢!

7. 中考文言文周处答案

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入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本文选自《 》 ,为 (朝代) (人名)编撰。
2、文章精心选材,通过 和 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3、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
4、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1、本文选自《 世说新语 》 ,为 南北朝 (朝代) 刘义庆 (人名)编撰。
2、文章精心选材,通过 杀虎斩蛟 和 寻访二陆 两个事例,鲜明地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3、周处“为乡里所患”具体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答: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
4、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

8. 周处这篇文言文怎么翻译

周处年少时,为人凶恶武断,被乡里人视为祸害。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转来转去要吃人的老虎,一起祸害百姓,义兴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而三害当中周处尤其厉害。有人劝周处去杀死猛虎蛟龙。实则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刺杀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周处紧紧追击。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轮番互相庆贺。而周处竟杀死蛟龙,破水而出。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萌生悔改之意。于是到吴地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周处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修身改过,可岁月已荒废了,怕最终一事无成。”陆云说:“古人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周处于是努力改过,终于成为一名忠臣孝子。

9. 文言文 周处 ‘处’读音

这个问题可由周处抄的字推断。
古人的名和字意义是有所关联的。据《晋书(卷五十八)周处传 》载,周处字子隐。“处”读chu第三声,有止、隐退之意(参见:http://www.zdic.net/zd/zi/ZdicE5ZdicA4Zdic84.htm),正与字中的“隐”的意义相合。所以周处的“处”不可能当处所讲,也就是说不可能读第四声。

10. 文言文周处

周处:字子隐,晋朝义兴(今江苏宜兴)人。刘义庆,字季伯,南北政权文学家。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孝标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中心思想及赏析

南山杀虎
1、课文从周处年轻时横行乡里,为人凶强,被人视为祸害,一直写到他终为忠臣的结局,表现了一个人只要有改恶从善的决心和行动,就一定能有所成就的。文章写得十分精练,无论周处早先的“凶强侠气”、为害乡里,还是后来勇于改过、痛改前非,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章精心选材,“杀虎斩蛟”和“寻访二陆”的两个事例,鲜明的展示了周处的个性特点。
2、本文颇含哲理。在乡人眼里,周处是义兴“三害”之首,即使杀虎斩蛟也得不到人们的谅解。难能可贵的是周处能从乡人的反应中感悟到自己的严重过失,进而听取贤人的规劝,幡然悔悟,弃恶从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是可以转变的,只要痛下决心,浪子也可以回头,并成为历史上的英雄。

下水除蛟
3、本文作者精于谋篇布局,写来处处充满矛盾冲突。其中有周处击杀蛟龙的恶斗场面,有乡里庆贺周处之死的场景,有“改励”时思想矛盾的复杂心理描写。造成在写作上比比转,层层转,回环往复,曲折陡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有时似是山穷水尽,但笔锋一转,又是柳暗花明。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语文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第5课《周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 九年级下第二单元第4课《周处》
2010届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 p38
2012届中考文言诗文考试篇目点击 p43

热点内容
十佳师德模范先进事迹材料 发布:2025-07-11 08:34:05 浏览:745
曲宏老师 发布:2025-07-11 08:29:28 浏览:130
初中物理考点 发布:2025-07-11 08:00:56 浏览:539
九年级上册仁爱版英语 发布:2025-07-11 07:43:32 浏览:666
七律长征教学视频 发布:2025-07-11 06:31:58 浏览:438
安工大老师 发布:2025-07-11 02:47:26 浏览:525
微生物学第三版 发布:2025-07-11 00:14:22 浏览:107
初中数学卷子 发布:2025-07-11 00:11:28 浏览:807
2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发布:2025-07-10 23:36:23 浏览:93
活性炭化学式 发布:2025-07-10 16:30:45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