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韩家奴文言文阅读
这句话出来自明代汪东伟著源《芙蓉镜寓言·言语》,是其中的一则短文。原文如下:
辽主尝问萧韩家奴曰:“卿居外有异闻乎?”对曰:“臣无他闻。向典栗园,惟知炒栗,小者热,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盖借栗以讽治也。帝为笑。壶公曰:栗谏。
⑵ 我是满族舒穆禄氏的人 请问下我们舒穆禄氏属于那个旗
编辑词条舒穆禄氏
满清八大姓氏之一。
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舒穆禄,满语"珊瑚".女真最古老的姓氏,本金旧姓"石抹",实契丹人种,系契丹族中的回鹘述律氏一族和契丹族审密氏、奚族萧姓家族.
该族来源:
1、--辽述律氏萧姓家族
辽朝"贱他姓,贵耶律、萧二姓"。有辽一代,"耶律"和"萧"二姓可谓平分秋色,共同左右着辽朝的命运,这种"姓氏止分为二"的局面。至辽亡一直保持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娶回鹘人述律平为后,这一后族外戚集团,很快以"萧"为姓,成为辽代萧氏家族中的重要一支。在此萧姓家族中,尤以开国皇后述律平、大将萧敌鲁和萧阿古只、契丹第一才女道宗皇后萧观音最为出色。
族源世系: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娶回鹘人糯思的后裔述律平为后(谥号为淳钦皇后),述律后的父亲月槐曾在遥辇氏任官,娶辽太祖的姑母而生述律平。述律后家族帮助太祖平乱建国,功勋显赫,她的兄弟萧敌鲁和萧阿古只,都是辽初大将、开国功臣,由于和淳钦皇后的关系成为后族,这一回鹘人述律氏外戚集团,包括它的远亲支系,都很快以萧为姓,并成为辽代萧姓家族中的大支。
2、--辽审密氏萧姓家族
辽代萧氏除了述律氏萧姓外,还有一支大家族,即审密氏萧姓。审密氏以汉译萧氏为姓,当始于辽景宗初年、睿智皇后执政时期,睿智皇后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三朝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此审密氏萧姓家族不但声势显赫,而且在联姻中不断扩展,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家族网络,对辽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家族溯源:当代学者蔡美彪在《试说辽耶律氏萧氏之由来》一文中指出,辽代契丹族"耶律"和"萧"这两大姓,并非古老的氏族或胞族的称谓与部落名称,而是在氏族部落解体后,族内互通婚姻的两大集团分别采取的共姓。当阿保机家族推翻了原来遥辇氏八部世选为汗的旧制,建立契丹国之际,以耶律氏取代遥辇氏作为这一集团共同的姓氏,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而对另外一个婚姻集团审密氏的族名并没有改动,仍然沿袭旧称,只是把它新译为"萧",就是说原契丹族二通婚集团,遥辇氏八部改用耶律姓氏,审密氏二部的姓氏新译为"萧"。审密氏二部指的是拔里、乙室已两部,其中拔里部又分为大父房、少父房两大家族。由于《辽史》比较简略,不仅人物大量漏载,记叙不详,许多人世系不清,乙室已部萧姓家族现已无法考证,拔里部萧姓家族成员也很难收集齐全。
3、辽奚族萧姓家族
辽朝除了述律氏、审密氏两大萧姓家族外,与其有远亲近邻关系的奚族也有大量的萧姓家族。奚族,属阿尔泰语系原始蒙古语族,九至十世纪之交,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对奚族交替使用战争和诱降手段。后梁开平五年(911),契丹终于征服奚族,奚族先后纳入契丹统治。契丹和奚族习俗语言相同,地区毗邻,因此阿保机早就选定奚族作为自己最好的联盟者。为建立并巩固这个联盟,辽将耶律、萧两大贵姓赐予奚族上层人士。这样,既保证了奚贵族的特殊地位,傅奚变成第二等级的统治民族;又使得奚族能够就范,更好地为契丹所用。不仅化干戈为玉帛,而且在辽朝的创业、守成和拓疆等过程中,奚族都充当了忠实可靠的助手,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契丹族许多先天性的不足。
家族渊源、奚族是北方古老民族之一,长期居住在今内蒙古赤峰市东南,包括辽宁市西部和河北省长城以北一带。奚族原来和契丹族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北魏初分为两族,由于地域相连,语言习俗相近,唐人称为"两蕃"。kT_太祖时,契丹人征服奚族,奚人降附契丹,其联盟部落首领仍称奚王。契丹统治者一开始赐奚王族以述律姓,《金史》卷六十七《奚王回离保传》记载:"奚有五王族,世与辽人为婚,因附姓述律氏中。"辽圣宗时改为萧氏,奚族六部大王以及人辽做官的奚族官员都得以萧为姓,成为辽国萧姓集团的一分子。奚族萧姓家族重要代表人物有:萧观音奴、萧蒲奴、萧韩家奴、萧乐音奴、萧阳阿、萧霞末等。
该族人才和居住地:
辽朝灭亡后,部分族人改姓石抹,比如石抹也先,应该是大部分还是姓萧.
世居珲春,库尔喀(待考),朱舍里(吉林省临江县北),佛阿拉,呼兰,长白山,沈阳等地.所冠汉字姓多为舒,还有徐,米,宿,郑,方,关,尚,满,耿,萨,衡,霍,颜,水,杨,宋,万,肖,萧,孙等,康熙帝老师,大学士徐元梦之族姓徐;谭泰之属姓关. 辽金时期在中国的族人多改萧姓或者肖姓。
其家族人才济济
辽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述律平;辽朝睿智皇后萧绰:,当始于辽景宗初年、睿智皇后执政时期,睿智皇后萧绰系出自契丹审密集团拔里氏之少父房家族,其父萧思温乃是三朝元老,又辅立景宗,可谓权倾一时。萧太后之威名,远播于汉地。此审密氏萧姓家族不但声势显赫,而且在联姻中不断扩展,形成了相当庞大的家族网络,对辽朝的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萧排押(?~1023),又作排亚,字韩隐,萧排押文武双全,足智多谋擅长骑射。统和初年,曾任左皮室详稳一职,在讨伐阻的战争中立有战功
萧排押的弟弟萧恒德(?~996),又作勤德、肯德、恳德,字逊宁。富有胆略,善于谋划,同他哥哥一样,得到萧太后的赏识。统和元年,娶越国公主为妻,拜驸马都尉,升迁为南面林牙。
金,元朝著名人物有:大名尹石抹卞,临洮尹石抹荣,金降臣,元太傅,邵国公兼管蒙古汉军兵马都元帅石抹明安.
清朝著名人物有:清朝开国元勋超等公武勋王杨古利家族最显赫.太祖继妃衮代,道光彤贵妃.查齐巴札尔固齐;超等公武勋王杨古利额驸,吏部尚书,一等公谭泰,库尔喀部长郎柱,八大臣纳穆泰,十六大臣楞额礼,工部尚书,议政大臣谭布;大学士徐元梦;一等轻车都尉叶臣额驸;太祖继妃衮代之父莽塞杜诸祜.
蒙古八旗有此姓,世居科尔沁,著名人物有:三等轻车都尉石图巴图鲁.
著名作家老舍-舒庆春也是该族后人。
⑶ 辽代公主名
有,但都是文言文
公主表
春秋之法,王姬下嫁书于策,以鲁公同姓之国为之婚主故尔。古者,妇讳不出门,内言不出。公主悉列于传,非礼也。然辽国专任外戚,公主多见纪、传间,不得不表见之。礼,男女异长,不当与皇子同列,别为公主附表。<一>
属母名封下嫁事罪薨子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浚夯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五>下嫁萧啜不。<四>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六>。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后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八>。
※校勘记
一:别为公主附表罗校,附字衍。
二:和古典按纪统和元年正月作胡骨典,四月作胡古典。
三:睿智皇后智原作「圣」。按卷七一本传作知,纪、志、表、传另见者并作智,据改。
四:岩母第二下嫁萧啜不按纪太平七年七月岩母作粘米衮,萧啜不作萧不。
五: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按辽文汇八妙行大师行状碑作秦越国大长公主。
六:咸雍中徙封魏国雍原作「和」,陈大任避金世宗雍名改,元人回改遗漏,今回改。
七:下嫁萧末纪大康二年六月作萧霞抹。
八:俱为金人所获按金史七四宗望传,天祚女为金人所俘者有骨欲、馀里衍,斡里衍、大奥野、次奥野,惟长女乘军乱逃去。馀里衍即余里衍。
《辽史 公主表》
⑷ 辽史.列传第三十三翻译
【译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萧安抟之孙。少年时好学,成年后到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晓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996)开始出任官职。家中有一头牛,不听使唤,其奴仆得到好价钱将它卖了。韩家奴说:“自己得利,让别人受害,我不能这么做。”便退了钱取回了牛。
二十八年(1010),为右通进,主管南京栗园。重熙初年,同知三司使事。四年(1035),迁天成军节度使,徙为彰愍宫使。皇上跟他交谈,觉得他有才,让他做个诗友。曾经从容地问他“:你在京外做官有特别的见闻吗?”韩家奴说“:臣仅仅只知炒栗子:小的熟了,那么大的一定是生的;大的熟了,则小的一定焦了。要让大栗小栗都熟,这才是尽善尽美。别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曾掌管栗园,所以借炒栗之事讽谏。皇上大笑。诏令做《四时逸乐赋》,皇上夸奖他做的好。
当时诏令天下陈说治国之道的关键,制问:“徭役不曾比从前增加,征伐之事也不常有,谷子丰收了,府库仓廪也充实了,然而百姓受到重重困扰,难道是做官的怠慢疏忽,做百姓的懒惰吗?现在的徭役哪一种最重?哪一种尤其烦苦?将哪一项减省则能得益?用什么办法可以恢复补役之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防止盗贼的蠹害?”韩家奴回答说:
“臣伏见近年以来,高丽不曾宾服,阻卜仍然强大,备战防守之举,实在不能停止。前者选派富民防边,自备粮草。道路甚远,又多险阻,动辄积年累月;等到到达屯所,费用已用去过半;一头牛一驾车,只见人去,很少有回来的。没有男丁的家庭,要用两倍的耗费去雇人租车,人们都害怕劳苦,半途逃亡,所以戍卒的军粮多数不能得到供应。向人借贷,那么要附加的利息之高,以至于有卖儿子、割让田地而不能偿还者。有的逃役不回,有的在军中死去,那么就以少壮之人补充。在鸭绿江以东,戍役情况大抵如此。况且又有渤海、女真、高丽的合纵连横,以至于不时要去征讨。富家从军,贫穷的人当探子。加上又有水灾旱灾,大豆和谷子歉收,百姓因此日益困苦。这大概要算是外部条件造成他们这样的了。
“当今最重之役,无过于西戍。如果没有西戍,即使遇上不好的年成,百姓之贫困凋敝也不至于如此。如果能将西戍驻所稍稍移近,那么往来不再劳顿,百姓也就没有过于深重的痛苦。有人说迁西戍不方便:一是自损威名,二是招致侵凌侮辱,三是得放弃农耕放牧之地。我认为不是这样。阻卜各部,自古就有。早先北至胪朐河,南至边境,众人多是散居,未能统一,只是往来抢劫。待到太祖西征,直到流沙,阻卜见势纷纷降附,西域各国也愿意前来朝贡。于是离散其种群部落,于内置三部,以增益我国,不造城邑,不设戍兵,阻卜累世不敢侵扰。统和年间,皇太妃出师西域,开拓疆土甚远,降附的人也多。这以后如果一部反叛,邻部讨伐之,使得互相制约,正得驾驭远人之良法。及至建可敦城,开拓疆土数千里,西北的百姓,徭役一天比一天增多,生计产业日益穷乏。有警报急事已不能相救,叛服不常的现象就出现了。空有土地广漠之名,而没有得地之实惠。如果贪恋土地而无止境,渐渐便会空耗人力物力,其危害真是不敢想象。况且边关之实情不值得过分仰赖,又不能一下子飞渡至彼。得到它算不上得到了好处,舍弃它也说不上损失了什么。国家之大敌,独在于南方。现在尽管与之讲和,难保将来。如果南方有变故,屯戍之所过于遥远,仓猝间难以赶去增援。我进则敌退,我收兵则敌又来,不可不虑。现下太平已久,正可以恩义交结诸部,释免其罪,退还其地,将戍兵内徙以增强堡垒屏障,对外申明规约以稳定疆界。每部各立一酋长,使每年修治职贡。反叛则讨伐之,顺服则慰抚之。诸部安定之后,必然不会生事。这样的话,则我尽管不能保证他们长期不出变乱,然而知道他们一定不会深入我内地来侵扰掠夺。有人说,弃地就会损威。殊不知耗尽钱财,贪求得到无用之土地,造成对方一个小部落就能与我大国相抗衡,万一作战获败,那损威还会浅吗?又有人说,肥沃之土不可轻易放弃,臣以为土地尽管肥沃,而百姓不能长期居住,一旦敌人来了,则免不了还要向内迁徙,怎么能就把它定为我国的土地而怜惜不舍呢?
“大凡金库粮仓,尽管各部都有,这只不过是在有限范围内权且周济部民的小恩惠,并不能同时救济天下。如要同时周济天下,那么应该了解百姓困苦之原由,从而堵塞这些漏洞。节制娱乐游逸,简省驿传数目,减轻赋敛,力戒奢侈。以数年相期,则困苦无赖之人可望过得顺当,贫穷的人可望变富。大抵百姓乃是国之根本,军队乃是国之卫士。兵不加征发则荒废了军役,征发则又有损国本。况且各部均有补役之法。从前补役法初行时,居家者、出征者一样都能富贵,所以累世从军戍守,易于加以替换。近年边境发生变乱,百姓大多贫乏,已不能忍受役事,则随时补员随时逃役以致最终缺员。假如没有上等户,则由中等户承担之。旷日持久,经年累月,剩下的人是越来越贫穷,所以取贫代富十分困难。不仅补役如此,在边之戍兵也是这样。好比一捧土,岂能填平寻丈之深壑!要想做到长久的便利,不如使在远方戍守的疲兵都回到故乡,减轻其徭役,使人人自给自足,则补役之法可以恢复如常。
“我又听说,自古以来统治国家的人,都不能做到国中没有盗贼。近年以来,众生凋敝,行抢劫偷盗之事却很方便,良民往往变为凶人暴徒。更有甚者杀人无忌,甚至亡命于山泽之中,倡导肇乱,祸及百姓。所谓百姓因为穷困,都变成了盗贼,这正如皇上所担心的。现在要想铲除盗根,希望陛下轻徭省役,使百姓专事农耕。衣食既已充足,安适、习惯于礼义教化,从而不轻于犯法,那么百姓对于礼义趋之若鹜,刑罚很少有机会动用了。我听说唐太宗向群臣请问治盗之方,都说:‘严刑峻法。’太宗笑着说:‘盗贼之所以滋生,是因为无限制地征收赋税,以致民不聊生。现在我在内节制嗜欲,在外停止巡游,使天下安静,那么盗贼自然就没有了。’由此看来,盗贼之寡多,都是因为衣食之丰俭、徭役之轻重不同所致。
“现在应该迁可敦城于近地,与西南副都部署乌古敌烈、隗乌古等部互相声援、连接。撤销黑岭二军,合并开、保二州,使一概隶于东京;增加东北戍军及南京总管兵。增修壁垒,使..望台与尉所相望,修缮楼橹,整治城隍,以为边防之用。以上乃是当今之急务,请陛下裁定。”
提升为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又下诏晓谕之:“文辞之职,乃是国家之荣耀,非才子不得担任。以你的文才学识,堪称一时大儒,所以我将翰林之职授予你。我的起居状况,都要据实记录。”从此日见亲信,每当入内侍候,都要侍坐。遇到节庆之日,皇上同他一起饮酒赋诗,相互敬酒,君臣之互相投合为人所不及。韩家奴知无不言,即使是诙谐戏谑之言,也不忘做规劝讽谏之语。
十三年(1044)春,上疏请依照唐之旧制,追尊夷离堇湖烈以下四代祖先为皇帝,奏疏上达,皇上加以采纳,开始实行追册玄、德二祖之礼。
韩家奴每次见到皇上出猎,没有一次不加以劝谏的。适逢有司上奏,皇上狩猎于秋山,熊、虎致伤致死数十人。韩家奴将此事记于史册上。皇上见到,命他去掉。韩家奴出宫之后,又记了下来。后来一日,皇上见到了,说“:史笔就该是这样。”皇上问韩家奴“:我们国家创业以来谁可以算是贤主?”韩家奴回答说是穆宗。皇上奇怪,问:“穆宗贪酒,喜怒无常,将人命视如草芥,你为什么说他贤明呢?”韩家奴回答说:“穆宗尽管暴虐,但能减省徭役,减轻赋税,人人都过得很快乐。总计穆宗一朝,无罪而被杀的,还没有超过现在秋山田猎的死伤之数。所以我就认为穆宗贤明了。”皇上无言以对。
诏令与耶律庶成一道编撰遥辇可汗至重熙以来之史事,合为二十卷,进呈之。十五年(1046),又下诏说:“古时治天下者,申明礼仪,肃正法度。我朝兴国以来,世世有完美之德,尽管国内外仰慕归化,然而礼书未成,无法垂示后代。你可跟庶成一道参照古今加以斟酌取舍,制定礼典。事理如果有疑问,就与北院、南院一同探讨。”韩家奴受诏之后,广泛考证经书典籍,自天子以至于常人,质朴或者典雅之制度可流行于世,又不与古制相违背者,撰成为三卷,进呈之。又诏令翻译诸书,韩家奴希望皇上能了解古今成败之迹,译出《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
当时皇帝因他年老,不能胜任朝拜之事,拜为归德军节度使。以善于治理著称。皇上派使者慰问他,韩家奴上表称谢。召修国史,卒,年七十二岁。有《六义集》十二卷行于世。
⑸ 文言文阅读答案芙蓉镜寓言,言语一则辽主尝问萧韩家奴曰:"卿居外有异闻乎"
辽主尝问萧韩家奴曰:“卿居外有异闻乎?”对曰:“臣无他闻。向典栗园,惟知炒栗,小者热,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盖借栗以讽治也。帝为笑。壶公曰:栗谏。
释义:
辽朝皇帝曾问 萧韩家奴(人名,契丹族著名学者)说:“你住在外地有什么有趣的新闻吗?”萧韩家奴回答说:“我没有其他新闻。我一向掌管南京栗园,只懂炒栗子,小个的熟了,则大个的必定是生的;大的熟,则小的必定炒糊了。让大小均匀地熟,才算尽善尽美。”这是借炒栗子来比喻治国呀。皇帝听了很高兴。壶公(文章作者江东伟)说:这是“栗谏”。
⑹ 耶律金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历史上没有耶律金娥 。
历史上辽景宗和萧太后共生三女。分别是观音女,长寿女,延寿女。都嫁后族萧氏族人。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辽史 第六十五卷 表第三 公主》
公主表
春秋之法,王姬下嫁书于策,以鲁公同姓之国为之婚主故尔。古者,妇讳不出门,内言不出。公主悉列于传,非礼也。然辽国专任外戚,公主多见纪、传间,不得不表见之。礼,男女异长,不当与皇子同列,别为公主附表。<一>
属母名封下嫁事罪薨子
太祖一女:质古。下嫁淳钦皇后弟萧室鲁。幼为奥姑。契丹故俗,凡婚燕之礼,推女子之可尊敬者坐於奥,谓之「奥姑。」未封而卒。
太宗二女:吕不古,第一。应历间,封国长公主。保宁中,进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思温。以疾薨。
嘲瑰,第二。下嫁北府宰相萧海璃。应历初,未封卒。
世宗三女:怀节皇后生:和古典,<二>第一。保宁间,封秦国长公主。下嫁侍中萧啜里。以疾薨。
观音,第二。保宁间,封晋国长公主。下嫁萧夏剌。
撒剌,第三。下嫁萧斡里。未封卒。
景宗四女:睿智皇后生三女<三>观音女,第一。封魏国公主,进封齐国。景福中,封燕国大长公主。下嫁北府宰相萧继先。皇后尤加爱,赐奴婢万口。重熙中薨。
长寿女,第二。封吴国公主。统和初,进封卫国,改封魏国长公主。下嫁宰相萧排押。开泰六年薨。
延寿女,第三。封越国公主,追封赵国。下嫁萧德。性沉厚,睿智皇后於诸女尤爱。甚得妇道,不以贵宠自骄。年二十一,以疾薨。
渤海妃生一女:淑哥,第四。无封号。乾亨二年,下嫁卢俊。与驸马都尉卢浚夯谐,表请离婚,改适萧神奴。
圣宗十四女:贵妃生一女:燕哥,第一。封随国公主,进封秦国。兴宗封宋国长公主。下嫁萧匹里。
钦哀皇后生二女:岩母,第二。开泰七年,封魏国公主。进封秦国长公主,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五>下嫁萧啜不。<四>改适萧海里,不谐,离之。又适萧胡睹,不谐,离之,乃适韩国王萧惠。
槊古,第三。封越国公主,进封晋国。景福初,封晋蜀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下嫁萧孝忠。姿质秀丽,礼法自将。以疾薨。
萧氏生二女:萧氏,国舅夷离毕房之女。崔八,第四。封南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孝先。太平末,东京大延琳反,遇害。
陶哥,第五。封长宁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杨六。
萧氏生一女:钿匿,第六。封平原郡主,进封荆国公主。下嫁萧双古。
马氏生一女:九哥,第七。封浔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萧琏。
大氏生一女:长寿,第八。封临海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大力秋驸马都尉大力秋坐大延琳事伏诛,改适萧古。
白氏生四女:八哥,第九。封同昌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三嘏。
十哥,第十。封三河郡主,进封公主。下嫁奚王萧高九。
擘失,第十一。封仁寿县主,进封公主。下嫁刘四端。
泰哥,第十二。下嫁萧忽烈。
李氏生一女:赛哥,第十三。封金乡郡主,进封公主。统和中,下嫁萧图玉。以杀奴婢,得罪。薨於贬所。
艾氏生一女:兴哥,第十四。下嫁萧王六。
兴宗二女:仁懿皇后生二女:跋芹,第一。封魏国公主。重熙末,徙封晋国,加长公主。下嫁萧撒八。与驸马都尉萧撒八不谐,离之。清宁初,改适萧阿速。以妇道不修,徙中京,又嫁萧窝匿。
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下嫁萧余里也。
道宗三女:宣懿皇后生三女:撒葛只,第一。封郑国公主。咸雍中,徙封魏国<六>。下嫁萧末。端丽有智。大康初薨。
纠里,第二。封齐国公主,进封赵国。下嫁萧挞不也。驸马都尉挞不也坐昭怀太子事被害,其弟讹都斡欲逼尚公主,公主以讹都斡党乙辛,恶之。未几,讹都斡以事伏诛。天祚幼,乙辛用事。公主每以匡救为心,竟诛乙辛。大安五年,以疾薨。
特里,第三。封越国公主。乾统初,进封秦晋国大长公主。徙封梁宋国大长公主。下嫁萧酬斡。公主从天祚出奔。明年,攻应州,留公主守辎重。金人围之,公主奔行在所,天祚潜遁,为金人所获。大康八年,以驸马都尉萧酬斡得罪,离之。大安初,改适萧特末。为都统,与金人战,败于石辇铎,被擒。
昭怀太子一女:延寿。封楚国公主,徙封许国。乾统元年,进封赵国,加秦晋国长公主。下嫁萧韩家奴。幼遭乙辛之难,与兄天祚俱养于萧怀忠家。后李氏进挟谷歌,文帝感悟,召还宫。
天祚六女:文妃生一女:余里衍。封蜀国公主。为金人所获。
元妃生三女:俱为金人所获。
宫人生二女:俱为金人所获<八>。
※校勘记
一:别为公主附表罗校,附字衍。
二:和古典按纪统和元年正月作胡骨典,四月作胡古典。
三:睿智皇后智原作「圣」。按卷七一本传作知,纪、志、表、传另见者并作智,据改。
四:岩母第二下嫁萧啜不按纪太平七年七月岩母作粘米衮,萧啜不作萧不。
五:改封秦晋国长公主清宁初加大长公主按辽文汇八妙行大师行状碑作秦越国大长公主。
六:咸雍中徙封魏国雍原作「和」,陈大任避金世宗雍名改,元人回改遗漏,今回改。
七:下嫁萧末纪大康二年六月作萧霞抹。
八:俱为金人所获按金史七四宗望传,天祚女为金人所俘者有骨欲、馀里衍,斡里衍、大奥野、次奥野,惟长女乘军乱逃去。馀里衍即余里衍。
⑺ 萧韩家奴文言文翻译
萧韩家奴,国舅之族。性端简,谨愿,动循礼法。清宁中,为护卫太内保。大康二年,迁容知北院枢密副使。三年,经画西南边天池旧堑,立堡砦,正疆界,刻石而还,为汉人行宫都部署。是年秋猎,堕马卒。
萧韩家奴,国舅的宗族。性情端庄持重,谨慎诚实,动辄遵循礼节法度。清宁时,担任为护卫太保。大康二年,调职担任北院枢密副使。太康三年,经营规划西南边境天池旧有的壕沟,建立要塞,核定疆界,刻碑之后才返回,担任汉人行宫都部署的官员。这一年秋天狩猎,从马上摔下而死。
⑻ 萧韩家奴,字休坚,出自哪个文言文
萧韩家奴,字休坚,出自《辽史·列传第三十三 萧韩家奴传》。
⑼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萧韩家奴
吃饱饭快据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