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丽老师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1
《端午粽》这篇课文选自屠再华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十分贴合学生的童年生活,课文围绕着端午粽,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以及端午节吃粽子的由来。
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粽子的样子和种类时,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大部分同学都非常喜欢吃粽子。于是我便让同学们展开讨论,联系自己的所吃过的粽子,为大家介绍一下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等,由此也可以锻炼一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节课的长句子比较多,我便让同学们反复阅读,边读边学边体验,刚开始有同学读不准字音,例如,“一”字的变调掌握得不是很好,还有一些同学停顿处把握得不是很好,我便先对长句子进行内容分解,明白句所表达的内容,再进行反复练习。例如,“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句子比较长,但是是有一定逻辑顺序的。在指导读长句子时时,首先,引导孩子想一想这句话写了粽子的哪些特征,找出关键的事物(箬竹叶、糯米、枣),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这些事物的具体特征(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并读好这些“的”字短语,最后通过找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作者介绍时的顺序(用……包的,里面,中间),从而发现这句话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描写了粽子的样子。通过这三个小步骤,学生对这个长句子便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反复阅读,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本课最后一段还讲到了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教学过程中将端午节吃粽子的传说以放视频的形式讲给同学们,他们都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有同学联系生活经验分享了关于端午节的其他习俗,例如,赛龙舟、编五色花绳、佩戴香囊等,加深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潜移默化之中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2
这一周我们听取了低年级组仇老师的《端午粽》听评课教学,我更是受益匪浅,他的教学水平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几乎整堂课没有瑕疵。针对仇老师的这节课,我做一个简单粗略的评议,敬请仇老师指正。
本节课的优点很多: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仇老师让学生读书时,比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能及时提醒学生在读书时端好书本,坐正姿势,读书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词短语的层层深入训练。
如先紧扣课文内容:()的竹叶,()的糯米,()的枣。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再增加难度:()的()。
这样层层加深,达到扩展训练的目的,又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
在这中间还借用猜谜的形式填空,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获取知识,增强能力。
3、注重在学文中渗透写作方法的指导。
如学习粽子的色、香、味时,能告诉孩子们是由外到内的去写,这就有意识地指导了孩子的写法,初步潜意识地有目的地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适时的板书也清晰、简洁、重点突出。仇老师的声情并茂,激情飞扬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体现了乐学教育。
4、注重用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小孩子最喜欢看动画片了,所以仇老师就抓住孩子们的喜好心理适时运用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比如,出示问题说,人们为什么要在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的爱国情怀,就用动画片告诉孩子们答案。孩子们看得津津有味,学得认认真真。使整堂课都在仇老师的激情教学和孩子们的乐学中完美收官。真可谓是兴趣充满了课堂,课堂在笑声中结束。我们也被这好看的动画所吸引,所以这堂课取得了听课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仇老师的这节评讲课优点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叙述。
鉴于以上的评价是我本人对仇老师这节听评课的粗略看法,有说的不恰当的地方敬请原谅。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师请教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3
进入线上直播教学已有近一个月的时间了。直播教学带来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教师又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者,课堂又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因为师生互动连麦收到网络稳定性的影响,课堂不得不减少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二是学生又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教学效率堪忧。三是教学活动又在由师生、生生的多边活动向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回流。四是教学方式的千篇一律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提高学生线上课堂的关注度,进而提高网络教学的效率呢?我做了如下尝试:
1、充分利用前置作业,让学生预习课文,以语音和视频形式提交作业。
学生宅家三个月最想见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学、老师,对他们用不同方式展示的知识也很感兴趣。完成作业的过程,动手又动脑,还要组织语言,同时也是学习的过程。这样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效率也大大提高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怎样展示交流。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设计一些有趣的学习活动,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随文识字,深层次,多角度地识字学词。这样学生的阅读期待,学习兴趣就得到了提高。连麦和语音回答的交替使用增加了师生的互动。
3、在学习过程中渗透学习的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读好长句,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这些都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向叙述渗透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
当然本节课的教学不足的地方还有很多,思考也很多,留待今后进一步改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4
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和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文章用词也很丰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这些鲜活的词语,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达有了韵味。这些词语的运用使课文对端午粽的描述更为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归类、理解和运用,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组长的分工不够明确,学生汇报时不够自信等,这些问题我都会在后期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改进措施:
1、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作为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
2、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5
《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有感情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端午棕对于孩子们并不陌生,但是端午节孩子们就不是很熟悉,课前我给孩子们看了有8分钟的一段视频,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没想到效果真是好极了,考虑到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所有的字词都面面俱到,所以在教学中也按“音”、“形”、“义”进行了侧重教学。课文中的“箬叶”一词在读音上学生很容易混淆,在发音中容易出现“l、r”混读的情况,在教学中,我着重进行“箬”字的拼音教学,先让学生读准“若”这个曾经学过的字,然后结合形声字告诉他们这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最后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逐个正音。
“学本课堂”即以学习者学习为中心。“学本课堂观”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力,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后,教师和学生将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开展学习活动,实现学习目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通读课文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圈一圈划一划的方法,让学生动嘴动手,掌握学习方法。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接着让孩子们在朗读长句子是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和学生配合读,但是与以往不一样的地方是我先读,我读停下来的时候学生读,锻炼他们的听力和反应能力,孩子都很积极的配合,耳朵听,眼睛看,注意力集中,这样就巧妙的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是学本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多读,让学生学会提问,我用了一个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棕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让学生梳理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我在平时的教学中落实“改变一点点,一点点的改变”的思想,如,改变备课方式,改变我的教学观念,有效的作业与训练等,研究学生,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让我的课堂真正属于学生。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6
端午粽对孩子们来说并不陌生,上课伊始,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一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贴近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最喜欢的学习方式就是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7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
课文调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课件出示端午节的活动场景,出示各种粽子图片,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看图“品尝”端午粽,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初步的认知。然后直接学习第2自然段,引导学生弄清本段有几句话,每句话主要写了粽子的哪一方面的,结合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粽子的颜色、味道等特点。
“品”粽从“读”粽开始,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增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并提高了阅读的能力。本课的朗读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读好带“的”的短语,另一个是学习读好长句子。教学时,采用了“内容分解法”,引导学生对长句的内容进行分解,明白了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再运用各种方式练度、巩固。此外,生字的教学也和读结合起来,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8
《端午粽》这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文中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叶、糯米、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积累这样的词,同时注重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句子的韵味和节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时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上课伊始课件播放“丰富多彩的端午节习俗活动”的情境导入,再走入情境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创设浓厚的节日气氛,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体验中出发,谈自己对端午粽的了解,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导入法,更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初读后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再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用“加一加、作比较、扩词,分析字形结构、想象”等方法,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豆”字,有学生说“豆”的想象记忆法:“中间的口就是豆子,上面一横是盖子,下面点撇是火苗,一横是灶台,就是锅里在在煮豆子。”多好的方法呀!
接着采用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以小组为单位读生词,读对一个本小组得一颗星,得星最多的小组获胜,每人可在班级考核表中加个星,还可指名学生读生词,读正确了就当小老师领读,然后把生字送回文中指名比赛读文。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本环节通过初读课文,感受课文大意,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读通顺每一句话,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设计游戏环节,巧妙地将学生带到主动学习的氛围中,培养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以读促学的手段去理解课文内容。我先配乐范读课文,再引导学生分组逐段朗读、自由朗读、创设问题情境朗读、合作读等形式,读通后再来品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做到真正以读促学,以读促教。
针对二、三、四自然段我提出以下问题:
1、粽子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出示“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2、继续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呢?再比较句子,体会好处。
(1)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2)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3、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4、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根据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总之,今天上得较顺手,《端午粽》这篇课文因为是表达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所以上课伊始,我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品粽子的节日气氛。通过通过多种形式、方法的朗读让学生们对端午粽从外形、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同时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提高了阅读的能力。以读代讲,在读中进行识字教学,使识字教学和阅读教学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9
今年的3月28日,是我上《端午粽》校级精品课的日子,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和磨课,让我收获颇丰,也得到了许多的感悟。下面我来简单谈一谈。
其实我性格属于有些急躁型的,一直焦急于自己的课能不能上的让学生有兴趣,让自己满意。作为一名教师,上语文课可能是比较简单,但是上好一节语文课确是难上加难。语文课要想上的好,不仅要有自己的思想,还需要有丰厚的底蕴。即使是一年级的语文,也不容忽视。如何让小朋友从小产生对语文的热爱,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也让我们这些一年级的教师肩上的担子重之又重。在来到桃州一小,让我认识最深刻的是,做一名有担当有责任的教师。桃州一小每一位老师都是吃苦耐劳,虚心学习,这值得我去学习。因此,在这样一个有着浓厚文化氛围,有着担当的环境中,更加促使我要积极进步。所以,在从准备《端午粽》到上课,到接受各位老师的评价这一路走过来,让我认识很多。
由于是校级精品课,有很多语文教师来听课,所以我很紧张,也提前很多天进行准备。首先是写教案,我一直觉得这是我的弱项。因为设计一份思路清晰,结构完整的教案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改了又改,还参照了其他很多优秀的教案,才将草稿拟定。开始是在一(5)班试上一节课,发现内容过多,时间不够。于是进行修整,并在一(7)班进行了试上。在这里我要非常感谢杨xx老师,她不仅仔细听了我的课,非常耐心的指出了我的`问题,课堂内容的不扎实,条理的不清晰等,并且将她的想法说给我听,教会我很多教学方法,让我知道如何把握课堂。回去之后,我将杨老师的想法和我自己的思路糅合,重新对教案进行修改。这次的磨课如同一次大换血,也让我稍微有些自信。第三次的磨课,我请来了李校长、汪丽老师和曹娟娟老师来听课,也非常感谢她们能抽出宝贵的时间,不仅仔细听课,特地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我评课。《端午粽》我是本着“随文识字”的想法,课堂观察点是如何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去识字、记字。但是由于我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还不能够很好的以随文识字的方法驾驭课堂。所以我听了李校长她们的建议后,我还是决定先学生字,再读课文,然后将生字穿插到课文中去,让学生有效的识记。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没有充分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将课文挖的太深,而忽略了扎实学生基础这一关键点。李校长她们提出的这一点让我认识到,首先设计教案时还是要进行一定的学情分析,以及《义务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对教案进行设计,对课堂进行规整。在课堂语言组织方法,有些地方过于繁琐,有些地方的过渡我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衔接才更加的适合。李校长安慰我说,这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但是没有关系,慢慢来,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把握这些小细节,并且通过课文的一个小点给我进行详细的说明,让我非常的感动。由于我过于拘束,课堂上还放不开,所以我在课堂上的请趣味还不够浓,这一点我也意识到,我相信在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地改正。在这里我非常感谢李校长、汪老师和曹老师给我的建议,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教学建议,更是她们毫无保留的将教学经验传授给我,让我意识到课堂不仅仅需要用心,还需要好的教学方法,抓住细节,才能将一堂课完整的上下来。所以我很感动的是不仅是学校老师对我的帮助,更多的是对我这个年轻人的关心,她们的耐心、、帮助,友爱,让我想更好地做自己,做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端午粽》这节精品课在诸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较好的完成,至少和之前我的课堂相比,是有很大的进步,我很知足。在得到李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肯定,我很高兴,也有了一些自信心,虽然有不足之处,我相信在我的慢慢改正之下,会越来越好。年轻的我也不能将一堂课上的完美,人人称赞,但是有了进步,和之前的自己相比,更努力,就够了。什么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往上走,才踏实,才丰富。
这节课上下来,我真的收获很多,不仅仅是领导的支持,同事的帮助,也让我看到,教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过程,更需要的是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从自身来说,要不断的去听课,去琢磨,积累教学方法,关注课堂小细节。重要的是还是要多读书,读一些理论的文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外界来说,我们可能发现不了自身的问题,这还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给我们指点,指出不足之处,我们虚心接受并积极进行改正。在生活上,我们可以自己准备笔记本,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包括优缺点,进行总结,回过头来,这也是我们宝贵的经验。
做最好的自己,回首,不后悔,不遗憾,才是最好的!
一年级语文《端午粽》教学反思10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B. 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展望(2)
第三年:教学相长,教研并进
我想,在走上教师职业第三个年头的时候,我一定会有自身太多的改变:
1.能基本熟练地教育教学技能,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反思能力,并能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
2、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力争使自己成为业务上不断创新、科研上有所心得、课堂上小有成就的教师,努力让自己成为学校的新生力量。
要知道,是我自己选择了教育行业,而非教育行业选择了我,所以我会摆正心态,安心从教,努力地做到一心一意搞教育,聚精会神抓班级,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无论是对这三年还是以后的展望,我想:那时的我会边学边教,边教边学,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安心,静心,耐心地对待我的职业。我会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多参加听课,评课,不断地积累经验提升自己。我会将我的耐心和爱心融入到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中,认真工作,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思想品德。虚心学习,不断反思,努力让自己快速地成长起来,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让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物理教师。
张宇宁
写于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2017年1月8日星期四晚
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展望 [篇2]
教师年度工作总结 转眼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追忆往昔,展望未来, 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己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 于这一称号,我现将 2017 年度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把 “师 德”放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因为这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 , 这个道理古今皆然。
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 我就时刻严格要求自己, 上班开会不迟到不早退, 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力争做一个有崇高师德的人。
我始终坚持给学生一个好的示范,希望从我这走出去的都是合格的学生,都是一 个个大写的 “人” 。
为了给自己的学生一个好的表率, 同时也是使自己陶冶情操, 加强修养,课余时间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不断提高自己水平。今后我将继续加 强师德方面的修养,力争在这一方面有更大的提高。
二、教学方面:虚心求教,强化自我。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加强自身业务水 平, 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岁月的流逝, 伴着我教学天数的增加, 我越来越感到我知识的匮乏,经验的缺少。面对讲台下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睛,每 次上课我都感到自己责任之重大。为了尽快充实自己,使自己教学水平有一个质 的飞跃,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强化。
首先是从教学理论和教学知识上。我自己订阅了语文教学杂志进行教学参 考, 对于里面各种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博采众家之长为己所用。在让先 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 我也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 这种理论。
其次是做到“不耻下问”教学互长。这一年来,通过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刻 苦钻研教学, 虚心向优秀教师学习,我自己感到我比前两年在教学方面有了较大 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也证实了这一点,我教的班级语文考试平均分、总体合 格率、总体优秀率名次一般保持在年级前三名。
三、班主任工作: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从担任班主任第一天开始,我就兢 兢业业, 把自己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班级和学生上面,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大量 业余时间。古人云
“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管理班级、 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坚持这一原则,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反对 学生做的, 我也坚决不做。
经过一年多的言传身教, 我班学生基本做到令行止禁, 班级风气正,同学关系融洽。由于我处理班级事务坚持“对事不对人”,从不歧 视任何一个学生,因此学生和我关系非常融洽,班级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取得 大量成绩。先后获得:学期学习成绩名列前矛;“达标运动会”第三;广播操比 赛第一;校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 “班班有歌声比赛”冠军;荣获校“书香班 级”荣誉称号, 并被学校推荐参加区“书香班级”评比;沈佳丽在 “压岁钱征 文”中获区级二等奖;指导学生李鼎佳写的《战胜脆弱,学会坚强》一文在“知 荣辱, 树新风” 读书教育活动中, 获区级三等奖, 吴金金获片级演讲比赛三等奖; 王莹莹写的《一朝染毒害终身》获萧山区中小学生禁毒观后感三等奖;带领学生 努力争创“星级班级”现已争创到两星。本人也获得了校“优秀辅导员”的荣誉。
四、学校各项活动情况:积极参与活动,严格要求自我。认真参加学校组 织的各项活动,并取得了一点小成绩:参加镇教师教学技能比武,获三等奖;参 加本年度还如愿被评为区教坛新秀;在我校举行的首届特殊教育论坛会上,承担 了一堂语文随班就读研讨课——《一碗水的愤怒》;成功地开设了年级组公开课 《老人与海鸥》;与汪丽老师一起承担了“六年级作文兴趣小组”指导工作,在 “阳光杯” 萧山区第五届小学生现场作文比赛中有 3 生获奖;认真撰写论文和博 客,有一文获奖;所带班级语文学科成绩在年级组中名列前矛。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马上来到。我又要踏上新的征程,道远任重, 我仍需继续加倍努力,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
C. 历史学研究生好就业吗
总体来说就业不好,很多人并不是搞本专业
考博士,当老师,
到科研部门做科研,然后慢慢当到教授
考公务员,不限制专业,这就看你的综合能力了
对于别的不限制专业的,可以发展一下,以前还看到哪个银行行长是历史学专业的呢
自主创业
考古,买古董文物啥的
---------------------分割线---------------------------
以下是真格的,说明就业真的不是很好(转自新浪博客)
南京大学是所百年老校,不管是谁来给中国的大学排名。南京大学综合实力肯定不出前十。江苏省绝对第一。就按新浪网为参考标准。其研究生院实力排名第五,历史学排名也是全国第五,其世界史更是全国重点学科。那么他的就业情况怎么样呢!如下:
历史系2004级研究生毕业去向一览
崔建树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代兵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孔刚 国际关系史 博士 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
刘旭东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阎静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江苏大学
张旺 国际关系史 博士 淮阴师范学院
朱适 国际关系史 博士 南京大学
蓝辛娇 国际关系 硕士 河海大学
黎梅梅 国际关系 硕士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
刘静 国际关系 硕士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马朝林 国际关系 硕士 西安外国语大学
缪建 国际关系 硕士 南通港闸区委党校
王晓强 国际关系 硕士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许燕 国际关系 硕士 出国:美国
朱杨兵 国际关系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左新元 国际关系 硕士 浙江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刘茵茵 专门史 硕士 延期到07.07
杜永和 专门史 硕士 湛江一中培才学校
葛殿聪 专门史 硕士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郭丽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荆玲玲 专门史 硕士 河南省实验中学
李欣 专门史 硕士 上海市普陀区区委办公室
凌炜 专门史 硕士 南京师范大学
刘静静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钱睿 专门史 硕士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南京分所
帖姗宏 专门史 硕士 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汪丽 专门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杨冰双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杨敏 专门史 硕士 南京树熊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翟战伟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钟凌学 专门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朱婧 专门史 硕士 淮阴师范学院
李刚 边疆学 博士 西北大学
成祖明 思想史 博士 升学
高庆荣 思想史 博士 汕头大学
孔德立 思想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宫琦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钦花 民族学 硕士 金陵学院
辛卓如 民族学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孙彦 考古学 博士 常熟理工学院
冯慧 考古学 硕士 本校升学
刘芳芳 考古学 硕士 延期到07.07
罗虎 考古学 硕士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孙明利 考古学 硕士 苏州博物馆
赵一兵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詹刚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5
陈晓明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图书馆
宫海峰 中国古代史 博士 东南大学
孔祥军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扬州大学
李玉年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合肥学院
李忠林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巢湖学院
刘舒曼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大学
秦翠红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晓庄学院
汪兴和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709
王昌宜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延期到0805
王志轩 中国古代史 博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张可辉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农业大学
朱奎泽 中国古代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陈章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出国:香港科技大学
戴林云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浙江省慈溪中学
段新勇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大众报业集团
郝富春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侯磊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胡陈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南京晨啸纺织品有限公司
胡凌 中国古代史 硕士 衢州学院(筹)
赖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翔程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陆青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王萍 中国古代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向明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张建松 中国古代史 硕士 本校升学
赵玉敏 中国古代史 硕士 升学:中国人民大学
丁以德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7
胡清宁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8.06
陈国庆 中近史 博士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 延期到0805
崔巍 中近史 博士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崔军伟 中近史 博士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丁兆东 中近史 博士 延期到0708
葛玉红 中近史 博士 南京邮电大学
靳道亮 中近史 博士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
荆世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林业大学
李庆华 中近史 博士 山东建筑大学
刘大禹 中近史 博士 湖南科技大学
刘丰祥 中近史 博士 曲阜师范大学
刘文俊 中近史 博士 广西师范大学
毛升 中近史 博士 退学
毛文君 中近史 博士 国防科技大学
王云 中近史 博士 南京特创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王永华 中近史 博士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徐静玉 中近史 博士 南通大学
徐树英 中近史 博士 山东轻工业学院
翟洪峰 中近史 博士 南京师范大学 延期到0805
崔明海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戴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中医药大学
管华敏 中近史 硕士 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
贾猛 中近史 硕士 合肥市社科联
蒋宝麟 中近史 硕士 升学:香港中文大学
李恒俊 中近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李琳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卢旭东 中近史 硕士 安徽省公务员
吕敏 中近史 硕士 宁波市北仑区委党校
邱伟 中近史 硕士 常州市新北区委研究室
屈胜飞 中近史 硕士 浙江师范大学
沈丹 中近史 硕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苏随萌 中近史 硕士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山支行
陶仁人 中近史 硕士 中国药科大学
王东进 中近史 硕士 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王晓艳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科技大学
魏兵兵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新加坡
吴爱惠 中近史 硕士 中共南京市鼓楼区委党史办
伍荣蓉 中近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谢美霞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浦东新区地方税务局
颜公平 中近史 硕士 上海市南汇区人事局
杨荣庆 中近史 硕士 南京财经大学
叶敏磊 中近史 硕士 出国:普林斯顿大学
易振龙 中近史 硕士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殷昭鲁 中近史 硕士 鲁东大学
袁桂海 中近史 硕士 山东省临沂市人事局
智杰 中近史 硕士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冀东油田分公司
周颖 中近史 硕士 广州市第五中学
陈黎阳 世界史 博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延期到07.2
刘光华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807
宋飞 世界史 博士 延期到07.12
蔡蕾 世界史 博士 河南师范大学
蔡玉辉 世界史 博士 安徽师范大学
冯定雄 世界史 博士 浙江海洋学院
何念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胡小进 世界史 博士 中国政法大学
魏秀春 世界史 博士 临沂师范学院
魏子任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谢济光 世界史 博士 桂林工学院
徐静静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薛向君 世界史 博士 江苏警官学院
臧小华 世界史 博士 四川大学
张经建 世界史 博士 江苏卓亚律师事务所
张淑清 世界史 博士 鲁东大学
祝良 世界史 博士 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蔡颖 世界史 硕士 金陵科技学院
镡娴娴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崔蕊满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谷景英 世界史 硕士 新疆大学
管洪亮 世界史 硕士 出国:美国
韩红华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市梅园中学
孔涛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李培 世界史 硕士 淄博市民政局
李琴 世界史 硕士 上海CBS翻译
李远本 世界史 硕士 南京大学
刘慧英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婷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骆新强 世界史 硕士 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
宋大振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宋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孙晓翔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奚庆庆 世界史 硕士 淮阴工学院
熊礼芬 世界史 硕士 上海廊下集体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闫萌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六合高级中学
杨玲 世界史 硕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职读南大博士
张玲玲 世界史 硕士 因出国,延期到07.12
张雁翔 世界史 硕士 国家公务员
赵文媛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郑阳 世界史 硕士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周真真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朱明 世界史 硕士 本校升学
注: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指还没有就业,最起码毕业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工作!
全国名校的实力很强的专业的研究生的就业状况一目了然,读研投入产出比太不合算了!全国有历史系专业研究生招生权的高校还有很多,南京大学的就业尚且如此,别的高校的就可想而知了。据我所知,某一高校的研究生只好去应聘中学教师,但是还经常竞争不过本科师范生,因为讲课不行,待遇要求还高!!!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却是很快,但是离现实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未免差距太大了。南京大学好的学科全是基础学科,比如天文地理,物理化学,中文历史哲学等等,而这些专业的就业无疑都具有很大的压力。南京大学还比较好,失业得到还没有听说,中国的人才还没有躲到那种程度,教育的失衡也还没有那么严重,最起码在这个层次上的高校还不用太悲观,别的高校我就不敢妄加猜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