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学科 » 薄文言文

薄文言文

发布时间: 2020-11-23 07:47:00

Ⅰ 薄祚寒门在文言文怎么翻译

祚:福;寒:寒微之家。指贫贱低微的门第。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纵然生于薄祚寒门,甚至为奇优,为名娼,亦断不至为走卒健仆。”

Ⅱ 薄字在哪篇文言文中出现过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三国· 诸葛亮《出师表》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汉· 晁错《论贵粟疏》
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矢溺皆闭其中,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
为人薄行,有俊才。——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Ⅲ 呆主薄文言文翻译

有个主簿抄姓马,十分愚蠢,什么也不懂。一天晚上,他三更半夜去敲县令的门,敲得很急,县令以为是哪里失火,便慌慌张张跑出来。主簿说:“我想四月间又是养蚕,又是下田,老百姓太忙了,何不出个布告,让老百姓四月种田,十月养蚕,如何?”县令说:“你的想法很好,古人不及,只是十月哪里有桑叶?”主簿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说:“夜深了,请回去睡吧。”

Ⅳ 文言文主薄是什么意思

主簿 读作 zhǔbù
古代官名。掌置。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文献通考》卷六十三:“盖古者官府皆有主簿一官,上自三公及御史府,下至九寺五监以至郡县皆有之。”隋、唐以前,因为长官的亲吏,权势颇重。魏、晋以下统兵开府之大臣幕府中,主簿常参机要,总领府事。习凿齿曾为桓温的主簿,时人曰“三十年看儒书,不如一诣习主簿”。此为主簿权势最盛之时。
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隋、唐三省六部不设主簿,惟御史台、诸寺等署有之。唐诸州以录事参军取代主簿。南宋中叶后,御史台也不设主簿。元诸寺、监、院有关人员,或称主簿,或改称典簿,县主簿简称为簿。明、清太仆、鸿胪二寺及钦天监称主簿,太常、光禄二寺及国子监称典簿,县署则仍称主簿。均系低级之事务官。
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薄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Ⅳ 妄自菲薄 中 菲薄 的意思(文言文)

【注 音】
( wàng zì fě bó )
[编辑本段]【释 义】
妄:过分地,胡乱地;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的看轻自己。
[编辑本段]【出 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编辑本段]【用 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编辑本段]【示 例】
清·刘鄂《老残游记》:“天地生才有限,不宜~。”
[编辑本段]【近反义词】
近义词 自惭形秽、自轻自贱
反义词 目中无人、目空一切
[编辑本段]【前出师表】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 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勤,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 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戮攸之、祎、允等,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课,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翻译】
先帝创建王业还未完成一半就中途死去,现在天下三分鼎立,蜀汉民力疲乏困顿,这真是有关生死存亡的时刻呵!然而朝庭里侍奉卫护陛下的大臣们,在内毫不懈怠;忠贞的将士,在外奋不顾身,那是因为大家在怀念先帝对他们不同一般的赏识,要向陛下表示报答之情啊!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以此来光大先帝留下的德行,也使大臣们坚贞为国的正气得到发扬;不可轻率地自己看轻自己而不加振作,言谈训谕时有失大义,以致把臣民向您尽忠规劝的言路也阻塞了。
内庭侍臣和相府官吏,都是一样为陛下效力的,凡是有所奖惩,不应该有差异。如果有做坏事触犯法令科条或忠心做好事的,应该交由有关官员评审应受什么处罚或受什么赏赐,以此来显示陛下处事的公正贤明;不可有所偏袒,使得宫中府中法令不一。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这些侍卫之臣,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心志都是忠贞纯正的,所以先帝选拔出来留给陛下任用。臣下认为宫庭中事,无论大小,全都要询问他们,然后再执行,必定能够补救疏漏,扩大效益。
向宠将军品性善良公正,通晓军事,当初曾被任用过,先帝称赞他是个能人,所以大家酝酿着要推举他做中部督。臣下认为禁卫部队的事务,无论大小,全都由他过问,一定能使军队协调齐心,处置合宜,各得其所。
亲近贤良的臣子,疏远奸佞小人,西汉因此而兴旺强盛;亲近小人,疏远贤良的臣子,东汉因此而衰败覆灭。先帝活着的时候,每逢与臣下议论到这件事,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作为表示痛恨而发出叹息的。侍中郭攸之、费祎,尚书令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都是坚贞坦诚,能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家天下的兴旺,可以数着日子来等待了。
臣下本来是个平民百姓,在南阳耕田为生,只求在乱世中能保全生命,不想向诸侯谋求高官厚禄和显赫的名声。先帝不因臣下低贱和少见识,不惜降低身份而三顾茅庐,向臣下询问天下大事。因此臣下为之感动,就答应为先帝效力。后来遇到失败,臣下在败亡之际,接受了挽救危局的重任,到现在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臣下处事谨慎,所以在临死时把辅助陛下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臣下。 接受先帝遗命以来,日日夜夜担心叹息,唯恐所托无所成就,从而有损先帝明于鉴察的声名;所以臣下在炎热的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现在南方已平定,兵员装备已充足,该带领三军,北进克复中原。也许可以竭尽棉力,扫除凶残的奸贼,光复汉家江山,使长安、洛阳仍旧成为大汉王朝的首都。这就是臣下用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权衡得失、掌握分寸,向陛下进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他们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臣下,如果无所成就,就治臣下的罪,来禀告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要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惰之罪,公布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作打算,探求高明的道理,了解并接受忠正的言论,牢牢不忘先帝的遗愿,臣下这就感恩不浅了。
而今快要去远征,面对表文,不禁流下泪来,真不知自己说的是什么。

Ⅵ 薄解释逼近的初中文言文句子

李密的《陈情表》有“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句子,其中的薄就是靠近、逼近、迫近的意思。

Ⅶ “薄”字在文言文或者古诗的读音 记得在哪看到过,说古时候薄字只有一个音,就读“bo(第二声)”。

“薄”báo bó bò
薄 báo
1. 厚度小的:薄片。薄饼。
2. 冷淡,不热情:薄待。
3. 味道淡:酒味很薄。
4. 土地不肥沃:薄田。
薄 bó
1. 义同(一),用于合成词或成语,如“厚薄”,“浅薄”,“尖嘴薄舌”等。
2. 轻微,少:薄礼。薄产。薄命。薄寒。薄酬。菲薄。
3. 不庄重,不厚道:薄夫。薄幸(负心)。薄情。轻薄。刻薄。
4. 轻视:鄙薄。厚今薄古。
5. 不充实,不坚强:薄弱。
6. 迫近:薄近。薄暮(傍晚)。日薄西山。
7. 古同“箔”,帘子。
8. 姓。
薄 bò
◎ [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和叶有清凉香味,可入药。
(本回答来自《汉典》)

Ⅷ 高中有薄字的古文翻译有

báo形容词
引申为稀薄,淡薄〖thin〗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小雅》
地薄,寡于积聚。——《史记·货殖列传》

bó名词

草木丛生处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bó动词
通“迫”。迫近;接近〖approach〗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楚辞·屈原·涉江》
雷风相薄。——《易·说卦》

bó形容词
物体扁平,与“厚”相对〖thin〗
或厚或薄。——《荀子·富国》
太古薄葬,棺厚三尺,衣衾三领。——《荀子·正论》

Ⅸ 文言文中薄的意思

要有具体句子啊,否则意思多了

Ⅹ 文言文《重耳流亡》原文及翻译

原文: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啬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

公子取季隗,生伯儵、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反其国。反其国,必得志于诸侯。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飨,置璧焉。公子受飨反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及楚,楚之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馀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健,以与君周旋。」

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秦伯纳女五人,怀嬴与焉。奉也活盥,既而挥之。怒曰:「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公子惧,降服而囚。

他日,公享之。子犯曰:「吾不如衰之文也。请使衰从。公子赋《河水》,公赋《六月》。赵衰曰:「重耳拜赐。」公子降,拜,稽首,公降一级而辞焉。衰曰:「君称所以佐天子者命重耳,重耳敢不拜。」

译文:

晋公子重耳遇到祸难的时候,晋献公(重耳的父亲)派兵到蒲城来进攻,蒲城人要奋起迎战,重耳不同意,说:“我是依仗着父亲的赐予而能享受养生的俸禄,因此才得到百姓的拥护。有了百姓的拥戴就去反抗父亲,这是极大的罪恶。我还是远走高飞吧。”

于是投奔到狄人那里。跟随他的有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攻打廧咎如这个部族,俘虏了他的两个女儿叔隗、季隗,送给公子重耳。公子娶季隗,生下伯儵,叔刘;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盾。公子要到齐国去,对季隗说:“等我二十五年,没有回来再改嫁吧。”

季隗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请让我等你吧。”公子在狄人那里住了十二年,然后离开。

经过卫国,卫文公并不以礼相待。经过五鹿时,向乡下人要饭。乡下人却给他土块。公子怒从心起,要鞭打那人。子犯说:“这是上天赏赐给你土地啊。”子犯以稽qǐ首这种最庄重的礼节接受了土块,然后装上车子。

到了齐国,齐桓公把女儿许配给他为妻,配了八十匹马。公子安心地居住下来。跟从的人们认为这不行的,准备离去,在桑树下商量。采桑养蚕的侍妾正好在树上,听到了他们的谈话,把这事告诉了姜氏。姜氏杀了她,对公子说:“你有远大的志向,那个听到的人,我已经杀掉了。”

公子说:“没有这样的事。”姜氏说:“走吧!留恋妻子贪图安逸,实在会有损前途。”公子不肯。姜氏和子犯商量,灌醉了公子,然后打发他走。他醒了以后,拿起长戈追逐子犯。

到了曹国,曹共公听说他的两根肋骨连接在一起,便想看看他的裸体以知究竟。乘着他洗澡的时候,凑近偷看。

僖负羁的妻子说:“我观察晋公子的随从,都是足可以助他做国君的。如果用他们相助,他一定能返回他的祖国。返回他的祖国,必定能在诸侯中称霸,然后诛杀没有礼节的人,曹共公必然首当其冲。你为什么不早点向重耳表示恭敬呢?”

于是向公子馈赠一盘食品,把玉璧藏在食物里面。公子接受了食品,把玉璧还回来。到了宋国,宋襄公赠送他八十匹马。

到了郑国,郑文公也没有给予礼遇。郑文公的弟弟叔詹劝谏说:“我听说上天帮助的人,别人就赶不上了,晋公子有三点,上天或许将立他为国君吧?您最好还是以礼相待吧。父母同姓,他们的子孙将不会繁盛。晋公子,是姬姓女子所生,所以能活到今天,这是一。

遭受逃亡在外的祸患,而上天使晋国不安定,大概将要帮助他了,这是第二。有狐偃、赵衰、贾佗这三个能力在众人之上的人跟从他,这是三。晋国,是与郑国同等的国家,他们的子弟路过这里,本就该以礼相待,何况是上天所要帮助的人呢?”郑文公不听。

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招待他,说:“公子如果返回晋国,那么用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子女玉帛,都是君王拥有的;鸟羽、皮毛、象牙、犀革,都是君王的土地所生长的。那些波及晋国的,已经是君王所剩下的。我能用什么来报答君王呢?”

楚成王说:“尽管你这样说得有理,我还是要问你究竟怎样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如果托大王的福,能够返回晋国,一旦晋楚两国交战,在中原相遇,那我军就首先后退九十里。假如还得不到你退兵的命令,那么就左手执鞭持弓,右边挂着箭袋,跟君王较量。”

子玉请求杀掉他。成王说:“晋公子胸怀大而生活简朴,文辞华美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恭敬而宽厚,忠诚而有能力。晋侯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国外都讨厌他。我听说姬姓终唐叔的后代,他们最后要衰亡,大概是由于晋公子的原因吧。上天将要使他兴起,谁能废掉他呢?违背上天,必定有大的灾祸。”

于是把晋公子送到秦国。秦穆公送给重耳五个女人为姬妾,怀嬴也在其中。怀嬴手捧盛水器具侍奉公子盥洗,重耳盥洗完毕,挥手让怀嬴离开。怀嬴发火了,说:“秦晋两国地位平等,为什么看低我?”公子害怕了,脱掉上衣,把自己囚禁起来,表示谢罪。

有一天,秦穆公设宴招待重耳,子犯说:“我不如赵衰那样有文采,请派赵衰跟你去赴宴。”重耳在宴会上赋了《河水》,秦穆公赋《六月》。赵衰说:“重耳拜谢恩赐!”公子推到台阶之下,拜,叩首。秦穆公走下一级台阶辞谢。赵衰说:“君王把辅佐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怎敢不拜谢呢?”

(10)薄文言文扩展阅读:

这篇文章节选自春秋末期左丘明的《左传·僖公·僖公二十三年》,讲述了公子重耳的流亡经历,实际上也勾画出了春秋列国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揭示了春秋时代诸侯国贵族家庭内部的斗争,真切地刻画了重耳由一个贵公子步向成熟的过程,并且交代了晋国在春秋列国中的地位和影响。

运用多种手法描写人物,细节描写把人物的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语言简洁晓畅,极具概括性。

重耳由一个养尊处优、无所事事的贵族公子哥儿,到后来成为春秋时代威名远播的霸主,几乎可以说这都得益于他在国外流亡19年的经历中所遭受的磨难。正如先贤们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焉,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只有历经磨难,才具有担当重任的资历。重耳的经历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对人物深入细致的刻画,是《左传》文学性的一大表现,通过人物言行简要的记述,便将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性格鲜明突出,而在《晋公子重耳之亡》中则以重耳最为生动。

作为编年体史书,不能像纪传体史书那样将历史人物的毕生活动集中在一篇传记之中,让读者看到人物的全貌,这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十分不利的,但是作者却把重耳性格的变化发展蕴藏在一个个的事例之中。

热点内容
六年级语文补充答案 发布:2025-07-09 06:19:21 浏览:21
保证书写给班主任100字 发布:2025-07-09 06:00:31 浏览:240
南科生物 发布:2025-07-09 04:15:57 浏览:993
蹲踞式跳远教学反思 发布:2025-07-09 03:09:33 浏览:84
高中历史岳麓 发布:2025-07-09 02:45:51 浏览:353
新开的英语 发布:2025-07-09 01:27:47 浏览:276
物理实验教师 发布:2025-07-09 00:46:01 浏览:21
怎么删除朋友圈 发布:2025-07-09 00:19:21 浏览:154
包钢股份历史 发布:2025-07-08 22:01:23 浏览:878
囚禁教师电影 发布:2025-07-08 20:48:26 浏览: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