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
1. 医学工作者或者留美人士是否知道,美国有没有“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这样一个单位
肯定是假的,美国的官方网上查询根本没有这样的一个单位,就是假的,始作俑者是一个叫麻仲学的,其实根本就不用查询,一看就是假的
1,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哪有什么传统医学呀?再说了,传统医学没有纳入任何医学院校招生范围,别说博士,就是学士都没有。。。
2,想想很多都是江湖郎中,百分之九十都是农村走街串巷的,挖草药的,务农的,怎么可能成了博士呢?难道传统医学招生只找农村农民与农村卫生室赤脚医生吗?
3,我们看了很多这样的博士证,就是一张某某博士,没有学制,没有注明培养,也没有博士答辩,就成了博士了?
2. 中医学能得到学理上的合法性辩护吗_重估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价值
专论 中医学能得到学理上的合法性辩护吗? 重估中国传统医学的科学价值程 伟 摘要: 医学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科学。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 利用其他任何科学的成就。中医是经验医学, 而且主要是临床医学。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 可以说中医是科学。中医基本理论没有根本改变其自然哲学形态, 评价中医药学应主要着眼于其实践活动, 也不可忽视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系。关注中医药学可以启发我们, 知识的发展可能以多元、曲折的方式进行, 重估中医药学价值既可以对医疗实践也可以对科学发展做出某种贡献。关键词: 科学, 医学, 中医药学中图分类号: R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0772( 2007) 04- 0001- 03 Could TCM Get the Lawful Vindication on the Theory? Evaluate the scientif ic value of TCM CHENG Wei . Heilongj iang Uni ver sity of Tr 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r bin 150040, China Abstract: Medicine is not simply a natural science, and medical methods synthetically utilize other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TCM is not only empirical medicine but also clinical medicine. We may say TCM is a science in the w ider concept of science. T he basic theo ry of TCM can not change its natural philosophy form essentially, so we should evaluate the TCM to its aspect of medical pr actice, and not ignore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 between theory of TCM and practice of TCM. Focusing on the T CM can enlighten us that knowledge may develope in the polyphyletic and labyrinthian way, and r eevaluating the value of TCM can contr ibute to the medical pract i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Key Words: science, medicine,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TCM) 歌德说: 凡是值得思考的事情, 没有不是被人思考过的; 我们必须做的只是试图重新加以思考而已。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提升, 随着现代医学实践中诸多问题的暴露和全球性回归自然的呼声高涨, 传统医药的特色优势备受关注; 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国力不断增强,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传统医学与中国文化一起加快了走向世界的步伐。然而, 与此同时, 对中医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质疑、否定的声音, 依然不绝于耳。抛开这些非议中的无知与非理性的因素不谈, 诸多质疑仍然集中于 中医是否科学 , 即是说, 中医学的学理上的 合法性 , 尚未完全确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如何超越前贤, 澄清认识, 是学术界一项艰巨的任务。 1 艰难的辩护从西方医学进入中国开始, 对中医学的合法性亦即是否科学的质疑之声时强时弱, 从未间断, 最初是中医界, 而后扩大到中医界之外, 为中医药学学术合法性辩护的策略也在逐步调整。最初, 在西方科学的强大压力下, 中医界实际上采取的是相对低调的守势, 注重强调中西医体系不同, 以及中医特有的临床疗效优势; 其后, 争取到了 政治上 的合法、平等地位, 在政府政策的保护下, 从教育到研究开始了积极的现代化努力, 即所谓 努力发掘, 加以提高 。但在建国后几十年的中西医结合与中医现代化的进程中, 标志性成就数量有限, 且评价不一; 而中医医疗阵地在现代医学的迅速扩张中, 相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对缩小; 与此相应, 真正依靠中医药的服务能力也在削弱, 特色优势未能充分发挥。中医临床人才队伍也呈现出萎缩、异化的趋向。然而, 现代医学的某种局限及其在医疗实践中的诸多弊端的日益显现, 使传统医药的特色优势在全球性回归自然的呼声中备受关注。因此, 尽管中医药界已经面临诸多问题, 带有很强优越感的自我辩护日益乐观起来。不过, 与此平行的是, 对中医科学性的更加激烈的质疑和中医事业今不如昔的担忧。基于中医学在民族繁衍的历史上的贡献的历史的合法性辩护, 基于中医学在当今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的现实的合法性辩护, 以及基于国际上认可程度逐步提高的外在认同的合法性辩护, 还不能等同于学理合法性上的确认。 2 科学的 词性 实际上, 中医药现代化的追求进程也是对学理合法性的追问过程, 追问合法性的法庭一直在寻求着某种判据, 随着认识的深化, 问题复杂性的逐步被揭示, 人们开始思考, 这个被称作科学的法庭自身的合法性是否也可以受到质疑。科学, 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作为名词, 它指称着人类的知识体系; 作为动词, 它指称着人类探索世界的活动; 作为形容词, 它几乎成了真理的化身。审视中医学的合法性, 有必要审慎地考虑, 科学究竟是什么? 戴维 林德伯格曾说: 历史学家需要对 科学 下一个相当宽泛的定义, 这个 科学 的定义将允许历史学家对范围广泛的实践及其基于的信念进行研究, 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科学事业。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应是宽泛的, 具有包容性的, 而不是狭义的, 具有排斥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总第330 期 Medicine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 Edition) , Apr 2007, Vol. 28, No. 4, Total No. 330 1 性的。同时, 我们还要注意, 我们追溯的历史年代越久远, 所需的科学概念就越宽泛 [ 1] 。也有人提出, 中医自我辩护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首先应该与现代科学相结合, 特别是与现代最新的非线性科学、复杂性科学相结合, 用西方科学的话语来论证中医药的效率性、可操作性; 另外一种辩护方案, 则是回到科学的源头了, 对科学重新进行说明, 以此来论证中医的科学地位。即重新考虑什么是科学, 再从一种新的科学观来看看中医的意义 [ 2] 。爱因斯坦的科学概念就是很宽容的: 对于科学, 就我们的目的来说, 不妨把它定义为: 寻求我们感觉经验之间规律性关系的有条理的思想。 可以认为, 在广义的科学概念下, 中医学可以是 科学 大家庭中的一员, 它是以一定经验为基础的关于自然界的一个方面 ( 部分) 的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它整合了大量的临床实践经验, 含有丰富的真理性知识。然而, 中医学的实践基础主要是经验, 所以它又是经验医学。 3 医学与科学我们是否认为医学( 实际上或潜在的) 是一门科学肯定会影响我们就制定研究计划、满足社会需要和指导临床实践等方面做出的决定。然而, 医学并不简单地就是自然科学。医学是科学还是技艺问题, 不能做非此即彼的解决。关于这一问题国内外学者都有较为深入的讨论, 尤其是国外学者的一些经典性的论述值得我们关注。医学作为一个庞大的应用学科有如下特点: 医学的目的是诊治防控疾病, 维护健康。医学的对象是人, 单个人或具体的人群都有个体化的特点; 医学的方法是综合的, 利用其他任何科学的成就, 数学、自然、人文、工程技术 [ 3] 。对医学知识的结构加以分析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医学与科学的异同。瓦托夫斯基认为, 医学是一个独特的异质综合体, 多门学科和多种实践在其中交叉。自然科学、数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行为科学以理论的方式或应用的方式组成医学的各个方面。对医学知识的性质的考虑有助于人们认识到, 人类知识的发展不是线性的, 人类的理性也不是在物理科学的理想模型之中达到他的顶点或最高阶段。知识的发展可能以多元的、曲折的方式进行, 而医学由于它的思想和实践十分复杂, 由于它的理论目的和实际目的的结合, 由于它的科学解释和临床实践的独特结合, 可以丰富我们的认识论 [ 3] 。医学包含着使用科学特有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建立一般理论的研究, 医学使用从科学借用来的并且部分通过临床研究确立的概念和概括。解释要求理论和定理, 而医学是否有自己的理论和定理是全然不清楚的。医学十分可能有它自己的基本概念, 用以解释其他一切。尽管这些概念本身不能还原为生物化学或物理学的基础 [ 3] 。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对中医理论的了解, 更深入地思考此类问题。医学与科学的区别还在于: ( 1) 目的不同( 决定什么算医学实践的是促进健康的目的) , 医学的基本内在目的不同于科学的基本内在目的; ( 2) 成功的标准不同, 医学成功的标准是促进健康的工具上的或使用上的成功; ( 3) 医学实践有它固有的道德方面。由此可见, 简单地以科学或不科学来断定一个医学体系的价值难免失于武断。 4 临床医学与中医学中医是经验医学, 其实践基础主要是经验, 这是相对于近代科学的实验基础而言。实验科学靠数据来说明现象间的联系, 而经验医学对经验现象的说明就不能不依赖某种理论建立其逻辑结构。中医理论的构成由于多种不同层次的学说重重套叠而十分复杂, 评价中医学的价值应当主要着眼于其临床实践领域。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色与个体化诊疗密切相关, 而因其缺乏规范标准和难于重复再现又每每遭人诟病。实际上, 规范、标准、可重复并非临床医学的全部, 临床医学尚不完全是科学。每一个病人都是因果链上的一个独特的个别的结。概括是从个体的表现中引出的, 个体是许多影响的产物, 许多侧面的合成物。当一个人是个体时, 变量很多, 使得其历史和初始条件的许多影响复杂得难以置信, 以至不能确定。临床医学原则上不同于科学在于医学有必然的可错性。可错性的根据是每一个个别的病人都具有独一无二性, 因此做出错误的预见几乎不可避免。这是由于历史和变量无比复杂所致, 可错性是必然的。在此, 对中医的个体化诊疗的苛求是脱离实际的。而且, 临床检验和治疗干预都是实验性的。临床医学的每一个经验方面在某一时候是实验的。在完整的人体这个层次上医生是实验者。临床医学的进展取决于病床边和手术室中的经验。这些地方是医生的独特的实验室。并不是说他不利用理化、解剖实验室的成果。临床医学不可能是完全科学的; 实际上, 临床科学不仅是医学科学的应用, 而且对与医学科学一词相应的理论和知识总体的扩大也是重要的。唯有临床医生是对获得人体中发生的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人, 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不限于被动的观察 [ 3] 。正因如此, 早已有学者指出, 中医学理论的助发现作用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此外, 医学中的技术也是在演变的。巴斯德、科赫之前, 医学的进步主要是靠技术发明。许多重要发明是用经验的方法获得的, 而不是从医学的理论基础推导出来的。科学关心的是知识, 技术关心的是能力。临床医学是一种成功地吸收了许多技术成就的手艺技能。事实上, 直到19 世纪中叶, 科学和技术是分开发展的, 技术的进展多数不是由于应用了科学知识, 而是由于有实际经验的人的发现和发明取得的。而技术变化加速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建立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密切联系, 那只是后来的事了。所以, 没有实验科学的医学也未必会骤然中断了它的生命力。 5 理性地看待中医理论 ( 下转第16 页)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7 年4 月第28 卷第4 期总第330 期 2 Medicine and Philosophy( Humanistic & Social MedicineEdition), Apr 2007, Vol. 28, No. 4, Total No. 330 高的上层白种人群、年轻人和女性居多。而 51%的替代医疗的开业者是具有医学博士学位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和精神科医生。替代医疗为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政府所接受和理解的事实说明, 西方殖民主义的文化霸权, 将其他民族的, 凡不符合西方科学医学的东西统统宣布为反科学或非科学是错误的。医学历来被认为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力量, 将生存质量的研究引入疗效评价开始受到关注, 但什么才是高的生存质量, 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看法。化学药物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 创伤性检查带来的精神痛苦和器官移植出现的人性异化, 在强调法天则地, 内外调和, 先治神、养生、调饮食, 后才用针灸和药物的中医看来也许是得不偿失的。例如, 西医发明的抗菌素为降低传染病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物极必反, 随着抗菌素的广泛应用, 具有抗药性的细菌越来越多, 抗菌素的抗药性已经成为当代的一个世界性问题。抗药性不仅影响着病患的痊愈, 而且因为抗药性具有代际性和传播性, 会影响几代人和远距离传播给其他无辜的人群。据美国微生物协会的估计, 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抗药菌引起的人类感染的费用超过40 亿美元。由此可见, 所谓 科学的医学 也有致命的缺陷和不科学的时候。西医坚信人定胜天, 中医认为健康之本在于和于阴阳, 调于四时, 顺应自然。不同的医学体系有不同的自然观和生命价值取向, 谁好与不好, 还须看其可持续发展性。显然, 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不利于学术的争鸣和科学的发展。如果说后现代思想对工业社会中人的生存状况仅仅持批评态度的话, 那么, 后殖民批评家们则是要向世人表明, 其实, 合理的生存方式从来就不是只有一个! 合理的知识体系也可存在着非互斥的多值逻辑的情形。参考文献 [ 1] 邱鸿钟. 医学与人类文化[ M]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2] [ 德] 加达默尔. 哲学解释学[ M]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4: 180 - 194. [ 3] [ 美] 理查德 罗蒂. 后哲学文化[ M ]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4: 15, 48- 69. [ 4] [ 法] 米歇尔 福柯. 词与物[ M] .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1: 1- 14. [ 5] 中华中医药学会编: 邓铁涛学术思想研究[ M] .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1: 36. 作者简介: 邱鸿钟, 男, 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医学哲学, 临床心理学。收稿日期: 2007- 02- 22 修回日期: 2007- 03- 18 ( 责任编辑: 徐承本) ( 上接第2 页) 在当今的中医医疗实践中, 中医药理论还有着巨大的生命力。没有理论上的把握, 就不能准确驾驭中医药巨大的经验、文献资源。尽管中医学的传统性与西方医学的现代性相对而存在, 虽然有古今差异, 有社会与文化差异, 有技术上的先进、后进差异, 有服务能力的差异, 但其各自独立存在的价值无可否认。中医药研究的复杂性在于其理论与经验的复杂关系, 中医基本理论没有根本改变其自然哲学形态, 而这种自然哲学理论也并非完全是由医疗实践基础上形成。强调这种理论的自然哲学特征, 只是意味着对它说明世界的有效性和有限性的估价; 说它是朴素的唯物论、自发的辩证法是事实而非贬低; 中医理论中不同层次上的概念的现实相关度皆有待考察、分析, 而非单纯的翻译和证明。我们不能把那些自发的、自在的朴素思想拔高成自为、自觉的思想观念, 天才的猜测也只是假定, 确定的联系要靠实验说明后, 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发现。当然, 由于自然哲学性质的理论与重在解决临床问题的活的中医学的关系颇为复杂, 简单地期待中医基本理论实现突破而后带动中医学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因为新的突破只能是科学研究层面上的突破, 几乎可以说和中医的基本理论不再有直接的联系。而且一旦有了突破就必定要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述出来, 实际上就会消解中医理论框架内的概念、命题意义。重要的是, 中医研究不能脱离临床实际这一原则应当坚持始终; 充分尊重中医用药经验的中药及其复方的研究应当长期作为各层次研究的战略重点; 针灸学研究的重点不应脱离针与灸; 由于单纯的经络学说研究经验已经证明成绩有限且未得到科学严谨的评价, 针刺效应、穴证效应等紧密结合临床的研究才有可预见的可持续性。
3. 为什么美国人不相信中医中药
医学是门科学,要想让别人完全承认,必须要有坚实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但很遗内憾,中医没有,中容医的理论到现在没有科学依据,或者无法得到科学性的论证。比如中医基础理论说的穴位和经络,其实在人体解剖上根本不可见。试想,这样一套没有科学性的医学体系,外国怎么完全承认呢?
4. 分子生物学与传统医学的结合点可能有哪些
分子生物学发展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随着科学不断向微观、宏观和人类自身的深入发展,生命科学在自然科学中
比重越来越大,现己成为当前世界科学研究中的热门前沿,其中DNA双螺旋结构
的发现启动了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并成为当代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的核心前沿和
成为推动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生命科学及其前沿
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与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
间关系的科学。
分子生物学:(核心前沿)
前沿: 细胞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人脑功能的研究成为最难点
生态学:→分子生态学、揭示中医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
(分子水平)
二、分子生物学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生命现象千姿百态,但生命活动的本质高度一致一分子水平、DNA、密码,
在此基础上:
分子遗传学
分子免疫学
分子生物学 分子病理学、血液学
分子内分泌学、心脏学
分子肿瘤学、流行病学
(一)分子生物学定义 核酸
广义上理解:在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 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的
蛋白质
学科—结构分子学。
最终目标:研究生命现象包括细胞生长、分化、增殖、程序死亡遗传变异和遗传售息传递和细胞内信息传导的分子基础,以探讨基因型和表 型的相互关系,达到认识生命、改造生命、造福人类的目的——
信息分子生物学。
核心技术:重组DNA(基因操作、分子克隆、基因克隆)。
通过任何方法在细胞外构建的DNA分子(或片段)插入载体系统(病毒或细菌)形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它们能转移进入宿主细胞内,它在天然宿主中原来并不存在,但它能在其中继续扩增。
通常重组DNA技术泛指分子生物学中与DNA水平研究有关的技术。
(二)分子生物学与生命的中心法则
细胞是生命机体构建的基本单位。 生命的特征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生命的基本特征: 遗传变异
新陈代谢
繁 殖 生物打分子相互作用的结果,
生长发育 执行以中心法则核心的程序
适应环境
衰老凋亡
中心法则与有机体形成程序
中心法则记载着生物打分子信息传递路线,分子生物学精华全部概括,每条线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建立在分子生物学基础上的分子医学与传统医学的主要区别在于:
症状、体征
传统医学:从有机表型认识疾病 病理 诊断
生理
分子医学:DNA——→ RNA —→蛋白质
基因型—→表型(反向遗学)
分子医学诊断与传统医学诊断物质基础上的区别
(三)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化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他是一门面貌全新的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当前国际、国内都把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并列在一个学术组织→生馋等分子车劫学学拿,这是现阶段最切合实际的组合,但两者在实验研究条件:专业词语、研究途径等诸多方面有明显差别。
传统生物化学与近代分子生物学比较
。内容 传统生物化学 现代分子生物学
1、研究对象 中小生物分子、糖、脂、Pr、核酸、维生素等 生物大分子、主要是核酸、Pr
2、研究方法
以化学分析技术为主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遗传学、微生物、免疫学等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重组DNA为核心,包括,基因克隆、测序、印迹杂交、PcR、表达调控等分子
生物学+计算机—→生物信息科学
3、研究内容 生物机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代谢过程) 遗传、变异、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生命特征的分子基础,遗传病与常,见病的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核酸与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4、研究途径
细胞、亚细胞水平,多从表型入手,以表型研究为主,很少涉及基因DNA研究
基因水平研究,从基因型入手探讨基因型与表型相互关系,以研究DNA为核心,结合蛋白质结构与功能,深入了解生命现象的分子基础及本质
(四)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
遗传学: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没有遗传、变异不能积累。推动进化意义。
没有变异,遗传只是重复,失去进化材料。
医学分子遗传学:从DNA或基因水平研究遗传疾病的发病机制,揭示基因突
变与遗传疾病的关系。建立基因水平的诊断和治疗,以求
根本治疗,消灭遗传疾病。
医学进入DNA水平研究后,各种生理、病理现象都能从基因水平找到答案,所有的疾病都与在因相关,如肿瘤、心血管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等,如抗药基因、酗酒基因、肥胖基因、聪明基因、犯罪基因等等,各种生命现象、临床表现。
(五)分子生物学与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
1、酶/蛋白质工程:将游离的酶用于工业和医药学。
2、基因工程/核酸工程:应用重组DNA技术提高活性Pr生产,并利用基因
信息的传递——转基因达到基因治疗的作用。
三、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
1953年在剑桥大学工作的Watson,JD和Crick,FHC提出的DNA双螺旋结
构学说,启动了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
1、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1944~1970年:DNA和遗传信息研究的认识阶段;
②1970~1975年:重组DNA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③1975~今:分子生物学渗透、应用、大发展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重大事件或里程碑(以★为标记),见附表:大事记年鉴。
附:大事记年鉴
.1917年:Karl Ereky提出基因概念
.1941年:一个基因一个酶(Pr)
.1943年:青霉素发现(生物技术)
.1944年:DNA是遗传物质基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51年:蛋白质空间结构,二级结构×螺旋
★.1953年:Watson,Crick DNA双螺旋—→标志分子生物学诞生
蛋白质生物合成
F·Sanger人胰岛素序列分析
.1955年:A komberg:DNA聚合酶
ochoa:DNA连接酶
.1958年:N14、N15标记,证明DNA是半保留复制
.1959年:基因“乳糖操纵子”模型—→基因表达调控
★·1961~1966:破译遗传密码
★·1970:反转录酶:DNA RNA
限制性内切酶(DNA重组技术)分子生物学进入技术化时代
★·1972年:合成tRNA基础
.1973年:基因克隆,单克隆抗体(我国86年才搞)
.1975年:Southern,EM发明DNA印迹杂交技术,称为Southern印迹。
·1976年:DNA测序
在反转录病毒中发现致癌基因
基因治疗:腺病毒,逆转录病毒,679例死亡,但只有39例公布
1977年:间隔基因,内含子,外显子
1980年:基因工程专例(科学与法律)
1981年:转基因技术
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
1982年:欧州上市重组DNA疫苗
1985年:干细胞(我国最近才搞)未分化细胞
★1988年:PCR(DNA体外糖增,聚合酶链反应)应用最广的生物技术
★1990年:欧州:癌基因转基因鼠申请专利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2005)
1991年:DNA芯片(DNA chip)
1994~1995年:22号染色体图谱
1996年:植物基因组计划
★1997年:Dolly cloned多莉羊
1999年:22号染色体测序
2000年:测序初步完成:读出一一读懂
在生命学领域,许多学科的发展依赖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医学,是研究的主流和关键所在。
2、生命科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发现与成就
①DNA 双螺旋结构 蒸汽机
②重组DNA技术 相当于 计算机 工业化、信息化
③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经济全球化
四、分子生物学发展趋势
(一)分析与综合(实验方法)
1、微观分析性工作举例
22号染色体全序列分析
“Nature”1999.402、489~495 Lan Dunham et al.
已知:247
含679个基因 相关:150
预测:148
假基因:134个
另3%在连接部——裂隙,50~150Kp,未测定
2、分子综合性工作举例
蛋白组学(Proteomics)双向电泳:
将肿瘤cell均浆与正常细胞均浆对比:
(二)多样化和一致性(理论研究)
1、化学组成、结构组成:趋于共同的语言描述,尤其对中医而言。
2、遗传信息传递:DNA——RNA——Pr
3、物质代谢,能量代谢。
5、基因表达调控
(三)发育和进化:分子系统DNA同源序列发育树,对达尔文进化论疑。
(四)脑功能研究: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后,最后要搞清楚的就是脑功能了。
(五)生物与环境:健康与疾病,生物信息传递:意念?气功?
物质世界
精神世界:分子水平或更高水平的物质?如临终前“天堂感受”的生理机制。
五、分子生物学在医学中的应用
(一)分子生物学与基础医学
1、从整体器官水平—→分子水平
(从现象II——→本质)
2、新的边缘学科:分子学科如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免疫学……
3、传统按“形态”和“机能”来进行基础医学学科划分界限已日趋模糊。
4、改变从表型入手的传统研究方法,从基因入手,基因型—→表型
(二)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
1.遗传性疾病:将正常外源基因导入动物体靶细胞内,用来弥补缺陷基因,以达到治疗遗传病的目的,相反,将显性疾病基因导入动物体或敲除某正常基因,使其发生临床症状,制造动物模型。
2、肿瘤学应用:到1990年,已发现癌基因100个左右,抑癌基因10,个左右
3、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相关基因,HRG 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
抑制肿瘤
心肌生长相关基因hhLIM 促心肌肥大
抑制肿瘤
因此心脏不发生肿瘤
(三)分子生物学与制药
1、“动物生物反应器”:将在医学领域有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基因导入家禽、家畜受精卵中,收获转基因动物体液、血、乳、尿、腹水中的基因产物,可获得有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
2、中药材鉴定:中药材有效成份含量是鉴定中草药质量的唯一标准,药物 有效成份含量低与基因表达水平密切相关,把生药中残存基因特定区PCR,检测碱基序列差异,建立中药材基因表达数据库,为生药有效成份鉴定及药用动植物种内或种间变异分类提供平台。
3、改良中药品质,提高药品质量: 应用植物cell培养技术进行洋地黄、三尖杉细胞培养及冬虫夏草菌丝体培养。筛选出高产细胞并获稳定表达。
4、中药复方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用生物芯片技术,分析复方制剂的多靶点用,创立中药复方有效成份谱。
一种药用植物不同部位多种有效成份分析。
一味药, 一个靶点
多个靶点
复方 一个靶点
多个靶点
(四)分子生物学与中医基础临床
1、阴阳学说: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调,百病由生”、“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是:cAMP(交感神经)/cGMP(付交感神经)在生物能调节中恰好相反的分子生物学效应及癌基因/抑癌基因平衡失调对肿瘤发生的重要作用,与中医阴阳理论相一致。
2、肾本质研究(RNA的PCR):肾为先天之本,肾主生长发育,肾主生殖,肾生髓,用Rt——PCR技术发现肾阳虚证和下丘脑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的mRNA表达受抑,从而将肾阳虚证定位在下丘脑。(下丘脑——垂体——性腺——胸腺轴HPGT轴)肾 必然的本质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观察“恐伤肾”的母鼠生殖率下降,子鼠弱,取“恐伤肾”模型子鼠胸腺核酸含量,RNA、DNA量均下降,发现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下降,认为中医肾主骨藏精生髓理论与促核酸蛋白质代谢有关。
3、血瘀理论
活血化瘀类中药可抑制血管壁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基因表达,并可使血管壁原癌基因c-myc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证明活血化瘀药能在细胞和基因水平发挥干预作用。
六、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程序图
注:RT—逆转录
PE—限制性内切酶酶解反应
SSCP:单链构象多态性
RT—PCR:RNA的链式聚合酶反应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
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5. 传统医学师承-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主办的非常权威吗
如果来真心学习,有些积蓄,希自望出师取照,推荐您去找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三环的);另外还有学年制的:厚朴中医学堂,徐文兵的博客有细节介绍。我个人认为这个还靠谱。
现在打着什么什么科学院的旗号的太恐怖,例如“张悟本”!这属那属的很容易“属”出问题!
6. 世界传统医学院
美国世界传统医药科技大学
美国世界传统医学科学院
这些都是假的,给中国人卖文凭的!
7. 有人知道美国 传统医学科学院的详情吗
骗人的,没这种机构,专门给中国的骗子游医,基本是中医贴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