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

未來10年中國學科發展戰略

發布時間: 2020-11-25 06:43:21

① 藝術學升級為獨立的學科門類,那麼它未來的發展情況會怎樣呢

怎麼樣?藝術學在大學的作用是什麼?一,培養藝術天才並提供指導回,二,為文化課成績太差的答學生提供另一條出路。真正的藝術學研究,其發展豈是你作為一個大學學科能否獨立出來所決定的?你應該給你的疑問精確定義:藝術學升級為獨立的學科門類,在大學里未來發展會怎樣?
我的答案是:能怎樣,給藝術老師開拓了更寬廣的前進道路,經費多了,資源多了,能佔用挪用的更多了,好事啊

② 鄭強否定過度學英語,在未來我們的英語學科會如何發展呢

眾所周知,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在很多國家都有開展,英語能夠成為世界公用語言完全來源於美國和英國科技力量的強大,但是近年來我們很多教授發現,學習英語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可能並沒有什麼用。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各個班級,真正學英語有用的都是那些鳳毛麟角的在未來能夠出國工作或從事涉外工作的精英人士,普通人大多數都是在國內打工生活,可以說對於英語的學習只能說是陪著精英人士做了一次墊腳石。

當然,也有像俞敏洪一樣的是支持學英語的,這一派認為學英語就算真的在今後的生活中沒用,但這種學習過程還是能夠培養人們的學習習慣,對於鑽研者來說,更利於培養他們學習多國語言。

所以說,現在更多的人認為學不學英語還是要看自己的人生規劃,如果自己立志要當外交官,學英語那隻能夠說是基本功,各位認為呢?

③ 中國現代文學史學科對大學生未來工作的作用

首先別說你是漓院的,接下來是我寫的: 我認為是指建國以來至當下的文學,它包括作家作品、文學思潮、重要文學現象、文學論爭等等。「『當代文學』的提法最早出現在50年代後期」,[1]應該說,發展了只有短短半個多世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為一門學科還遠不成熟,它仍有太多的問題與疑點,比如:當代文學這一名稱究竟恰不恰當?我們如何研究仍處於創作期且風格有可能發生轉變的作家?………也許正是由於當代文學的這種不確定性才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學研究者將目光放在這一領域。自五十年代以來,對當代文學的研究就沒有風平浪靜過。各種各樣的教材、刊物紛紛出現。早期的文學史教材大多是高等學校自己編訂的,如華中師范學院中文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稿》(寫於是1958年,1962年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山東大學中文系編的《1949—1959中國當代文學史》(山東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再往後又出現了郭志剛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董健、丁帆、王彬彬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新稿》等,20世紀末出現了洪子誠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朱棟霖、丁帆、朱曉進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1917-1997》等。這些文學史教材的出現,使當代文學這一學科呈現出勃勃生機,嚴格說來,這些教材都有這樣那樣的缺陷,但這也是任何一門學科發展成熟所要經過的必經階段。依筆者看來,這些文學史著作不外乎三種類型:側重大的文學史問題,或將文學史與作家作品結合,或側重作家作品,即從宏觀,適中,微觀的角度來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史,為了論述的方便,筆者暫將他們稱作大,中,小三種類型,分別以洪子誠、朱棟霖、陳思和的文學史教材為代表。1、由淺及深,從不自覺到自覺的文學史意識作用下的文學史寫作;2、文學史教材的寫作由簡單到繁雜再到精化;3、文學史研究和書寫由集體寫作到個人寫作;4、文學史研究逐漸走向成熟、走向科學。這固然是我們所取得的進步,但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當代文學史研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如關於其能指和所指的問題,如何對待當代文學史這一概念問題,如何對待學術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發展及其對當代文學史的影響等等。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一代甚至數代學人的的努力,也許在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更成熟、更優秀的中國當代文學史教材的出現。

熱點內容
住友化學中國 發布:2024-05-18 19:09:25 瀏覽:88
教育觀幼兒 發布:2024-05-18 16:46:25 瀏覽:129
中國政法大學地理位置 發布:2024-05-18 14:45:01 瀏覽:903
2014暑期師德培訓體會 發布:2024-05-18 13:36:20 瀏覽:961
包頭市教育考試信息網 發布:2024-05-18 12:13:11 瀏覽:357
老師自我簡介 發布:2024-05-18 12:08:27 瀏覽:893
漂移板剎車教學 發布:2024-05-18 11:13:46 瀏覽:29
股德老師 發布:2024-05-18 08:27:32 瀏覽:722
班主任談叢 發布:2024-05-18 07:40:14 瀏覽:480
德森生物 發布:2024-05-18 04:29:02 瀏覽: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