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荒政文言文

荒政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25 06:43:28

文言文閱讀救急, 宋史列傳28

原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人。自幼已矯然不群,邃經術,文力雄健。中進士第。知雍丘縣,御吏如束濕,撫民如傷。縣枕汴流,漕運不絕,舊苦多盜,然未嘗有獲者,人莫知其故。伯雨下令綱舟無得宿境內,始猶不從,則命東下者斧斷其纜,趣京師者護以出,自是外戶不閉。

使者上其狀,召為大宗正丞,甫至,擢左正言。時徽宗初政,納用讜論,伯雨首擊章惇,曰:「惇久竊朝柄,迷國罔上,毒流搢紳,乘先帝變故倉卒,輒逞異意,睥睨萬乘,不復有臣子之恭。向使其計得行,將置陛下與皇太後於何地!若貸而不誅,則天下大義不明,大法不立矣。臣聞北使言,去年遼主方食,聞中國黜惇,放箸而起,稱甚善者再,謂南朝錯用此人。北使又問,何為只若是行遣?以此觀之,不獨孟子所謂『國人皆曰可殺』,雖蠻貊之邦,莫不以為可殺也。」章八上,貶惇雷州。

伯雨居諫省半歲,所上一百八疏,大臣畏其多言,俾權給事中,密諭以少默即為真。伯雨不聽,抗論愈力,且將劾曾布。布覺之,徙為度支員外郎,尋知虢州。崇寧黨事作,削籍編管通州。為蔡卞所陷,與陳瓘、龔玦、張庭堅等十三人皆南遷,獨伯雨徙昌化。奸人猶未甘心,用匿名書復逮其仲子申先赴獄,妻適死於淮,報訃俱至,伯雨處之如平常,曰:「死者已矣,生者有負於朝廷,亦當從此訣。如其不然,天豈殺無辜耶!」

紹興初,高宗詔贈伯雨直龍圖閣又加諫議大夫采其諫章追貶章惇蔡卞邢恕黃履明著誣宣仁事以告天下淳熙中賜謚忠敏。(《宋史• 列傳一O四》

譯文:

任伯雨字德翁,眉州眉山。童年的普通具有很強的示範,鑽研古代典籍,文章蒼勁有力。在考試等級,做雍丘縣令,管理下屬搭售濕物質(緊急嚴重) ,安撫百姓,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傷口(周到細心) 。雍丘縣依託汴,水路運輸船舶蜂擁而至前雍丘許多尷尬,因為盜賊,但從來沒有抓到盜賊,人不明白這個道理。博時裕下令散貨船運送貨物不是雍丘境內過夜,開始(船夫老闆)不服從,彼得下令雨,東下的船隻,用斧頭切斷電纜,跑到主力艦護送出境(雍丘人民院)可以不關門。

法院使者紀念他的事跡,博時裕稱為做了一個大的正誠,上任,但也增強了左右和適當的。宋徽宗執政開始,聽著一個正直的言論,彼得發現了張敦雨,說: 「張敦長皇權偷竊,欺騙法院,毒百官,急於趁先帝不幸機,它的目的是顯示篡位,鄙視他的陛下,不再有做臣子尊重。鑒於他的意圖實施,將被放置在國王陛下和太後!如果你不饒恕殺了他,世界將無法澄清義,大法不能成立。我聽說北方的使者說,去年遼寧主吃,我聽說中央駁回章惇,放下筷子,此起彼伏,說得好宋說,與這個男人錯了,北方的天使問為什麼(他)就像這樣放逐貶謫?從這個觀點, (章惇)不只是作為孟子的人說了' ,雖然它是相當沉默的狀態,但所有了「紀念八次,皇帝章惇貶到雷州。

伯雨在兼管位置為6個月,紀念108份。部長擔心,他說,讓皇帝彼得雨做的頹廢,他私下警告少說或不說作為一個主要的。彼得不聽雨,批評朝政,更強大的講話,將最後一章彈劾布。曾逋插覺得這件事很快被轉移的支持度員外郎虢國主持工作。 (後來)崇寧幾年是官員團伙的事情發生了,彼得被砍斷官方雨通州發送。蔡阿扁被誣陷,陳關共開槽,張黃庭堅十三人南遷, (可以)去彰化只有小學雨。奸人也不甘心匿名信,抓住彼得的第二個兒子沉雨,把他身陷囹圄,他的妻子和家人在江淮剛剛去世,他的妻子去世子搶眼的消息一起發送。貝絲雨像往常一樣對這兩件事情,他說: 「死是死的,活在球場上的內疚,但也從告別相結合時,如果沒有,那將是徒勞的神殺害無辜的人呢? 」

紹興末年,皇帝頒詔追贈(已故)是龍圖閣主雨,諫議大夫獎金,接受他的諫章,追貶義章惇,蔡荸鵪,邢恕,黃色的鞋子,清除事件被誣陷宣仁告訴世界。淳熙年間,謚忠敏。

② 翻譯文言文"此飢民求食爾,荒政之所恤也。」及請以減死論。

參考答案:語文
4、A(3分) 5、B(3分) 6、B(3分)
7、(1)「這不過是飢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飢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於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大意2分,其中「荒政:飢荒的法令」「恤:體恤」「論:論處」各1分。)
(2)(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善於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大意2分;「遇:對待」「矯飾:虛假掩飾」稱:「稱譽、稱贊」各1分。)
【文言文參考譯文】
王堯臣,字伯庸。天聖五年考取了進士的第一名,被授與他將作監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試後,改授為著作佐郎當值集賢院,出知光州。這一年光州嚴重飢荒,許多強盜掠取百姓的糧倉,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論處,王堯臣說:「這不過是飢民求食罷了,這應是救濟飢荒的法令所要體恤的。」於是請求以減免死罪論處。這之後就書面地寫進了規章制度,到現在還在使用這些法律。郭皇後被廢後,居住在瑤華宮,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憐憫她。在郭皇後被廢時,宦官閻文應曾經幫助過皇後,等皇後生病了,文應又主管監察醫治的情況。皇後將死時,有人懷疑文應有奸謀。王堯臣請求將此事交付給御史,審問調查事情真偽,來消除了天下的懷疑。雖然最終沒有這樣做,但自此文應做事時,再也沒有人敢說什麼的了,後來文應突然因為放縱專橫的罪名被處死了。
元昊謀反,朝廷要對西部用兵,授與王堯臣為陝西體量安撫使。王堯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勢和艱險程度,回去就說哪一路應該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賊兵不會攻打,哪一路應該緊急備戰。說到諸位將領才能的長短,全都頭頭是道,推薦了20多個可以用得上的人,後來這些人都成了名將。當時,邊關的部隊剛好在好水打了敗仗,任福等人戰死。當時的韓丞相為主帥,因為指揮失當而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秦州;範文正公(范仲淹)也因為不知道元昊的謀反而與元昊有過書信來往被削職為招討副使,出知耀州。王堯臣於是說這兩個人是天下的首選,他們忠義智勇,名揚於夷狄,不應該因為小小的緣故就棄置不用。況且任福是因為違背了節度制度而失敗戰死的,更不能因此而嚴格地懲罰過他的主將。由於王堯臣的這些言辭沒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堯臣其他的奏議到時,就將其中的大多數擱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賊兵侵入涇原,在定川大戰,殺了大將葛懷敏,定川就是王堯臣當時指出要緊急備戰的地方,因此大家開始認為他的話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擱置起來的奏議,都一一被施行了。
當初,宦官張永和剛開始用事,請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稅以用以國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滯,永和暗地裡派人賄賂王堯臣,王堯臣堅持認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師多次流傳王堯臣的謠言,皇上的左右也經常說他的短處。皇上對這一切都不管不問,而王堯臣也都像以往一樣做事。
王堯臣處理政事時,遇到有所不同的論議時,一定會反復研究,堅持原則,然後就停止,絕不會堅持己見。在皇上面前,所說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於施行的,也從來沒有自誇過。
王堯臣為人純正質朴,即使富貴顯赫時也不忘節儉。王堯臣對待別人全都真誠,沒有虛假掩飾,善於識人,常常稱譽別人,所推薦的人成為當時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臨終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寫下了作為忠臣的最後奏章,奏章中強調要以宗廟自重,心懷皇嗣未立的憂患。皇上對此非常感慨,等到給王堯臣發喪時,停止上朝一天,並加贈他為左僕射,太常又追加謚號為「文安」。

希望樓主採納~~~

③ 文言文翻譯 以貲為郎,事孝景帝,為武騎常待,非其好也。

他憑借家中富有的資財而被授予郎官之職,侍奉孝景帝,擔任武騎常侍,但這並非他的愛好。
司馬相如來臨邛時,車馬跟隨其後,雍容閑雅,十分漂亮。
於是黃得功感激乙邦才,把這件事告訴主事的人,主事的人才非常看重他,逐步提拔他做標下材官。
我自從參軍以來,多次接受上峰賞賜的金錢,官位到了大將軍。
乙邦才常常在這些地方打仗,歷經大小十幾戰,攻破重圍攻陷敵陣,俘獲的敵寇無數。
適逢審理太學生虞蕃訴訟一案,(許將)釋放了一些無罪的太學生,蔡確舒亶借機陷害許將。
奸臣章惇為相,與蔡卞(蔡京之弟)羅織元祐諸臣罪名,並上奏要掘元祐黨首司馬光墓。
那時齊王憲向來就有吞並關東的意圖,樊叔略借著別的事多次進獻用兵之策,齊王認為他很有奇才。
朱熹到任後,為百姓興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沒有下雨,出現旱災,朱熹非常重視救濟飢荒的處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
州縣的官吏們害怕他的嚴峻作風,一聽說他到來,有些人甚至自動棄職逃走;於是,他所管轄的境內,風紀肅然。
朱熹死後,朝廷把他為 《大學》 《論語》 《孟子》 《中庸》作注的書作為學校的教材。
吳國石城的守軍距離襄陽七百餘里,常常騷擾邊境,羊祜擔憂這事,最終用巧妙的計策讓吳國罷免守軍。
從這以後前後來投降的人不斷,於是羊祜更加註重品德和信義,來安撫初降的吳人.。
如果鳥獸先被吳人射傷後被晉兵得到了的,羊祜都原封不動地歸還對方。

④ 文言文《明史,列傳第四十七》翻譯

陳鎰,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進士。授御史。遷湖廣副使,歷山東、浙江,皆有聲。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副都御史,鎮守陝西。北方飢民多流移就食。鎰道出大名見之,疏陳其狀,詔免賦役。正統元年,鎰言陝西用兵,民困供億,乞悉停免。詔可。明年五月,以勞績下敕獎勵,命巡邊。所至條奏軍民便宜,多所廢置。所部六府飢,請發倉振。帝從輔臣請,修荒政。鎰請遍行於各邊,由是塞上咸有儲蓄。

六年春,以鎰久勞於外,命與王翱歲一更代。七年,翱調遼東,鎰復出鎮。歲滿當代,以陝人乞留,詔仍舊任。時倉儲充溢,有軍衛者足支十年,無者直可支百年,鎰恐陳腐委棄可惜,請每歲春夏時,給官軍為月餉,不復折鈔。從之。

九年春,進右都御史,鎮守如故。秦中飢,乞蠲租十之四,其餘米布兼收。時瓦刺也先漸強,遣人授罕東諸衛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置甘肅行省名號。鎰以聞,請嚴為之備。已,命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邊務,聽便宜處置。以災沴頻仍,條上撫安軍民二十四事,多議行。

鎰嘗恐襄、漢間流民嘯聚為亂,請命河南、湖廣、陝西三司官親至其地撫恤之。得旨允行,而當事者不以為意。王文亦相繼力言有司怠忽,恐遺禍。至成化時,乃有項忠之役,人益思鎰言。

景泰二年,陝西飢,軍民萬餘人「願得陳公活我」。監司以聞,帝復命之。鎰至是凡三鎮陝,先後十餘年,陝人戴之若父母。每還朝,必遮道擁車泣。再至,則歡迎數百里不絕。其得軍民心,前後撫陝者莫及也。
三年春,召還與王文並掌都察院。文威嚴,諸御史畏之若神。鎰性寬恕,少風裁,譽望損於在陝時。明年秋,以疾致仕。卒,謚僖敏。

(選自《明史·列傳第四十七》)

【文言文參考譯文】

陳鎰(yì),字有戒,吳縣人。永樂十年中進士。授官御史。遷任湖廣副使,歷任山東、浙江等地,都有聲望。

英宗即位那年的三月,升任右副都御史,鎮守陝西。北方飢餓的百姓大多流亡遷徙到有糧食的地方。陳鎰取道出大名看到這種情況,上疏陳述其情狀,詔令免除了災民的賦稅勞役。正統元年,陳鎰進言陝西有戰事,百姓被繁多的供給所困,請求全部停免。詔令同意。第二年五月,(皇上)因陳鎰的功勞政績而下令獎勵,並命他巡視邊境。所到之處逐條上奏便利軍民的事情,多有廢棄或設置。所轄的六府遭受飢荒,陳鎰請求朝廷開倉放糧賑濟。皇上聽從了輔臣的請求,實施救災政策。陳鎰請求在各邊塞也全部實施救災政策,於是塞上都有了儲備。

正統六年春,因陳鎰長時間在外操勞,詔命與王翱一年更換一次。正統七年,王翱調任遼東,陳鎰又出任地方長官。一年滿了應當代換時,因陝地百姓請求讓他留下,詔令仍任原職。當時糧倉儲備豐足,有駐軍的足夠十年之用,沒有駐軍的足夠百年之用。陳鎰擔心糧食陳腐丟棄了可惜,請求每年春夏時節,將其供給官軍作為月餉,不再折算成錢鈔。朝廷聽從了他的建議。

正統九年春,升為右都御史,鎮守如同以往。秦中發生飢荒,陳鎰請求朝廷免去(蠲juān)災民賦稅的十分之四,其餘部分米布都收。當時瓦剌也先逐漸強盛,派人授予罕東各衛的都督喃哥等為平章,又設置甘肅行省的名號。陳鎰上報朝廷,請求嚴加防備。後來,詔命陳鎰與靖遠伯王驥巡視甘肅、寧夏、延綏的邊防事務,聽任他們根據情況自行處理事務。因災害頻繁,逐條上奏安撫軍民的二十四件事,大多經商議後執行。

陳鎰曾害怕襄、漢一帶流亡的百姓聚集起來作亂,請求詔令河南、湖廣、陝西的三司官親自到該地安撫救助他們。得聖旨允許執行,但當事人對此不在意。王文也相繼極力指出主管官吏怠慢疏忽,恐怕會留下禍患。到成化年間,於是有項忠逐流民之舉,人們更加思念陳鎰的話。

景泰二年,陝西遭受飢荒,軍民一萬多人請求「希望得到陳公而讓我們活下來」。負責監察的官吏以此上報,皇上又任命他(赴陝西任職)。陳鎰到此時共三次鎮守陝西,前後十多年,陝地百姓愛戴他如同父母。陳鎰每次回朝廷,百姓必然阻塞道路簇擁馬車而哭泣。下一次到來,則歡迎的百姓數百里相連不斷。他深得軍民的歡心,前後巡撫陝西的人沒有誰趕得上。

景泰三年春,陳鎰被召回與王文共同掌管都察院。王文威嚴,眾御史怕他如怕神。陳鎰性格寬大仁恕,缺少剛正不阿的一面,聲譽威望比不上在陝之時。第二年秋天,陳鎰因病退休。去世,謚號僖敏。

⑤ 新唐書循頓吏列傳開頭唐興的文言文翻譯答案

答案

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此婿家牛,我無豫豫:參加,參與。
B.弟還舍,脫有盜脫:脫離,遠離。
C.有司執不貰有司:泛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有司。
D.永淳初致仕致仕:舊時指交還官職,即退休。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B.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C.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D.帝曰/人孰無過/吾去太甚者/若悉繩以法/雖子不得於父/況臣得事其君乎/遂獲原/
6.下列對文段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唐朝興起之初,為了鏟除荒政毒害,朝廷開始有選擇地任用州刺史、縣令。文中選擇張允濟、賈敦頤、賈敦實這樣的循吏,記錄他們合宜的施政措施,以彰明他們的功勞。
B.張允濟善於斷案,治理有方。元武縣一•百姓控告妻子娘家不還他的牛,張允濟的巧妙解決令元武縣官吏非常慚愧;有老婦人丟失了蔥,張允濟極為重視,終於抓獲了偷盜者。
C.賈敦頤品性廉潔,深受信任。賈敦頤入朝時,往往全家出行而且車破馬瘦,以至於路上的人不知道他是刺史;賈敦頤任洛州司馬時,因公事牽累被捕入獄,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後原諒了他。
D.賈敦實寬厚仁惠,深得人心。洛陽令楊德干崇尚嚴酷刑罰,用杖殺來樹立威勢,賈敦實加以勸喻阻止;洛州人民在其兄賈敦頤石碑的旁邊,為賈敦實也立了碑,以表達對他的愛戴。
7.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有行人夜發,遺袍道中,行十餘里乃寤,人曰:「吾境未嘗拾遺,可還取之。」
(2)舊制,大功之嫌不連官,朝廷以其兄弟治行相高,故不徙以示寵。

答案:
4.B(脫:倘若,或許。)
5.D
6.C(「太宗對其嚴厲批評後原諒了他」錯,太宗沒有嚴厲批評他。)
7.(1)有位行人在夜裡出發,在路上遺落了衣袍,走了十多里才發現,有人對他說:「我們縣境里的人都不拾取遺失的東西,(你)可以返回去取它。」(「遺袍道中」省略「於」並有狀語後置,譯對1分,「寤」「拾遺」各1分,句意2分。)
(2)舊制度規定,凡是具有服喪九個月(穿大功服)以上的親屬關系的人為避嫌不能在相連的地區同時擔任官職,朝廷因為他們兄弟治理政務的成績都高,所以不調開他們來表示寵信。(「大功之嫌」「治行」「徙」譯對各1分,句意2分。)

⑥ 求大神翻譯一下這段文言文。急急 朱熹知南康,講荒政,下五等戶租五斗以下悉蠲之,袤推行於諸郡,民無流

參考:
朱熹管理南康的時候,實行賑濟飢荒的措施,五類下等戶租五斗數量的,全部免除谷租,然後推廣到各個郡縣,百姓沒有出現流亡而餓死的現象。之後任直秘閣,再晉升為江西運糧官兼治理隆興府。數次請罷職想管理禮教道觀,任直敷文閣,又改任江東提刑官。

⑦ 文言文範文正興利賑荒

範文正興利賑荒
原文:
皇佑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是歲
,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譯文:
宋朝皇佑二年,吳州一帶鬧大飢荒,當時范仲淹(字希文,卒謚文正)治理浙西,下令散發米糧賑災。並鼓勵百姓儲備糧食,救荒的措施非常完備。
吳州民俗喜好賽舟,並且篤信佛教。范仲淹於是鼓勵百姓舉行劃船比賽,自己也日日在湖上宴飲。從春到夏,當地的百姓幾乎天天都扶老攜幼在湖邊爭看賽船。另外,范仲淹又召集各佛寺住持,對他們說:「飢歲荒年工錢最是低廉,正是寺院大興土木的大好時機。」於是各寺廟住持無不招募工人大肆興建。范仲淹又召募工人興建官家谷倉及吏卒官舍,每天募集的工人多達一千人。
掌監察的官員,認為范仲淹不體恤荒年財政困難,竟鼓勵百姓劃船競賽,寺院大興土木,既勞民又傷財,所以上奏彈劾范仲淹。范仲淹上奏說:「臣所以鼓勵百姓宴遊湖上,寺院、官府大興土木,其用意正是借有餘錢可花的百姓,嘉惠貧苦無依的窮民,使得靠出賣勞力生活的百姓,能依賴官府與民間所提供的工作機會生活,不致背井離鄉,餓死荒野。」 這年全國的大飢荒,只有杭州一帶的百姓沒有受到嚴重的災害。這是文正給他們帶來的恩惠
體恤老百姓的苦處,所以保護他們的利益。這是先王的恩惠。

⑧ 范沖淹賑災文言文翻譯

皇佑二年,吳中發生大飢荒,餓死者的屍體遍布於道路。這時范仲淹主管浙西,調發國家倉庫糧食,募集民間所存的錢物來賑濟災民,救荒之術很是完備。

吳中百姓喜歡比賽舟船,愛作佛事,范仲淹就鼓勵民間多舉辦賽事,太守每日出遊宴飲於西湖上。自春天到夏天,城中居民大規模出遊,盡情玩賞。

又召集各寺院住持僧人,告諭他們說:「災荒年間民工工價最低廉,可以趁此時機大力興建土木工程。」於是各個寺院的修建工程都非常興盛。

官府也翻修倉庫和官吏住舍,每天雇役一千多人。監察機關彈劾杭州長官不體恤荒政,嬉戲游樂而無節制,以及官府、私家興建房舍,傷耗民間財力。

范仲淹於是自己草擬奏章,申述所以飲宴和興造房舍的緣由,是要調發有餘的錢財,來救濟貧民。那些從事貿易、飲食行業的人,工匠、民夫,仰仗官府、私家養活的。

每天大概可達幾萬人。救濟災荒的措施,沒有比這一做法更好的了。這一年兩浙路災區唯有杭州平安無事,百姓沒有流亡的,這都是範文正公的恩惠。

飢荒年份打開司農寺糧倉的糧食賑濟災民,募集民間財力為地方興利,近年來已定為法令。這種措施,既賑救了飢荒,又趁荒年替民間興利,這是先王的功績。

出自:《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夢溪筆談》,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國自然科學、工藝技術及社會歷史現象的綜合性筆記體著作。

原文:

皇祐二年,吳中大飢,殍殣枕路。是時範文正領浙西,發粟及募民存餉,為術甚備。吳人喜競渡,好為佛事,希文乃縱民競渡,太守日出宴於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遊。

又召諸佛寺主首,諭之曰:「飢歲工價至賤,可以大興土木之役。」於是諸寺工作鼎興。又新敖倉吏舍,日役千夫。監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遊不節,及公私興造,傷耗民力。

文正乃自條敘所以宴遊及興造,皆欲以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貿易飲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於公私者,日無慮數萬人。荒政之施,莫此為大。

是歲,兩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歲飢發司農之粟,募民興利,近歲遂著為令。既已恤飢,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澤也。

(8)荒政文言文擴展閱讀:

賞析:

此文記述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上的一件德政。北宋皇佑年間,浙江一帶發生了大飢荒,赤野千里,餓殍遍地。

范仲淹於此時率先倡導、鼓勵百姓游樂飲宴。並出資財大肆興建官府寺廟。這種做法看似荒唐,但卻是頗有實效的救荒措施。

從這則筆記中,固然可以看到一個傳統社會的廉潔官吏那種忠於職守,體恤民情的品格,另一方面它也為我們揭示了當時社會「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嚴酷現實。

《周禮》記載,連續十二年的飢荒,主政者應盡量提供百姓工作機會,減少失業人口。可惜一般主政者都做不到,只有范仲淹做到了。

凡是可以外出宴遊者,一定是具有宴遊的財力,一人外出宴遊,而靠此人宴遊花費的金錢生活的,不知道有幾十人。

明朝萬曆年間,蘇州一帶鬧飢荒,主政者下令禁止百姓遊船,於是富家子弟日日在僧院宴飲,而靠劃船生活的船家,都因失業而背井離鄉,主政者的愚昧,不識時務,大都如此。

作者介紹:

沈括(1031—1095),字存中,號夢溪丈人,漢族,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北宋政治家、科學家。沈括出身於仕宦之家,幼年隨父宦遊各地。

嘉祐八年(1063年),進士及第,授揚州司理參軍。宋神宗時參與熙寧變法,受王安石器重,歷任太子中允、檢正中書刑房、提舉司天監、史館檢討、三司使等職。

元豐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經略安撫使,駐守邊境,抵禦西夏,後因永樂城之戰牽連被貶。晚年移居潤州(今江蘇鎮江),隱居夢溪園。

紹聖二年(1095年),因病辭世,享年六十五歲。沈括一生致志於科學研究,在眾多學科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和卓越的成就,被譽為「中國整部科學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夢溪筆談》,內容豐富,集前代科學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里程碑」。

⑨ 文言文翻譯『至郡,興利除害,值歲不雨,講求荒政,多所全活』謝謝了,大神幫忙啊

到任後,興利除弊,正值當地一年不下雨,他十分重視抗災救民的措施,很多百姓得以保全性命。

熱點內容
我和班主任蔣晴晴 發布:2024-05-18 23:56:33 瀏覽:733
研究生暑期學校總結 發布:2024-05-18 22:33:16 瀏覽:287
初三數學期中 發布:2024-05-18 22:28:58 瀏覽:907
住友化學中國 發布:2024-05-18 19:09:25 瀏覽:88
教育觀幼兒 發布:2024-05-18 16:46:25 瀏覽:129
中國政法大學地理位置 發布:2024-05-18 14:45:01 瀏覽:903
2014暑期師德培訓體會 發布:2024-05-18 13:36:20 瀏覽:961
包頭市教育考試信息網 發布:2024-05-18 12:13:11 瀏覽:357
老師自我簡介 發布:2024-05-18 12:08:27 瀏覽:893
漂移板剎車教學 發布:2024-05-18 11:13:46 瀏覽: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