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一年級美術魚兒游游

一年級美術魚兒游游

發布時間: 2020-11-26 17:14:57

❶ 廣東教師招聘面試,小學美術說課面試,為什麼每次

以《魚兒游游》為例:
小學美術說課《魚兒游游》說課稿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游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游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游游》,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沖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准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❷ 怎樣豐富學生的繪畫想像力

長坡鎮長坡中心小學 周小茹 我們美術教師,經常在課前都會犯難,這節課應當教學生怎麼去畫呢?在廣大農村,信息不是很發達,學生的知識面又少之又少,所以在畫畫時,不是不會畫,而是根本不知道想畫的物體長怎麼樣,從而失去了繪畫的興趣,面對這些學生,身為美術教師的我真是束手無策。怎麼豐富學生的想像力,是我一直致力解決的問題,下面我是我針對於是這個問題寫的個人看法。 一、抓興趣點 著名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世界著名的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興趣對兒童的學習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讓學生喜歡上繪畫,首先就要抓住他們的興趣點。就像是抓蛇打七寸一樣,抓到點上。塗塗畫畫是小學生的天性。但這種興趣是短暫的,在美術課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好奇、易興奮、好探求的心理特徵,抓住興趣點,憑借一定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產生強烈的獲得知識、表現藝術情感的慾望,從而主動自覺地進入想像氛圍。 1.猜謎激趣。如一年級上冊教材中《魚兒游游》一課,為了提高低年級對繪畫的感興趣,我一上課就出了一個關於魚兒的謎語:「圓扁一隻錘,有眼沒有眉,無腿行千里,有翅不會飛。 同學們,猜一下,這是什麼一種動物呢?」這樣,學生在我的引入下,小手像雨後春筍一齊豎了起來。接著,我把課前畫好的范畫一出示,學生思維就更加形象化了,興致勃勃地根據我的范畫,在引導下畫出各種色彩艷麗的魚。 2.故事激趣。如在一次美術創作課時,我先給學生講一個宋代以畫取仕的故事, 考官以「踏花歸去馬蹄香 」為題, 命考生作畫。許多考生畫了很鮮艷的花卉來烘托香花的氣味, 獨有一位考省不畫花, 而是畫了一群蝴蝶追逐馬蹄飛舞, 畫面雖沒有花,但艷麗的飛蝶雙雙對對, 上下翻舞,勝過鮮花的美麗, 傳遞出花卉的芳香, 不僅符合了原詩的含意,而且更豐富美化了詩句, 給人無窮的聯想, 結果這考生名列第一。故事講完了, 不少小朋友很自然地沿聽 「 故事 」導向的思路想像開了。3.兒歌激趣。這是教一年級常用的一種方法,不僅可以提起學生的興趣,另個對學生的語文學習很有好處,第一冊教材中《我的新朋友》一課,一進課堂就跟著小朋友們一起唱:「找啊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 敬個禮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個好朋友 ,敬個禮握握手……」 在愉快的歌聲,學生們找到了自已的朋友,給自已的好朋友畫上一幅畫,整個課堂其樂融融。4.音樂激趣。《鮮花送給老師》是第一冊教材中的一課,課前,我與音樂教師聯系,教唱好《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這首歌,上課鈴一響,錄音機里輕輕播放《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教師隨著音樂唱起來:「靜靜的深夜群星在閃耀,老師的窗前徹夜明亮,每當我輕輕走過您窗前,明亮的燈光照耀我心房……」小朋友們也跟著唱了起來。唱著唱著,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辛苦,用自已做的鮮花送給老師,祝老師永遠快樂。結合了音樂,教學生學會感恩。二、啟發學生大膽的想像力對兒童來說,想像中還伴隨著強烈的好奇心,因為他們最富於幻想。所以培養兒童的想像力是不能缺少的,而創作離不開想像,繪畫創作是培養兒童發展想像力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世界有多大,童心就有多大,兒童畫的天地就有多寬廣。兒童美術作品的魅力,就在於其充滿神奇的想像力,它選擇對象無目的性,創造出的視形象不受具體形象和色彩的限制,是兒童心理活動與稚拙表現相統一的造型觀念與造型樣式。那些塗抹於牆角、地面或木地板上的不為功利所為的畫,最具兒童的本性。所以同齡兒童的畫,都具有其共同的特點、特徵,也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特徵,或大膽隨意,或拘謹局促,或細膩精緻,或馬虎潦草,都是兒童心靈映象生命律動的體現,也是區別與不同個體兒童的外現要素之一。下面我談一下怎麼去啟發學生的想像力。1.直觀引伸。小學生的發散思維很強,根據從具體到抽象再到具體創造的心理過程,直觀引伸是培養學生創造想像的一種有效方法。例如:音樂激趣,兒歌啟發,典範引導等等。總之,只要能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像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大膽想像提供催化與導向,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繪畫想像能力。2.兒歌牽引。小朋友喜歡兒歌。教學時我運用這個特點,把枯燥、難以理解的知識編成兒歌,加強教學趣味性,使教學內容形象化,讀起來琅琅上口,易懂易接受。以《我喜愛的動物》一課為例。我把動物特點歸納成生動有趣的兒歌:「小花貓,喵喵喵,蹬蹬腿,彎彎腰,又蹦又跳練功夫,樂得老貓鬍子翹。「長頸鹿,真出奇,多像一架起重機,夠樹梢,不費力,吃著嫩葉甜如蜜」……聽著聽著,小朋友們浮想聯翩,自然地想像出各種動物可愛有趣的形象來。3.故事啟發。故事對小朋友的吸引力特別大。教學中,我投其所好,讓學生從故事中主動、愉快地獲取知識。《神奇口袋》一課中,我用大眾所知的《哆啦A夢》的神奇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他們的表情中,可以看出這只機器貓的口袋是多麼神奇,可以裝那麼多東西,可以拿出你喜歡的一切。從我故事中,學生想像著要是他們有這樣一個口袋會從裡面拿出來什麼,放飛他們的想像力。4.典範引導。《古詩配畫》一課中,我便抓住這一點來啟發學生大膽合理地想像:某次畫圖比賽,有來自各方的許多畫圖好手參加,題目是:「山中藏寺」。許多參賽者一看到題目,就毫不思索地下筆,彷佛是十分熟稔的畫題,揮灑神速;也有人搖頭晃腦;有人對著畫布發呆,像是沈思構圖的模樣;更有人塗塗改改,修修潤潤。但多半畫的都是高山峻嶺中,有座清朴古雅的小寺,或是座落山巔,或是群山簇擁,畫布上幾乎不外山林、雲朵、寺院等等。不過,場中有個人卻是聞題不動,到時間所剩不多時,才從容下筆,完成他的畫作,最後,脫穎而出得到第一名,得到評審一致的同意。為什麼會得到一致的贊賞?他畫的是什麼呢?十分簡單,他的畫布上,只有一個小和尚出來挑水,背後是一大片叢林。會得到評審一致的青睞,在於切題和意境。所有的參賽者都將寺院躍然紙上,而忘了畫題是:山中「藏」寺;而冠軍用和尚點出「藏」字,即是高明之處──因為有和尚就有寺啊!。聽到這里,學生己是恍然大悟了。在美術活動中,要逐步培養他們的想像和創造精神,對於專愛臨摹別人作品的兒童,一定要注意幫助他糾正這個缺點。臨摹會使兒童產生依賴性,有礙於智力的發展,漸漸地喪失獨立應付事物的能力。因而,應根據不同年齡鼓勵其動手大膽畫自己最熟悉的、最感興趣的對象,並用鮮艷色彩來裝飾畫面。 總之,只要教師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想像因素,運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恰到好處地為學生大膽想像提供催化與導向,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就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繪畫想像能力。

❸ 小學美術教師面試,10分鍾說課,請各位朋友舉例說明一下吧!拜託了,急用!

小學美術說課《魚兒游游》說課稿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現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游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游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豎滾高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游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余尺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游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游游》,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沖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備猛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准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❹ 人教版的小學美術第一冊第八課《魚兒游游》的板書設計

一節課說完。

《魚兒游泳》課時計劃

教學內容:小學一年級美術(上)第8課。

教學要求:

1.在欣賞過程中,通過多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在製作過程中發揮團體合作的精神。

3.使學生通過多方面來認識美、體會美。

教學重點:

1.通過動眼、動腦、動嘴擴大學生視野,開發學生想像力,培養學生較連貫的語言表達能力。

2.以興趣為前提,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力爭使每位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用自己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所思所想。

3.引導學生互幫、互助、互愛,體會集體的力量。

教學准備:

1.學生准備:剪刀、膠水、水彩、圖畫紙。

2:教師准備:各種顏色的布和毛線、盛有金魚的魚缸。

3.三張畫有海水和水草的大白紙。

4.投影機、錄音機。

教學步驟:

一、猜猜謎語,動動腦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在路上看到幾個小朋友很苦惱,因為有一個謎語,誰也猜不出來,我對他們說: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像一休一樣聰明,一定能幫你們。大家想不想聽這個謎語?(生:想!)

師:小精靈,真漂亮!有翅不能飛,沒腳水中游。披鱗甲,長尾巴,吐個泡泡送人家。(打一動物)

2.學生猜出謎語後,教師表揚。

師:現在,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魚家族,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魚。(教師貼題目)

二、邊欣賞,邊想像,連帶動嘴說一說

(一)用實物當教具,學生興趣更濃。

1.師:老師今天為大家帶來一份禮物,請四個組的組長輕輕掀開你們桌上的布,看一看。(看到魚缸後,學生們很驚喜。)

2.引導學生說一說、摸一摸、學一學小金魚。

(二)投影精彩的海洋世界,開闊眼界。

1.(語氣輕柔、親切)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描述,幻想自己到了海底,想像海底世界是什麼樣。自己還能想到什麼、看到什麼?

2.教師放投影,根據自己看到的,為這些魚取個形象而有趣的名字(如扇子魚、刺魚、紅花魚等),學一學這些魚游起來什麼樣?

3.師:大家可以做演員了,學得很像,咱們班簡直成了一個美麗的海洋世界。

(三)欣賞—總結—准備。

1.欣賞書中的海洋世界,知道海洋里的魚數不清。欣賞學生的作品,理解自己想到的魚是什麼樣,就可以做成什麼。

2.師:看來小金魚的朋友真多,它們不但漂亮而且有各種各樣的形狀。剛才咱們用眼看了,用腦想了,用嘴說了,我們也來用手做一做好不好?

三、動手做一做,變出魚兒來

1.指導學生,其中三個組把所做的魚貼在畫有海水的大白紙上,第四組貼在魚缸上。既可用布做,也可用毛線做,還可以用紙畫。

2.各組組長商量好後,去收集需要的東西,做好准備工作。

3.各組簡單說一下自己的製作方法,教師用鼓勵性的語言增強他們的信心和競爭意識。

4.師:老師希望大家在做的過程中,能夠互相幫助,共同來完成作品。現在大家一邊聽著動聽的流水聲,一邊為我們的小金魚多製作幾個好朋友,好嗎?(播放音樂)

5.學生製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展示作品,各抒己見

1.每組展出各自的作品,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作品(教師適時表揚)。

2.教師鼓勵學生和其他組學生互換作品,結為友誼組。

3.合唱《找朋友》。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視頻
http://www.pep.com.cn/meishu/jszx/1s/ptsp/200703/t20070324_366369.htm

❺ 小學美術教師面試說課套路

小學美術說課《魚兒游游》說課稿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在兒童的世界裡魚兒是他們熟悉和喜歡表現的對象,通過看一看動畫片、做一做游戲、動一動手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嘗試用彩色筆、彩色紙、彩泥、樹葉、等多種材料製作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魚兒。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與眾不同的魚兒造型,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游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游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而在本節課後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飛》、《鮮花送老師》、《我做的文具》等課,這幾節課主要是通過彩紙彩泥以及綜合材料來表現畫面,為此打下基礎。所以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橋梁作用。讓學生在觀察欣賞中感受美、體驗美;在實踐操作中表現美、創造美。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現在的孩子以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接受信息的途徑很廣,思維活躍、想像豐富、聯想奇特,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現畫面;好奇心重,愛表現自己,但動手能力較差,只能用簡單的工具和繪畫材料來稚拙地表現自己的想法。而《魚兒游游》這節課就是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想法,符合學生發展的特點。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認知領域: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海底世界,讓學生用不同的材料來表現魚兒。
操作領域:學會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在各種材料上製作魚兒,鍛煉動手能力。
情感領域: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動手製作中懂得珍惜自然,愛護生靈,增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保護自然的責任感,激發學生對人類生態保護的意識。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游游》,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沖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准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熱點內容
包鋼股份歷史 發布:2025-07-08 22:01:23 瀏覽:878
囚禁教師電影 發布:2025-07-08 20:48:26 瀏覽:962
化學鍵復習 發布:2025-07-08 20:42:29 瀏覽:831
北京教學視頻 發布:2025-07-08 19:38:24 瀏覽:58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老師 發布:2025-07-08 19:00:24 瀏覽:284
七年級上冊英語期末 發布:2025-07-08 18:59:48 瀏覽:141
陽西教育 發布:2025-07-08 18:31:56 瀏覽:479
王瑞娜老師 發布:2025-07-08 18:31:53 瀏覽:456
莘縣教師考試 發布:2025-07-08 17:50:59 瀏覽:944
赤峰教師資格證報名 發布:2025-07-08 17:50:19 瀏覽: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