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伯牙絕弦文言文

伯牙絕弦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04:32:23

⑴ 伯牙絕弦的文言文什麼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人教版六年級上學期語文書版本: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人教版七年級上半學期語文書版本: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作品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伯牙就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⑵ 伯牙絕弦文言文的意思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⑶ 文言文:《伯牙絕弦》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盪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了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像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⑷ 伯牙絕弦原文和譯文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琴聲。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寬廣的長江,黃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宛如一望無際的長江黃河在我面前流動!」

無論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會清楚地道出他的心聲。鍾子期去世後,此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他的知音了。於是,他堅決地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挑斷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以便絕了自己對鍾子期的思念。

伯牙,春秋戰國時期楚國郢都(今湖北荊州)人。雖為楚人,卻任職晉國上大夫,且精通琴藝。伯牙撫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親回國途中發生的故事。

鍾子期,名徽,字子期。春秋戰國時代楚國漢陽人。相傳鍾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歷史上記載伯牙探親回國時,在漢江邊鼓琴,鍾子期正巧遇見,感嘆說:「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因興趣相投,兩人就成了至交。鍾子期死後,伯牙認為世上已無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4)伯牙絕弦文言文擴展閱讀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

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第二年中秋再見面,可是到了第二年的八月十五,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

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

⑸ 伯牙絕弦文言文翻譯

注譯
絕:斷絕 善:擅長,長於。 伯牙絕鉉(2張) 鼓:彈。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善哉:語氣詞,表示「好啊」。 峨峨:高。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若:像。 洋洋:廣大。 念:心裡所想的。 必:一定,必定。 之:他。 謂:認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就。 復:再,又。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於傾聽。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流過我的心中)!」 俞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裡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弦弄斷,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⑹ 古文《伯牙絕弦》意思

小學課文: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怰。終身不復鼓。
鼓:彈。 兮:語氣詞,相當於「啊」。 曰:說。 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 哉:語氣詞,表示感嘆。 峨峨:高。 洋洋:廣大。 謂:認為。 之:他。
[1] 必:知道。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就。 善:擅長。 念:心裡。 復:再。 絕:斷,斷絕。 若:像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於欣賞琴藝。俞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眼前!」俞伯牙心裡想到流水,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流過我的心中!」不管俞伯牙心裡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的心意。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最心愛的琴弦撥斷,把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⑺ 伯牙絕弦古文翻譯成白文

伯牙絕弦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專「善哉,峨峨兮屬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注譯
絕 :斷絕
善 :擅長,善於。
鼓 :彈。
志在高山 :心裡想到高山。
哉 :語氣詞,表示感嘆也表示"啊"的意思。
峨峨 :高
兮 :語氣詞,相當於「啊」。
若 :像~~一樣。
洋洋 :廣大。
念 :心裡所想的。
必 :一定,必定。
之:他。謂 :認為。
知音 :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語言的人。
乃 :就。
復:再,又。
弦:在這里讀作「閑」的音。
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心裡想到巍峨的泰山,鍾子期聽了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澎湃的江河,鍾子期贊嘆道:「好啊,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 無論伯牙想到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地說出他心中所想的。鍾子期去世後,伯牙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比鍾子期更了解自己的知音了。於是,他把自己心愛的琴摔破了,斷絕了琴弦,終生不再彈琴。

⑻ 俞伯牙絕弦的故事文言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游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至於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⑼ 文言文伯牙絕弦翻譯

伯牙絕[1]弦
伯牙善鼓[2]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3],鍾子期曰:「善哉(zāi)[4],峨峨[5]兮(xī)[6]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7]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1]絕:斷絕。[2]鼓:彈。[3]志在高山:心裡想到高山。[4]哉:語氣詞,表示感嘆。[5]峨峨:高。[6]兮:語氣詞,相當於「啊」。[7]洋洋:廣大。

譯文:
俞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擅長聽琴.伯牙彈琴時,心裡想到要表現高山,鍾子期聽了,贊嘆到:」太好了,我彷彿看見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裡想要表達流水,鍾子期就說:」太好了,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裡想表現什麼,鍾子期都能准確的道出他的心意.鍾子期死後,伯牙覺得世上再難找到聽得懂他琴聲的人了,於是他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

⑽ 伯牙絕弦 古文全解

原文——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伯牙絕弦
伯牙絕弦:絕,斷絕。伯牙因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彈琴。比喻知己喪亡後,棄絕某種專長愛好,表示悼念。

古時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被傳為千古佳話。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惋惜。這就是「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有句話叫聞弦音而知雅意
他們兩個互為知音
知音已死。。
留琴何用
斷弦以鳴念知音而絕琴之意
當時伯牙是朝廷中人,而鍾子期不過是個樵夫。兩人生活環境迥然。卻僅僅因為一首琴曲而相知相交,
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原文: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簡單翻譯:音樂才子俞伯牙喜歡彈一曲《高山流水》,卻沒有人能夠聽懂,他在高山上撫琴,曲高而和寡。終於有一天,有一個砍柴的樵夫經過,聽懂了他的《高山流水》,這個人就是鍾子期。俞伯牙的知音是鍾子期,他們約好兩年後見面,可是兩年後鍾子期卻沒有露面。俞伯牙多方打聽才知道,原來鍾子期已經病死了,不可能再赴他的約定,俞伯牙悲痛欲絕,他知道子期是唯一能夠聽懂他音樂的人,如今子期已死,再不會有人聽懂他的音樂了,於是他在子期的墳頭摔了他心愛的琴,也表示他對知音的敬重和珍惜。這就是那段伯牙摔琴謝知音的故事,伯牙痛心疾首懷念子期,人們用此感嘆知音難覓。

伯牙喜歡彈琴,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伯牙把感情溶進樂曲中去,用琴聲表達了他像高山一樣巍然屹立於天地之間的情操,以及像大海一樣奔騰於宇宙之間的智慧,琴技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而鍾子期的情操、智慧正好與他產生了共鳴。不管伯牙如何彈奏,子期都能准確地道出伯牙的心意。伯牙因得知音而大喜,道:「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子期死後,伯牙悲痛欲絕,覺得世上再沒有人能如此真切地理解他,「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古人說:「士為知己者死。」伯牙絕弦,所喻示的正是一種真知己的境界,這也正是它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魅力所在
伯牙絕弦
《呂氏春秋·本味》:「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關於伯牙鼓琴,鍾期知音的故事,史書多有記載,如《列子·湯問》、《說苑·尊賢》等,文字略有不同。《荀子·勸學》和《淮南子·說山訓》還記有「伯牙鼓琴,駟馬仰秣」的事。

俞伯牙,中國古代著名的音樂家,相傳生於春秋時代。他善於彈琴,荀子認為他高超的琴藝乃「積學而成」。據《樂府解題》:伯牙學琴於成連先生,三年不成。後隨成連至東海蓬萊山,聞海水澎湃,群鳥悲號之聲,心有所感,乃援琴而歌。從此琴藝大進。琴曲《水仙操》即為伯牙當時所作。古曲《高山流水》相傳也是他的作品。伯牙和鍾子期是一對好朋友。伯牙喜歡彈琴,而鍾子期有很高的音樂鑒賞能力,兩人經常在一起研究音樂,切磋琴藝。伯牙聽說成連先生的琴藝十分高明,便想去拜師學藝;鍾子期全力支持他。於是伯牙背起行囊,跋山涉水,千里迢迢找到成連先生隱居的山中,虛心求教。三年過去了,伯牙的演奏技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還未能得心應手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達到創作新樂曲的高度境界。有一天,成連先生對他說:「伯牙,我的琴藝你已學得差不多了,我再也無法教你什麼了。我有一位老師,住在東海。我就帶你去向他請教,幫助你完成學業吧!」於是,師徒兩人駕著一葉扁舟,乘風破浪來到東海蓬萊山。成連先生讓伯牙上了岸,要他自己去拜老師,便駕舟徑自回去了。島上荒無人煙,伯牙一個人登上了岸,面對著四顧茫茫的浩瀚大海,傾聽澎湃的濤聲,啁啾的鳥語,不由心潮起伏,湧起了創作激情。他架起琴,把滿腔激情傾注到琴弦上,一氣呵成,譜寫了一曲《高山流水》。就在這時,成連先生又撐船回來,出現在伯牙面前,向他表示祝賀。伯牙恍然大悟,原來這濤聲鳥語就是最好的老師。成連先生聽了伯牙的彈奏,高興地說:「現在你已經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師了,你回去吧!」伯牙拜別成連先生,回到家鄉,鍾子期前來為他接風。伯牙彈起了《高山流水》。彈到「高山」章節時,鍾子期聽了,贊嘆道:「你彈得太好了!簡直就像巍峨的太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彈到「流水」的樂章時,鍾子期如痴如醉,擊節稱快:「妙極了!這琴聲宛如奔騰不息的江河從我心中流過!」不久,鍾子期因病不幸去世。伯牙抱著琴來到他的靈前,《高山流水》一曲送別朋友,伯牙悲痛欲絕,再也找不到知音了,於是,便把心愛的琴摔碎,終身不再彈琴。「千載朱弦無此悲,欲彈孤絕鬼神疑。故人舍我歸黃壤,流水高山深相知。」(王安石《伯牙》詩)

熱點內容
物理過程模擬 發布:2025-05-16 19:11:36 瀏覽:878
賞識教育作文 發布:2025-05-16 18:49:59 瀏覽:234
集英語 發布:2025-05-16 17:04:47 瀏覽:492
老師被虐漫畫 發布:2025-05-16 14:44:27 瀏覽:702
生物中規律 發布:2025-05-16 10:58:44 瀏覽:154
班主任種子 發布:2025-05-16 09:59:57 瀏覽:333
財富地理博客 發布:2025-05-16 08:15:18 瀏覽:567
語文練習與測試六年級上冊 發布:2025-05-16 05:07:12 瀏覽:666
英語代詞表格 發布:2025-05-16 04:23:00 瀏覽:442
生物之最 發布:2025-05-16 01:24:17 瀏覽: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