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天美術作品
Ⅰ 中國古典舞學科多年來培養了一代代的舞蹈表演人才.請列舉十十位優秀舞蹈演員以及他們的表演的作品
1、資華筠——1936年出生,著名舞蹈理論家、表演藝術家。1950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畢業後任中央 歌舞團主要演員、中國藝術研究院舞蹈研究所所長等。代表作《飛天》、《白孔雀》、《長虹頌》等。所表演《飛天》獲第五屆青年與學生和平友誼聯歡節銅獎。善於表演中外多種風格民族民間舞,表演風格端莊、典雅、重神韻,富於藝術的造型美和意境美。80年代後從事舞蹈理論的研究,出版《舞蹈生態學導論》、《舞蹈和我》、《舞藝舞理》等學術專著與散文集。
2、黃豆豆——中國跳舞跳得最男人的舞蹈者。1977年2月出生於浙江溫州,1997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現為上海歌舞團藝術總監、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國家特殊津貼)。中華全國青聯委員、上海市青聯副主席、上海市文聯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理事、上海市青年文聯副會長、華東政法學院兼職教授、復旦大學學生藝術團顧問。 既熱情豐滿富有想像力,又揮灑自如,輕盈大度,有靈活的內在韻律感又富有獨特的藝術想像力.他的成名之作《醉鼓》及《秦俑魂》,《蘇武》等充分顯示出他藝術表演的功力,是他表演藝術走向成熟的里程碑.在出國演出期間,他以高超的技藝,為祖國爭得了極大榮譽.在國內各類重大比賽中,技壓群芳屢建功勛.
3、王亞彬——中國舞蹈界新生代青年舞蹈家、多棲演員,六歲習舞,九歲考入北京舞蹈學院附中,六年後保送本科,目前工作於北京舞蹈學院,為北京電影學院在讀研究生。因做章子怡替身而莫名其妙地「出名」,但是真正讓她走進觀眾心裡的,卻是趙本山的《鄉村愛情》。《對弈》《扇舞丹青》、《大唐貴妃》、《煙雨西泠》、《行雲流水》、《中國結》、《木蘭歸》、《劍舞·飛雪》、《飛天》、《春江花月夜》、《萋萋長亭》 舞劇《玉鳥》飾劇中女主角「玉」 舞劇《葬花魂》飾劇中女主角「黛玉魂」。
4、
沈培藝,1966年1月14日出生於廣東省廣州市,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中國內地舞蹈表演藝術家。
1986年,沈培藝獲第二屆全國舞蹈比賽表演一等獎。1988年,評為國家一級演員。1989年進入總政歌舞團舞蹈隊。2005年,擔任全國舞蹈比賽"荷花杯"古典舞組評委。2006年,成立"培藝舞蹈工作室"。2008年2月擔當首屆國際芭蕾藝術周中"中國·國際民族民間現代舞蹈薈萃" "中國"部分的藝術顧問。 2010年,沈培藝以編劇、撰稿、導演、編舞以及主演集於一身,獨立創作完成一部集文學、舞蹈、戲劇、繪畫、音樂為一體的舞蹈詩《夢里落花》 。2011年4月,擔任湖南衛視《舞動奇跡第三季》的舞蹈評委。2012年9月1日,沈培藝發起"培藝藝術基金",並擔任此基金藝術總監及專家委員會主任。 2013年沈培藝做客《藝術人生》。 2014年擔任中央戲劇學院舞劇系系主任 。2016年11月5日,由沈培藝獨立編劇、導演、編舞的原創舞劇《香魂·鄉魂》在國家大劇院舞蹈節上首度公演。
5、
唐詩逸是中國歌劇舞劇院的首席舞者,桃李杯、荷花獎、CCTV舞蹈大賽等國內重大舞蹈比賽的桂冠被她包攬。
畢業至今擔任國內多部大型舞劇女主角,代表作《水月洛神》、《孔子》、《絲海夢尋》等。2015年在央視主辦的《中美舞林爭霸》中獲得冠軍"Super Dancer"稱號 。
2018年,獲得第28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提名獎 。
6、
朱潔靜 ,1985年10月3日出生於浙江,畢業於上海市舞蹈學校、上海戲劇學院,現任上海歌舞團有限公司首席、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近年來,在舞劇《野斑馬》《霸王別姬》《天邊的紅雲》《舞台姐妹》 《王羲之》《一起跳舞吧》《朱䴉》 等諸多原創舞蹈大戲中擔任女一號的重要角色。經過多年的舞台鍛煉及眾多舞壇名家的精心指點,在國內各大舞蹈比賽中屢獲佳績,成就了現在獨具朱潔靜風格特色的舞蹈形態,出色的表演得到了業內專家人士的認可。
2018年4月28日,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Ⅱ 敦煌佛教的繁榮期藝術作品的特點有哪些
敦煌佛教的繁榮期藝術作品氣勢盛大。
下面略述十大特色。
(一)石窟建築的中國特色
佛教石窟始興自印度,輾轉傳到西域。每傳一地形制都有所變化,原來印度的毗訶羅(僧房)和支提(塔廟)都出現了新形式。傳到敦煌,則離印度更遠。敦煌最早的禪窟,其窄小的甬道與印度的廊柱大殿不能相比;兩側僅容一人結跏趺坐的小禪室,亦與印度起居室式大禪房相異,並完全模仿了庫車蘇巴什的禪窟形制,而且規模更小。北魏的中心柱窟與廊柱佛塔式大廳更不一樣,它是阿富汗巴米揚大佛隧道窟在西域克孜爾逐漸演化而成的,北魏晚期發展成為中國多層樓閣式塔,繞塔觀像的作用與支提略同,但後室有平綦頂、前廳是人字形、硬山頂,南北壁有漢式闕形龕。早期的石窟形制上便已增添了中國木結構建築的特色。隋唐以後的倒斗頂殿堂,正壁開龕,頂懸華蓋(藻井),有的窟中設佛壇,前有踏步,後有背屏,四面圍欄,佛壇四面畫壺門及伎樂、動物裝飾,四壁畫聯屏。佛窟在世俗化過程中進一步模仿宮殿形式,中國特色更為濃厚。
(二)從印度飛天到中國飛仙
世界各文明古國都有自己的飛神形象,希臘有安琪兒——臂長翅膀的兒童或少女;中國有羽人,臂長羽毛,奔騰於空,世稱飛仙;印度有頭頂圓光、身托雲彩的飛天,也有雙翼天使。敦煌飛天來自印度。當其進入龜茲石窟後變為圓臉、秀眼、身體短壯、姿態笨拙的形象,加上印度裸俗、波斯大巾、不乘雲彩,形成了西域特殊風格。進入敦煌後,遂漸與羽人相結合,五世紀末轉化為飛仙,條豐臉型、長眉細眼、頭頂圓髻、上身半裸、肩披大巾、頭無圓光、風姿瀟灑、雲氣流動,這就是敦煌式中國飛天。隋代帝王寵愛飛天,暗造機關令木製飛天上下飛舞為帝王卷簾啟戶,天上的仙人下降凡間。①因而隋代飛天發展到了頂峰,千姿百態,成群結隊,形成了自由自在的飛天群。特別是天宮,閣中的伎樂天也騰空而起,化為繞窟一周的伎樂飛天。
唐代飛天,不長翅膀,不依託雲彩,就靠一條長巾,展卷飛舞,便輕盈飄渺地翱翔太空。正象我國詩人李白詠飛仙詩所說:「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霓裳曳廣帶,飄浮升天行。」②這就是中國飛仙(即飛天)典型的藝術形象。
(三)菩薩的女性化
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在印度石窟中人體比例、姿態動作、面部表情都比較寫實而又合於理想;在男女性別上,特徵分明,聖眾中男女生理特徵非常明顯。男者面相豐圓、唇有胡須、肩寬腰壯、強健有力;女者臉圓、眼尖、眉長、唇厚、豐乳、細腰、大臀、跣足,有的男根女陰都毫不掩飾地表現出來。
龜茲石窟繼承了這一傳統,但裸體像已大為減少。進入高昌地區,菩薩聖眾性別大多不明,佛陀身後的天龍八部也多為同一形象,沒有男女長幼之分,裸體形象已不存在。敦煌早期洞窟多半如此。一方面符合佛經的說法:佛國世界的聖眾「非男非女」,同時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認為赤身裸體有傷風化,不文明不道德,故有意不表現男女生理特徵。隋代以後,明顯地出現了女性菩薩,面相豐潤而嫵媚,唇上雖然有綠須,胸前亦無乳房,但溫靜嫻雅、姿態婀娜。故唐初高僧道宣說,造菩薩象:「宋齊間皆唇厚鼻隆目長頤豐,挺然丈夫之像。自唐以來,筆工皆端嚴柔弱似伎女之貌,故今人誇宮娃如菩薩也。」③畫家趙公佑形容菩薩像「妍柔姣好,奇衣寶眼,一如婦人」④,感嘆失掉了造菩薩像的目的。敦煌畫師與中原一樣,為了「取悅於眾目」,菩薩像也女性化,世俗化了。
(四)供養人畫像是中國特有的肖像畫
在印度佛教石窟藝術中,還沒有發現有紀年題記的供養人畫像。在西域的龜茲石窟中出現了為數不多的供養人畫像行列,但少有題銘。敦煌則不然,在最早的一組十六國晚期洞窟里便出現有供養人畫像群或通壁畫像行列,並有榜題,這與儒家的祖先崇拜有關。漢代已有為祖先畫像之風,佛教功德主畫像便與此結合成為最初的施主列像。西魏已形成一家一族的畫像,唐代則發展為家廟,如貞觀十六年的220窟,題名「翟家窟」,從道公翟思遠到九世孫五代翟奉達「檢家譜」⑤共連續了280多年,翟奉達又畫了他一家三代之像,十幾代人一脈相承,豈非家廟?
五代98窟為曹議金功德窟,共畫供養人169身,從曹氏家族內親張議潮、索勛、外戚女婿於闐國王李聖天、回鶻公主等,還有節度使衙門大小官員及曹氏姻親、曹氏家族祖宗三代、兒女、子婿等,按輩份依次排列,而且有一批等身大像,超身巨像,比佛、菩薩畫更為顯赫,而且依次排列繞窟一周,畫像場面宏偉,似乎不是在供佛,而是供人,供奉曹氏家族,充分表現了佛教石窟中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特點。
(五)大乘經變的王國
大乘教在中國普遍流行,並形成了許多宗派。因而如《法華經》、《華嚴經》、《維摩詰經》、《阿彌陀經》、《彌勒經》等大乘主要經典都有經變。這里的經變是指一部經繪一幅畫,本生故事,則一個故事一幅畫,也可叫經變,但一幅大型經變卻包含許多故事。這種經變,在佛教國家隋唐以前的佛教遺址中尚未發現過,中亞也沒有,這是中國畫師以佛經為依據獨創的。據現存的畫跡來看,北魏晚期在麥積山石窟里已出現巨型中國式西方凈土變和維摩變。從敦煌說,一般晚於中原,始於隋,盛於唐,在敦煌石窟中保存的《西方凈土變》、《東方葯師變》、《彌勒變》、《維摩變》、《報恩經變》、《密嚴經變》……等二十幾種,計1102幅,如加上本生故事,約有1350幅,堪稱當今世界大乘經變之王國。特別是吐蕃時期以後,集各宗各派經變系於一窟,同時並存,各展風彩。這些經變是抽象佛經的具像化,在具像化過程中又出現了中國式樓台亭閣、金碧輝煌的皇家宮苑和色調幽遠的自然景色,在經變的藝術境界中,還蘊含著多層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倫理道德境界等,充分體現了釋、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國特色。
(六)敦煌壁畫是一座音樂舞蹈寶庫
敦煌壁畫中反映的舞與樂是聯在一起的整體,舞是樂之形,樂是舞之聲,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國舞樂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顯的。主要可分為三類:中原漢民族的舞樂,如清商樂、燕樂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樂,如龜茲樂、疏勒樂、高昌樂等;外國舞樂,如天竺樂及中亞波斯等國的舞樂。在河西走廊主要流行以龜茲樂與中原舞樂結合的《西涼樂》,其中包括敦煌樂。隨著絲綢之路的繁榮和佛教藝術在敦煌的發展,天竺樂在西域和敦煌舞樂中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敦煌壁畫中的舞樂,分為兩大類:即仙樂與俗樂。所謂仙樂即以佛國世界天人形象出現的舞樂,如早期洞窟里繞窟一周的天宮伎樂;唐代金碧輝煌的極樂世界裡的大型舞樂場面,如220窟的胡旋舞、胡騰舞,217窟的柘技舞等。俗舞是現實生活中的樂舞,如張議潮出行圖中的營伎;宋國夫人圖中的清商伎和百戲;嫁娶圖中的六公舞等。仙樂中天人、菩薩的手式和姿態,都蘊含著印度舞蹈的流風余韻。但這一切都納入唐代吸收融合、不斷創新的民族精神中,形成了中國舞樂的龐大體系和優秀傳統。
(七)敦煌石窟藝術與信仰思想
敦煌石窟藝術直接接受了西域佛教藝術的內容、技法和風格,主要頌揚佛陀生平事跡和前生善行,宣傳累世修行積累功德,因而薩王子飼虎、屍毗王割肉喂鷹、月光王施頭千遍、須堵提割肉奉親等悲劇性題材大為流行,宣揚舍己為眾生的犧牲精神,最後才能成佛。
隋唐時代,全國統一,政治經濟大發展,大乘經變一時蔚然興起,《彌勒凈土變》、《東方葯師凈土變》、《阿彌陀凈土變》、《法華經變》等一反早期悲慘氣氛,而呈現出樓台亭閣、金碧輝煌、歌舞昇平的歡樂景象。當世死後即能成佛、念佛七日即可往生凈土的思想代潛了漫長的累世修行才能成佛的舊觀念,善男信女對佛的信仰思想發生了變化。大體有三種:一、超度亡靈。希望先亡父母、三世父母、七世父母神遊凈土永離三途;二、為活著的人祝願。如「現在居謄位太安吉」、「見在老母合家子孫,無諸災降」、「府主大王曹公保安」等。三、願成佛者多籠統祝願。「願亡者神生凈土」、「法界眾生,同登正覺」、「一切眾生,一時成佛」,特別是對現存者的祝願。法華經普門品,觀音經變及千手千眼觀音變中,大量表現了口念觀音名號,立刻解脫現實苦難的畫面,而不是死後成佛。因而極樂世界圖往往是人們作為對佛陀的供養,以求得解脫現實苦難的目的,進入極樂世界,成佛的希望是有的,但三等九級的等級制是很嚴格的,得之不易。
千年佛教信仰思想的變化,是受到儒家入世思想和現實思想影響的,是儒、佛思想結合的產物。
(八)中印壁畫技法上的交流
敦煌壁畫表現技法有兩個來源:一是中國傳統的壁畫技法,敦煌漢晉墓畫便是基礎;一是西域傳來的表現技法。壁畫製作方法大體相同,造型、線描、構圖、賦彩、傳神等表現技法,各具民族特色,這里不多談,主要談談完全不同的兩種立體感表現法。
從西域傳來的天竺凹凸法,即以明暗暈染表現主體感。這種方法從阿旃陀傳到敦煌,已經有許多變化,但以肉紅色塗肉體,以赭紅暈染眼眶、鼻翼和面部四周,使明暗分明,最後以白粉塗鼻樑和眼球,表現高明部分。年久色變,肌肉變為灰黑,而白鼻樑,小字臉更為突出,這種暈染法在敦煌石窟流行了250多年。
中國傳統的色暈法,方法簡單,與印度凹凸相反,只在面部兩頰及上眼瞼渲染一團紅色,既表現紅潤色澤,又有一定的立體感。這種方法起自戰國,西漢已很成熟。五世紀末進入敦煌壁畫,與西域明暗法並存近百年,至六世紀末的隋代,才融合中西為一體,以色暈為主,又有明暗渲染,至七世紀初的唐代才形成嶄新的中國立體感表現法。
(九)釋道儒三家思想大融合
敦煌藝術的開始時期,主要表現佛陀說法、釋迦生平事跡——佛傳故事、佛陀前生舍己救眾生的善行——本生故事、佛陀渡化眾生的事跡——因緣故事、還有靜坐參禪的千佛。主要表現修持六度以成佛道的悲劇性靜穆境界。
北魏晚期,壁畫中出現了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方士、朱雀、玄武、青龍、白虎、羽人、烏獲等道家神仙的形象,出現了雲氣天花流動旋轉,出現了動的境界,還出現了傳自南朝的「秀骨清像」的菩薩以及身著大袍、腳登高頭履的士大夫形象,這正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與道家神仙思想相結合的反映。
隋唐以後,出現了許多偽經,實際上是中國人自撰的佛經,《報父母恩重經》是根據《孝經》杜撰的。唐代洞窟里有此經變,中部為佛陀與聖眾,四周描寫十月懷胎、分娩成長、長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節。這不是宣傳佛教,而是宣揚儒家孝道思想。在許多凈土變的深層境界中,多蘊含著儒家的倫理道德思想和政治境界。
南北朝時一位學者說得好:「釋迦生中國,立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立教如釋迦。」一語揭示了文化交流中的規律。
(十)中西石窟藝術交流的交匯點
公元前三世紀中,阿育王弘宣佛教,佛教藝術自印度興起。公元一世紀時,希臘式佛教藝術出現於犍陀羅,並向各國傳播。二世紀時從阿富汗傳入新疆於闐,在南路的民豐漢墓中發現有漢代希臘式菩薩像和中國的龍圖案,諾羌的寺院遺址中發現有須大本生故事畫,與此同時在以龜茲為中心的北路,克孜爾石窟里出現了巴米揚石窟一派藝術,當它與龜茲風土人情相結合後,就形成了龜茲特有的菱格故事畫。但龜茲藝術中仍然包含著印度藝術成分、阿富汗特色和波斯影響,而更重要的是漢畫因素,因而形成了多元型的西域風格。
高昌自晉以來一直是漢人政權,漢文化根深蒂固,西方傳來的裸體藝術受到儒家思想的抵制,裸體人物、菩薩的性別特徵被沖淡了,佛陀和聖眾多變成了無性天人。繪畫形式與中原漢畫有更多關系,因而真正中西藝術交流的第一站是在這里。
傳入敦煌後,一開始就賦予了更多的漢文化因素,如闕形龕、人字形窟頂、組畫形式、筆意豪放等,但基本上仍然保持西域風格。北魏時期,人物形象漢化,連環畫形式發展,雖然在風格上仍然保持著印度、波斯成分,但由於中原佛教藝術,特別是南朝藝術的西傳,從題材內容、人物造型、線描、賦彩、立體暈染到意境創造,都出現了明顯的中原風格,把敦煌石窟藝術中國化的進程推向高潮。同時形成了西域風格、中原風格交匯敦煌、同時並存的新局面。太和以後,中原風格的畫幅還隨著宋雲、惠生傳入西域,反饋於中亞和印度。事實證明敦煌石窟是中印、中西文化交流的交匯點。
Ⅲ 趙本山的資料~
姓 名: 趙本山 籍 貫: 遼寧鐵嶺開原縣
性 別: 男 出生地: 遼寧省鐵嶺市
身 高: 74 體 重: 70
英文名: 所在地:
血 型: B 星 座: 天瓶座
生 肖: 狗 學 歷:
生 日 : 1958 職 業:
個人簡歷
喜歡什麼食物 小蔥蘸大醬
喜歡什麼書籍 故事類的書籍
崇拜什麼人物 卓別林
憎恨什麼人 說客
怎樣看人生 人生是嚴肅的事,要對的起自己這輩子
怎樣看幸福 幸福是暫時的個人有個人的幸福
怎樣看愛情 愛情是鬧心的事,苦甜說不清
怎樣看友誼 朋友越多越好
最大的財富 苦難的童年
怎樣看苦難 你的苦難就是你的財富
趙本山,1958年生於鐵嶺開原縣蓮花鄉石嘴村,莊稼院長大的民間演藝奇才。
趙本山6歲時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苦難的童年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余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趙本山在李忠堂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肓人張志,一舉成名。「摔」劇獲演出一等獎。當年,趙本山考入鐵嶺縣劇團,擔任主演並任業務團長。1986年被調到鐵嶺市民間藝術團。那時,趙本山與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出的二人轉《大觀燈》200餘場,場場爆滿,轟動東三省。
趙本山主演的拉場戲《一加一等於幾》、戲曲電視劇《雙叩門》、《過了這個村》、《摘幌》等劇,獲過許多國家、省級獎勵。
1987年,在姜昆的推薦下「打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開始了他更加輝煌的藝術人生。春節晚會上,小品《徵婚》、《紅高粱模特隊》、《三鞭子》、《送禮》、《鍾點工》、《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均獲一、二等獎。由個人投資主演的電影《男婦女主任》獲98國家級「華表獎」,並獲優秀男主角獎;為繁榮發展藝術,他創辦了「本山藝術公司」。2002年春,電視劇《劉老根》在中央電視台1套播放,播放時,收視率空前,許多城市萬街空巷。2002年9月5日-10日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社會好評如潮。
趙本山現為鐵嶺市民間藝術團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藝協會會員、遼寧省曲藝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遼寧省政協委員、鐵嶺市形象大使。
評價:趙本山的喜劇小品婦孺皆知、蜚聲海外,連續多年獲得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一等獎,被觀眾譽為「紅笑星」「小品王」「土神」「東方卓別林」「中國笑星」等美譽。藝德高尚,成功不忘家鄉,先後為災區、為家鄉希望工程修路捐款幾十萬元。《劉老根》、《劉老根二》電視劇中擔任導演和主角,把中國影視喜劇向前推進一大步。
1982年 遼寧省農村小戲調演。
1983年 主演拉場戲《摔三弦》,1984年 獲優秀獎。
1984年 拍攝電視戲曲片《摔三弦》,1985年 擔任男主角,1986年 獲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三等獎。
1987年 主演電視戲曲片《雙送鴨》,1988年 獲全國電視戲曲片二等獎。
1989年 參加東北三省首屆民間藝術節。
1990年 主演拉場戲《1+1=?》,1991年 獲表演一等獎、最高探索獎。電視戲曲片《雙叩門》,獲東北三省電視劇「金虎獎」。
1988年 《雙扣門》又獲「金三角獎」。
1989年 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 主演拉場戲《麻將、豆腐》。
1991年 獲「十佳」演員第一名,節目為三個最佳節目之首。同年拍攝電視劇《過了這一村》,擔任男主角,獲「飛天」二等獎。
199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3年 主演小品《相親》獲「雙星杯」戲劇曲藝類第一名。同年拍攝的電視戲曲片《摘幌》擔任主演,獲「飛天」三等獎。
1994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5年 主演小品《小九老樂》。1996年 獲「活力28杯」春節晚會最佳節目一等獎。
1997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我想有個家》。1998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一等獎。主演的電視劇《一村之
長》,獲「飛天」獎。
1999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2000年 主演小品《老拜年》2001年 獲「春蘭杯」戲劇類第二名。
1995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牛大叔提干》,獲小品類二等獎。
同年經遼寧省文學藝術聯合會、遼寧文藝新星評選委員會審定,被評為「遼寧文藝新星」。
1996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三鞭子》,1997年 榮獲小品類二等獎。
1998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1999年 主演小品《紅高梁模特隊》,2000年 獲「春蘭杯」二等獎。
主演電視連續劇《一鄉之長》,獲遼寧長篇電視劇一等獎、最佳男主角獎。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1年 主演小品《拜年》,2001年 獲「伊利杯」二等獎。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昨天、今天、明天》獲一等獎。 拍攝的電影《男婦女主任》榮獲
1998年 度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男演員獎」、「優秀故事片獎」、「獲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被遼寧
省委宣傳部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
2000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0年 主演小品《鍾點工》獲一等獎。七月,任電影「幸福時光」男主角。
2001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拐》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2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主演小品《賣車》獲一等獎。
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續集》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
2003年 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2002年 主演小品《心病》獲一等獎。
同年成立遼寧省民間藝術團,本山藝術學院。
剛剛蟬聯春節晚會小品一等獎的趙本山,首次執導的電視劇《劉老根》,昨晚又在央視一套首播。從東北農村的窮苦孩子,到今天受全國觀眾喜愛的明星,趙本山是如何一路走來?3月4日晚,在央視《藝術人生》劇組,趙本山向記者首次披露了鮮為人知的艱辛:「以前那些小報、網上登的都別信,今天聽我自己的版本。」
苦孩子的幸福童年
我是個孤兒,讀書的時候,我很淘氣,當時覺得沒有父母最大的好處,是老師家訪找不著人。當時我跟著二叔學藝,拉二胡、唱三弦,他是個盲人,盲人的心思重,耳朵很靈敏,每次都是他聽旋律,我看舞台表演。學會了三弦,也模仿出了盲人的感覺,我可以說,全中國演盲人戲誰也演不過我。事實上,盲二叔就是我的藝術啟蒙老師,我就是演《大觀燈》的盲人首先紅遍東北的。
坎坷的明星路
1986年我到了鐵嶺劇團,現在我的正式身份還是劇團的演員。最早,我和潘長江在沈陽一起演二人轉《大觀燈》,連演200多場。可能太轟動,惹了別的劇團,就有好幾百盲人堵在劇場門口砸場子,說要把趙本山眼珠子挖出來。
但真正發現我的伯樂還是姜昆。當時他帶領中央說唱團到鐵嶺演出,當地人說還沒鐵嶺劇團演得好,姜昆就把我們劇團找來,他們坐在體育館的觀眾席,看我們給他們演出。剛開始20多北京藝術家坐在座位上,後來全笑得趴在地上。姜昆向我要了一盤帶子,說要帶回中央電視台推薦上春節晚會。我沒當回事,忙著和姜昆、郭荃葆等人合影,激動得連耳朵都在顫抖。
四上央視遭拒絕
後來,春節晚會真的來找我了。當時鄒友開主任、李雙江等三人在鐵嶺的招待所見了我,要我在房間里演一個節目,我說我給你們三張票到體育館看吧,那裡效果好,當然三人拿了票也沒看演出,扭頭就回北京了。經人點撥,我才知道得罪他們了。不過,鄒主任還是把我召到了北京,但我每年都被打道回府。有一年劇團讓我帶著十瓶茅台酒送禮,我的確不知道往哪兒送,害怕被拒絕,就在梅地亞賓館一天喝掉一瓶,正好到了第十天我被通知回家。後來我和團長說,十瓶酒全送出去了,人家還是不喜歡我們的節目。
更大的笑話是,1988年春節晚會已經定下我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而且節目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我上了春節晚會,但後來我的節目卻沒播,我卻一直等到電視里打出「再見」。一年後的國慶晚會,我才第一次在央視亮相,緊接著就是1990年春節晚會的《相親》。連續三年我都是節目一等獎,1994年我因為家裡有事,很晚才到春節晚會劇組報到,導演組嫌我「架子大」,就堅決沒讓我上,這是我惟一被封殺的一次,但也特別教育了我。
《劉老根》是新嘗試
《劉老根》是我第一次擔任導演,這是受張藝謀的影響。我演過他的《幸福時光》,他的樸素、平和、實在很讓我感動,對我影響很大。其實,我不習慣影視表演,不過想想有機會還是應該自己導個片子,不麻煩別人,另外,也看看自己的能耐,我想自己用心做,就會做成。其實,我一直有種恐懼,萬一有一天我的小品逗誰誰都不樂,我該怎麼辦?嘗試做些新東西,也算是學習。
製造家庭痛苦的人
有人問我現在有什麼不如意的?我說沒有,我現在最大的願望就是「好好活著,別出事」。我一生最大的財富就是我痛苦的童年,我現在沒有任何痛苦和不滿足,相反,我是個會給家庭帶來痛苦的人,像我的妻子,我在外演出,就她一個人在家帶孩子,我只能給她物質生活的滿足,其他的就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