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學科普書
呵呵,我是高二學生,物理學的個人感覺還行的,在學校也是比較名列前茅的。我認為首先上課是很重要的,有時候老師會講一些重要的解題思路,比如說動量守恆定理,能量守恆,動能定理,牛頓力學等等,都是高中物理的精髓,應該適當記在書上或筆記上,主要公式,方法等,謝可不能急著去完成作業,最好先回憶一下這些基本方法,先多練練基礎題,比較熟練了,放假可以買本好點的參考書,稍微深一點的綜合題,多練練,及時總結,最好有糾錯本子,解決疑難問題。比較擅長基本的綜合體,可以練練經常考的壓軸題,比如說電磁學中電磁感應的微元法應用等等。學物理不像其他的,有時候老師講了也不一定聽懂就會做,要反復體會。
呵呵,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祝學習進步!!!
⑵ 電是誰發明的
電只能被發現,而不能被發明,就像細菌那樣,本來就有不可能被發明 遠在2500多年前,古希臘人就發現用毛皮磨擦過的琥珀能吸引一些像絨毛,麥桿等一些輕小的東西,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作"電". 公元1600年,英國醫生吉爾伯特(1544~1603)做了多年的實驗,發現了"電力","電吸引"等許多現象,並最先使用了"電力","電吸引"等專用術語,因此許多人稱他是電學研究之父.1734年法國人杜伐發現了同號電相互排斥,異號電相互吸引的現象.1745,普魯士(德國的前身)的一位副主教克萊斯特在實驗中發現了放電現象 18世紀中葉,在大洋彼岸的美國,大電學家富蘭克林又做了多次實驗,進一步揭示了電的性質,並提出了電流這一術語.他認為電是一種沒有重量的流體,存在於所有的物體之中.如果一個物體得到了比它正常的份量更多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正電(或"陽電");如果一個物體少於它正常份量的電,它就被稱之為帶負電(或"陰電").所謂放電就是正電流向負電的過程. 1800年春季,有關電流起因的爭論有了進一步的突破.伏打發明了著名的"伏打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系列圓形鋅片和銀片相互交迭而成的裝置,在每一對銀片和鋅片之間,用一種在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中浸過的紙板隔開.銀片和鋅片是兩種不同的金屬,鹽水或其他導電溶液作為電解液,它們構成了電流迴路.這是一種比較原始的電池,是由很多銀鋅電池連接而成的電池組.但在當時,伏打能發明這種電池確是很不容易的. 伏打電池的發明使人們第一次獲得了可以人為控制的持續電流,為今後電流現象的研究提供了物質基礎,也為電流效應的應用打開了前景,並很快成為進行電磁學和化學研究的有力工具. 電和電流被發現以後,電的影響便無處不在,它的產生還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加速了世界工業的現代化進程,開創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⑶ 民間科學家應該如何自學量子力學,才能達到專業水平
這個問題還真的沒有仔細的考慮過,說實在的,量子力學應該是目前物理學境內最難懂的一個知識點。其實大多數人對於量子力學的認知,還停留在這是一種玄之又玄的學科。有很多人1度認為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其根本並不存在。這主要是因為以我們現有的科技根本沒有辦法去創造量子力學所描述的世界。哪怕把這一點放到實驗室里邊兒也是很難達到的。你就必須要明白量子力學所要探究的原理是什麼,那就是物理理論是必須正確的,符合宇宙客觀規律的,第二點,要對這種規律進行有效的闡述才可以。只有達到這種水準,估計才能夠稱得上專業。
⑷ 有什麼類似《上帝擲篩子嗎》的講電磁學發展史的科普
電磁學的發展幾句話就說完了😂,大概在你說的那本書的同一作者的一本書相對論史話裡面有,麥克斯韋的理論是後面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