誅文言文
㈠ 古代的誅是什麼意思
誅釋義:
把罪人殺死:害民者~。~滅。~鋤。~戮。伏~。
責罰:~意(不問罪行,只根據其用心訛定罪狀)。口~筆伐。
責求:~求無已(一味索取,沒有止境)。
㈡ 古文坐誅是什麼意思
全稱是 朋坐族誅
【名稱】朋坐族誅 【拼音】péng zuò zú zhū
【解釋】有點朋友關系的人版被判罪,整個家族都權被殺掉。指誅連治罪,殘酷鎮壓。
【出處】孫中山《討袁檄文》:「頭會箕斂,欲壑靡窮,朋坐族誅,淫刑以逞;礦產鬻而國財空,民黨戮而元氣盡。」
㈢ 文言文中用「誅」表示殺有罪的人,那麼殺無罪的人用什麼字啊還有其他文言文中有「殺」的意思的字!
戕
以下犯上之殺,為弒
㈣ 誅在文言文里什麼意思
誅
音:zhu
釋:<書>殺(有罪的人)。
㈤ 在文言文中,事誅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沒有「事誅」這個詞語,可能是「先事誅之」、「因事誅」、「坐事誅」等句中的成分,不能單獨理解。先事誅之:在事前先殺了他;因事誅和坐事誅,都是指因為犯事(犯法)而被判死刑。
㈥ 盡誅則傷仁文言文翻譯
解答:
盡誅則傷仁 翻譯 全部殺死就會損傷仁義的名聲。
清高太過則傷仁,和順太過則傷義,是以貴中道也。---曾國藩
㈦ 直軀不受誅 文言文
字面意思:站直身體就不會受到殺害。意譯:堂堂正正的做人就不會被迫害
㈧ 古文中的〝誅戳〞何意
誅戮,非誅戳。
【詞目】誅戮
【拼音】zhū lù
【基本解釋回】
[kill;put to death] 殺害;殺戮
【詳細解釋】
誅殺;答殺害。
《周禮·秋官·訝士》:「居館,則帥其屬而為之蹕,誅戮暴客者。」
《三國志·吳志·陸遜傳》:「如復誅戮,益失民望。」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八回:「罪有首從,豈可一概誅戮?」
《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父子二人,同時誅戮。」
魯迅 《准風月談·「抄靶子」》:「至於偶有凌辱誅戮,那是因為這些東西並不是人的緣故。」
㈨ 誅有尾文言文翻譯
誅有尾
【譯文】
艾子乘船飄浮於海中,傍晚停泊在一座聳立的石島上,夜間聽見水底內下有人哭的容聲音,又好像是人在說話,就仔細聽著。其中一個說道:「昨天龍王爺下了一道命令:『對於水族中有尾巴的都要斬首。』'我是一條鼉呀,所以懼怕殺頭而哭泣。而你呢,是一隻蛤蟆,又沒有尾巴,卻為啥哭泣呢?」又聽見一個說道:「我現在幸虧沒有尾巴,只怕龍王爺再追究我當蝌蚪時的事情啊!」
【原文】
艾子浮於海,夜泊島嶼中,夜聞水下有人哭聲,復若人言,遂聽之。其言日:「昨日龍王有令:『應水族有尾者斬。』吾鼉也,故懼誅而哭。汝蝦蛛無尾,何哭?」復聞有言:「吾今幸無尾,但恐更理會科斗時事也。」
㈩ 「誅」在文言文中的解釋
誅
zhū
【動】
(形聲。從言,朱聲。本義:聲討、譴責)
同本義〖reproach〗
誅,討也。——《說文》
誅,代。誅猶責也。——《白虎通》
誅以馭其過。——《周禮·太宰》
誅求無厭。——《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齒路馬有誅。——《禮記·曲禮》。注:「罰也。」
得志於諸侯,而誅無理,曹其首也。——《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於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
甚悖逆不軌,宜誅討之日久矣。——漢·桓寬《鹽鐵論·本議》
又如:誅放(責斥其罪並予以放逐);誅遠(斥退疏遠);誅懲(聲討懲處);誅心(揭露、指責人的用心)
殺戮。奪去生命〖kill〗
立誅殺曹無傷。——《史記·項羽本紀》
又
誅有功之人。
不誅之則為亂。——《呂氏春秋·慎行論》
廣德素聞超在鄯善誅滅虜使,大惶恐。——《後漢書·班超梁慬傳》
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宋·歐陽修《朋黨論》
不當誅之。——清·黃宗羲《原君》
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張溥《五人墓碑記》
以誅奸賊。——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又如:誅論(以罪論死);誅流(殺戮和流放);誅害(殺害);誅赦(殺戮與赦免)
治罪,懲罰〖punish〗
誅嚴不為戾。——《韓非子·五蠹》
又
夫離法者罪,而諸先生以文學取;犯禁者誅,而群俠以私劍養。
又
而誅罰不必其後也。
故卒不加誅。——漢·劉向《列女傳》
原情定過,赦事誅意。——《後漢書·霍胥傳》
又如:誅意(懲罰、制裁其心意。指加罪於人,不論其事跡、行事,只尋究其動機或心意);誅惡(懲治作惡者);誅率(懲治首惡)
要求;索取〖askfor〗
誅屢於徒人費,弗得。——《左傳·庄公八年》
人人自製,是以貪財誅利,不畏死亡。——《資治通鑒》
誅求無時。——《左傳·襄公三十一年》
又如:誅斂(搜刮財貨,橫征暴斂);誅求無厭(勒索、榨取沒有滿足的時候);誅攫(需索攫取)
討伐〖sendarmedforcestosuppress〗
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
下無倍畔之心,下無誅伐之志。——漢·賈誼《治安策》
又如:誅暴討逆(討伐凶惡叛逆的人);誅國(被討伐的國家);誅討(討伐);誅叛(討伐叛逆)
鏟除〖eliminate;uproot〗
寧誅鋤草茅以力耕乎?——屈原《卜居》
又如:誅茅(剪除茅草)
記述〖recordandnarrate〗
吾以為古之善者則誅之,今之善者則作之,欲善之益多也。——《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