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花衣裳
以《魚兒游游》為例:
小學美術說課《魚兒游游》說課稿
今天我向大家展示的是人教版小學美術課本第一冊第8課----《魚兒游游》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魚兒是我們人類的朋友。
2、本節課在整體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
《魚兒游游》是一節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於一體的美術課,在本節課前面安排了《淅瀝的小雨》、《美麗的印紋》、《紙風鈴》等課,已經讓學生接觸到了用顏料彩筆等工具進行繪畫,用彩泥、彩紙等手工材料來表現畫面,而《魚兒游游》這節課是在此基礎用「剪紙、撕紙、彩筆繪畫、彩泥製作、綜合材料」等方法來表現畫面,復習運用了前幾節課的學習內容。
3、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引導學生欣賞、觀察各種各樣的魚兒,感知魚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魚的美,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魚兒,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難點——能用繪畫、撕紙或剪紙等多種方法表現水中游動的魚,尤其是用樹葉、彩泥等綜合材料來做魚,並注重色彩的搭配。拓展學生對魚的表現能力。
二、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會用簡單的線條和色塊來表現他們所知道的東西。
三、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和學生情況的把握,確定本課教學目標:
四、教學法分析:
1、觀察動畫片激發學習興趣。
2、欣賞圖片知道魚的形狀。
3、做魚的游戲活躍課堂氣氛。
4、示範製作方法。
5、創設情境激發創作潛能。
五、教學過程的設計:
1、動畫引入,激發審美期待
「小朋友,你們有沒有見過大海呀?是啊,蔚藍的大海一望無邊,當海面上波濤滾滾的時候,海底卻是另外一番景緻。想不想跟隨老師一起去美麗而又神奇的海底世界周遊一番呢?」教師充滿誘惑的語言緊緊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適時播放動畫片《海底總動員》中的精彩片斷。吸引學生的視覺、聽覺,使他們進入情境,讓學生留戀、嚮往。同時也把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了。在欣賞的過程中讓他們自己去觀察海底世界,直觀又生動,欣賞完畢,讓學生說說海里的主角,學生爭先恐後,將課堂氣氛推向第一個高潮。接著揭示今天的學習主題——《魚兒游游》,從動畫片到課題,從學生的興趣,到勾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求知慾望,遵循了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學生保持對繪畫的興趣和著手錶現物象的沖動。
2、觀察發現,感知魚兒形狀
用課件展示一張不同形狀的海洋魚組成的畫面並問是由哪些形狀組合而成的?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帶著問題去觀察,再結合自己的觀察來說一說。當滑鼠移動時不同幾何形外輪廓都會變色,這樣雖然畫面色彩豐富,但學生卻能發現這些魚都是有什麼形狀組成的,在這里反復強調魚的不同幾何形狀,從而讓學生直觀掌握了繪制魚的方法。概括成各種簡單的幾何形進行組合,稍作裁剪或裝飾,再給它們穿上美麗的花衣裳就能創造出許多美麗的海洋魚兒來。兒童的造型方法生動、、變形、誇張,甚至抽象;讓小朋友對結構有所認識,以兒童所特有的天性,繪畫語言會更生動,更具表現力。
3、演魚賞魚,走進魚兒世界
孩子都有表現自己的慾望,讓學生戴著魚的頭飾用肢體語言來表現一下魚,這一環節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為學生在接下來的過程中將魚表現得更加生動打下了基礎。接著課件展示讓學生在音樂中欣賞大量海洋魚的美麗圖片。我特地採用課件製作的方法將圖片欣賞設置由黑白色到彩色漸變,這樣就讓學生在無形學會了通過現象認知色彩,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在大量感知的基礎上激活原有學生對繪畫的製作方法,問學生:「你會用什麼美術的方法來表現魚兒呢?」 「用彩色筆畫;用彩色紙剪貼;還可以用彩泥做。」根據學生回答我歸納出四種方法:塗色繪畫、色紙剪貼、彩泥製作、綜合材料。針對所總結的方法做演示補充說明,如:還可以用樹葉等綜合材料來做,讓他們進一步對今天所學內容加以認識和掌握。我們的教學首先應考慮的是孩子對生活經驗的積累,根據孩子接受技能的特點而採用上述方法。
4、畫魚做魚,展開創作過程
讓學生看著小狗潛水員和它的「鯊魚號」潛水艇的卡通畫面,提出「你准備採用哪些方法來表現你心中的魚?你想要表現的魚是什麼形狀的?它穿的是什麼花紋的衣裳?」這三個要求,創設情境將繪制過程應注意的問題設計成坐上這艘潛水艇的注意事項,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所創設的海底世界這個情境中,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然後讓學生把自己繪制的美麗魚兒貼到黑板上繪有美麗水草和珊瑚的海域,有幾個學生直接上去畫。在此過程中繼續播放剛剛大量的海洋魚圖片,循環的圖片欣賞,讓學生在充滿愉快感的藝術氛圍中進行創造,有所參考,拓寬視野,活躍思維,讓他們在無形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製作過程中鼓勵學生把多種方法結合使用,畫出做出和別人不同色彩和形狀的魚兒,展開比賽,這樣就激勵學生創新、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㈡ 如何在小學美術課堂開展有效的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如何進行有效評價
內容摘要:在學校教育教學中,學生評價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情感,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舉止言行,決定著教師對待學生的考察方式。在美術教學中學習評價是對美術學習效果的價值判斷,是激勵學生學習,改進教師教學的手段,是美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環節。而如何進行有效評價也是我們值得探討的課題。
關鍵詞:評價、有效、評價方法
在平常的小學美術教學中,面對學生的表現,美術老師們經常給予的評價是:「你說得很好」、「想得不錯」、「畫得太好啦」;針對學生的美術作業,大多數教師的做法是憑主觀印象在下課前匆匆判個「優」「良」等級,或打個分數。偶爾指出幾個畫得好的同學,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沒有受到表揚的同學頓感失落。一節美術課就這樣結束了,學生們興味索然。
那問題的症結在哪兒?——不是教師的專業能力,也不是學生的學習態度,而是單調的「一人評價、一次評價、一個標准評價」課堂教學評價。
《美術課程標准》在論述美術作業評價時指出:「要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並使學生明確需要克服的的弱點與發展方向。」具體的說:對學生美術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掌握美術知識、技能的情況,更要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強化評價的診斷、發展功能以及內在激勵作用,弱化評價的甄別與選拔功能。那麼美術課程中該怎樣去實施有效的評價,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學生自我評價方面
在評價的過程中,不光是老師作出正確的評價,更要讓學生全面的參與進來,讓學生自己來發現美,讓他們發現自己作業中的優點和缺點,讓學生感受成功帶來的喜悅,對自己的缺點也要正確對待,使自己的作品更加的完善,培養學生不斷進取的精神,美術涵養得到不斷的發展。在課內課外多開展自評、互評和評價小組,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也能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這樣的評價更有說服力。讓每個學生能夠自主地發揮能動性,盡可能的提高自己的創造力。總之,多鼓勵,少指責;多贊揚,少批評,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想像創造的成果能夠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肯定,以此來培養他們健康向上的創新心理品質。以下是我嘗試的幾種自我評價法,與大家一起分享:
1、自主評價法
兒童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往往愛把自己的情感、認識毫不保留地傾瀉於紙上,有時老師們不一定能看懂、理解他們的作品,甚至無法評高低。所以,練習完成後老師們可讓學生把作品張貼在作業展示台上,然後提出「三問」:a、「你覺得誰的作品最吸引你?為什麼?」b、「你是怎麼想才畫出來的?」c、「你覺得今天又有了哪些收獲?」。第一個問題是讓學生自己做老師,從自己的角度去分析、評價自己或他人的作品,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他們對美的鑒賞能力。第二個問題是提供給相對「差」的學生,讓他進行自我評價,說說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樣去表現。(說出自己的所思所想,以便教師能夠了解他繪畫時的心理過程,使作品的客觀評價闡發出深刻的內涵,為學生的人格發展奠定基礎)。第三個問題是引導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小結和行為反思,大都指向能力與情感,如:認真聽講、積極與他人合作、發言有創意、工具准備齊全等。通過學生積極的參與,學生可認識自己的價值。這樣就減少了我們美術評價的盲目性、主觀性和隨意性,使教學有了一定的指向性。
2、自己打分和小組打分
這種相互給作業打分的評價方法學生也是很感興趣的。就是學生在完成的作業上首先給自己打分。可以給自己打100分,但要說出打100分的理由。然後,小組內或班級內展開相互打分,都要說出給別人打分的理由。其實,在這里,打多少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講一講、說一說、評一評,培養他們善於發現自己和別人身上優點及不足的能力,同時也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3、「推銷員」與「訂貨單」
作為美術教師,常常會碰到評價學生的手工類作品,那這類作品如何評價更有效呢?我常常會採用舉辦一個「展銷會」的方式,效果還不錯。就是在「展銷會」上,請每個同學或小組代表講述自己作品的優點(自評),並「推銷」自己的作品(訓練口頭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意識);然後,老師發給每人一張「訂貨單」,請同學們參觀、訂貨。得到「訂貨單」最多者,就獲得了成功。最後,讓成功者談談自己成功的秘訣,與大家一起分享。
二、老師在美術活動表現方面給予的評價
傳統的美術教學評價,只是教師對作業的批改,評價方式顯得單一、無趣。當教師把作業發下去後,看到的是優、良、合格等簡單的評價方式,漸漸的學生對你的評價失去了興趣。美術作業不能像語文、數學一樣簡單分出對和錯,所以說我們的評價不能如此簡單。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富有想像力的思想要及時地加以肯定,做好正確的引導。多鼓勵,多表揚,給學生充分的自信,使他們能大膽的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別忘了,課堂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老師。是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美術作業展示的是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美術作品評價沒有統一的標准,應該尊重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個性差異。針對不同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評價標准,在學生達到基本要求的同時使學生獲得各自個性特色的發展。我們所要培養的是具有創新精神,富有個性的學生。下面來介紹幾種課堂活動中比較有效的方法:
1、分層評價法
新課程下的評價關注學生的需求、愛好、發展速度和發展軌跡,發展的目標具有一定的個體性。所以教師們要依據學生的不同特點,依據學生的不同需要,正確判斷其發展潛力和方向,為每個學生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標准。在平常的教學實踐中可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嘗試採用分層評價,效果會較好:對優等生的見解獨到,運用「標新式」評價,表揚他「有新意」;對中等生的一般見解,運用「肯定式」評價,鼓勵他「解答正確」;對學困生的見解有誤,運用「移情式」評價,以贊許的目光,寬容的微笑,親切的動作,傳遞「你有進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讓每個學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斷前進。
2、語言評價法
在學生課堂繪畫製作時,應採取「先肯定後指正」的評價方法,此法從兒童心理學出發,使學生樂意接受。「你的人物造型畫得真不錯,沒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但如果給他加些笑容,將會吸引更多的觀眾。」「你畫的這個小朋友真讓人喜歡,如果在他身邊再添些其它的小夥伴,他會很開心的,你喜歡許多小朋友們跟你玩嗎?」「啊呀,你的手真巧,這個小公雞是你做的嗎?你真棒,想想看,要是給大公雞穿上花衣裳,它一定會很感謝你的。」「通過你的畫面,同學們都知道你動了許多腦筋,你如果能把畫處理得干凈一些,你就是他們學習的榜樣。」讓鼓勵點亮孩子們的自信,讓點撥啟迪智慧,使師者真正成為了孩子們學習的引導者。
三、學生美術作業評價
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應是多種多樣,不同層面的。美術作業的評價主要是為了使學生發現繪畫中出現的錯誤和不足,然後得以改正。我們的評價不是對學生的畫作出簡單的評判和鑒定,這不是美術老師的職責,到象是美術評論家了。我們的評價首先應對學生的勞動成果給予充分的肯定,要讓學生有自信,充分利用好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挖掘出每一位學生對畫畫的潛力。對於學生有獨創性、有創意思維的作業要給以及時表揚和肯定。作為一為美術老師,首先,不要以專業的目光來要求學生,以畫的像不像和技法作為單一的評價,如果是這樣的要求,那麼我想學生肯定無法使您滿意,最後學生僅有的自信和天真就會被你磨滅了,原本小朋友都是比較喜歡畫畫的,使他們失去對畫畫的興趣。其次,對學生的作業不能做出簡單的評價,應該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品為什麼得到這樣的評價,優點在哪裡,缺點在哪裡,怎樣在今後的作業中改善。使學生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提高,那麼我們的教學評價也有了意義。再次,也不能一味的表示肯定,一味的鼓勵。美術作業的評價是對學生學習的肯定,課程改革綱要標舉「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這一價值目標,每個學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點、學習類型和發展方向的潛在人才,教師就應當選擇相宜、多樣的評價方法。不妨可以試試下面的這些方法:
1、實物評價法
當一種評價方式實行一段時間後,學生們往往會失去剛開始的熱情,使評價失去吸引力。所以,作為教師,就必須要及時更換評價方式,以適應兒童好奇、喜歡新事物的心理,再次激起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有時「優」「良」等級制符號用多了,學生對此會麻木。於是,在作業的評價上可換用實物來展示評價。可以用印章和一些剪、畫出來的小東西來表示,如:印朵小紅花表示你的畫真美,粘個大拇指表示你真棒,畫面飄拂的小紅旗表示你要加油。誇張、有趣的實物,不僅學生看著喜愛,而且還體現了美術課的特點。有時還可貼學生中流行的一些小飾物。這樣一來,學生相互攀比著比以往學得更有興趣,畫得更認真了。
2、符號評價法
曾經在學生中徵求意見:「你們願意老師用什麼方法來批改美術作業?」,討論後達成協議:採用特定的符號進行暗示(如:○代表顏色,☆代表構圖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在畫面的背面畫上色彩或構圖符號,標明滿意、較滿意、不夠滿意等,一次評價不滿意還可取回再修改再評價。這種動態式的作業批改方法,注重了學生的自我評價,使學生做作業的熱情高漲,經常有學生找老師對作業進行多次批改。
3、評語評價法
如果說符號是評價的一種手段,那麼評語是激勵學生學習的動力。在期末綜合評定學生作業時,老師們可採取評語與學生學習感受有機結合的方法:老師的評語則是對學生階段性學習的一種肯定和總結;學生的學習感受是對個人階段性學習的回顧與希望,也是對老師教學的一種要求和檢驗。
4、無級評價法
「無級評價法」的基本要點如下:
第一,取消用分數或等第來評價學生的做法,代之以「達到」、「稍欠」、「須努力」等暗示性的評價語言,使學生能從作業的各個要求的判斷中得到啟發,明確自己的薄弱之處,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進。既要引導學生橫向比較,又要引導學生縱向比較,即自己和自己比,現在和過去比,啟發學生回顧過去,找到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第二,以已之長補已之短。 「無級評價法」的做法之二就是讓學生的特長也能在評價中有一席之地,既然是「無級」的,就可打破年級、繪畫、設計、手工等類別的限制,鼓勵學生在某一方面「冒尖」,而在另一方面則允許表現平平。
第三,為學生提供多次機會,只要學生自己願意,可以反復申請進行評價,直到學生自己覺得滿意為止。這樣多次評價一次作業,既有利於學生養成改錯的多習慣,又能盡可能地讓更多的學生體驗成功。
總而言之,正確有效的美術的評價,有助於學生美術作業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作為老師,我們要不斷的完善教學評價。當然,實施任何形式的評價方式,都不可能兼顧到每一個學生的不同方面,達到理想化的層面,這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去和完善。但只要我們遵循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格完善」的新課程改革精神來做,我們的美術評價就能健康地引導人,完美人,成就人。讓我們的師生們在美術課堂中教得生動、學得主動、練得靈動、評得感動吧。
㈢ 威縣小學美術用的什麼版本
額...我問了 是冀教版。。
河北教育出版社...
㈣ 6年級美術教科書的一張關於對比色的插畫,是一隻雞。跪求!!!!好的話加分
你要原圖還是要線圖?請追問
㈤ 請學美術的同學回答為什麼有人說不能穿有眼睛花案的衣服是迷信嗎
我學美術這么久。我可沒聽過,或許我太out了。
㈥ 小班美術活動中教師如何指導
一、採用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激發幼兒興趣。
繪畫活動往往需要參與者帶有巨大的熱情。對生活冷漠、缺乏熱情的人是創造不出感人的作品的,幼兒也不例外。如果採用單一的方法導入課題,會使幼兒感到厭倦,不能激發幼兒創作慾望。所以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努力創造一個美妙的充滿感情色彩的、能引起幼兒情緒激動的情境與環境,使之親臨其境,產生追求美、表現美的慾望和熱情。例如:在進行繪畫「小金魚」教學活動中,運用表演導入法。首先准備大幅的主體背景,有水草、卵石、各種生物等等。再畫幾條不同形狀的小金魚隱藏在水草里,並繫上線以便隨時拉出。繪畫活動中運用多種導入方法來激發幼兒的作畫興趣,如採用實物導入、謎語導入、故事導入、兒歌導入、游戲導入等等,以豐富多彩的導入方式。
二、採用多種作畫手段,激發幼兒興趣。
對於小班幼兒,如採用單一的油畫棒作畫,時間一長,孩子就會失去興趣。為此,應採用多種教學方式。如棉簽畫、吹畫、水彩畫等。在一次繪畫中,也用多種作畫形式,幼兒不能掌握的,要幫助他們畫,使畫畫更完美,幼兒嘗到成功的愉悅,就會增強幼兒的繪畫興趣。
三、幼兒在主動參與中,增強繪畫興趣。
小班幼兒基本處於塗鴉的表現期,對枯燥、單一的臨摹不感興趣。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遵循繪畫學習的原則,在繪畫活動中,先讓幼兒通過觀察,在情境中培養感情,激發興趣。例如,幼兒學習繪畫線條,先帶幼兒去觀察飼養角,看看裡面的小動物,觀察一下籠子的樣子,在進行繪畫時,為每個孩子准備一張印有大灰狼的白紙,用故事的形式開頭:「動物園里的大灰狼跑出來了,會傷害我們的小動物,現在請小朋友把它關到籠子里去。」孩子們自然而然畫了許多密密麻麻的線,把大灰狼關在裡面。既達到了教學目的,又培養了孩子們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四、在繪畫過程中,增強幼兒的自信心、成功感。
繪畫過程中是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過程,無論是對繪畫能力強還是弱的孩子,教師都應做到因勢利導,充分尊重孩子獨立思考、獨立創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善意地接納每個孩子的作品,對於孩子點滴的進步、閃光點加以表揚、鼓勵。例如:孩子在繪畫中,把頭發塗成綠色,不要加以指責,反而表揚他的勇於創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