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百科

文言文百科

發布時間: 2020-11-30 20:19:55

❶ 牛郎織女文言文百度百科

牛郎織女文言文原文: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衽。天帝怒,責令歸河東,許一年一度相會。

涉秋七日,鵲首無故皆髡,相傳是日河鼓與織女會於漢東,役烏鵲為梁以渡,故毛皆脫去。

牛郎織女文言文翻譯:

天河的東岸住著織女,她是天帝的女兒,年年在織布機前投梭織布,勞苦操作,織成了雲錦天衣。天帝憐念她獨居無偶,允許將她嫁給河西的牛郎。哪知道她婚後卻把織作的事情荒廢了。天帝惱怒,責令她仍舊回到河東去住,只允許她一年一度和牛郎相會。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們總會看見烏鵲的頭頂突然禿去。(這是什麼緣故呢?)相傳這天牽牛和織女在銀河的東岸相會,役使烏鵲做橋梁從它們頭頂上走過去,所以烏鵲頭上的毛都被踩脫了。

此文出自明·馮應京縮寫的《月令廣義》

(1)文言文百科擴展閱讀

牛郎織女,為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傳說古代天帝的孫女織女擅長織布,每天給天空織彩霞,她討厭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回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

中國古代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國古代星官體系中,牛宿星官由6顆星組成,位於銀河的東岸,像兩個倒置的三角形,一上一下,很有特點,不過上面的那個三角形更大一些,亮一些。而下面的小三角形正好位於黃道上,這幾顆星組成了一個頭上有兩角,卻只有三隻足的牛,因此古人稱其為「牽牛」。

這頭「牛」的南邊有9顆小星,組成了「天田」,是它耕作的地方,再向南看,在接近南方地平線的地方,是「九坎」9星,坎是蓄水的低地,用於灌溉農田。牛宿的東面緊挨著的是「羅堰」3星,是類似水庫的水利設施。「織女」3星位於牛宿的北部,其中的「織女一」星是全天第五亮星,僅次於「大角」星,因此又常直接稱為「織女星」。因此「牛宿星」與「織女星」合稱為牛郎織女。

❷ 文言文《鴻門宴》的百度百科

你可以輸上「鴻門宴」三個字到網路上搜索,一般首選網頁就會使網路版的。
鏈接網權址:
http://ke..com/link?url=nQ11eTJe-iAcG_

❸ 大器晚成(文言文)百度百科

《老子》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質真若渝⑤。大方無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⑦。
【注釋】
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嶇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說此名應在「大方無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剛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樣子。偷,意為惰。
5、質真若渝:渝,變污。質朴而純真好像渾濁。
6、大方無隅:隅,角落、牆角。最方整的東西卻沒有角。
7、善貸且成:貸,施與、給予。引伸為幫助、輔助之意。此句意為:道使萬物善始善終,而萬物自始至終也離不開道。
【譯文】
上士聽了道的理論,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的理論,將信將疑;下士聽了道的理論,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道了。因此古時立言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朴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題解】
這一章列舉了一系列構成矛盾的事物雙方,表明現象與本質的矛盾統一關系,它們彼此相異,互相對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統一性,從矛盾的觀點,說明相反相成是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在這里,老子講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聞道」的態度:上士聽了道,努力去實行;中士聽了道,漠不動心、將信將疑,下士聽了以後哈哈大笑。說明「下士」只見現象不見本質還要抓住一些表面現象來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淺薄之人嘲笑的。
【申論】
本章先講了「上士」、「中士」、「下士」對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隸主貴族,「中士」即平庸的貴族,「下士」即淺薄的貴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級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認識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質隱藏在現象後面,淺薄之士是無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為「道」。在後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語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後六句的「質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質。所以引完這十二句格言以後,用一句話加以歸納:「道」是幽隱無名的,它的本質是前者,而表象是後者。這十二句,從有形與無形、存在與意識、自然與社會各個領域多種事物的本質和現象中,論證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辯證法的真諦。這是極富智慧的。

❹ 文言文中的如此是什麼意思(百度百科)

如此這個詞古今同義。表示這樣、那樣,這樣的,如果像這樣。

❺ 百度百科寫了謚號的內容,可惜是文言文,誰能翻譯成現代漢語啊非常感謝。

這個有難度哦

❻ 神女峰文言文百度百科

原文:
二十三日,過巫山凝真觀,謁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謂巫山神女也內.祠正對巫山,峰巒上容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議者謂太、華、衡、廬皆無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見。
所見八九峰,惟神女峰最為纖麗奇峭.……是日,天宇晴霽,四顧無纖翳,惟神女峰上有白雲數片,如鸞鶴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異也。
譯文:
二十三日,經過巫山凝真觀時,參拜了妙用真人祠.妙用真人就是世上所說的巫山神女.祠廟正對著巫山,峰巒直上雲霄,山腳徑直插入江水中.人們議論說太華山、衡山、廬山,都沒有這里奇妙.但是巫山十二峰,不能都看得見。
所能見到的八九座峰,只有神女峰最是纖細峻峭,適合仙人、神女停駐.祝史(記載祭祀的書)說:「每八月十五夜月明的時候,有彈琴吹笛的音樂,在峰頂飄盪,山裡的猿都鳴叫,到清晨才慢慢停止.」祠廟的後面,山的半山腰有個石壇,平坦寬敞.傳說:夏禹會見神女,在這里向她頒發符書.在石壇上觀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般.這天,天空晴朗,四周看天空無雲,只有神女峰的上空有幾片白雲,就像鳳凰、仙鶴在飛舞,徘徊了很長時間都沒有散去,也是很覺得奇怪啊。

❼ 古文乘風破浪百度百科

網路裡面好像沒有乘風破浪的詞條,《乘風破浪》是KBS電視台出品的一檔韓國目前回唯一具有相當品牌答效應的高端明星訪談節目,如果作為這個目的進行編輯那就會非常的困難。要是只是傳播古文知識:堅持不懈,積極向上的去達到自己所約定的目標的話那就得好好組織羅列一下語言!

❽ 刺客聶隱娘文言文百度百科

聶隱娘者,貞元中魏博大將聶鋒之女也。年方十歲,有尼乞食於鋒舍,見隱娘,悅之,雲:「問押衙乞取此女教。」鋒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矣。」及夜,果失隱娘所向。鋒大驚駭,令人搜尋,曾無影響。父母每思之,相對涕泣而已。
後五年,尼送隱娘歸,告鋒曰:「教已成矣,子卻領取。」尼亦不見。一家悲喜,問其所學。曰:「初但讀經念咒,余無他也。」鋒不信,懇詰。隱娘曰:「真說又恐不信,如何?」鋒曰:「但真說之。」
曰:「隱娘初被尼挈,不知行幾里。及明,至大石穴中,嵌空數十步,寂無居人。猿猱極多。尼先已有二女,亦各十歲。皆聰明婉麗,不食,能於峭上飛走,若捷猱登木,無有蹶失。尼與我葯一粒,兼令長執寶劍一口,長二尺許,鋒利吹毛可斷。逐令二女教某攀緣,漸覺身輕如風。一年後,刺猿猱百無一失。後刺虎豹,皆決其首而歸。三年後,能使刺鷹隼,無不中。劍之刃漸減五寸,飛禽遇之,不知其來也。至四年,留二女守穴。挈我於都市,不知何處也。指其人者,一一數其過,曰:『為我刺其首來,無使知覺。定其膽,若飛鳥之容易也。』受以羊角匕,刀廣三寸,遂白日刺其人於都市,人莫能見。以首入囊,返主人舍,以葯化之為水。五年,又曰:『某大僚有罪,無故害人若干,夜可入其室,決其首來。』又攜匕首入室,度其門隙無有障礙,伏之樑上。至瞑,持得其首而歸。尼大怒:『何太晚如是?』某雲:『見前人戲弄一兒,可愛,未忍便下手。』尼叱曰:『已後遇此輩,先斷其所愛,然後決之。』某拜謝。尼曰:『吾為汝開腦後,藏匕首而無所傷。用即抽之。』曰:『汝術已成,可歸家。』遂送還,雲:『後二十年,方可一見。』」
鋒聞語甚懼。後遇夜即失蹤,及明而返。鋒已不敢詰之,因茲亦不甚憐愛。
忽值磨鏡少年及門,女曰:「此人可與我為夫。」白父,父不敢不從,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鏡,余無他能。父乃給衣食甚豐。外室而居。數年後,父卒。魏帥稍知其異,遂以金帛署為左右吏。
如此又數年,至元和間,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悟不協,使隱娘賊其首。隱娘辭帥之許。
劉能神算,已知其來。召衙將,令來日早至城北,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至門,遇有鵲前噪,丈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揖之雲:吾欲相見,故遠相祗迎也。
衙將受約束,遇之。隱娘夫妻曰:「劉僕射果神人。不然者,何以洞吾也。願見劉公。」劉勞之,隱娘夫妻拜曰:「合負僕射萬死。」劉曰:「不然,各親其主,人之常事。魏今與許何異。照請留此,勿相疑也。」隱娘謝曰:「僕射左右無人,願舍彼而就此,服公神明也。」知魏帥不及劉。劉問其所須。曰:「每日只要錢二百文足矣。」乃依所請。忽不見二衛所之。劉使人尋之,不知所向。後潛於布囊中見二紙衛,一黑一白。後月余,白劉曰:「彼未知止,必使人繼至。今宵請剪發系之以紅綃,送於魏帥枕前,以表不回。」劉聽之,至四更,卻返,曰:「送其信矣。後夜必使精精兒來殺某及賊僕射之首。此時亦萬計殺之。乞不憂耳。」
劉豁達大度,亦無畏色。是夜明燭,半宵之後,果有二幡子,一紅一白,飄飄然如相擊於床四隅。良久,見一人望空而踣,身首異處。隱娘亦出曰:「精精兒已斃。」拽出於堂之下,以葯化為水,毛發不存矣。
隱娘曰:「後夜當使妙手空空兒繼至。空空兒之神術,人莫能窺其用,鬼莫得躡其蹤。能從空虛而入冥,善無形而滅影,隱娘之藝,故不能造其境。此即系僕射之福耳。但以於闐玉周其頸,擁以衾,隱娘當化為蠛蠓,潛入僕射腸中聽伺,其餘無逃避處。」劉如言。至三更,瞑目未熟。果聞項上鏗然,聲甚厲。隱娘自劉口中躍出,賀曰:「僕射無患矣。此人如俊鶻,一搏不中,即翩然遠逝,恥其不中,才未逾一更,已千里矣。」後視其玉,果有匕首劃處,痕逾數分。
自此劉厚禮之。自元和八年,劉自許入覲,隱娘不願從焉。雲:「自此尋山水,訪至人,但乞一虛給與其夫。」劉如約,後漸不知所之。及劉薨於統軍,隱娘亦鞭驢而一至京師柩前,慟哭而去。
開成年,昌裔(此處作劉「昌裔」而不作劉悟)子縱除陵州刺史,至蜀棧道,遇隱娘,貌若當時。甚喜相見,依前跨白衛如故。語縱曰:「郎君大災,不合適此。」出葯一粒,令縱吞之。雲:「來年火急拋官歸洛,方脫此禍。吾葯力只保一年患耳。」縱亦不甚信。遺其繒彩,隱娘一無所受,但沉醉而去。後一年,縱不休官,果卒於陵州。自此無復有人見隱娘矣。

❾ 百度百科的文言文翻譯是哪裡來的

一些樂於傳播知識,無私幫助人的人精心翻譯出來的。他們純粹是為了在虛擬的空間獲得榮譽,尋找理解自己的人而已。

❿ 文言文句式百科全書

【文言文句式】:文言文句式總分兩大類: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為:倒裝句、被動句、省略句、判斷句四大類,而倒裝句又分為:賓語前置句、狀語後置句(介賓短語後置句)、定語後置句、主謂倒裝句(謂語前置句)四類。
【舉例】
一、判斷句。(就是以名詞、代詞或名詞性短語為謂語對主語進行判斷的句式。)
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者」等形式。
舉例: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司馬遷《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2、採用副詞「乃」「即」「則」「皆」「是」「誠」「為」等表示判斷。
舉例: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3、採用否定副詞「非」表示否定。
舉例: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蘇洵《過秦論》
4、語義上主謂直接判斷。
舉例: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
二、被動句。(文言文中,有些語句的主語是動作的承受者,這種句式就是被動句。)
1、「見」「……見……於」「於」表被動。
舉例: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外篇·秋水》
2、「為」「為……所」表被動。
舉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歐陽修《伶官傳序》
3、受」「受......於」表被動。
舉例:受制於人。
三、倒裝句。(文言文中的倒裝句,是相對於現代漢語的句序而言的,基於此,我們將文言倒裝句式分為賓語前置、定語後置、狀語後置、主謂倒裝等。)
1、賓語前置
所謂賓語前置,就是通常作賓語的成分,置於謂語動詞的前面,以示強調。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賓語。賓語前置通常分為四種情況。
(1)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大王來何操?」
(2)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藉助「之」「是」將賓語提前。如:「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
(4)介賓短語中賓語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2、定語後置
通常定語應該放置於中心詞的前面,但文言語句中卻有很多句子將定語放在中心詞之後。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強」都是後置定語。文言中的定語後置有以下幾種情況。
(1)、中心詞+定語+者或中心詞+之+定語+者 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鍾山記》)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五人墓碑記》張溥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
( 2)、中心詞+之+形容詞(定語) 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勸學》) 帶長鋏之陸離兮,冠切雲之崔嵬。(《涉江》) 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3)、中心詞+數量詞(定語)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馬說》) 我持白璧一雙,欲獻項王;玉斗一雙,欲與亞父。(《鴻門宴》)
3、介賓短語後置 (狀語後置)
文言文中,介詞結構作狀語往往都會置於句後作補語。如:「貧者語於富者曰」「於富者」就是置於句後作補語的介賓短語。
標志詞:於、以
4、主謂倒裝
這種情況很少,往往是為了表示強烈的感嘆。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國。」
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著省略成分的情況,對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於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
1、省略主語。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產異蛇,(異蛇)黑質而白章。」
(2)承後省(也作蒙後省)。如:「沛公謂張良曰:『(公)度我至軍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愛是溪,(予)得其尤絕者家焉。」
(4)對話省。如:「(孟子)曰:『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王)曰:『不若與人。』」
2、省略謂語。如:「一鼓作氣,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賓語。如:「可燒而走(之)也。」
4、省略介詞賓語。如:「公閱畢,即解貂覆生,為(之)掩戶。」
5、省略介詞「於」。如:「今以鍾磬置(於)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焉。」

熱點內容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
思教育網 發布:2025-05-14 22:14:17 瀏覽:988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