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勛文言文

勛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1-30 23:54:11

㈠ 大勛在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大勛」 dà xūn
【解析】大勛勞;大功業。

㈡ 古文中 同勛 是什麼意思

是 【資治通鑒】 里的嗎

勛在裡面代表一種官職,勛官。
同勛:跟勛版官一權樣。

原文如下:故國家命秩之制,有職事官,有散官,有勛官,有爵號,然掌務而授俸者,唯系職事之一官也,此所謂旋實利而寓虛名者也。其勛、散、爵號三者所系,大抵止於服色、資廕而已,此所謂假虛名以佐實利者也。今之員外、試官,頗同勛、散、爵號,雖則授無費祿,受不佔員,

㈢ 翻譯古文 範式和張勛

範式字巨卿,年輕時抄在太學求學,與張劭是同窗好友,張劭字元伯.兩人一起請假離開太學返鄉,範式對張劭說,"二年後回到太學讀書,(我)將到你家拜見你的父母."於是一起約好了日期。當約好的日期快到的時候,張劭把這件事告訴他母親,請他母親准備酒菜招待範式。母親問:"你們分別已經兩年了,相隔千里,你就那麼認真地相信他嗎?"張劭回答:"範式是一個講信用的人,他一定不會違約的。"母親說,"如果真的是這樣,那我就為你釀酒。"到了約好的那日,範式果然來到。大家登上大廳一起飲酒,最後開心的分別了。
參考資料:ke..com/view/1328000.htm

㈣ 並暫借勛戚賜莊田稅怎麼翻譯成文言文

並暫借勛戚賜莊田稅——(韓文決定……)並且暫時借用皇家親戚的、和有功勛的氏族的、莊田地租(來充當邊防將士的賞賜費用。)

㈤ 文言文《後漢書·蔡邕列傳》翻譯

蔡邕列傳
【原文】
蔡邕字伯喈,陳留圉①人也。六世祖勛②,好黃老,平帝時為郿③令。王莽初,授以厭戎連率④。勛對印綬仰天嘆曰:「吾策名⑤漢室,死歸其正。昔曾子不受季孫⑥之賜,況可事二姓哉?」遂攜將家屬,逃入深山,與鮑宣、卓茂等同不仕新室。父棱,亦有清白行,謚日貞定公⑦。
【注釋】
①圉(yǔ):縣名,故城在今河南杞縣南。
②勛:《謝承書》曰:「勛字君嚴。」
③郿(méi):縣名,在今陝西眉縣東。
④厭戎連率:王莽改隴西郡曰厭戎郡,守曰連率。
⑤策名:「策名委質」之省,指因仕宦而獻身於朝廷之事。《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杜預註:「名書於所臣之策。」
⑥季孫:魯國權臣,時魯國軍政權皆掌於季氏三家即孟孫、仲孫、季孫。
⑦「父棱」以下句:邕《祖攜碑》雲:「攜字叔業,有周之胄。昔蔡叔沒,成王命其子仲使踐諸侯之位,以國氏姓,君其後也。君曾祖父勛,哀帝時以孝廉為長安邰長。及君之身,增修厥德,順帝時以司空高弟遷新蔡長,年七十九卒。長子棱,字伯直,處俗孤黨,不協於時,垂翼華發,人爵不升,年五十三卒。」
【譯文】
蔡邕字伯喈,陳留郡圉縣人。他的六世祖蔡勛,愛好黃老學術,漢平帝時任他為郿縣的縣令。王莽初年,被任命為厭戎郡連率(即隴西郡太守)。蔡勛面對著印綬仰天長嘆說:「我本來在漢朝為官,死了也不能失去正道。往昔的時候曾子不接受季孫氏的賞賜,何況是侍奉異姓朝廷呢?」於是就攜帶著家屬,逃進深山,和鮑宣、卓茂等人一樣不在新朝為官。父親蔡棱,也有清白的操行,謚號為貞定公。
更多進入《詩詞網》閱讀。

㈥ 「非勛非舊,濫登寵榮,位高責重,古人所戒,所以憂耳」文言文怎麼翻譯

原文
岑文本初仕蕭銑。江陵平,授秘書郎,直中書。校省李靖驟稱其才,擢拜中書舍人,漸蒙恩遇。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冀復用之。太宗曰:"我自舉一人,公勿復也。"乃以文本為中書侍郎,專與樞密。及遷中書令,歸家卻有憂色。其母怪而問之,文本對曰:"非勛非舊,濫登寵榮,位高責重,古人所戒,所以憂耳。"有來賀者,輒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賀。"江東之役,凡所支度,一以委之,神用頓竭。太宗憂之曰:"文本與我同行,恐不與我同反。"俄病卒矣。
譯文
岑文本起初在蕭銑部下任職。平定江陵後,任命他為秘書郎、直中書。擔任檢校中書省(官職名)的李靖很是看中他的才能,提拔他為中書舍人,漸漸得到皇帝的賞識。當時顏師古對舊例非常熟悉,擅長起草文書,當時沒有比得上的,希望重新被起用。唐太宗說:「我親自推薦一個人,你不要再擔當這個職務了。」於是讓岑文本擔任中書侍郎,專管機密。後來升任中書令,回到家裡臉上卻有憂慮的表情。他的母親感到奇怪並問他,岑文本回答說:「我沒有功勛也跟皇上沒有舊交,獲得太大的寵幸,職位高責任重,這是古人所忌的,所以感到憂慮。」有來向他慶賀的,他就說:「今天,我只接受弔唁不接受慶賀。」江東之戰,所有籌劃輜重運輸,都全部委託岑文本來主持,導致他勞累過度,精力耗盡。唐太宗憂慮地說:「岑文本和我一同出征,恐怕不能和我一同回去了。」不久岑文本就病死了。
編輯本段解釋:
平:平定; 稱:稱贊; 諳:熟練; 竭:盡,完全; 反:通「返」,返回; 卒:死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岑文本,字景仁,唐朝宰相,南陽棘陽人,(595~645年)。祖父名善方,仕蕭察,吏部尚書。父名之象,隋末為邯鄲令。曾被人誣陷。岑聰慧敏捷,博通經史。 少年時代即聰穎明理,博覽經史。隋時,其父岑之象遭誣入獄,冤不能申。當時他14歲,到司隸處申冤,辯對哀暢。司隸命作《蓮花賦》,他一揮而就,受到贊賞,父冤遂申。隋末,蕭銑在江陵建立割據政權,任他為中書侍郎,專典文書。蕭銑於荊州稱帝,召岑為中書侍郎。唐李孝恭定荊州時,岑勸銑出降。及入城,諸將欲擄掠。岑勸孝恭說:「隋無道,群雄並起,江南人民受苦不堪,王師到此,蕭氏君臣,江江陵父老決計歸命,實為去危就安。今若縱兵擄掠,不僅士民失望,且江嶺以南無復向化了。」孝恭稱善,乃嚴申軍令,禁止殺掠。授岑為荊州別駕。孝恭進擊輔公祏,令岑主管軍書,復授行台考功郎中。 貞觀元年,授岑為秘書郎,兼直中書省。唐太宗行藉田(古時帝王春耕前農田,以奉祀宗廟)之禮,岑上《藉田頌》;元日(正月初一),太宗大宗群臣,岑又上《三元頌》,文辭均佳,很有才名。經李靖舉薦,擢拜中書舍人。 後又任中書侍郎,曾與令狐德芬撰修《北周書》,其中許多史論出於文本,最後官至中書令。他善於文詞,《新唐書·藝文志》著錄其文集60卷,已散佚。《全唐文》錄存其文20篇,《全唐詩》錄存其詩4首。 當時,顏師古為朝廷重臣,文書巨擘,深通典章文物制度,名重一時。皇帝詔誥,皆出其手。後顏師古因事失官,當時皆認為無人後繼。可是唐太宗卻說:「我有南陽岑文本,才能遠在顏師古之上。」太宗以岑為中書侍郎,專管機密。可見對他器重程度。他不僅富有才華,而且重於操守。每遇陞官,不喜反憂,並非感到才能不足,而是覺得應該多做實事,責任重大,故深受唐太宗賞識。 貞觀十一年,岑上書陳述治國之道。懇乞太宗覽古今之事,察安危之機,上以國家為重,下以黎民為念,選賢任能,聞過即改,去奢從儉,不忘武備。是時魏王李泰廣修第宅。岑又上書晉王李治為皇太子,名士多兼領宮官,太宗欲令岑兼攝。岑說:「 臣才疏學淺,僅此一職,猶恐不稱,豈能更添太子宮?臣請一心事陛下還原更求東宮恩澤。」太宗乃止。不久,拜岑為中書令。歸家面有憂色,其母怪而問之。岑說:「我無功於國家,得此殊榮,責重位高,所以憂懼。」有親友來慶賀,岑說:「我願受吊,還原受賀。」有從勸其營置產業,岑說:「我是南方一平民,徒步入關,我的願望,只不過秘書郎或一縣令即心滿意足了。而無汗馬功勞,徙以文墨升任中書令,地位夠高了。優厚的俸祿,足以令人懼怕,豈能更言產業?」 在對高句麗的作戰中,他曾與唐太宗同行。在對遼東的戰爭中,一切後勤事宜,諸如糧草轉運、鎧甲武器等物資錢財,全部委任於他。因心血損耗,精力枯竭,操勞過度,染病在身。以致神情言辭異於平常,太宗看到後,為他擔憂說:「文本今與我同行,恐不能與我同返。」及至幽州暴病殃於軍中,享年51歲。唐太宗十分悲慟,聞嚴鼓之聲,說:「文本殞逝,令人悲傷,今宵夜警,所不忍聞。」即命停止夜警。追贈他為侍中、廣州都督,賜謚號憲,陪葬於昭陵。自岑文本始,其從子岑長倩、孫岑羲相繼為相,一門三相,令人驚嘆。(見《舊唐書》卷七十、《新唐書》卷一0二及《中國歷代宰相傳略》中)。 蕭銑(583-621)隋朝末年地方割據勢力首領。南蘭陵人。為後梁(又稱西梁)宣帝曾孫。他年幼時,家境貧寒。少時,曾受雇給人抄書自給,孝母。隋仁壽四年(604),煬帝楊廣即位,次年蕭銑之叔伯姑母被冊立為皇後,即蕭皇後。蕭銑遂被任為羅縣縣令。大業十三年(617),岳州校尉董景珍、雷世猛等密謀起兵反隋,蕭銑在羅縣亦舉兵起事。5日之內,得兵數萬,自稱梁公,又進軍岳陽,與董景珍等會合。十月,稱梁王,建年號為鳴鳳。次年四月,在岳陽稱帝,國號為梁,建元鳴鳳,置百官,均循梁故制。時值隋亡之際,形勢紛亂,遠近歸附者日多,蕭銑遷都江陵,修復先世陵園。其勢力范圍東至九江,西至三峽,南至交趾(越南河內),北至漢水,擁有精兵40萬,雄踞南方。梁國初建後,其部下諸將自恃有功,驕恣專橫,殺戮多自決。蕭銑恐日久難制,即以休兵耕種為名,裁削諸將兵權。引起一些將帥的怨恨,相繼有人謀亂,蕭銑逐一誅殺。後因濫殺過多,其故人及邊將鎮帥多有疑懼,叛降而去甚眾,蕭銑兵勢漸弱,最終被李孝恭擊敗。唐朝武德四年(621),蕭銑被斬。時年39歲。

這是全篇翻譯,滿意請採納

㈦ 古文中,賜勛多少轉是什麼意思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的意思是花木蘭記功很多次,賞賜很多很多的財物。策:通假字,同「冊」記錄的意思。 勛:功勛。 !絕對正確!

㈧ 文言文翻譯聖主以神武撥亂,德盛 勛高,群逆交扇,滅在晷刻。

「聖主以神武撥亂,德盛 勛高,群逆交扇,滅在晷刻。」的翻譯是「聖明的君主以撥亂反正,德行盛大功勛高,叛逆者交扇,消滅危在旦夕。」

這句話出自《宋書·列傳·卷八十三宗越、吳喜、黃回》。

聖主以神武撥亂,德盛 勛高,群逆交扇,滅在晷刻。君等勛義之烈,世荷國恩,事愧鳴鴞,不懷食椹。今 練勒所部,星言進邁,相見在近,不復多陳。」喜,孝武世見驅使,常充使命,性 寬厚,所至人並懷之。及東討,百姓聞吳河東來,便望風降散,故喜所至克捷,事 在《孔覬傳》。

宋書遷步兵校尉,將軍如故。封竟陵縣侯,食邑千戶。東土平定,又率所領南討,遷輔國將軍、尋陽太守。南賊退走,喜追討平定荊州,遷前軍將軍,增邑三百戶。泰始四年,改封東興縣侯,戶邑如先。仍除使持節、督交州、廣州之鬱林、寧浦二郡諸軍事、輔國將軍、交州刺史。不行,又除右軍將軍、淮陵太守,假輔師將軍,兼太子左衛率。

拓展資料

《宋書》是一部記述南朝劉宋一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梁沈約撰,含本紀十卷、志三十卷、列傳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個別列傳有殘缺,少數列傳是後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補。

八志原排在列傳之後,後人移於本紀、列傳之間,並把律歷志中律與歷兩部分分割開。《宋書》收錄當時的詔令奏議、書札、文章等各種文獻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於後代的研究。該書篇幅大,一個重要原因是很注意為豪門士族立傳。

作者:沈約(441年~513年),字休文。吳興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出身江南大族。歷仕宋、齊、梁三朝,曾自稱「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齊永明五年(487年)時,任太子家令兼著作郎,奉詔撰《宋書》。

他依據宋代何承天、蘇寶生、徐爰等修撰的《宋書》及其他記述宋代歷史的書籍,增補宋末十幾年的事跡,只用一年時間,到六年二月就完成本紀、列傳七十卷,後又續修八志三十卷。沈約以文字稱世,有文集九卷。

㈨ 文言文翻譯:勛被三創,堅不動,乃指木表曰:「必屍我於此。」《後漢書、蓋勛節》

勛我認為是人名,被通披,創是受傷的意思,古人喜用三,六,九表示多次。所以三創版可認為是多處受權傷。曰是說的意思。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勛身上帶著多處傷口,堅定的不動,於是指著目表示說:一定將我屍體埋在這個地方。

熱點內容
師德師紀自查小結 發布:2025-05-14 21:09:36 瀏覽:534
中學英語下載 發布:2025-05-14 20:01:44 瀏覽:498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