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葯物研究所
❶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的獲獎成果
食管癌高發現場的綜合防治研究獲1995年國家科委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興奮劑檢測方法的研究與實施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用中葯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草葯有效成分的X-衍射晶體結構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治療腦血管新葯--尼莫地平的研製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葯氫溴酸莨菪鹼獲1982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天麻有性繁殖--樹葉菌床法獲1980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病毒合成葯--酞丁安獲1988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腫瘤新葯紫杉醇的研究與開發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葛根素注射液的研究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抗腫瘤葯--甲異靛獲1995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金水寶的研究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瘧新葯--青蒿琥酯獲1989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變質甘蔗中病毒因的研究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葯維胺酯的研製及其在皮膚科上的應用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LEZ-1離心薄層層析儀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變態反應新葯--色羥丙鈉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栽培黃連的玉米和造林遮蔭技術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新葯金蕎麥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驅絛蟲新葯--鶴草酚及鶴草芽制劑獲1982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膽鹼能神經阻滯新葯--樟柳鹼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肝炎新葯聯苯雙酯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新葯--靛玉紅獲1981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急性膽道感染新葯--假密環菌甲素獲1987年國家發明四等獎 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甲級獎3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6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級獎4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級獎7項
國家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計生委科技進步獎1項
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中華醫學科技獎2項
軍事醫學科學院正軍級編制。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簡稱軍事醫學科學院或者軍科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醫學科學高級研究機構。1951年8月1日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1958年遷至北京,至今已有63年的歷史。全院現有2000餘名科技人員,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以上的科學家500餘人。建院以來,全院科技人員在葯物、造血細胞、毒劑防護、寄生蟲等方面取得了多項科研成果。
軍事醫學科學院建院初期曾擁有軍事醫學領域的大部分研究機構,經過多次調整改編,截止到1991年,軍科院初具規模,設有以下機構: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毒物葯物研究所、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基礎醫學研究所、生物工程研究所、情報研究所、野戰輸血研究所、疾病預防與控制所、衛生學環境醫學研究所、衛生設備研究所、軍事獸醫研究所。
此外,軍科院還設有附屬醫院、軍事醫學圖書館以及實驗動物中心、實驗儀器廠、儀器測試中心、計算中心等科技支撐部門。解放軍一些重要的醫學研究和技術中心設在該院,如全軍預防醫學中心、全軍環保研究監測中心、全軍核事故應急醫學救援中心、分子遺傳學研究中心、新葯研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檢測研究中心、全軍環境衛生研究監測中心、低溫生物學研究中心、實驗動物研究中心、軍事醫學情況中心、放射病臨床專科中心、臨床葯理和菌種保藏專業實驗室等。
❸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怎麼樣
簡介: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成立於1958年,是國家重點葯物研究機構之一。現有科技人員300餘人,其中正副研究員95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截至目前,共有57人獲得政府特殊津貼;共有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2名,部級(衛生部)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名,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名,「長江特聘教授」3名,「院校特聘教授」3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獲得者4名;共從國內外引進人才30餘名。
成立時間:1958-08-15
❹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的院士風采
黃量
黃量,女,1920年5月出生,上海市人,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化學葯物合成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42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化學系,1946年赴美國康乃爾大學深造,1949年獲有機化學博士學位。後在美國的布林莫爾大學、康乃爾大學、韋恩大學和依阿華大學從事研究工作。1956年底回到祖國,被安排在中央衛生研究院葯物系(後為葯物所)工作,歷任副研究員、研究員、合成室主任、國家教委葯物化學重點學科點學術帶頭人。先後兼任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發展中的國際化學組織(IOCD)委員,北京大學葯學院天然葯物及仿生葯物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付主任,《醫學網路全書》葯物學與葯理學分冊主編等職。
梁曉天
梁曉天,男,1923年7月生於河南舞陽,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化學葯物合成研究室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46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化學工程系,1947年考取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化學系研究生,1951年博士學位畢業後在哈佛大學任博士研究員。1954年他擺脫美國政府阻撓,毅然回到祖國,受到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並被安排在中央衛生研究院葯物系(後為葯物所)工作,歷任研究員、合成室主任。先後兼任中國化學會理事長,中國質譜學會理事長,中國葯典委員會委員,國家科委葯學組成員,國家新葯研究與開發協調領導小組專家委員會顧問,中醫研究院中葯研究所兼職教授,北京市醫葯總公司技術顧問,《中國科學》、《科學通報》、《有機化學》、《中國化學》、 《化學學報》編委,《葯學學報》副主編,《中國化學快報》(ChineseChemicalLetters)及《亞洲天然產物研究雜志》(J.AsianNat.Prod.Research)的主編,聯邦德國葯用植化學會會員和《葯用植物》(PlantaMedica)編輯顧問,《四面體》(Tetrahedron)及《四面體通訊》(TetrahedronLetters)顧問編輯。1981年被選為中國科學院化學學部常委,1982年榮獲北京市勞動模範稱號,1996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成員。他的名字已載入《中國名人詞典》和《中國當代自然科學人物傳略》。
❺ 葯理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協,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復旦大學和中科院哪個讀研究生好
我也不了解實際情況,給點個人建議,讀研究生與其說選擇實驗室,不如選擇合適的導師更好,因為畢竟不是大學,你直接看看哪個實驗室的葯理學方向的大老闆更厲害,就選擇哪裡。一個有影響力而且很好的導師很重要,輻射給你的資源是小老闆無法達到的。
❻ 中國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葯物研究所、北京大學分子醫學所,考博哪更好一點
是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我認為還是葯物所好
❼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 工作怎麼樣
哪裡都有好的職位和差的職位啊,具體要看做什麼了
❽ 2011年5月23日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物質,並向中國專利技術局申請了專利,該物
A、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M是由碳、氫、氮、氟、硫、氧六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屬於化合物,故選項說法正確. B、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1個M分子中含有4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則M分子中氮、氧原子個數比為4:2=2:1,故選項說法正確. C、M中的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之比為32:(16×2)=1:1,故選項說法錯誤. D、由M(化學式為C 19 H 15 N 4 FSO 2 )的化學式可知,1個M分子是由19個碳原子、15個氫原子、4個氮原子、1個氟原子、1個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則1個M分子共有42個原子,1個原子中含有1個原子核,故1個M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核,而不是M分子中含有42個原子核,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