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論文題目
① 小學科學論文,不要從百度上搜的!我只要題目,標題找不到將就
我是專職科學老師,寫一篇第一節課課前教育的原創論文給你:
宇宙演化史(課前教育):
我們的宇宙產生之前,原始宇宙是一個巨大的橫向橢球體;在橢球體中,有幾個巨大的逆時針旋轉的縱向橢球體原始黑洞。黑洞裡面密度極大,溫度極高,並不斷吸收著周圍的能量;黑洞中有許多平行宇宙,由於黑洞不斷吸收能量,體積越來越大,當能量達到超載時,黑洞就會釋放能量,被稱為「霍金射線」,產生蟲洞,釋放奇點,從而產生大爆炸,形成今天的宇宙。
大約在138.2億年前,我們的宇宙由一個原始黑洞釋放出來的極小奇點大爆炸形成,這是科學家 根據大量星系快速遠離我們而去的逆向思維得出的理論。宇宙大爆炸到0.1秒時,新宇宙中產生了1000億度的高溫,這時爆炸區域什麼也沒有,但我們的宇宙時間開始了,空間也在不斷膨脹。137.5億年前,宇宙溫度先快後慢的冷卻,宇宙中出現了最早的元素:氫和氦,氫和氦是構成宇宙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元素;137億年前,宇宙中產生了許多大質量的恆星,由於大質量的恆星消耗能量多,滅亡得也快,經過了幾十億年後,大質量恆星不斷毀滅,在宇宙中產生了許多星雲、星團和生命元素。130億年前,宇宙中產生了包括銀河系在內的許多古老星系,110億年前,宇宙中產生了氮、氧、鐵等元素,90億年前,宇宙中產生了黑洞、星雲、星團,70億年前,宇宙中產生了大量黑洞、星雲、星團、星系、恆星、超新星、中子星、黑矮星、白矮星、紅巨星、行星、矮行星、衛星、小行星、流星、彗星、暗物質、暗能量等天體物質,是逐漸並不斷演變產生的。
人類進化史可以追溯到太陽系的產生。大約在45億年前,距銀河系中心三萬光年的地方,由星雲中四個氫原子形成的氦的核聚變,產生了太陽和太陽系。現在,距離銀河系中心2.5至3萬光年的地區,可稱為可能有生命存活的生命帶,隨著銀河系中心溫度的升高和十億年後太陽超新星爆發,人類可遷徙到:火星、土衛六和離銀河系中心3.5萬光年的地帶。44億年前,在太陽系中產生了我們的地球和其它行星;太陽系中大部分行星都是逆時針自轉的,而且,絕大部分行星的地核都是液態的。43.7億年前,一顆像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在剛剛誕生、高速旋轉、還是火球的地球的太平洋處,使之飛出去一塊,形成了地球的衛星——月球。40億年前,宇宙中大量的冰隕石帶著生命元素到達地球,並形成海洋。36億年前,海洋中的水、火山溫度、海底火山噴發出來的少量的氧,激活了海水中的生命元素——氨基酸,形成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藍藻。29億年前,最早的植物:藻類植物在海洋里產生。23億年前,最早的動物:史前海母由藻類植物產生。15億年前,史前海洋生物達到了繁榮時期。
那麼,我們人類是怎樣進化來的呢?10億年前,史前海洋生物進行了同類雜交,物種和數量越來越多;海洋植物為了獲得更多的陽光,開始向陸地發展。5億年前,棘魚(史前鯊魚)產生,被科學家認為是迄今為止所知的最早的人類祖先。3億年前,史前鯊魚進化成了史前三角魚。2億年前,又進化成了兩棲動物——史前螈鯢魚。1億年前,進化成了爬行動物——似雞龍。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二十千米的小行星撞擊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大爆炸、13級地震、硫磺大火、巨大海嘯、強酸雨、四個月暗無天日、第四紀冰川到來,環境異常惡劣,引起了恐龍及物種大滅絕。生物是生存環境變化決定進化或滅絕。4500萬年前,人類進化成了嚙齒類動物——普爾加托里猴,它們的頭像猴子,身體像大老鼠,尾巴像狐狸的尾巴,非常聰明、靈活,在地洞里靠吃樹根和球莖度日。1600萬年前,進化成了哺乳動物——猿猴。700萬年前,進化成了直立動物——智人。500萬年前,進化成了高智商生物——現代人。
目前,人類可以用射電望遠鏡觀察到1000億光年以內的宇宙空間,已經發現了1000億個像銀河系這樣的星系,但還沒有發現宇宙的邊緣。宇宙還在像吹氣球那樣,不斷膨脹。宇宙膨脹是先快(爆炸能量大於暗能量)、後慢(爆炸能量等於暗能量)、再快(暗能量大於爆炸能量)。我們的軌跡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太陽圍繞著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正在快速遠離宇宙大爆炸中心。最後,宇宙不會收縮回到奇點,而是會發生大撕裂。黑洞是大質量的恆星超新星爆發形成的,形成後會吞噬周圍的星際物質,連光也不放過,然後,大黑洞吞並小黑洞,大約在550億年後,宇宙將回到原始平行宇宙,一切終結後又會從新開始。
② 小學生六年級科學論文有什麼題目好寫(要寫2千字)
蜜蜂 靠什麼發出嗡嗡聲?權威專家都認為:是靠翅膀振動發聲。我省 監利縣 12歲的小學生 聶利 大膽挑戰這一說法。她說:「蜜蜂有自己的 發音器官 ,不是靠翅膀振動發聲。」 聶利是監利縣黃歇口鎮中心小學六年級學生。在甘肅省蘭州市8月舉行的第18屆全國 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 上, 她撰寫的論文《蜜蜂並不是靠翅膀振動發 聲》,榮獲優秀 科技項目 銀獎和 高士其 科普專項獎。 2001年秋,聶利從《小學自然學習輔導》一書中得知,蜜蜂、 蒼蠅 、蚊子等昆蟲都沒有發音器官,但它們在飛行時不斷高速扇動翅膀,使空氣振動,會產生嗡嗡的聲音。後來,聶利在 《十萬個為什麼》 一書中也看到這種說法。 去年春天,她到一個養蜂場去玩,發現許多蜜蜂聚集在 蜂箱 上,翅膀沒動,仍然嗡嗡叫個不停,她因此對教材、科普讀物的說法產生懷疑,並開始試驗和研究。她把蜜蜂的雙翅用膠水粘在 木板 上,或者剪去蜜蜂的雙翅,都能聽到蜜蜂的叫聲。兩種方法交替進行了42次,結果表明:蜜蜂不振動翅膀也能發聲。 為了探究蜜蜂的發音器官,她把蜜蜂粘在木板上,用 放大鏡 仔細查找,觀察了一個多月,終於在蜜蜂的雙翅根部發現兩粒比 油菜籽 還小的黑點,蜜蜂叫時,黑點上下鼓動。她用 大頭針 捅破小黑點,蜜蜂就不發聲了。她又找來一些蜜蜂,不損傷雙翅,只刺破小黑點,放在 蚊帳 里。蜜蜂飛來飛去,再也沒有聲音。她將這一發現寫成論文,認為蜜蜂的發音器官就是這兩個小黑點。 據了解, 中國教育 協會、小學自然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刊全文發表了聶利的論文。 新聞鏈接:昆蟲專家稱可能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昨日省內多位從事昆蟲研究的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稱,蜜蜂是靠翅膀振動發聲的。 華中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院副教授 陳國 生說, 膜翅目 昆蟲一般沒有 發聲器官 ,而蜜蜂屬於膜翅目昆蟲。省昆蟲學會理事長、 華中農業大學 教授徐冠軍說,還未發現有資料報道蜜蜂有發聲器官。 聽說聶利的發現後,徐冠軍教授說,由於他沒有見證聶利小朋友的試驗,也從未做過這樣的試驗,所以尚不敢對她的發現下結論。如果這位小朋友的發現是真實的話,肯定是個了不起的發現。
③ 小學科學實驗論文可以寫哪些
一、什麼是科學小論文
科學小論文實際上是同學們在課內外學科學活動中進行科學觀察、實驗或考察後一種成果的書面總結。它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對某一事物進行細致觀察和深入思考後得出結論;可以是動手實驗後分析得出的結論;也可以是對某地進行考察後的總結;還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結論……
二、科學小論文的質量標准
1、科學性。
科學性是科學小論文有別於其他各類體裁文章的重要特點之一,是科學小論文的生命。它要求選題科學,研究的方法正確,論據確鑿,論證合理且符合邏輯,文字簡潔准確。
2、創造性。
小論文的選題、主要觀點要有自己新的發現、獨特的見解,而且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等有一定的實際意義,同樣的小論文沒有參加過各級科學討論會,也沒有在各級報刊上發表過。
3、實踐性。
論文選題必須是作者本人在科學探索活動中發現的;支持主要觀點的論據必須是作者通過觀察、考察、實驗等研究手段親自獲得的,有實踐依據;論文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不能有憑空捏造、猜測、成人包辦代替的跡象。
三、科學小論文的類型
(一)科學觀察小論文
科學觀察小論文,是指青少年對某事物或自然現象通過周密細致的觀察,並對取得的材料和數據進行認真的分析、綜合研究後得出結論,作出科學的解釋和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科學觀察小論文中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現象,所觀察的對象、過程和它產生的條件、各種現象,不能附加人為的任何條件或個人偏見。另外,觀察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反復進行的活動,需要作者耐心、細致、鍥而不舍的精神。
(二)科學實驗小論文
科學實驗小論文,有時也稱實驗報告,是青少年對研究的對象創設特定的條件,經過反復實驗,對獲取的材料和數據進行分析、綜合得出結論而寫出的文章。它著眼於對實驗過程的客觀敘述以及實驗現象的科學解釋。
(三)科學考察小論文
你想研究某一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氣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過程、某范圍動植物資源及分布情況等,你就得實地考察。通過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考察方式為主要研究手段寫出的小論文稱為科學考察小論文。有時也稱為科學考察報告、科學調查報告。
(四)科學說明小論文
科學說明小論文是指作者通過利用翔實可靠的資料對某一自然現象或自然事物進行解釋和說明的一類小論文。一般來說,它並不直接採用觀察、實驗、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從書刊資料、師長等地方獲取豐富的第二手材料,並經過自己的綜合分析、邏輯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語言闡明某一觀點。
特別提醒的是,寫科學說明小論文是,千萬不要提出一個問題後就趕忙查資料,再不加分析地原本照抄、作出解釋,這樣沒有新意,沒有新的見解的文章只能算是一般性科普文章,不能稱為科學小論文,更不能培養自己研究問題的能力。
四、小論文的取材與分析
(一)取材
1、直接觀察。就是用眼睛仔細去看,它是人們對自然現象在自然發生條件下進行考察的一種方法。
觀察時要認真仔細,不放過任何細微末節。同時,觀察時要做好詳細記載,否則就不可能得到真實的第一手材料了。
2、動手實驗。實驗方法是人為地干預、控制所研究的對象,它比觀察更利於發揮同學們的能動性去揭示隱藏的自然奧秘。
3、實地考察。包括調查、訪問、實地勘探等方式。考察前,必須明確考察目的,准備好必需的工具、儀器、葯品、生活用具等。考察過程中,一定要把時間、地點、過程及考察的結果隨時隨地詳細地記錄清楚,有時還要採回必要的標本、樣品,將比較重要的現象拍照,這些都是很有用的第一手材料。
4、查閱資料。有些材料由於時間、空間或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可能親自去觀察、實驗、考察,這就得查閱書刊或請教老師、家長等,這種間接地獲取的材料叫第二手材料。有些問題是你的知識水平、能力和條件所不能解決的,而這個問題又是你的選題中必須解決的問題,你就得去查資料,把它弄清楚。
(二)分析
取得材料後,就要進行分析研究,從中選出可以作為論據的材料,還要根據論點進行去粗去精,去偽存真,按照科學的態度進行整理分析,並得出自己的論點和看法。
首先,應審核各種材料的真偽虛實,有些查閱到的材料是早已過時的觀點,有些解釋只適合某范圍內,有些材料沒有普遍性,有些材料在記錄時有錯誤或本身就是自己虛構的,這樣的材料應堅決不用。
其次,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也就是選擇的材料要能說明問題,不要多,而要精,與論點無關或關系不大的材料應舍棄。
第三,將選擇的材料進行歸類,研究他們之間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以及相互聯系,然後概括得出結論即論點。論文論點是從對材料的分析、研究中產生的,不能先定論點,後找適合證明論點的材料.
五、科學小論文的撰寫
對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後,就可以開始撰寫了。寫作雖沒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應按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研究分析、得出結論的步驟進行。一般來說,科學小論文應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標題標題是小論文的眼睛,好的標題確切簡明,富有吸引力,能給讀者以新鮮的感受和深刻的印象,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開頭的方式多種多樣,依研究內容、自己喜歡的寫作風格而定,但一般應開門見山地提出你討論的問題,你是怎樣想到要研究這個問題的。
正文: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它包括對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觀察、實驗、考察過程、發現的現象、判斷、推理得出結論等,這是小論文的核心部分。
應注意的是:研究步驟要寫得詳略得當,實驗過程、數據的來歷、現象要寫清楚,敘述時應有一定的順序。數據材料要准確,可設計成能說明問題的表格、圖解,必要時可附上拍攝的照片、採集的標本等,以增強說服力。獲得的結論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並且和論據保持一致性,論據要有嚴密的邏輯性。文字要簡潔生動,層次清晰,條理分明。
結尾:小論文的結尾應寫你得出的結論和對某一問題的建議。以得出結論做為結尾,同開頭提出問題相呼應,收到良好效果
參考資料:科學小論文格式!五年級
④ 小學科學小論文
雪為什麼是白色的?
前幾天下大雪了,同學們玩得都很開心,可誰知道雪為什麼是白色的呢?
誰都知道,水是無色透明的,冰也是無色透明的。雪是由無數極小的冰晶組成的,為什麼變成白色了呢?
讓我們來看兩個現象。
夏天,我們用刨冰機將冰塊做成冰霜,吃起來會感到透心涼的舒爽。不過,這時你會看到,這原來無色、透明的冰塊所變成的冰霜,白花花的,好象染上了白色!
有時候,不小心把一隻無色的玻璃杯打碎了,當把那些玻璃碎屑掃成一堆,這時你也會看到,原來無色透明的玻璃,變成了白花花的一堆了,是誰給玻璃染上白色了?
我翻了很多書,又查了電腦,終於知道了其中的道理。
說簡單點,這就是光線玩的把戲,是光線替冰霜、碎玻璃染上了白色!
雪花和玻璃屑變成了白色,是光線照射方式的改變造成的。玻璃和冰塊能透過光線,但是只有在平整光滑時,才是無色的,因為那時光線是平平穩穩地透過去的。如果是不平整、甚至是毛糙的玻璃,光線透過去時,就會出現不規則的折射、反射,於是就顯出白色來。而且越毛糙、越細小,顏色就越白。磨砂玻璃看上去就比普通玻璃白得多;雪花也是非常細小的冰晶,同時它又有很多稜角,自然是雪白雪白的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發現科學就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仔細觀察,發現更多的秘密。
媽媽的口腔潰瘍
杭州保俶塔實驗學校 五(3)班 金夏偉
自從四年級起,我時常聽見媽媽說她舌頭痛、嘴唇痛。尤其是夏天,幾乎隔三差五地都聽到和看到媽媽痛苦的樣子。為什麼會這樣呢?我試圖給媽媽找出原因,我對此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研究。(小作者是個關愛母親的好孩子,一個非常尋常、不被人我所察覺的問題確成為了他的研究問題。我們的問題往往就產生與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經過了六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媽媽經常說自己舌頭和嘴唇痛是因為媽媽生出了口腔潰瘍。而且,經我觀察,一開始媽媽舌頭上只是出現了一個橢圓形的白色斑點,後來就慢慢擴大,周圍的黏膜變成紅色,過了一、兩天後,白色斑點的潰瘍慢慢的變成了黃顏色,隨後四周的黏膜便高了起來,潰瘍中心的部位凹了進去,然後,媽媽便開始叫痛了,吃東西時更是痛苦。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個經過呢?(有了問題,小作者順藤摸瓜,對口腔潰瘍進行了細致地觀察)
我開始進一步地調查媽媽出現口腔潰瘍的原因。我猜測,媽媽經常會生出口腔潰瘍與工作有關,但是同樣是繁忙的工作,為什麼只有媽媽會經常生出口腔潰瘍,爸爸和其他人卻很少生口腔潰瘍呢?在媽媽連續好幾次生出了口腔潰瘍後,我通過觀察發現,口腔潰瘍往往是在媽媽上好夜班後的頭兩三天,便會生出。而且,同樣是夜班,我發現後夜班上好之後出現口腔潰瘍的概率比前夜班上好之後生長出口腔潰瘍的概率要高得多。因此,我初步作出判斷:媽媽經常生口腔潰瘍的原因與媽媽的睡眠時間有關系。(小作者的猜測、假設是非常到位的,說明他平時就是一個善於思考問題的好孩子)
得知了原因之後,我又產生了新的疑問:睡眠不足會導致什麼呢?我繼續觀察。又經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每當媽媽上好後夜班之後,回家來便馬上睡覺,但又經常睡不好。起床後,媽媽自己也經常說自己的頭十分暈,迷迷糊糊的,十分地困,但想睡又睡不著。而且,我發現,媽媽這時的心情也非常煩躁,態度也比往常要不好,有時還無緣無故地罵人。再到吃飯的時候,媽媽的胃口也不好,原來可以吃很多,這時吃得就比原來少了。並且在這幾天時間,媽媽經常會頭痛。通過了這些事例,我又得到了一點:睡眠不足會使人的心情十分地煩躁,胃口不佳,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因而,在這段時間里,媽媽就會經常生出口腔潰瘍。
掌握了這些情況後,我心想,媽媽的口腔潰瘍不只是自身因素,應該還與這段時間吃飲食有關才對。我便開始上網查閱,並且還來到了圖書館瀏覽有關資料。我知道了治療口腔潰瘍應該減少對口腔黏膜的刺激與摩擦,所以應該盡量地少吃刺激性調味品,比如辣椒、酸醋、姜、蔥、咖喱等等;少吃炸雞腿、炸牛排或其他太粗糙太堅硬的食物。並且要注意營養搭配,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B族的食品,不能偏食,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盡量少吃筍類,比如冬筍、毛筍、筍干,腌製品,比如咸魚、鹹肉、鹹菜,還有柿子和蟹類等易引起口腔潰瘍加重的食物。(調查研究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
我將我的調查及看法與媽媽談了之後,並且要求她試者按照我的建議去做,一個星期之後,媽媽的口腔潰瘍已經有了明顯的好轉。
綜合以上各種情況,我得出了三條結論,要避免口腔潰瘍必須做到:
第一:要養成良好的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過度操勞。
第二:要注意堅持合理的飲食結構,多吃易消化富含維生素的食品,少吃筍類、腌製品。
第三:要培養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因為情緒因素不但影響神經系統,而且可導致消化系統功能紊亂和營養障礙,情緒不良,精神緊張,所以應該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
希望媽媽和有類似病痛的人們今後要樹立信心,努力消除不利因素,按照以上幾個方面積極改進,一定能夠減少甚至避免發生口腔潰瘍。(一個小小的生活中的問題,經過小作者詳細、周密的調查研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科學地研究就是要向他那樣:善於思考、勤於動手、大膽嘗試、勇於探索。)
⑤ 小學科學論文怎麼寫
一、 選好課題
撰寫科技小論文,首先要考慮寫什麼,也就是課題的選擇。選擇課題是寫好論文的關鍵。要注意以下原則:價值原則,即選題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要對其他的同學有啟發、指導和參考的意義;可行原則,指主觀和客觀條件的可能性,即撰稿者個人的專業知識、理論修養、知識面、手頭資料、實驗條件、周圍環境,不可貪大求深,應該量力而行;新穎原則,指課題應是他人未曾研究或研究過但未解決或完全解決,要注意「文貴創新」。
二、 擬定題目
文題如目,好的題目能夠叫人拍案叫絕,一眼難忘。它好似推銷產品的廣告詞,對吸引讀者起著關鍵作用。好的科技小論文題目要講求三個字:准、小、新。准,指的是題目要用精練的文字將論文內容確切的揭示出來。如某位同學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肥皂的去污原理和最佳洗衣濃度》,一看題目,就可以知道論文闡述的內容,一目瞭然。小,指的是題目的角度小。角度小,就具有較好的指向性,文章的思路隨之明朗,容易寫得集中、緊湊。題目過寬,往往由於我們投入研究的精力少,范圍窄,專業知識不深,而難以駕馭。如某位中學生撰寫的科技小論文的題目是《靜電除塵黑板擦的研究與製作》,題目小且具體,學生可以作深刻的闡述。新,指的是力求在題目中透露出新鮮的立意。選題新鮮,才有閱讀價值。沒有獨特的見解,沒有新的發現,即使表達再好,論證再有力,也是瞎子點燈白費蠟。
三、 寫好開篇
文章開頭處於定調的特殊位置,歷來為寫作者們重視。古人雲:」若起不得法,則雜亂浮泛」。開頭部分雖短,卻是全篇的有機組成部分,提示作者的思緒和對眾多材料的截取,因此落筆之前必須對全篇有總體把握。
科技小論文的開頭,不一而足,並無固定的格式,但卻有章法可循,這就需要對各種開頭的技法細加領悟,根據寫作實際靈活運用。
1、 例題引路法
寫作科技小論文,開篇引題,顯示了研究問題的實在性,激發讀者順藤摸瓜的願望。如某同學撰寫的《一道容易解錯的力學題》一文,作者開頭就擺出了一道同學們很熟悉而又容易出錯的力學題,並將錯誤的解答過程陳述給讀者,引起讀者的強烈的興趣,而急於讀完全文,以知道這道題究竟錯在何處。
2、 揭示背景法
將研究的問題,放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和大背景下,讓讀者在較高的層次體味其研究的意義乃至方向性。如《鄉鎮工業環境污染防治對策》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迅速崛起和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的物質財富,使農村經濟發生了一系列深刻變化。在一些發達和比較發達地區,鄉鎮企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和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伴隨著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日益突出。
這一開頭就將研究的問題與命題的發展趨勢,當今鄉鎮工業對環境的污染和對生態的破壞影響緊扣一起,使人們認識到治理環境污染的緊迫性。
3、 指出危害法
許多爭鳴、糾錯的小論文,常常指出某些弊端,讓人們驟然心驚,曉知解決問題的緊迫性。
4、 概述論點法
在前言部分,作者將主要觀點集中呈現給讀者,給人一種整體感,這無異於交給讀者一串鑰匙,往下閱讀便是嘗試去打開一扇扇大門。
5、 設置疑問法
設置疑問主要是給讀者留下懸念,讓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迫不及待地關注研討的問題。
以上是寫好科技小論文開頭的五種方法,值得說明的是開頭的方法不勝枚舉,且各種方法常常是有機結合,滲透並用。
四、 分述要點
經驗材料繁多復雜,怎樣使它們井井有條地統一於中心論點呢?在小論文的主體部分,採用分條論述的方法,往往得心應手。這種寫法的好處是條理性強,層次清楚,給人全面深刻的立體感。當然,每個觀點,都必須是深思熟慮的結晶,概述性要強,客觀性要強,創新性也要強。
五、 用好材料
科技小論文不是簡單地將手頭材料羅列成文,深透的說理,規律的導引是其本質特徵。觀點和材料是相輔相成的,論文的價值體現在論題的價值,論題的價值又通過材料的論證體現,二者的有機融合,就會形成一篇很好的科技小論文。
[解題過程]
六、文稿寫作常識
為了減少編輯發稿時的困難,也為了減少論文排版時的差錯,作者在撰寫科技小論文時,還要注意掌握一些文稿寫作常識。
一般來說,要注意以下問題:文稿用標准稿紙書寫清楚(或者用電腦列印)。每格一字,標點單獨佔一格。不需排印的說明文字一律用鉛筆標注。書寫時應使用規范的簡化字,防止錯別字,更不要杜撰生字。除成語、古文和引用文獻的數字外,一般數字用阿拉伯數字。公元的世紀、年、月、日、時、分、秒均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如1999年不能簡寫成99年)。五位以上的數字可用「億」、「萬」作單位。四位以上的數字連寫,不用分節點;外文字母、化學符號等要寫得端正清楚。外文應用印刷體書寫,大小寫必須分明,並用鉛筆標明玩兒文種,正斜體和上下角標
⑥ 十萬火急,小學生科技小論文題目
要結合你自己的思想才行啊,我們想出來的你未必寫的出內容啊,
⑦ 小學科學論文範文
模 擬 下 雨
我知道,下雨是由天氣乾旱,蒸氣往上飄而形成的。
今天科學課上,老師讓我們回家做一個小實驗《造雨》,並詳細地講解了如何造雨。回到家的第一件事,當然就是做實驗了。我先從冰箱里拿出幾塊冰,把冰放進一個玻璃杯里,在玻璃杯口上放一個玻璃罩,把玻璃杯放到陽台上。可我等了好一會兒,還不見雨滴,真有點惱火,我拿起話筒,打給我的同學黃秋陽,問他實驗有沒有成功?他回答沒成功。我又打給了其他幾位同學,實驗成功了沒有?同樣,他們也沒有成功。我不信,又埋起頭來,看起科學書。一看書,我才知道,實驗沒有成功的原因是什麼?由於傍晚的太陽光太弱啦!水蒸氣沒法增加。怎麼辦呢?我思來想去,很快就找到了增加水蒸氣的辦法,請媽媽幫助在煤氣灶上加熱。這樣,玻璃杯里就起霧了。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霧很快就變成了小水點兒,聚集在玻璃罩下面,不一會兒,雨就「滴答滴答」地下起來了。我高興地直喊:「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媽媽看了,也很高興,直誇我肯動腦筋。
經過這件事,我受到了很大啟發:要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難不要氣餒,多學習,多想辦法,敢於實踐,就能獲得成功。
不 倒 翁 與 重 心
親愛的同學,你聽說過哥倫布豎雞蛋的故事嗎?哥倫布將雞蛋打碎才能豎起來,其實,不用打碎也能豎起來,但是大約要花五分鍾的時間,真是太麻煩了。因為重心在三角形的正上方時,雞蛋才能豎起來。重心不在三角形上方時,雞蛋就倒下了。所謂重心,是指物體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點。由此,我們可以想到一個物體,它不但能夠站起來,而且怎麼推也推不倒。不用我說,聰明的你肯定會想到,那就是不倒翁。有趣的不倒翁,無論你怎麼使勁推它都不會倒,甚至你把它橫過來放,倔強的它又會站在你的面前。不倒翁為什麼不會倒下來呢?
哦!一方面,是因為它上輕下重,底部有一個較重的鐵塊,所以重心很低;另一方面,不倒翁的下半部,都是做成滑滑的球狀,當它受力向一邊傾斜時,它的重心被提高了,而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在重力的作用下,它向穩定平衡狀態的位置運動。由天慣性,它要來回幾次擺動後,最終又停留在原來的位置上。
啊!原來我們身邊處處有科學,我們一定要多做科學實驗,多學科學知識,好好學習,才能造福人類。
大 氣 壓 力
讀了《一堂實驗課》這篇作文後,我懷疑球外大氣壓真的能將兩個半球壓在一塊兒。
今天我把大氣壓力重做了一遍。想知道結果嗎?慢慢看吧。
放學後,我約了幾個同學做大氣壓力的實驗,我先拿出兩個鐵的半球,這兩個半球大小一樣,空心的,半球頂部拴了根粗繩。開始了,我從氣孔中慢慢抽出空氣,又趕緊用橡皮塞塞住氣孔。最後,用鐵球頂部的繩子拴在桌子腿上,准備好了,我朋友個個爭先恐後地搶著做,我看他們那麼亂,就把他們一個一個排好,按次序來。我一聲令下,第一個就使勁地往旁邊拉,鐵球就像鑄在一起,紡絲不動。我們都為他加油,可最後還是沒有拉開。第二個人上場了,他用力拉了好幾分鍾,都沒拉下來。這時,我火冒三丈,一會兒用牙咬,一會兒用文具盒打,還用石頭打,都沒變成兩半。就這樣,一個個的都失敗了。還有最後幾個人了,鴉雀無聲,一個都不敢拉,他們暗想,就這么個鐵球,竟然沒有拉下來。我想,書上的辦法說不定真的有用,我膽怯地碰了碰繩子,朋友們給了我勇氣,我拔開橡皮塞,這時只用很小的勁就拉開了鐵球。
事後,大家問我:「為什麼能拔開?」我卻說:「天機不可泄漏。」
黃豆為什麼不發芽
上星期,我做了一個新奇的實驗——孵豆芽。
外婆給了我一些黃豆種,我嫌少,還要從媽媽扎緊的塑料袋裡去拿,媽媽說袋裡的豆是不能孵出豆芽的,我不信,偏偏要做實驗。於是,我將兩種黃豆分開了,孵起來。
根據書上的介紹和老師的指導,我把浸脹了的兩種黃豆分開放進兩層濕稻草中間,每天早、中、晚各淋一次水。我想,一樣的孵法,怎麼可能不長出一樣的豆芽來呢?
第二天,我輕輕地翻開豆芽上面的稻草,外婆的黃豆種已膨脹到它原來的兩倍大了,許多豆粒的腰部長出了短短的、粗壯的芽。可是媽媽的黃豆,只發胖,不發芽,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四天,外婆的豆芽又長高了許多,可媽媽的那些黃豆,卻變顏色了,由淡黃色變成深黃色了,還有幾粒變成淡黑色了。看來,真要被媽媽「不幸言中」了。
第五天,第六天,時間一天天過去了,用外婆的黃豆孵的豆芽,越長越高,越長越嫩,玉柱金頂,漂亮極了!而媽媽的那些黃豆卻腐爛了。我這才相信,媽媽講的是真的了,可這是為什麼呢?我只好去向媽媽請教了,媽媽笑眯眯地說:「豆種盡管已經幹了,可還是要呼吸的,你外婆的豆種掛在屋檐下,空氣新鮮,呼吸當然不成問題。而那塑料袋裡的黃豆,因為袋口緊扎著,不通氣,它們沒法呼吸,早就憋死了。」「哦,原來是這樣啊!」我若有所思地說。
真沒想到,曬幹了的黃豆也會憋死。生活中真是處處有科學啊!
`
``````
捏 雞 蛋
同學們看了我這篇作文的題目一定會說:「雞蛋怎麼能捏呢?」誰都知道雞蛋薄薄的殼,一碰就破。「其實呀,這裡面還有個科學道理呢!不信的話你就往下面看吧!
那是爸爸帶我到成才書店裡買的《世界奇妙》。我一回家就忙著看,突然我看到一個有趣的故事,上面說:「一個大力士能把磚塊打碎。可有個人叫他把雞蛋捏破,可大力士怎麼也捏不破。我看了半信半疑,決定找個機會試驗一下。
機會終於來了,一天爸爸買回一袋雞蛋,我便向媽媽請求要一個雞蛋做一次小實驗。經過我的苦苦哀求,媽媽終於同意了。
我先拿來一個碗,為的是防止捏時被捏碎了,那些蛋黃撒一地。接著我把雞蛋放在手裡抓住,這時,我的心「砰砰」直跳,手裡全是汗。雞蛋破碎的一幕彷彿出現在我的眼前,為了弄清楚雞蛋能不能捏碎,我雙眼一閉,手用力一捏,然後等待雞蛋破裂的聲音響起。但令我吃驚的是,我睜開眼睛時,雞蛋竟沒破,可我還是有些懷疑,准備再做一次實驗。
我又把雞蛋放在手上(這回我用的是兩只手),然後咬起牙,睜大眼睛,使出全身的力量去捏雞蛋。可我盡管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可那隻雞蛋還是安然無恙。這真讓我又煩惱又驚奇,我只得去問爸爸。
爸爸聽了我的話後,笑著說:「這其實是一個科學原理。雞蛋雖然很薄,但它是一個橢圓形的,當你去捏它4,它就把你使出的力量全部均勻地分布在雞蛋各個地方,所以它能承受很大的力量。一些薄殼形建築物就是運用這個原理建成的呀!」聽了爸爸的話,我真的相信了書上的故事了。
啊,世界真奇妙。
⑧ 小學生科技小論文範文(幾篇)
螞蟻為什麼不會迷路
螞蟻,
相信大家都很熟悉。
那又有誰能真正地了解螞蟻呢?螞蟻為什
么不會迷路呢?
帶著這個問題,我查閱了一些書籍。書上說,螞蟻從蟻穴出發到達目
的地後,沿途會留下一些氣味,返回蟻穴。用觸角相互碰一下,通知其他
的螞蟻。科學家曾經就這個問題作了一個試驗。科學家先確定一隻螞蟻,
將他沿途到達目的地的地方用力擦乾凈。當這只螞蟻返回時,在被擦去氣
味的地方突然間停了下來。原地邊轉圈邊尋找著什麼。從而得到螞蟻是靠
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我為了證實這個結論,
我做了個試驗。
我首先准備了一個十厘米左右
的細小樹枝,在樹枝的一頭放上一個誘餌——小糖果。我把這個裝置放在
一個蟻穴附近。不一會兒,有一隻螞蟻出來探路了。我把他引上木棍後,
他到達了糖果的地方,彷彿在聞一聞、嗅一嗅。我趁此機會將木棍的中斷
部分截下一厘米的木棍。當這只螞蟻返回的時候,就在被截去的地方左轉
右轉,就是找不到回家的路。
過了一會兒,我又重復了上面的試驗,螞蟻
仍然沒有找到回家的路。通過這兩次實驗,我終於知道螞蟻為什麼不會迷
路的秘密了。
原來螞蟻是根據氣味來辨別方向的。
知道了螞蟻的這一秘密
後,我在想:是否我們可以製作一種螞蟻報警器呢?當螞蟻走到報警器附
近時,報警器就能「聞」出螞蟻的氣味,然後發出鳴叫聲,讓我們知道螞
蟻跑到櫥櫃里了或其他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