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諷刺的文言文
Ⅰ 諷刺人的文言文成語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zì xiāng máo dùn ]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 處
《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例 句
一篇文章的觀點要前後一致,不能~。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首尾乖互相互抵觸鬻矛譽盾
反義詞
並行不悖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順理成章自圓其說言行一致無懈可擊
典 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Ⅱ 可以用文言文來諷刺只顧自己利益的人的句子是
答:蠅營狗苟,專務一己之私,狼貪虎毒,棄大義於罔顧。沒了
Ⅲ 「諷刺現實社會」的文言文都有哪些
1、《為徐敬業討武曌檄》駱賓王(唐代)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潛隱先帝之私,陰圖後房之嬖。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踐元後於翚翟,陷吾君於聚麀。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殘害忠良,殺姊屠兄,弒君鴆母。人神之所同嫉,天地之所不容。猶復包藏禍心,窺竊神器。君之愛子,幽之於別宮;賊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嗚呼!霍子孟之不作,朱虛侯之已亡。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龍漦帝後,識夏庭之遽衰。
敬業皇唐舊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業,荷本朝之厚恩。宋微子之興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豈徒然哉!是用氣憤風雲,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順宇內之推心,爰舉義旗,以清妖孽。南連百越,北盡三河,鐵騎成群,玉軸相接。海陵紅粟,倉儲之積靡窮;江浦黃旗,匡復之功何遠?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喑嗚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
公等或家傳漢爵,或地協周親,或膺重寄於爪牙,或受顧命於宣室。言猶在耳,忠豈忘心?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倘能轉禍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勛,無廢舊君之命,凡諸爵賞,同指山河。若其眷戀窮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幾之兆,必貽後至之誅。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聞。
2、《齊人有一妻一妾》孟子及弟子(先秦)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 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瞷良人之所之也。」
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 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 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
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3、《盪》佚名(先秦)
盪盪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諶。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文王曰咨,咨汝殷商。曾是彊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興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義類,彊御多懟。流言以對。寇攘式內。侯作侯祝,靡屆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於中國。斂怨以為德。不明爾德,時無背無側。爾德不明,以無陪無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爾以酒,不義從式。既衍爾止。靡明靡晦。式號式呼。俾晝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喪,人尚乎由行。內奰於中國,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時,殷不用舊。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聽,大命以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枝葉未有害,本實先撥。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
4、《北山移文》孔稚珪(南北朝)
鍾山之英,草堂之靈,馳煙驛路,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標,蕭灑出塵之想,度白雪以方潔,干青雲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乘其如脫,聞鳳吹於洛浦,值薪歌於延瀨,固亦有焉。
豈期終始參差,蒼黃翻覆,淚翟子之悲,慟朱公之哭。乍回跡以心染,或先貞而後黷,何其謬哉!嗚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載誰賞!
世有周子,雋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然而學遁東魯,習隱南郭,偶吹草堂,濫巾北嶽。誘我松桂,欺我雲壑。雖假容於江皋,乃纓情於好爵。
其始至也,將欲排巢父,拉許由,傲百氏,蔑王侯。風情張日,霜氣橫秋。或嘆幽人長往,或怨王孫不游。談空空於釋部,覈玄玄於道流,務光何足比,涓子不能儔。
及其鳴騶入谷,鶴書赴隴,形馳魄散,志變神動。爾乃眉軒席次,袂聳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塵容而走俗狀。風雲凄其帶憤,石泉咽而下愴,望林巒而有失,顧草木而如喪。
至其鈕金章,綰墨綬,跨屬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張英風於海甸,馳妙譽於浙右。道帙長擯,法筵久埋。敲撲喧囂犯其慮,牒訴倥傯裝其懷。琴歌既斷,酒賦無續,常綢繆於結課,每紛綸於折獄,籠張趙於往圖,架卓魯於前籙,希蹤三輔豪,馳聲九州牧。
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獨舉,青松落陰,白雲誰侶?磵戶摧絕無與歸,石徑荒涼徒延佇。至於還飆入幕,寫霧出楹,蕙帳空兮夜鶴怨,山人去兮曉猨驚。昔聞投簪逸海岸,今見解蘭縛塵纓。於是南嶽獻嘲,北隴騰笑,列壑爭譏,攢峰竦誚。慨遊子之我欺,悲無人以赴吊。
故其林慚無盡,澗愧不歇,秋桂遣風,春蘿罷月。騁西山之逸議,馳東皋之素謁。
今又促裝下邑,浪栧上京,雖情殷於魏闕,或假步於山扃。豈可使芳杜厚顏,薜荔蒙恥,碧嶺再辱,丹崖重滓,塵游躅於蕙路,污淥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雲關,斂輕霧,藏鳴湍。截來轅於谷口,杜妄轡於郊端。於是叢條瞋膽,疊穎怒魄。或飛柯以折輪,乍低枝而掃跡。請回俗士駕,為君謝逋客。
5、《白發賦》左思(魏晉)
星星白發,生於鬢垂。雖非青蠅,穢我光儀。策名觀國,以此見疵。將拔將鑷,好爵是縻。
白發將拔,惄然自訴:稟命不幸,值君年暮。逼迫秋霜,生而皓素。始覽明鏡,惕然見惡。朝生晝拔,何罪之故?子觀桔柚,一暠一曄,貴其素華,匪尚綠葉。願戢子之手,攝子之鑷。
咨爾白發,觀世之途。靡不追榮,貴華賤桔。赫赫閶闔,藹藹紫廬。弱冠來仕,童髫獻謨。甘羅乘軫,子奇剖符。英英終賈,高論雲衢。拔白就黑。此自在吾。
白發臨欲拔,瞑目號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誤!甘羅自以辯惠見稱,不以發黑而名著。賈生自以良才見異,不以烏鬢而後舉。聞之先民,國用老成。二老歸周,周道肅清。四皓佐漢,漢德光明。何必去我,然後要榮?
咨爾白發,事各有以,爾之所言,非不有理。曩貴耆耄,今薄舊齒。皤皤榮期,皓首田裡。雖有二毛,河清難俟。隨時之變,見嘆孔子。
發乃辭盡,誓以固窮。昔臨玉顏,今從飛蓬。發膚至昵,尚不克終。聊用擬辭,比之國風。
Ⅳ 用文言文諷刺別人「心胸狹隘」的句子有什麼
人人好公,則天下太平;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 —— 劉鶚
譯文:如果人人公正廉明,都可以為集體利益或者他人考慮的話,那麼世界上就沒有爭端了;如果人人都只為自己的個人利益,自私自利,那麼世界就變得烏煙瘴氣了。
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 —— 呂坤
譯文:自私自利之心,是立人達人之障的意思是自私自利是人立世,發跡的障礙。告訴我們做人要寬容大度,懂得為別人著想。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孔丘 《論語·里仁》
譯文:君子看重的是道義,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孔子《論語·述而》
譯文: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譯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老子》
譯文: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Ⅳ 「諷刺領導不作為」的文言文有哪些
《漢書·朱雲傳》
漢代班固的《漢書·朱雲傳》:
「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屍位素餐。」後來以屍位素餐來比喻空占著職位而不做事,白吃飯。
屍位素餐的現實表現為「做官不為」。做官不為在人民群眾心目中,是「喝茶、看報紙」,能閑則閑、有事推脫。
《哀溺文序》 [唐]柳宗元
原文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絕湘水.中濟,船破,皆游.其一氓盡力而不能尋常.其侶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後為?」曰:「吾腰千錢,重,是以後.」曰:「何不去之?」不應,搖其首.有頃,益怠.已濟者立岸上呼且號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貨為?」又搖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貨之溺大氓者乎?於是作《哀溺》.
翻譯
永州的百姓都善於游泳.一天,江水猛漲,有五、六個人乘著小船橫渡湘江.渡到江中時,船破了,都游起泳來.其中一個人盡力游卻游不了多遠.他的同伴們說:「你最會游泳,今天為什麼落後了呢?」他說:「我腰上纏著一千文錢,很重,因此落後了.」同伴們說:「為什麼不丟掉它呢?」他不回答,搖了搖他的頭.過了一會兒,他更累了.已經游過去的人站在岸上,又呼又叫:「你十分愚蠢、十分蒙昧,自己將要淹死了,還要錢干什麼呢?」他又搖了搖他的頭.於是淹死了.我對此感到十分悲哀.如果像這樣,難道不會有大利淹死大人物的事情嗎?我於是寫下了《哀溺》.
Ⅵ 有哪些諷刺類的文言文
惠子相梁 鄭人買履 北人食菱
Ⅶ 有哪些具有諷刺性的文言文最好是儒家思想的。
魯有執長竿來入城門者,初豎執之,自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
Ⅷ 有哪些具有諷刺性的文言文最好是儒家思想的。
人若無志,於禽獸同類! ----- 一代大儒 「亞聖」 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軻) 這句話鋒刺了對自己的人生迷茫,沒有志向的人~~
Ⅸ 諷刺用文言文怎麼說
可以用單字「諷抄」
【fěng】
①誦讀;背誦.《漢書·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者,乃得為吏.」
②用委婉含蓄的話暗示或規勸.《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張衡傳》:「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③譏諷;譏刺.劉基《賣柑者言》:「而托子柑以諷邪?」】
也可用單字「譏」
jī
①指責;非難.《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簫然,感極而悲者矣.」
②規勸;譏笑.《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於市朝.」
【③譏諷;譏笑.《游褒禪山記》:「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
Ⅹ 「諷刺」用文言文怎麼說
可以用單字「諷」
【fěng】
①<動>誦讀;背誦。《漢書·藝文志》:「太回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答以上者,乃得為吏。」
②<動>用委婉含蓄的話暗示或規勸。《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諷」。《張衡傳》:「衡乃擬班固《兩都》作《二京賦》,因以諷諫。」
【③<動>譏諷;譏刺。劉基《賣柑者言》:「而托子柑以諷邪?」】
也可用單字「譏」
jī
①<動>指責;非難。《岳陽樓記》:「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簫然,感極而悲者矣。」
②<動>規勸;譏笑。《鄒忌諷齊王納諫》:「能謗譏於市朝。」
【③<動>譏諷;譏笑。《游褒禪山記》:「然力足以至焉,於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