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餌
㈠ 文言文金鉤掛餌的翻譯
魯人有好①釣者,以桂為餌②,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③,垂翡翠④之綸⑤。其持竿處位⑥則是⑦,然其得魚不幾⑧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闕子》 [注釋] ①好:愛好。 ②餌(ěr):引魚上鉤的食物。 ③錯以銀碧:鑲嵌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錯,鑲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鳥名,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裝飾品。 ⑤綸(lún):釣魚用的絲線。 ⑥處位:所處的位置。 ⑦是:正確。 ⑧不幾(jǐ):不多。
魯國有個人喜歡講排場。釣魚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噴香的桂木作為魚餌,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捻成細線。他的釣魚竿是最高級的,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講究,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所以說:「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 好釣的魯人,最終「釣不到魚」的原因是? 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
寓意
做事情要講究實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這則寓言中那位用金鉤桂餌釣魚的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證。
㈡ 文言文金鉤桂餌翻譯
[原文]
魯人有好釣者①,以桂為餌②,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③,垂翡翠之綸④。其持竿處位則是⑤,然其得魚不幾矣⑥。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闕子》
[注釋]
①好(hào)愛好。
②桂——肉桂,樹皮可做香料。這里指用桂皮製作的香料。餌(ěr)——引魚上鉤的食物。
③錯以銀碧——鑲嵌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錯,鑲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 cuì)——鳥名,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裝飾品。綸(lún)——釣魚用的絲線。
⑤處應——所處的位置。是——正確。
⑥不幾——不多。
7.綸——釣魚繩。
[譯文]
魯國有個人喜歡講排場。釣魚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作為裝飾;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捻成細線,用噴香的桂木作為魚餌。他的釣魚竿是最高級的,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講究,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所以:「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
㈢ 文言文先帝餌之出自那篇
文言文先帝餌之,出自《新唐書·郝處俊傳》,上下文是:先帝餌之,俄而大回漸,上醫不知答所為,群臣請顯戮其人,議者以為取笑夷狄。
翻譯成現代漢語是:先帝服用了,不久就病重了,醫生不知該怎麼辦,大臣們請求公開殺了僧人示眾,有人認為這樣做會被夷狄取笑。
㈣ 狼的文言文
狼三則
作者:蒲松齡
原文:
①
有屠人貨肉歸,日已暮,欻一狼來,瞰擔上肉,似甚垂涎,隨屠尾行數里。屠懼,示之以刃,少卻;及走,又從之。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懸諸樹而早取之。遂鉤肉,翹足掛樹間,示 以空擔。狼乃止。屠歸。昧爽往取肉,遙望樹上懸巨物,似人縊死狀,大駭。逡巡近視,則死 狼也。仰首細審,見狼口中含肉,鉤刺狼齶,如魚吞餌。時狼皮價昂,直十餘金,屠小裕焉。 緣木求魚,狼則罹之,是可笑也!
②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③
一屠暮行,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者所遺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出不去,但思無計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極力吹移 時,覺狼不甚動,方縛以帶。出視,則狼脹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張不得合。遂負之以歸。非屠,烏能作此謀也!
翻譯:
①
有個屠夫賣完肉回家。天色已晚,忽然一隻狼沖來,直看著擔子里的肉,像是很饞,它跟在屠夫後面走了數里路。屠夫害怕,用刀嚇它,它就稍微退一步;等屠夫朝前走,它又跟上。屠夫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暫且將肉掛在樹上,等第二天早上再來拿。於是將肉鉤好,踮起腳將肉掛在樹上,再把空擔給狼看,狼才停住不跟了。屠夫回去,天亮來取肉時,遠遠看到樹上懸著一個大東西,好像人上弔死的樣子,大驚,遲疑地走近看,原來是死狼。抬頭仔細看,就見狼口咬住肉,但鉤子鉤住了它的齶部,真像魚上鉤吃餌。那時狼皮價錢貴,值十餘金,屠夫因此有些錢了。人們說爬上樹求魚,哪知,這狼爬上樹求災難。這實在令人好笑啊!
②
有個屠戶天晚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有剩下來的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隨著走了很遠。屠戶害怕,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後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停下了,可是先得到骨頭的那隻狼又跟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戶很急很怕,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戶於是奔過去倚靠在柴草堆下,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戶。過了一會,一隻狼徑直走開,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似乎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戶突然跳起來,用刀劈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戶剛要上路,轉到柴草堆後面一看,只見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想要鑽過去從背後對屠戶進行攻擊。狼的身子已經鑽進一半,只有屁股和尾巴露在外面。屠戶從後面砍斷了狼的後腿,也把狼殺死了。這才領會到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來誘惑敵方的。狼也是狡猾的,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砍死,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過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③
一屠夫晚上行走,被狼緊逼著,道路旁有晚上耕田人呆的小篷,於是奔進去躲在裡面,狼用爪子伸入草墊探找。屠夫立即抓住它的腳爪,不讓它收回,只是無法讓狼死去。身邊只有一把不滿一寸的小刀,於是割破狼爪下的皮,用吹豬的方法吹它。拚命吹了一會兒,覺得狼不怎麼動,才用帶子把它綁住。出來一看,狼脹大如牛,兩腿筆直不能彎曲,嘴巴張開合不攏。於是背著它回去。不是屠夫怎麼能想出這個主意?
上述故事中之一和之二中的狼基本上都屬於貪婪、兇狠一類的,但之二中的狼比之一中的狼更加狡猾。
㈤ 姜太公釣魚文言文中釣無曲,何以漁之無餌,何以誘之翻譯
吊鉤沒有彎曲,怎麼用它來釣魚呢?
沒有魚餌,怎麼用它來引誘魚兒呢?
㈥ 文言文翻譯 亟詔取金丹,上尊酒餌之,肩輿還第,遣內侍召外內名醫診視。
皇帝下詔取來金丹,拿來酒服下,又用小轎送他回家,派內侍找宮內宮外的名醫去他家診治。
㈦ 賞析下面這篇文言文,按要求回答問題。魯人有好釣者,以桂為餌,鍛黃金之鉤,錯 ① 以銀碧,垂翡翠之
1.(1)喜歡(2)做(3)因此 |
㈧ 文言文金鉤掛餌的翻譯
魯人有好①釣者,以桂為餌②,鍛黃金之鉤,錯以銀碧③,垂翡翠④之綸⑤。其持竿處回位⑥則是⑦,然其得答魚不幾⑧矣。故曰:「釣之務不在芳飾,事之急不在辯言」——《闕子》
[注釋]
①好:愛好。
②餌(ěr):引魚上鉤的食物。
③錯以銀碧:鑲嵌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錯,鑲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鳥名,有藍色和綠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裝飾品。
⑤綸(lún):釣魚用的絲線。
⑥處位:所處的位置。
⑦是:正確。
⑧不幾(jǐ):不多。
魯國有個人喜歡講排場。釣魚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噴香的桂木作為魚餌,用黃金做成魚鉤,上面還鑲嵌著雪亮的銀絲和碧綠的寶石;他用翡翠鳥的羽毛捻成細線。他的釣魚竿是最高級的,他釣魚時選擇的位置和擺出的姿勢都很講究,但是釣到的魚卻寥寥無幾。所以說:「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
好釣的魯人,最終「釣不到魚」的原因是?
釣魚重要的不是漂亮的裝飾,事情是否急迫不在於說辭。
寓意
做事情要講究實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這則寓言中那位用金鉤桂餌釣魚的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十分生動的例證。
㈨ 文言文餌字是什麼意思
餌 <名抄>
1.(形聲。從食,耳聲。本義:糕襲餅)
同本義
餌,粉餅也。――《說文》
又如:果餌(果餅)
2.釣魚用的魚食
臨川靡芳餌。――《文選·傅長虞詩》
魚膠餌。――《考工記·弓人》
又如:魚餌;釣餌
3.葯餌
得而獵之以為餌,可以已大風、攣踠、瘺、癘。――唐·柳宗元《捕蛇者說》
又如:餌治(以葯餌治病)
4.食物的總稱
則遣醫賜葯餌,使者相望於道。——《明史·列傳七十二》
5.筋腱
捶反鍘之,去其餌。――《禮記·內則》
餌 <動>
1.吞食
適足以餌大國耳。――《漢書·賈誼傳》。註:「謂為其所吞食。」
又如:餌名釣祿(以不正當的手段取得名
餌 ěr
①糕餅:果~。
②釣魚用的魚食:魚~。
③引誘:以此~敵。
㈩ 文言文閱讀 有兩虎爭人而斗者,管莊子將刺之。管與止之曰:「虎者,戾蟲;人者,甘餌也。今兩虎爭
1.(1)它們(兩只老虎)(2)管莊子 2.你等著兩只老虎受傷後再刺死它們,一次行動就等於同時殺死兩只老虎。 3.事半功倍(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