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建設點評
❶ 「雙一流」建設高校是否要重視第三方評價和學科排名
我認為雙一流建設高校要重視第三方評價和學科排名,我們所生活社會就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社會,只有不斷地競爭學生才會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每一個人都有不一樣的優勢。雖然成績是不能檢查一個學生的標准,但是成績是能反映學生學習能力啊,學習習慣等等。
綜上所述我認為,雙一流高校應該重視第三方的評估和學科排名作為雙一流學校,對未來社會人才的提供是有非常重要的價值的,所以雙一流高校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發展,身體健康等全面發展。
❷ 如何評價雙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廣西大學只有一個學科
廣西大學本來就沒有什麼在國內拔尖的學科,這次進入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的只有土木工程,並不意外
❸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中的數學學科名單
從2012年的數學學科評估結果來看,前15(除西安交大外)一般被認為是數學較強的學校。所以有可能這次的一流學科評選,給了數學學科14個左右的名額,然後大家競爭。
院士在國內學術界有很大話語權,所以有院士的學校幾乎必然會入選。北大、北師大、南開、復旦、山大、川大都是有院士的。清華是丘成桐教授的大本營,又是top 2自帶光環,所以也無懸念地入選。首師大的數學公認是強項,方復全是今年院士的大熱門,也有像張振雷這樣田老闆面前的紅人,所以入選也在意料之中。
中科大以基礎學科見長,長期紮根經濟落後地區艱苦奮斗,獲得大大點贊多次。數學又是其傳統強項,每年為國家培養大量優質留學生、所以入選也是眾望所歸。
上交的基礎較弱。但有上海top 2的身份加成,發展速度相對較快。這幾年學校一直謀求向綜合性大學轉變,前校長也力挺理科的發展,這幾年從國外引進不少高水平人才,頗有蒸蒸日上之勢。這次入選一流學科是對其近年來工作的肯定。
中山大學的數學不能算很強。比較出名的可能也就是朱熹平,還是個有點爭議的人物。但是南方無論如何要有一所吧。。。且最近中大在珠海和深圳開辦新校區,數學學科的規模會有較大的擴展,憑借珠三角的區位優勢可能會吸引到一些優秀人才。
中南大學作為華中地區唯一入選的、比較讓人意外。一般來說認為其實力不如武大,甚至可能不如華中師大。可能是因為培養出了劉路?
最後,全國一盤棋。決策要從大局出發,對內地(西部+東北)有一定傾斜,雲鄭新入選一流大學就是例子。西部么,除了川大實在都是爛泥扶不上牆。東北地區中吉大是綜合性大學,底子最好,出過像王柔懷這種低調的高手,適當照顧一下就入選了。東北師大作為師范大學,對數學學科比較重視。與吉大同城,能產生集聚效應。而且又是我黨在東北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根正苗紅、就重點關照一下吧。
浙大數學有輝煌的歷史,這次未能入選非常可惜。浙大是由四所大學合並而成,人員眾多,可能導致內部不甚團結。當年丘成桐在浙大辦數學中心,這是非常好的機遇。後來據說因為數學中心和數學系不和,所以未能繼續。浙大在海外有林芳華、勵建書等傑出校友,但都沒怎麼發揮作用,值得反思。雖然請了包剛全職回來當院長,但作為外來和尚,包院長讓人懷疑能否hold住全局。
南京大學是理科強校,但是數學一直不能算特別強,感覺校方也不大重視。這幾年有不少老師跳槽,是不是待遇不好或內斗嚴重?系裡的老大程崇慶據傳一直被北大的某院士同行排擠,一直評不上院士。這此一流學科落選,估計上院士又沒戲。田剛作為南大校友,本來是很好的資源。但程與北大交惡,可能順便把田也得罪了,所以南大受到打壓也不足為奇。
華東師大作為師范院校,對數學還是很重視的。這幾年學校辦了很多數學中心:運算元代數中心、偏微分方程中心、紐約大學-華東師大聯合研究中心等等,感覺不差錢的樣子。但這幾個中心怎麼說呢、給人感覺是幾個外國專家立的小山頭,搞的小圈子。本土人才卻日漸式微,最大牌的系主任談勝利教授,在數學界、教育部可能都沒什麼話語權。新引進人才也乏善可陳,面臨同城復旦、上交的嚴酷競爭,完全落於下風,可能還不如同濟。所以這次落選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❹ 如何評價學科課程建設情況
課程建設是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
教育教學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尤其是本科教學,是學校內涵發展的根基所在,正所謂「一流大學抓本科」。我們要建設一流大學,就要將本科教學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本科教育教學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其中,課程建設是重要的一環,是一所大學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抓課程建設,就要抓精品課程,抓教材建設,抓教法改革,抓實踐基地,抓教學成果,抓教學團隊,等等。在這方面,國家實施了多個示範性的教學教改項目,發揮了示範和引導作用,為我們指明了方向。
抓課程建設,要緊緊圍繞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各個學院、各個專業要認真研究本學院和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尤其要注意在對培養目標階段性的認知基礎上研究課程體系建設,理清課程間的相互關系,做好課程間的銜接,構建課程體系。拿中醫學類專業來說,基於崗位勝任能力,合理設置公共基礎課、醫學基礎課和中醫臨床課,在課程內容、學時分配、學期安排、實習見習等方面體現課程間的關系和銜接,使其成為完整的體系。
抓課程建設,要研究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的關系,做好兩個課堂的結合。醫教協同創新培養醫學人才,重在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才能讓學中醫的學生會看病,學中葯的學生適應社會需求,成為卓越人才。
抓課程建設,要抓好網路課程資源的建設。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利用網路資源,建設網路精品課。探索與課堂教學緊密相關的微課程建設,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計入學分。要深入研究,將網路上的課程,變成學校教育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做到課堂教學與學生課外網路學習相結合。
抓課程建設,要積極探索教學方法改革。要對傳統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根據不同課程的特點,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力求實效。比如,我們要對學校多年來的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模式實施情況進行總結,把臨床PBL教學當做PBL教學的突破口,根據臨床實際,圍繞問題組織PBL模式的課程。
抓課程建設,要重視隱性課程建設。要充分認識隱性課程在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主動建設,突出特色,形成符合各專業特點的隱性課程體系,營造各學院特有的教育教學文化氛圍。
抓課程建設,關鍵要發揮教師的作用。學校本科教學的水平、課程建設的水平如何,關鍵在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可以通過一對一,傳幫帶來培養年輕教師,通過聽課、評課來促進教師成長。好的教學最根本的體現在一支好的教師隊伍,一個好的教學氛圍上。
抓好本科教學,抓好課程建設,是一流大學內涵建設的根本問題,需要我們用實踐來回答。
❺ 如何評價師資隊伍質量
一、高水平的師資隊伍是學科建設的核心
眾所周知,學科建設離不開人、財、物的投入,其中,人的投入是關鍵,也是學科建設的根本所在。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學科建設的水平,而學科帶頭人則是學科學術地位的顯著標志。可以說,能否擁有一支學術造詣深厚、科研水平較高、研究方向相對穩定的學科帶頭人團隊是學科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衡量指標。也正是有了好的學科帶頭人,才能形成重大科研成果,帶動青年人才成長進步,進而帶動整個師資隊伍向前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師資隊伍對學科建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沒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就沒有一流的學科。因此,一方面,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隊伍質量是加快學科發展步伐的有力舉措,另一方面,評判師資隊伍建設質量是評價學科建設水平的有效辦法。
二、合理的師資結構是學科建設的保障
合理的師資隊伍結構是學科建設的有效保障,為學科群體優勢的發揮提供有力支撐。首先,師資隊伍的年齡結構要合理,必須擁有一個合理年齡分布的梯隊,不出現斷層,才能確保學科可持續發展「後繼有人」。其次,師資隊伍的職稱結構要合理,一要保證現有技術職稱級別的合理配置,二要保證現有技術職稱類別的合適比例。學科建設既有教師系列、研究系列,又有工程系列、實驗系列。第三,師資隊伍的學歷結構要合理,應以高層次學位、學歷為主,輔之適量比例的中等層次學位、學歷師資,作為學科高級專門人才的補充及滿足學術交流的需要。此外,師資隊伍的學緣結構要合理,應當涵蓋學科建設發展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以彌補單個學科或專業知識局限的不足,使教師隊伍學緣結構逐步趨向多元化。
三、師資隊伍國際化是學科建設的助推器
有研究調查顯示:「80.7%的教師認為進行國際合作是提高學科建設水平的一條捷徑,96.1%的教師認為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有利於教師的學術成長」。可見,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可增強學科建設能力已受到大部分教師的認同。師資隊伍國際化主要體現在「請進來」和「送出去」,前者包括選聘外國專家和有海外經歷的教師,後者則指向國外派送教師,包括國際會議、訪問考察、短期講學與合作研究等。國內外諸多高校實踐都證明,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適應大學國際化競爭需要的師資隊伍,不僅有利於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也有利於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同時也是加速提升學校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途徑。因此,師資隊伍國際化不僅是建設一流大學的客觀需求,更是建設一流學科的必然要求。
綜上所述,師資隊伍質量建設在學科建設和學科評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學科評估重視考察師資隊伍質量的原因主要在於師資隊伍建設是學科建設的關鍵和根本路徑。師資隊伍水平、結構、國際化情況都是師資隊伍質量的重要指標,對師資隊伍質量指標進行綜合評價能夠在相當程度上反映學科的建設水平。
❻ 如何評價「雙一流」建設學科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
A類36所
北京大學、版中國人民大學權、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重慶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蘭州大學、國防科技大學
B類6所
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
❼ 如何通過評價促進特色學科建設
顧名思義,就是一所高校辦的有特色的專業咯,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建設點是由教育部出指標,各高校進行申請,有的是學校牽頭,有的是二級學院牽頭學校進行配套,進行申報。有若干指標,包括硬體(教學設備、實訓基地、電化教學等等)和軟體(教學評價、科研水平、教師職稱學歷分布等等)。申報的時候既要體現出自己的辦學實力,又要有鮮明的辦學特色。
這個主要是申請資金的,申請上之後國家會給專項撥款,省級政府和學校一般也會進行配套撥款,支持所申請的專業進行建設。高等教育畢竟是一件很燒錢的事嘛,出科研、請名師、辦實驗室、辦實驗實訓基地、發獎學金、助學金都是大把的砸銀子啊,所以有這個東西對本專業的老師和學生都肯定是很好的事情,具體怎麼分配資金得看學校的安排。
這一類的評審有好幾種,最好的是國家級重點學科,一級國家級重點學科國家每年撥款一千萬上下,還不算省級、市級、校級配套撥款。全國高校特色專業因為我沒見過,不知道是多少錢,不好意思,但比重點學科肯定差得多。我們學校前年申請到了海南省級重點學科,省教育廳每年給四十萬,市級不配套資金,校級每年配套給四十萬。省級的,地區差異,每個地方也不一樣。可供參考。
❽ 如何評價首都師范大學進入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首師大進入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是對該校成績的肯定。
你若喜歡,
便是晴天。
❾ 如何評價中山大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
中山大學有11個學科入選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哲學、工商管理、數學、化回學、生物學、生態學答、電子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葯學;中線學科本來也是中山大學比較強的學科,沒什麼好評價的,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