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尺
《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史記·白起王翦列傳論》: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白起料敵合變,出奇無窮,聲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應侯 。
⑵ 三尺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三尺 sānchǐ 1.指劍,劍約長三尺,故以「三尺」為劍的代稱 2.指法律。古時把法律條內文寫在三尺容長的竹簡上,故稱法律為「三尺法」,簡稱「三尺」 臧使者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明·高啟《書博雞者事》 或語公:「此弄臣,奈何窘之』?公奮曰:『吾知有三尺,何知弄臣』!」——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 3.代指人自身。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⑶ 文言文項籍八尺有多高
一米九多
據說一尺是根據當時皇帝的手肘長來定的(沒有史料記載),所以都不大一樣版。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權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⑷ 文言文中的一尺等於多少米
遠古時代有抄「布指知寸,布手襲知尺」,不同時代,所指的尺度不一樣: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⑸ 「尺」和「丈」在古文中分別代表多長
古時候一丈抄=10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現在說 的是1/3米
⑹ 你好,請問文言文中三尺是什麼意思,謝謝
1、指法律。《史記抄·酷吏列傳》:「周曰:『三尺安出哉?』」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以三尺竹簡書法律也。」前蜀韋庄《和鄭拾遺秋日感事》詩:「儉德遵三尺,清朝俟一匡。」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一:「光天化日之下,豈容奸孽餘黨,膽大潑天,目無三尺?」
2、引申為法則、准繩。明沈德符《野獲編·詩曲·填詞名手》:「近沈寧庵吏部後起,獨恪守詞家三尺。」
3、指劍。《漢書·高祖紀下》:「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顏師古註:「三尺,劍也。」唐杜甫《奉送蘇州李十五長史丈之任》詩:「一毛生鳳穴,三尺獻龍泉。」明汪錂《春蕪記·說劍》:「俺將此劍贈了你,你早提三尺殛蚩尤,莫教鬼哭與神愁。」太平天囯洪秀全《吟劍詩》:「手提三尺定山河,四海為家共飲和。」
4、指小兒。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最愁人一捻嬌姿,更難拋三尺啼哇。」參見「三尺童子」。
⑺ 古文徑尺書的意思
書:書法,寫字;徑尺:直徑一尺。徑尺書:一尺見方的大字。
⑻ 文言文中的盈尺是什麼意思
盈的意思有1. 充滿:~滿。~溢。充~。沸反~天。2. 多餘:~余。~虧。~利。
有一個詞 『長不盈尺』意思是長不到一尺,形容很短,故而盈尺的意思是滿尺,到一尺
⑼ 文言文高兩尺奇,寬兩尺許什麼意思
奇:多
(長約八分有奇。——明·
魏學洢《核舟記》)
許:表示約略估計的詞,幾~、少~,這里翻譯為左右,
(物名)高度兩尺多,寬度兩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