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學科非211的大學
所有211高校,
都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
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建設的學校,
大部分是原來的211和985。
相關信息,
可上省教育部官網查看。
有詳細介紹。
祝你好運。
㈡ 「雙一流」包含2個層面,跟985、211大學有關聯,你能區分嗎
中國的高校建設已經揮手告別“985、211”這個時代,逐步進入到“雙一流”建設時代當中,出現了雙一流大學,能夠被評選為雙一流大學的高校,是那些綜合實力強悍而且學科講師實力雄厚的高校,雖然絕大部分的考生在選擇一所大學的時候,還是會以所選擇的高校是否是一所985、211大學為基礎,來分辨出這一所大學的含金量水平。
因此對於“雙一流”的概念,包含2個方面,第一個是指代一流建設大學,共有42所,第二個則是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共有95所,一流建設大學和一流建設學科高校合並稱為“雙一流”大學,因此國內共有137所雙一流大學。
其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對於985、211大學層次的評比往往側重於一所大學的綜合實力,而對於雙一流大學的評選則更側重於一所高校所擁有的學科建設實力,另外在小熙看來,一所大學所在地緣位置的好壞,也會影響到其參與985、211以及雙一流大學的評選,甚至會影響其招生。
其實也有許多的考生認為選擇一所好大學不如選擇一門好的專業,好的專業必須位於好的學科門類之下,因此一所高校是否是“雙一流大學”也成為了許多考生衡量一所高校實力的重要參照。對此,你們是怎麼看的呢?
㈢ 985/211大學與「雙一流」大學的區別在哪裡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區別一: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於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盡管之前也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評定,但社會對一所大學的整體認知,還是只看「牌子」不看學科,影響並不大。
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區別二: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裡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
「雙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共計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學,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顯的高校——
區別三:985/211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211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於「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並不為社會所認可。很多地方和大學對此多有不滿。
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教育部明確提出:「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建設期末,將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據透露,目前「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共計137所,高考招生人數每年大約為37.7萬人,佔全國招生總量的比例約為4.7%。其中,通過各種專項計劃進入「雙一流」高校的人數為3.7萬人左右,約占所有「雙一流」高校招生總數的10%左右。
謝謝
㈣ 95所雙一流學科有多少是211大學
211大學全部進入了雙一流,有42所進入了世界一流高校建設名單,其餘的都進入了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
㈤ 首輪「雙一流」倒計時,25所非「211工程」大學,誰最有望下車
首輪“雙一流”倒計時,在25所非211工程大學中,河南大學和寧波大學這兩所綜合型高校不被人們所看好,很多人認為河南大學和寧波大學可能要在“雙一流”等這一架馬車下車了。下面,小匠老師就跟大家來分析一下,為何河南大學和寧波大學不被看好,另外也給大家介紹幾所有望能夠在新一輪“雙一流”評選當中脫穎而出的大學。
除了關注哪些高校在新一輪“雙一流”評選當中下車以外,人們也更關注有哪些高校能夠從脫穎而出,入選雙一流。小匠老師比較看好江蘇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以及深圳大學這4所大學,根據教育部所發布的全國第4輪學科評估結果,江蘇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和南京醫科大學,各自擁有自己的A類學科,整體的學科實力也比較突出,深圳大學雖然沒有A類學科,但是B類學科也不少,整體的學科實力也是可圈可點的,另外深圳大學的地緣優勢非常突出,有的其他高校無法比擬的優勢,因此也有希望能夠在“雙一流”評選當中勝出。
那麼你們是否認為河南大學和寧波大學在新一輪的“雙一流”評選當中會下車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發表不同觀點和看法。
㈥ 雙一流大學是什麼 和985 211有什麼區別
「雙一流」是指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和985、211區別如下:
1、985、211側重對大學的評定,「雙一流」側重對學科的評定
無論是「985工程」的39所大學(含國防科技大學)還是「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學,都是基於對學校綜合實力的整體評價。盡管之前也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和二級學科的評定,但社會對一所大學的整體認知,還是只看「牌子」不看學科,影響並不大。
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則是先有「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137所),再在此基礎上選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也就是說,先看一所大學有沒有若干個很強的學科(專業),再主要根據學科綜合實力來評定一所大學的強弱。
2、985是211的「升級版」(211包含985),「雙一流」則不存在交叉。
如果說211是重點班,985就是重點班裡的重點班。「985工程」大學均為教育部或其他中央部委直管,也稱部屬高校;除985外的「211工程」大學則多為省部共建高校,地方屬性更強一些。但985大學都是211大學。
「雙一流」則是兩個平行的評價體系。「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重在一流學科基礎上的學校整體建設、重點建設,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和創新能力,共計42所,在原來39所985大學基礎上新增3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重在優勢學科建設,促進特色發展,共計95所。除了之前的大部分「非985」211大學,主要增加了26所特色明顯的高校,其中藝體類高校有6所:中國音樂學院、中央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上海體育學院、上海音樂學院、中國美術學院。
3、985、211是固化的標簽,「雙一流」則是有進有出
985、211高校名單確定已有近20年,這兩項工程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缺陷也有目共睹,很多非985/211高校發展很快,但是受制於「非重點」「非部屬」的標簽,學校辦學實力並不為社會所認可。很多地方和大學對此多有不滿。
而「雙一流」是一個動態建設過程,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的。教育部明確提出:「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並減小支持力度。對於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建設期末,將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
(6)一流學科非211的大學擴展閱讀:
2015年10月,國務院公布的《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國家「雙一流」建設由此拉開大幕。「雙一流」建設是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繼「211工程」、「985工程」之後的又一國家戰略。2016年2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快「雙一流」建設。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回答「雙一流」相關問題時說:「到此為止, 雙一流 建設頂層設計、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選標准、遴選機構、工作程序都具備了……我們最近正在組建專家委員會,在專家委員會基礎上,確定標准進行遴選,爭取上半年完成這個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設學校和學科的名單。」
㈦ 雙一流大學與985/211工程有什麼區別
雙一流比985/211工程的覆蓋面要廣。
雙一流包含兩個層次,世界一流大學和世界一流學科。
第一個層次,世界一流大學,包括以前所有的39所985院校,以及3所原211院校(鄭州大學、雲南大學、新疆大學),可以稱之為985的放大版。
第二個層次,世界一流學科,包含以前的所有211院校,以及部分非211的院校,可以稱之為211的放大版。
㈧ 雙一流學科大學,是否可理解為對原211重點大學的一次淘汰
不是這樣理解的。
目前的雙一流院校及專業基本上仍然是原來的985、211重點大學或重點學科,只是進行了重新的重組和部分選優。
㈨ 為什麼自從雙一流推出後很多人開始否定211的非一流學科的學生
這個問題問得好。
其實,源頭不是老百姓否定,而是有些地方帶頭帶得不好,比如一些體制內的單位招聘,寫明「本科必須是一流大學或者一流學科高校對應的一流學科」的人。再比如應屆碩士生落戶上海,也僅限於「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那麼考上原211的非一流學科專業,真的就跟普本沒區別了。這種消息很快就傳開,老百姓只不過是順著這個思路,也跟著一刀切罷了。
雙一流的初衷之一,本來是削弱高校歧視,但實際卻加大了歧視范圍,傷了更多人。有些人當年的分數本來可以輕松上雲大、鄭大、新大,但不想去,去了發達城市的211。結果呢,一夜之間,211文件失效了,這3所一下子成了「世界一流大學」,無論考公務員還是進體制都有優勢。那些高分考上了其它211的非一流學科的人卻被擋門外了。腸子不悔青了?
但,我想說,這不是你的錯。制度會變,你只要學好你的習就可以了。誰也不知過幾年又出什麼變化。不要想太遠。
你也不必太擔心,因為通常高校跟當地企業或國外院校有長期戰略合作,不會因有沒有「一流」標簽而改變,那些企業仍然會像往年一樣到你們學校做專場招聘,那些合作的國外院校也仍會每年有交換生名額。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四非」高校錄取分數一直很高,因為這些高校的就業平台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