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科平台
Ⅰ 重點大學的優勢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大學
截至2011年年末,985工程共有39所高校。此後,教育部表示985工程和211工程的規模已經穩定,將不會再新增高校,於是引入動態競爭機制,實施「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高校從屬於「211工程」建設的學校但不屬於「985工程」建設的部屬高校中選擇。「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項目的主要任務是以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學科前沿,在行業特色型大學的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重點建設一批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從而大力提高建設學科的科技創新能力和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的能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作為國家重點工程長期實施,由於平台建設方式和985工程平台相同,所以稱為「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建設平台」,簡稱「特色985工程」,「特色985工程」大學基本上是沒有經歷過合並重組的行業特色型大學,學科精度極高,擁有一至兩個全國頂尖的學科,在行業內認可度極高,具有深厚的行業底蘊和學科積淀。985平台院校名單如下:
985平台名單
學校名稱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哈爾濱工程大學
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東理工大學
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學
現代攻防與先進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
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
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平台
中國石油大學
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武漢理工大學
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中醫葯大學
中醫葯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上海財經大學
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葯科大學
新葯發現理論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學
國家軌道交通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交通大學
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化工大學
綠色化工與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河海大學
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合肥工業大學
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財經大學
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北電力大學
電力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長安大學
公路建設與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江南大學
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林業大學
應對全球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東北林業大學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高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中農業大學
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生長發育調控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傳媒大學
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暨南大學
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科技大學
新材料與冶金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政法大學
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農業大學
(正式名稱未公布)
北京郵電大學
(正式名稱未公布)
「2011計劃」全稱「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是繼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之後,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於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該計劃以人才、學科、科研三位一體創新能力提升為核心任務,通過構建面向科學前沿、文化傳承創新、行業產業以及區域發展重大需求的四類協同創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機制體制改革,轉變高校創新方式。該計劃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旨在突破高校內外部機制體制壁壘、釋放人才、資源等創新要素活力。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已進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
『2011計劃』提出面向各類高校開放,不限定范圍,不固化單位。這個計劃實施下來,將不會有『2011高校』這個概念,只有『2011協同創新中心』這個實體。」
2012年度首批14家「2011協同創新中心」名單
序號
中 心 名 稱
主 要 協 同 單 位
類別
1.量子物質科學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科院物理所等
2.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大學、中國南海研究院、海軍指揮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社科院邊疆史地中心、中科院地理資源所等
3.宇航科學與技術協同創新中心
哈爾濱工業大學、中航科技集團等
4.先進航空發動機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工業集團等
5.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
四川大學、清華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南開大學等
6.河南糧食作物協同創新中心
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省農科院等
7.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
北京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南大學等
8.天津化學化工協同創新中心
天津大學、南開大學等
9.司法文明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政法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
10.有色金屬先進結構材料與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中南大學、貴州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鋁業公司、中國商飛公司等
11.長三角綠色制葯協同創新中心
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大學、上海醫葯工業研究院、浙江食品葯品檢驗研究院、浙江醫學科學院、葯物制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12.蘇州納米科技協同創新中心
蘇州大學、蘇州工業園區等
13.江蘇先進生物與化學製造協同創新中心
南京工業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南京郵電大學、中科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等
14.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
中國科技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上海技物所、中科院半導體所、國防科技大學等
名單如下:
部委
所在地
院校
中國部委中國大陸名單
教育部
北京市(24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央音樂學院、中央戲劇學院、中央美術學院、北京化工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傳媒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主管)、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華北電力大學、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上海市(8所)
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東華大學、上海財經大學
江蘇省(7所)
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國礦業大學、河海大學、中國葯科大學、南京農業大學、江南大學
湖北省(7所)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陝西省(5所)
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陝西師范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四川省(4所)
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
山東省(3所)
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吉林省(2所)
吉林大學、東北師范大學
廣東省(2所)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
遼寧省(2所)
大連理工大學、東北大學
天津市(2所)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
黑龍江省(1所)東北林業大學
湖南省(2所)
中南大學、湖南大學
重慶市(2所)
重慶大學、西南大學
安徽省(1所)
合肥工業大學
浙江省(1所)
浙江大學
福建省(1所)
廈門大學
甘肅省(1所)
蘭州大學
軍委
湖南省(1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北京市(1所)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工信部
黑龍江(2所)
哈爾濱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
北京市(2所)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
江蘇省(2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陝西省(1所)
西北工業大學
國家民委
北京市(1所)
中央民族大學
湖北省(1所)
中南民族大學
四川省(1所)
西南民族大學
甘肅省(1所)
西北民族大學
寧夏區(1所)
北方民族大學
遼寧省(1所)
大連民族學院
公安部
北京市(1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遼寧省(1所)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河北省(1所)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學院
河南省(1所)
鐵道警察學院
浙江省(1所)
公安海警學院
國僑辦
廣東省(1所)
暨南大學
福建省(1所)
華僑大學
中科院
北京市(1所)
中國科學院大學
安徽省(1所)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上海市(1所)
上海科技大學(籌)
交通部
遼寧省(1所)
大連海事大學
共青團中央委員會
北京市(1所)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外交部
北京市(1所)
外交學院
司法部
河北省(1所)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
衛生部
北京市(1所)
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現名北京協和醫學院-清華大學醫學部)
國家體育總局
北京市(1所)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辦公廳
北京市(1所)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華全國總工會
北京市(1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
中華婦女聯合會
北京市(1所)
中華女子學院
中國民用航空總局
天津市(1所)
中國民航大學
四川省(1所)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Ⅱ 中國各個學科的大學排名從哪裡能看
教育部評估中心(http://www.heec.e.cn/)可以有各個學校各個學科的評估情況。
大學排名是根據各項科學研究和教學等標准,以英文發表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針對相關大學在數據、報告、成就、聲望等方面進行數量化評鑒,再通過加權後形成的排序。世界很多教育機構都有針對國內外大學、商學院或MBA的排名,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社會和商業影響。其中,國內大學排名中,影響力較大的是武書連版中國大學排行榜,校友會版中國大學排行榜和網大版中國大學生源排行榜。
當前幾大主流世界大學排名分別為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RWU)、QS世界大學排名、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雜志THE世界大學排名、荷蘭萊頓大學世界大學排名。排名對大學科研教學水平提升、形象推廣與其在與國際合作對象的行銷上,有著深遠的影響。
排行原則:
為了規范大學排名機構的行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歐洲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於2004 年共同發起成立了大學排名國際專家組。2006 年5 月在柏林召開的第二次會議上,討論通過了一系列高等教育排名的質量標准和操作範例,即柏林原則。該原則共有16 項,從排名的目的、指標設計與權重、數據收集與處理和結果公布4 個方面進行了規定,以作為對高等教育機構進行排名需遵守的共同准則。
排名目的:排名是評估高等教育投入、過程與產出質量的方式之一。排名可以提供比較的信息並增進對高等教育的了解,但不能是唯一一種用來評價高等教育應是什麼與應做什麼的方式。排名可以提供一種市場觀點,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評價機構有關評估工作的補充。
排名的目的與對象應當非常清晰。排名必須根據其目的來設計。為特定目的或特定對象設計的指標可能並不適合於其他目的或對象。
指標設計與權重:盡可能選擇產出而非投入的指標來評價。投入指標可以反映出一所學校的一般情況,而且也較容易獲得;產出指標則更能提供高等教育機構或專業的聲望和(或)質量更為精確的評價。排名者應確保兩者之間的平衡。
數據收集與處理:排名要注重文中所有原則倡導的倫理標准和好的做法。為確保每項排名的可靠性,負責數據搜集、使用和進行實地訪問的評價者須盡可能客觀、公正。
盡可能地使用審核過的、可以核實的數據。採用這些數據有許多好處,比如高等教育機構認可這些數據,而且在機構之間具有可比性、一致性。
結果的公布:為受眾提供關於排名的全部信息,使他們清楚地了解排名的過程,讓其可以自由選擇排名的呈現方式。這樣,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機構或專業排名的指標。另外,他們也應當有機會決定指標權重的分配。
通過恰當的方法減少或消除原始數據中的錯誤,組織、公布的方法要能保證出現的錯誤能及時被改正,高等教育機構和公眾應該被告知排名中曾出現的錯誤。
排名最初是由於本科生和其父母的關心應運而生的,後來延伸應用於大學招收優秀學生和擴大募款來源的用途上。
根據國際研究顯示,優秀學生認為大學排名前茅,有益於協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工作機會、更優厚的薪資結構和社會地位。各國排名居前的名牌大學和具有特色的新興大學常獲得政府巨額的教育補助和優秀學生的青睞。定位不明確並排名居末的大學,其學生來源和優秀學生比例則可能逐年下降。今天的排名影響著一大批與利益攸關的選擇;再者由於各校強項不一,有的是由於歷史悠久、校友貢獻良多、國家資源投入、科學研究地位而使其穩定領先;有的則迅速改善自身的缺失,並強化既有的特色,而得以在個類的排行榜上逐年提升。
一般認為,由於全球學習英語的人口最眾、英語對國際的影響力最廣泛,所以英語系國家的大學院校比較注重大學排名。而非英語系國家的眾多歐洲大學,雖然具有悠久的歷史(如法國),學術水平也較為平均(如德國),但英語並非為發表其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的語言,所以將之納入以英語世界大學排名榜內,實未達致客觀標准。此外,大學排名的標准項目內,特別是有關人文與社會科學的指標,由於需要本國的語言、文化、歷史、政治、商業、社會等特定背景參考,遂發展出另外以社會科學為主的商學院、企業管理碩士等更細膩的評鑒。
Ⅲ 求」985學科創新平台」,詳細的
哈爾濱工程大學 「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學精確打擊、高效毀傷與主動防護」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科技大學「冶金工程研究院」和「新材料研究院」創新平台
華東理工大學「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學科創新平台
長安大學「公路建設和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平台」。
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運輸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創新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凈利用」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 「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創新平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中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江南大學「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林業大學「應對全球變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河海大學「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合肥工業大學「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武漢理工大學「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化工大學「綠色化工與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東北林業大學「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高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陝西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大學「教師教育」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農林實踐基地項目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科群」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Ⅳ 合肥工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有哪些學科
合肥工業大學 985平台 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
這里名單很回齊全,全國各985平台:答http://ke..com/view/3708723.htm#2
Ⅳ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建設高校是什麼意思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務院決定建設「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又稱「特色985工程」,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負責。 項目的主要任務是以國家和行業發展急需的重點領域和重大需求為導向,圍繞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和學科前沿,提升行業特色型大學全國頂尖的優勢學科實力,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學科群。「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相當於一個Ⅰ類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該項目與「985工程」同期執行,每期獲得的中央財政資金額度與「985工程」高校接近。
Ⅵ 大學期間可參與的有哪六項創新創業與學科競賽平台
我以前參加的有數學建模競賽,數學競賽
Ⅶ 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高校有哪些
進入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高校一共有三十多所,都是部屬211全國重點大學,詳細名單如下所示
Ⅷ 985平台的高校名單
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高校類別高校名稱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名稱國防類哈爾濱工程大學 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南京理工大學現代攻防與先進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信息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北京郵電大學社交網路分析與網路信息傳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中國傳媒大學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材料類北京科技大學新材料與冶金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武漢理工大學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交通類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長安大學公路建設與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化工類華東理工大學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北京化工大學綠色化工與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資源類中國礦業大學 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 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平台 中國石油大學 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北電力大學電力科學與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河海大學 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汽車類合肥工業大學 節能環保汽車及其製造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輕工類江南大學食品精深加工與安全控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財經類中央財經大學 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上海財經大學 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財經大學 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農林類北京林業大學 應對全球化的森林生態系統恢復重建與可持續經營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東北林業大學 森林資源可持續經營與高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中農業大學 農業生物遺傳改良和生長發育調控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農業大學 (正式名稱未公布) 西南大學「現代農業科學」優勢科學創新平台人文類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政法類中國政法大學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醫葯類中國葯科大學新葯發現理論與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葯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I類985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清華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北京大學——分子科學科技創新平台
復旦大學——先進材料科技創新平台
上海交通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科技創新平台
浙江大學——信息與控制科技創新平台
南京大學——物質科學科技創新平台
西安交通大學——先進製造科學與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哈爾濱工業大學——宇航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科技創新平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我國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開大學+天津大學——綠色化學化工科技創新平台
中山大學——生物資源科技創新平台
四川大學——西南資源環境與災害防治科技創新平台
北京師范大學——地球表層過程與綜合減災科技創新平台
吉林大學——物質制備科學科技創新平台
廈門大學——化學科技創新平台
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學與生物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中南大學——有色金屬材料及其資源科技創新平台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科技創新平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科學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北京理工大學——爆炸、毀傷與安全科技創新平台
西北工業大學——無人航行科技創新平台
哈爾濱工程大學——現代艦船與深海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空飛行器設計製造與飛行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南京理工大學——現代攻防與先進裝備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同濟大學——城市建設與防災科技創新平台
東南大學——通信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大連理工大學——綠色能源資源與精細化工高技術科技創新平台
東北大學——現代冶金與材料過程工程科技創新平台
蘭州大學——西北資源環境與生態科技創新平台
山東大學——功能材料科技創新平台
電子科技大學——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平台
北京中醫葯大學——中醫葯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先進軍事綜合電子信息系統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先進雷達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政法大學——法治建設與人才培養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長安大學——公路建設和交通運營保障科學與技術創新平台
中國礦業大學——煤炭資源安全開采與潔凈利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系統過程與礦產資源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國石油大學——油氣資源勘探開發與轉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中央財經大學——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西南交通大學——國家軌道交通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華東理工大學——煤的清潔高效利用與石油化工關鍵技術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河海大學——全球水循環與國家水安全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I類985工程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北京大學——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化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武漢大學——信息資源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南開大學——跨國公司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清華大學——現代管理與技術創新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南京大學——漢語言文學與民族認同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特色教育體系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吉林大學——東北亞研究與東北振興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中山大學——港澳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廈門大學——東南亞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四川大學——宗教與社會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山東大學——審美文化研究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
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Ⅸ 全國各個著名大學的簡介
NO.1中央財經大學
強勢學科:國民經濟學、區域經濟學、財政學、金融學、產業經濟學、國際貿易學、勞動經濟學、統計學、數量經濟學、國防經濟、會計學。985平台:經濟學與公共政策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2上海財經大學
國家級重點學科:財政學、會計學、經濟思想史、金融學(培育)985平台:經濟學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3西南財經大學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統計學985平台:金融學科群與中國金融創新發展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4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經、法、管學科融通創新與社會建設優勢學科創新平台。國家級重點學科:會計學、財政學、金融學、民商法、經濟史(重點培育學科)
NO.5華中師范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中外政治制度、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漢語言文字學、中國近現代史、農葯學、理論物理、文藝學(培育)985平台:教師教育創新平台項目計劃
NO.6暨南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產業經濟學、金融學、文藝學、水生生物學985平台:華僑華人研究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7中國傳媒大學
國家重點學科:新聞學、廣播電視藝術學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傳播學985平台:數字媒體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8華中科技大學
教育部直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國家首批「985工程」、「211工程」
NO.9武漢理工大學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船舶與海洋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與化學、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輪機工程、水聲工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礦物加工工程985平台:綠色建材與新材料優勢學科創新平台
NO.10深圳大學
國家工程實驗室:大數據系統計算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
Ⅹ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的高校名單
黑龍江哈爾濱工程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北京市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華北電力大學、北京化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礦業大學陝西省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長安大學江蘇省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葯科大學、河海大學、江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上海市上海財經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安徽省合肥工業大學重慶市西南大學四川省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湖北省中國地質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華中農業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廣東省暨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