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分段
『壹』 中國古文分段標志也是空兩格嗎
古文未曾見有分段的,只有句讀。古書中,一般都是紅點標記分句。後來的分段,是回後人根據文答章段意分出來的。
如果說古文中有分段,不是在文章中,而是在奏摺、上表中,不是空兩格,而是頂格突出。豎排寫的時候,遇到「聖上」「天子」等詞,一定要寫在某列第一,並突出一個字。
這個屬於分攤的話還具體的,還真的不太了解。
『叄』 如何劃分文言文的節奏
劃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讀節奏的方法:
1、句首發語詞、關聯詞語後面要有停頓。文言文中有些虛詞放在句子的開頭,起強調語氣或領取全句乃至全段的作用。
例如:「夫」、「蓋」、「故」、「惟」、「至若」、「若夫」、「誠宜」等,在這些詞語後面應稍作停頓。
例如: 夫/環而攻之;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故/有所覽輒省記
2、文言文中連在一起的兩個單音節詞,朗讀時必須分開,而不能讀成雙音合成詞。
例如:可/以一戰;中/間力拉崩倒之聲;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3、根據語言順序來處理停頓,即主謂之間應停頓,動賓之間應停頓。
例如:佳木/秀而繁陰;問/今是何世;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4、充當狀語的名詞和中心詞之間要連讀,即名詞作狀語時,一般在該詞前停頓,且不能把狀語與中心詞讀開。
例如:其一/犬坐/於前;山行/六七里
5、朗讀停頓要體現出省略成份,不能把成份省略當作沒有省略來讀。
例如: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6、利用對文意的理解來確定停頓。在朗讀文言文時,要根據語境理解文意,只有確切地理解了文意,才能准確地停頓。
例如: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7、並列短語間要停頓。
例如:山餚/野蔌;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8、不能停頓的情況:
偏正短語:例如:而/鄉鄰之生/日蹙
介賓短語:例如:不足/為外人/道也;生/於憂患;其/如土石何
9、對文言文中的國名、年號、官職、史實、地名要了解清楚,切不可破讀。
例如:虞山/王毅/叔遠甫/刻
10、詩句節拍間要停頓。古詩的朗讀有其規律性,一般說來是兩字一停頓,即按音節停頓。
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 ;天門/中斷/楚江/開
也可以按意義單位停頓:例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天門中斷/楚江開
『肆』 黔之驢文言文如何分段
黔之驢文言文分段如下:
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回放之山下。虎答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盪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
本文選自《柳河東集》卷一九,作者柳宗元。與《臨江之麋》和《永某氏之鼠》都是柳宗元《三戒》的文章,而《臨江之麋》、《黔之驢》和《永某氏之鼠》則分別寫了「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的三種表現:「依勢以干非其類」,「出技以怒強」,「竊時以肆暴」。因此,具體而言,本文旨在諷刺那些無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聯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諷刺的是當時統治集團中官高位顯、仗勢欺人而無才無德、外強中乾的某些上層人物。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只要敢於斗爭,並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而勝之。
『伍』 文言文大全孫權勸學分段1∼3段大意是什麼
《孫權勸學》選自北宋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撰的一部編年體通史一一《資治通鑒》。 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嘆服並與之「結友」的佳話。先寫孫權勸學,呂蒙「乃始就學」;後寫魯肅「與蒙論議」「結友而別」。該文既記敘孫權勸告呂蒙讀書,呂蒙讀書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贊揚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後天學習的重要性,無論一個人先天天賦多好,如果後天不學習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個人即使基礎差,但只要端正態度,刻苦努力,就能學到知識,並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和辦事能力,並告訴人們不要以一成不變的態度看待他人,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譯文
當初,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事務,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來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成為學識淵博的人嗎?我只是讓你泛覽書籍,了解歷史罷了。你說軍務繁多,哪個像我(事務多)呢?我經常讀書,自己認為很有好處。」呂蒙於是開始學習。當魯肅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一起談論議事,魯肅十分吃驚地說:「你現在的(軍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乾和謀略,不再是原來的那個吳縣的(沒有學識的)阿蒙了!」呂蒙說:「讀書人(君子)分別幾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長兄你認清這件事為什麼這么晚呢?」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和呂蒙結為朋友後分別了。
『陸』 文言文學弈怎麼分段要分段
文來言文 學弈5個層次:
第一句是自一層意思,指出弈秋這個人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這句話為下文做了鋪墊,因為「名師出高徒」,他的學生肯定都是高手,而且一定是高手如雲。
第二層(第二句),弈秋教的其中一個專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話完全記在心裡。
第三層(第三句),弈秋教的另一個雖然在聽,心裡卻在想著也許就有天鵝飛來,想著要拿起弓和帶絲繩的箭去把它射下來。
第四層(第四句),雖然兩個學生在一起學習,但後一個人不如前一個人學得好。
第五層(第五句),通過議論,說明專心致志的重要性。
『柒』 21課文言文二則分段
對於您提出的問題。因為文言文分段是根據特定的語句或者作者想要表達的意思去分段的,不能夠隨意進行分段。
『捌』 一些古文的分段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版積蹞步,無以致權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強調積累的重要性)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螾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強調持之以恆的重要性)
『玖』 文言文豎排版抄寫要分段嗎
除了書法作品外,抄寫古文必須分段,如果原文有標點的,必須加標點。
如果原文沒有分段也沒有標句讀,可按原文抄寫。但大多數古籍已經經過後人標了句讀,如圈點、頓號。
『拾』 文言文誇父逐日分段
原文
誇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專澤。未至,道屬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注釋:
①逐走:賽跑。逐:競爭。走:跑。
②入日: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飲:很想能夠喝水解渴。
④河,渭:黃河,渭水。
⑤北飲大澤:大湖。傳說縱橫千里,在雁門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鄧林:地名,現在在大別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處。鄧林既「桃林」。
⑧未至:沒有趕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棄:遺棄。
翻譯:
誇父與太陽競跑,一直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黃河、渭河喝水。黃河、渭河的水不夠,又去北方的大澤湖喝水。還沒趕到大澤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遺棄的手杖,化成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