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譯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1 10:36:09

『壹』 文言文截竿入城遂依而截之什麼意思

為了說明白,不妨從全文說起。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內初豎執之,不可容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意思是: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依而截之:(這人果然)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其實,長竿可以放倒順著城門進去的。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老頭兒更加蠢笨,出了一個餿主意。

『貳』 截竿入城的文言文分別從魯人和老者的角度寫出此文的寓意

①執——拿。
②俄——一會兒。

老父(fǔ)——對老年人的尊稱。回
③遂——於是。
魯國有個拿著答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啟示】
如果說賣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話,那麼,那個喜歡擺老資格、教訓人的白鬍子老頭兒更加蠢笨。有些「老資格」總是喜歡按老經驗、老規矩辦事,他們不善於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考慮極簡單的、甚至是一般常識范圍內的問題,結果,出了很多餿主意。

『叄』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譯

截竿入城
魏晉:邯鄲淳 撰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入城門的人,開始時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去;又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去。他實在是想不出什麼辦法來了。不久,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不是最有學識的人,只是見過的事情很多!你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於是那個魯國人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注釋
者:代詞。可以譯為「的人」。
初:開始時,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進去;進入。
執: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會兒,不久。
至:來到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於是,就。
計:計謀,辦法。
而:連詞,表承接,然後。
老父(fǔ):古時對年長的男人的尊稱。
聖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麼,為什麼。
中截:從中間截斷。「中」在這里作「截」的狀語,裁斷。
之:代詞。此處代長竿。
但:只,僅,只是。
以:用。

道理
「執長竿入城門者」魯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 。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絕不能盲目地順從別人的意見。

『肆』 《截竿入城》文言文魯人和老人角度的寓意

這個故事很常見也很容易懂,但是其豐富的寓意給我們帶來的卻是多元的思考、深刻的啟示。首先,從整個故事的本意來看,它諷喻的第一對象乃是「見事多矣」的老父。見多識廣、經驗豐富的老先生給執竿入城的魯人出的主意看似合理,實際上並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一個愚蠢的人,還自稱見識廣,這是對自作聰明的人的極大諷刺。由此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對具體事情不具體分析,憑經驗辦事容易把事情搞砸,經驗主義要不得。 其次,我們從執竿入城的魯人角度來思考。執竿入城,竿是長竿,城門大小確是有限,橫豎都進不得城門,於是這個魯人就束手無策了。我們認為並不是魯人真的「計無所出」,而是他沒有好好動腦筋,多換幾個角度試試,只有打破思維定勢的束縛,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長竿有長竿的用處,如果截開了可能就失去其使用價值,即使能夠拿得進城,又於事何補呢?自己沒有解決問題的辦法,別人給你出主意,你也應該仔細考慮考慮這個主意的可行性。總之,輕信盲從是可悲的。 最後,綜合以上兩個角度,不論是執竿入城的魯人還是「見事多矣」的老父都應該打破思維定勢,開動腦筋,運用發散思維,多角度多側面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們周圍不乏這樣的「老父」、這樣的「魯人」,我們只有克服「老父」自以為是、自作聰明的經驗主義做法,丟掉「魯人」輕信盲從的思想,多動腦筋,善於創新,才能不斷解決工作學習中出現的新問題,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來源:語文世界(初中版)

『伍』 如果是你怎樣勸告那個魯國人(截竿入城文言文)

你扛的這個長竿是要用的,截斷之後扛進去就沒有用了。你完全可以把竿子的一頭朝著城門扛過去。

『陸』 戴竿進城文言文翻譯

有個類似的。沒看到戴竿進城。
截竿入城

原文: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版不可入;橫執之,亦不權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作品名稱

《截竿入城》

外文名稱

Sectional rod into the city

作品別名

《魯人鋸竿入城》

創作年代

魏晉時期

作品出處

《笑林》

譯文

 聽語音

魯國有個拿著長竿子進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他實在是想不出什麼辦法來了。不久,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雖然不是聖賢,只不過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間截斷後進入城門呢?」於是那個魯國人依從了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柒』 課外文言文(10分)截竿入城魯有 執 長竿入城門者, 初 豎執 之 ,不可入;橫執之, 亦 不可入,計1無所


小題1:(6分)執:拿著初:開始之:代指長竿
亦:也內非:不是以:用
小題1:(2分)橫著拿容竹竿,也進不去,一點辦法也想不出來。
小題1:(2分)魯人:愚蠢,盲目聽從,遇事不思考
老父:自作聰明,好為人師

『捌』 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譯

<截竿入城>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截竿入城>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截竿入城>道理--------
「執長竿入城門者」蠢人,做事不會思考,死板的循規蹈矩,不知變通 。
「老父」還不如蠢人,自作聰明,亂作指揮,弄巧成拙 ,但樂於助人。
事實可以一手拿著竹竿的一頭,把竹竿的另一頭放在地上,成一個斜坡,進入城門,如果把竹竿放平進去,容易扎瞎別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體。
這個故事說明了兩點:
1, 把三維歐式變換限制在二維,會導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無法解決,也是解決的不那麼完美。
2, 有些時候,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其實分而治之是可以解決的,也就是把大問題化為小問題。老父的方法用現在的cagd語言來講就是piecewise.
字詞理解
者:代詞。可以譯為「……的人」
初:開始時
入:進去;進入
執:握,持,拿
亦:也
俄:一會兒,不久
至:來到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就
計:計謀,辦法
而:連詞,表承接,然後
老父:老人。古時指老年男子。
聖人:最完善、最有學識的人。
何:疑問代詞,怎麼,為什麼。
中截:從中間截斷。「中」在這里作「截」的狀語。
遂:就
之:代詞。此處代長竿。
但:只
啟示:自作聰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決不能做自作聰明、好為人師的人。另外,虛心求教的人同樣也應積極動腦筋,決不能盲從別人的意見。

『玖』 文言文《截竿入城》的翻譯

原文
魯有執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之,不可入,橫執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聖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想要進城門,但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什麼辦法來了。過了一會兒,有個年長的男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經歷了很多的事情,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再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拾』 文言文截竿入城、管寧割席、錫餳不辨、齊庄公出獵、楚人學舟、世無良貓、馬價十倍、執泥繪像的翻譯。急!

截竿入城譯文
魯國有個拿著長長的竿子進入城門的人,起初豎立起來拿著它,不能進入城門,橫過來拿著它,也不能進入城門,實在想不出辦法來了。一會兒,有個老人來到這里說:「我並不是聖賢,只不過是見到的事情多了,為什麼不用鋸子將長竿從中截斷後進入城門呢?」那個魯國人於是依照老人的辦法將長竿子截斷了。

管寧割席譯文
http://ke..com/view/137252.htm

錫餳不辨
明代有個著名的醫生戴原禮剛來到京城,聽說有一家醫葯店醫術十分高,治病很有效,親自去拜訪。(到了那裡)看見求(他)治病的很多很多。一個來治病的人剛拿到葯方要走,(那人)追來說:「煎這葯前往裡面加一塊錫。」戴原禮很奇怪,就問原因。(他)說:「這是古葯方。」 不知道古葯方是糯米所煎糖啊。 嗟乎!(感嘆詞)現在庸醫胡說(自己)很熟悉古葯方,大部分都辨認不清錫和餳的區別啊!

齊庄公出獵
齊國國王莊公出門打獵,有一隻螳螂舉起腳,准備和他的馬車車輪子搏鬥。(庄公)問他的車夫說:「這是什麼蟲啊?」車夫說:「這是螳螂。作為蟲來說,(它是那種)只知道進不知道退的,不估計一下力量對比就輕率和敵方對陣。」庄公說:「這蟲子要是人,必定是天下勇士啊。」於是讓車繞道避開了它,後來勇士都投奔了庄公。

楚人學舟
楚國有個學習駕船的人,他開始學的時候,調頭、轉彎、快、慢,都只聽從船師傅的話。於是在江中島嶼之間小試,所做的沒有不隨自己的意願的,於是楚人以為自己掌握了駕船的技術。馬上謝別了船師傅,用椎敲鼓(古人是靠擊鼓來發布號令的)徑直前進,突然碰到大的險境,就四處張望嚇破了膽,槳墜入江中,舵失去操控。然而造成現在的危機的地方,難道不是前幾天的小試幸運的地方嗎?

世無良貓
有個人十分討厭老鼠,傾家盪產討得一隻好貓,用大魚大肉去餵食那隻貓,用棉墊毯子做貓窩。貓吃的又飽睡的又舒服,於是不去捕鼠了,有的時候貓甚至與老鼠一塊玩樂,老鼠因此更加猖狂!這個人十分的恐慌,把它趕走了,於是再也不在家裡養貓了,認為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什麼好貓啊!是沒有好貓嗎?是那個人不會養貓。

馬價十倍
有個要出賣駿馬的人,連續三天站在集市上(賣馬),人們不了解那馬。這人就去見相馬的專家伯樂說:「我有匹好馬想要賣掉它,連續三天呆在集市上,沒有人來過問,希望您給幫幫忙,去圍著我的馬轉個兒圈看看它,臨走時再回過頭去看它一眼,我願意奉送給您一天的收入。」 伯樂接受了這個請求,就去圍著馬轉圈而看了一看,臨走的時候又回頭看了一眼。這匹馬的價錢立刻暴漲了十倍。

執泥繪像
劉元卿有一篇寓言「執泥繪像」,故事是這樣: 歙州一帶的習俗是經商。那裡有個讀書人,他父親年輕的時候到秦隴一帶經商,離家三十多年了,只是當初畫在堂屋裡的一幅像還保存在那裡。有一天他父親回來了。這人疑心他不是自己的父親,就暗中拿著畫像來同他比較,感到沒有一處相似的,就攔在門外說:「我父親的像又胖又白,而你又黑又瘦。我父親鬍子很少,而你卻長著這么多的鬍子,鬢角也都白了。至於鞋帽衣服就更不一樣了。」這時他母親出來看了以後也說:「啊!果真跟畫像差遠了。」過了一會兒,他父親同他母親多次提起過去的事,並談到當時畫匠的姓名以及繪畫的經過,他母親這才高興地「啊」了一聲說:「這是我的丈夫呀!」兒子這時才施禮,認了自己的父親。

熱點內容
抗癌生物 發布:2025-05-12 05:09:05 瀏覽:656
巨鵬生物 發布:2025-05-12 03:15:27 瀏覽:869
絲足老師 發布:2025-05-12 01:30:24 瀏覽:608
當教師好還是公務員好 發布:2025-05-12 00:53:30 瀏覽:853
考研英語真題下載 發布:2025-05-12 00:24:07 瀏覽:454
2017美術生高考綜合分 發布:2025-05-12 00:20:15 瀏覽:883
清風校園手抄報資料 發布:2025-05-11 21:08:53 瀏覽:612
安溪是哪個市 發布:2025-05-11 19:17:34 瀏覽:708
京芳教育 發布:2025-05-11 14:06:12 瀏覽:943
雲南白葯膏多少錢 發布:2025-05-11 12:53:15 瀏覽: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