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棄秋文言文

棄秋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1 12:38:31

1.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的棄什麼意思。

司馬光砸缸文言文「棄」:放棄、舍棄的意思。

司馬光砸缸,著名歷史故事,發生在宋朝河南光山。講述司馬光用大石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出自於《宋史》。

原文: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也。光生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飢渴寒暑。群兒戲於庭,一兒登瓮,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瓮破之,水迸,兒得活。——元末·阿魯圖《宋史》

譯文:

司馬光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司馬光7歲時,已經像成年一樣(古代成年指弱冠,16歲,並非如今的18歲)特別喜歡聽人講《左氏春秋》,了解其大意後回來講給家人聽。從此對《左氏春秋》愛不釋手,甚至忘記飢渴和冷熱。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裡面玩,一個小孩站在大缸(瓮指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沒,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馬光拿石頭砸開了缸,水從而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1)棄秋文言文擴展閱讀:

司馬光小小年紀就可以臨危不亂,大家紛紛贊揚,司馬光一夜成名,並且這個小故事成了家喻戶曉的事情。

讓司馬光一夜成名的這個小孩就是上官尚光,是司馬光從小一起長大的同伴,司馬光救了他的性命,全家人不勝感激,拿著酒菜去司馬光的家裡感謝他。

後來這個小孩成了北宋有名的宰相,上官尚光長大之後,移居城西龍堤南坡,並建亭名日「感恩亭」,以報司馬光救命之恩。兩個人算是互相成全,司馬光救了他的命,司馬光也因為救了他的命,而受世人崇拜。

在宋神宗時,反對王安時施行變法,朝廷中很多大臣表示反對,司馬光就是其中一個。王安石變法之後,司馬光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主持編制了《資治通鑒》,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2. 《納之不棄》文言文閱讀翻譯器

華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難。(途中)有一個人想要搭船。華歆感到很為難。王朗說:專「(船里)恰好還很寬松,為屬什麼不同意?」後來作亂的人追上來了,王朗想要拋棄所攜帶的那個人。華歆說「先前之所以猶豫不決,正因為考慮到這種情況了。既然已經接納他,難道可以因為情況緊急就拋棄他嗎?」於是還像當初一樣攜帶救助這個人。世人通過這件事來評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對自己說的話負責任,答應別人的請求就要負責到底,不能失信於人。

3. 放棄了原本的打算用古文怎麼

放棄了原本的打算用文言說:棄之本謀。

4. 文言文翻譯,棄之

棄:動詞,丟棄、放棄。之:代詞:他或它。
棄之:扔掉它(他);放棄它(他)。

5. 謂之自棄也中棄在文言文翻譯是什麼

謂之自棄也中棄
對他自己放棄了中放棄

6. 文言文盡棄肉乃棄骨是什麼古文的

文言文「盡棄肉乃棄骨」應該是出自初中文言文《狼》。
原文: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
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後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浪之並驅如故。
屠大窘,恐前後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後,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後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翻譯: 一個屠夫傍晚回家,擔子裡面的肉已經賣完,只有剩下的骨頭。路上遇見兩只狼,緊跟著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扔給狼。一隻狼得到骨頭停下了。另一隻狼仍然跟著他。屠夫又把骨頭扔給狼,後面得到骨頭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頭的狼又趕到了。骨頭已經扔完了。但是兩只狼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後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屠夫看見田野里有一個打麥場,打麥場的主人把柴草堆積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屠夫於是跑過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不敢上前,瞪著眼睛朝著屠夫。
一會兒,一隻狼徑直走開了,另一隻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時間長了,那隻狼的眼睛好像閉上了,神情悠閑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腦袋,又連砍幾刀把狼殺死。屠夫剛想要走,轉身看見柴草堆的後面,另一隻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鑽洞進去,來攻擊屠夫的後面。身子已經鑽進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從狼的後面砍斷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殺死了。屠夫這才明白前面的那隻狼假裝睡覺,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誘惑敵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會兒兩只狼都被殺死了,禽獸的欺騙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給人們增加笑料罷了。

7. 形容棄惡從善的古文

初中語文課本「周處除三害」,比較出名的。原文節選自《晉書·周處傳》:周處,字子隱,義興陽羨人也。父魴,吳鄱陽太守。處少孤,未弱冠,膂力絕人,好馳騁田獵,不修細行,縱情肆欲,州曲患之。處自知為人所惡,乃慨然有改勵之志,謂父老曰:「今時和歲豐,何苦而不樂耶?」父老嘆曰:「三害未除,何樂之有!」處曰:「何謂也?」答曰:「南山白額猛獸,長橋下蛟,並子為三矣。」處曰:「若此為患,吾能除之。」父老曰:「子若除之,則一郡之大慶,非徒去害而已。」處乃入山射殺猛獸,因投水搏蛟,蛟或沉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人謂死,皆相慶賀。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始知人患己之甚,乃入吳尋二陸。時機不在,見雲,具以情告,曰:「欲自修而年已蹉跎,恐將無及。」雲曰:「古人貴朝聞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憂名之不彰!」處遂勵志好學,有文思,志存義烈,言必忠信克己。譯文:
周處年輕時,為人凶暴強悍,任性使氣,被同鄉的人認為是一大禍害。另外,義興的河中有條蛟龍,山上有隻白額虎,兩者一起侵害百姓。義興的百姓稱他們是三害,而這三害當中周處最為厲害。有人勸說周處去殺死猛虎和蛟龍,實際上是希望三個禍害互相拼殺後只剩下其中一個。周處就去殺死了老虎,又下河斬殺蛟龍。蛟龍在水裡有時浮起有時沉沒,周處與蛟龍一起漂遊了幾十里遠。經過了三天三夜,同鄉的人都認為周處已經死了,大家在一起互相慶祝。周處終於殺死了蛟龍從水中出來了。他聽說鄉里人以為自己已死而互相慶賀,才知道自己實際上被當作一大禍害,因此有了悔改的心意。於是就進入吳郡去找尋陸機和陸雲以求指點。當時陸機不在,只見到了陸雲,周處就把全部情況告訴了陸雲,並說自己想要改正錯誤,可是歲月已經荒廢,怕最終也不會有什麼成就。陸雲說:「古人珍視道義,認為早晨聽聞了聖賢之道,就是晚上死去也甘心,況且你的前途還是有希望的。再說,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如果有了志向,又何必擔憂好名聲不能遠揚呢?」周處從此改過自新,最終成為一位歷史上有名的忠臣。

8. 急不相棄文言文翻譯

把你問題搜到網路上

熱點內容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
教育雲公司 發布:2025-05-11 04:15:38 瀏覽:601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