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小學科學的目標

小學科學的目標

發布時間: 2020-12-01 13:02:27

1. 小學科學的SEST目標是什麼

小學科學《新課標》強調:「科學學習要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探究就是教師用問題引導,學生自主交流、互動合作、多方提出問題和尋求答案的過程。

2. 如何把握小學科學課教學目標,激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3. 從整個發展歷史分析,我國小學科學課程目的和目標發生了哪些變化

從整個發展歷史分析我國小學科學程序的目的性發生了很大變化

4. 我國小學科學教育目標有哪些內容

課標二的總要求是:通過小學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和方法,並嘗試應用於力所能及的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尊重證據、敢於質疑、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等情感態度價值觀。

5. 小學科學知識目標的分級思路是什麼

根據抄目前的政策,農民工子女初中襲畢業後,必須回戶口所在地讀高中、考大學。也就是說必須回戶口所在地參加中高考。當然外國戶口另當別論對於已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區,首先,要高度重視農民工子女參加流入地中考的強烈意願,對高中教育資源和職業教育資源進行有效規劃並合理配置。其次,各地現行政策存在「一刀切」與簡單化現象,各地需要作出有針對性的調整。對於還未出台流入地中考政策的地區,政策設計要充分考慮農民工子女流入地中考的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使政策既符合農民工子女家庭的教育需要,又能保證城市高中教育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序供給。

6. 談談如何有效設計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目標

一、目標設計要明確
如果一節課設計的教學目標在每堂課都能用的就不是版自己的教學目標,它權是沒有意義和價值的,應該把它刪掉。
二、目標設計要具有操作性,能夠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監測的
教學目標是體現整個課堂教學活動內容的方式和步驟,是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方法。設計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才能使學生探究的內容全面,價值更高。
三、目標設計要有針對性
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就是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活動需要設計的教學方法,它具有讓學生有效了解科學知識的作用。

7. 小學科學新課程的三個目標

一、總目標
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知道與周圍常見事物有關的淺顯的科學知識,並能應用於日常生活,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嘗試應用於科學探究活動,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保持和發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形成大膽想像、尊重證據、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科技的新發展。

二、分目標
(一)科學探究
1.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
2.能通過對身邊自然事物的觀察,發現和提出問題。
3.能運用已有知識作出自己對問題的假想答案。
4.能根據假想答案,制定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計劃。
5.能通過觀察、實驗、製作等活動進行探究。
6.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
7.能在已有知識、經驗和現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簡單的思維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釋或結論,並知道這個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驗證的。
8.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探究結果,進行交流,並參與評議,知道對別人研究的結論提出質疑也是科學探究的一部分。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喜歡嘗試新的經驗、樂於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慾望。
2.珍愛並善待周圍環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知道科學已經能解釋世界上的許多奧秘,但還有許多領域等待我們去探索,科學不迷信權威。
4.形成用科學提高生活質量的意識,願意參與和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的討論與活動。
5.在科學學習中能注重事實,克服困難,善始善終,尊重他人意見,敢於提出不同見解,樂於合作與交流。
6.意識到科學技術對人類與社會的發展既有促進作用,也有消極影響。
(三)科學知識
1.學習生命世界、物質世界、地球與宇宙三大領域中淺顯的、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知識與研究方法,並能嘗試用於解決身邊的實際問題。
2.通過對物質世界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物質的常見性質、用途和變化,對物體的運動、力和簡單機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現形式具有感性認識。
3.通過對生命科學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生命世界的輪廓,形成一些對生命活動和生命現象的基本認識,對人體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認識。
4.通過對地球與宇宙有關知識的學習,了解地球、太陽系的概況及運動變化的一般規律,認識人類與地球環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類惟一家園的道理。

三、各部分目標的相互關系
上述科學課程的總目標和分目標,勾畫了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大致輪廓。為了使總目標能夠落實到科學課程的教學組織、教材編寫、教師培訓及課程資源配置之中,《標准》將總目標從科學探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和科學知識三個領域進行分解,提出了分目標,但這絕不意味著在教學過程中各分目標的達成是單獨進行的。好的教學活動,往往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因此,在實踐中,各分目標必須作為一個完整的體系來加以把握。

熱點內容
在線教育美國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9
教育培訓廣告設計 發布:2025-05-11 08:07:13 瀏覽:894
小學語文教育教學論文 發布:2025-05-11 06:32:22 瀏覽:221
佔有女老師 發布:2025-05-11 06:11:24 瀏覽:979
小學師德自查材料 發布:2025-05-11 05:04:18 瀏覽:634
教師女僕 發布:2025-05-11 04:24:51 瀏覽:195
教育雲公司 發布:2025-05-11 04:15:38 瀏覽:601
英語基礎1 發布:2025-05-11 01:46:36 瀏覽:45
燕趙教育 發布:2025-05-11 01:34:11 瀏覽:24
圖形與幾何教學設計 發布:2025-05-11 00:17:53 瀏覽: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