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科技獎2014
⑴ 醫生最高獎項是什麼
國醫網消息中華醫學會日前宣布,中華醫學科技獎正式設立。該獎為我國醫學領域頒發的最高獎項。今後,衛生部每年將從該獎獲獎項目里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
首屆評獎工作已經啟動,申報時間為今年6月30日前。中華醫學會負責人稱,每個醫務人員都有權通過相關渠道申報。
中華醫學會設立的中華醫學科技獎是全國首批通過科技部審核批準的、26個社會力量設立的獎項之一。獎項設一、二、三等獎三個等級,每年評審、授獎一次。評審委員會由103個單位推薦的1694名人選中,遴選64個專業471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吳階平教授任名譽主任委員、張文康任主任委員。設在中華醫學會內的中華醫學科技獎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
中華醫學科技獎自然科學類授予在醫學科學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獲得重要發現的科技工作者和單位;中華醫學科技獎發明類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研製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要醫學技術發明的發明者;中華醫學科技獎科學技術進步類授予應用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在疾病防治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工作者和單位;中華醫學科技獎國際科學技術合作類授予對中國醫學技術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中華醫學科技獎接受高等院校;衛生部、國家中醫葯管理局、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國家計生委、總後衛生部、武警後勤部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衛生廳(局)直屬醫療、科研、預防等機構;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推薦。推薦、評審和授獎實行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不受任何組織和個人的非法干涉。
首次連續5年的中華醫學科技獎的評選,將由江蘇揚子江葯業集團公司每年出資150萬元資助。
⑵ 中國醫學科學院葯物研究所的獲獎成果
食管癌高發現場的綜合防治研究獲1995年國家科委全國十大科技成就
興奮劑檢測方法的研究與實施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常用中葯材品種整理和質量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海南粗榧抗癌有效成分的研究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中草葯有效成分的X-衍射晶體結構研究獲199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治療腦血管新葯--尼莫地平的研製獲199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新葯氫溴酸莨菪鹼獲1982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天麻有性繁殖--樹葉菌床法獲1980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病毒合成葯--酞丁安獲1988年國家發明二等獎
抗腫瘤新葯紫杉醇的研究與開發獲199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葛根素注射液的研究獲1996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抗腫瘤葯--甲異靛獲1995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金水寶的研究獲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瘧新葯--青蒿琥酯獲1989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變質甘蔗中病毒因的研究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新葯維胺酯的研製及其在皮膚科上的應用獲1987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LEZ-1離心薄層層析儀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抗變態反應新葯--色羥丙鈉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栽培黃連的玉米和造林遮蔭技術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新葯金蕎麥獲1984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驅絛蟲新葯--鶴草酚及鶴草芽制劑獲1982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膽鹼能神經阻滯新葯--樟柳鹼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肝炎新葯聯苯雙酯獲1983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新葯--靛玉紅獲1981年國家發明三等獎
治療急性膽道感染新葯--假密環菌甲素獲1987年國家發明四等獎 衛生部科技進步一等獎5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1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二等甲級獎3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6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甲級獎4項
衛生部科技進步乙級獎7項
國家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獎5項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2項
國家計生委科技進步獎1項
國家體委體育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
中華醫學科技獎2項
中華醫學科技獎
英語 Chinese Medical Science Prize
法語 Chinoise des sciences médicales prix
俄語 Китайских медицинских наук премии
給分吧
⑷ 中華醫學科技獎的介紹
「中華醫學科技獎」是中華醫學會面向全國醫葯衛生行業設立的科技獎,是經衛回生部、科技部通過批準的全答國首批社會力量設立的26個獎項之一。旨在獎勵醫學科學技術領域有傑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對提高中國醫學科技創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推廣和普及先進醫學科學技術,激勵科技人員攀登科技高峰將起促進作用。衛生部將從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項目中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