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山形文言文
① 南嶽山形文言文翻譯
文言文翻譯,賞析,可以直接去「古籍觀止網」學習,只要搜索標題或部分內容就行。
② 古文翻譯,急求!
我住在衡來山雲開堂時,半夜夢醒自,聽到雨聲如注入,風搖動房屋都震動。早晨起來,主和尚來說,昨夜峰頂大雪,趕快走出屋之後仰望,從香爐峰以上,都被雪覆蓋,如銀堆玉石砌。香爐而下,依然翠靄千里。有時風雨還不停止,想上封正在撒鹽飛絮啊。降雪量的奇,在這極了。
③ 酈道元 文言文翻譯
長江水又流向東,流過西陵峽。《宜都記》上說:「江水從黃牛灘向東迴流入西陵界到答峽口有一百多里,山勢和水的流向都很曲折紆回。兩岸高山重重地遮擋著江面,要不是中午或半夜,是看不到太陽和月亮的;岸上的絕壁有的高達千丈,壁上的石頭的顏色和狀態,有很多類似某種什麼東西的形狀。林木高下茂密由冬到春四季都如此。猿猴鳴叫的聲音非常清厲凄婉,在山谷間回響著,清越不絕。」(人們)所稱的「三峽」,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說:「常常聽說峽中的水流很快,書本記載以及口頭傳說都用登臨此境令人恐懼相勸告,還沒有人稱贊山水美麗。到我來實地登臨這地方,一到那裡,感到特別欣喜,才相信耳聞不如親眼所見。」
④ 文言文閱讀。劉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餘,居衡岳紫蓋峰下。間出衡山縣市,從人丐得錢,則市鹽酪 ①
1.(1)買(2)幾乎(差點兒)(3)穿上衣服(4)正好(恰好) 2.A 3.自己忽然領悟到因為一件袍子的緣故,使內心像這樣(憂慮),這真的太可笑了。 4.只有不被外物所累,人才會變得坦然。 |
⑤ 有關天柱山的詩詞與古文分別有哪些
1.《桂枝香》(天柱山房擬賦蟹)
宋-唐珏
松江舍北。正水落晚汀,霜老枯荻。還見青匡似綉,紺螯如戟。西風有恨無腸斷,恨東流、幾番潮汐。夜燈爭聚微光,掛影誤投簾隙。
更喜薦、新篘玉液。正半■含黃,一醉秋色。纖手香橙風味,有人相憶。江湖歲晚聽飛雪,但沙痕、空記行跡。至今茶鼎,時時猶認,眼波愁碧。
2.《桂枝香》(天柱山房擬賦蟹)
宋-陳恕可
西風故國。記乍免內黃,歸夢溪曲。還是秦星夜映,楚霜秋足。無腸枉抱東流恨,任年年、褪匡微綠。草汀篝火,蘆洲緯箔,早寒漁屋。
敘舊別、芳篘薦玉。正香擘新橙,清泛佳菊。依約行沙亂雪,誤驚窗竹。江湖歲晚相思遠,對寒燈、謾懷幽獨。嫩湯浮眼,枯形蛻殼,斷魂重續。
3.《題天柱山圖》
唐-戴叔倫
拔翠五雲中,擎天不計功。
誰能凌絕頂,看取日升東。
4.《天柱山贈峨嵋田道士》
唐-施肩吾
古稱天柱連九天,峨嵋道士棲其巔。
近聞教得玄鶴舞,試憑驅出青芝田。
5.《桂枝香》(天柱山房擬賦蟹)
宋-唐藝孫
收帆渡口。認遠岸夜篝,松炬如晝。還見沙痕雪漲水紋霜後。秦宮夢到無腸斷,望明河、月斜疏柳。瑣窗相對,茶邊猶記,眼波頻溜。
漸嫩菊、初篘綠酒。嘆風味尊前,瀟灑如舊。幾度金橙香霧,玉盤纖物。清悉小醉凄涼里,拚今生、容易消瘦。草心春淺,年年相憶,看燈時候。
⑥ 南嶽山形文言文翻譯
(序)我曾經聽謝紫微說過金山的勝景,峰巒溝壑簇擁在水上,秀麗挺拔與其他山回峰不同,周圍環繞著樓答台殿閣,順著山勢的高低起伏而建,即使擅長精巧描摹,精通高超的畫技,也不能將它的美景全部展現。當初沒能游覽很遺憾,在去吳興赴任途中,船經過瓜州,正趕上冬天落汐,港口不通行。獨自來到江邊,才看見之前聽說的金山,與謝公所說的沒有不同。因此憑借小船過去,登上迴旋的亭閣,攀上上方寺,登臨絕頂,俯瞰其他山嶽,亭閣軒室在地勢險要之處,極盡山水的樂趣。草木雖然沒有開花,有的青綠有的凋零,都挺立可愛。東邊的小山叫做鶻山,有一種兇猛的海鳥雌雄在上面棲息,每年生小的海鳥,羽毛長成後,與它一起飛翔,迷失道路就返回,已經有許多年了。凶惡的猛禽不敢來這里跟海鳥搏鬥,海鳥也不從附近的山上拿東西當食物,真是「義」啊。傍晚回船,寺僧向我要詩,勉強寫了幾句來應付他的請求。只是偶然來這里,連大概都沒有領略,不敢與前人賢士留下的作品相提並論。
(詩)我獨自前來,船槳在夕陽的微醺中歸來。山巒與大地渾然一體,佛寺與江波相望。海鶻只觀望卻不在山中取食物,鷗鳥馴服自然成群。寺中老僧遺忘了歲月,只是在山石看著江上的浮雲。
⑦ 詩詞古文中有哪些關於衡陽和衡山的名句
范仲淹的《漁家傲》變低沉婉轉之調而為慷慨雄放之聲,把有關國家、社會的重大問題反映到詞里,可謂大手筆。。「衡陽雁去無留意」。雁是候鳥,每逢秋季,北方的雁即飛向南方避寒。古代傳說,雁南飛,到衡陽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所以王勃說:「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滕王閣序》)。
⑧ 文言文翻譯:「劉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餘,居衡岳紫蓋峰下。間出衡山縣市,從人乞得錢」
翻譯:劉先生是河朔人,年紀有六十多歲,住在衡山紫蓋峰下面。有時走到衡山縣集市上,向人家討到錢。
全文是:劉先生者,河朔人,年六十餘,居衡岳紫蓋峰下。間出衡山縣市,從人乞得錢,則市鹽酪徑歸,盡則更出。日攜一竹籃,中貯大小筆、棕帚、麻拂數事,遍游諸寺廟,拂拭神佛塑像。縣市一富人,嘗贈一衲袍,劉欣謝而去。越數日見之,則故褐如初。問之,雲:「吾幾為子所累。吾常日出庵,有門不掩,既歸就寢,門亦不扃。自得袍之後,不衣而出,則心繫念,因市一鎖,出則鎖之。或衣以出,夜歸則牢關以備盜。數日營營,不能自決。今日偶衣至市,忽自悟以一袍故,使方寸如此,是大可笑。適遇一人過前,即解袍與之,吾心方坦然,無復繫念。嘻,吾幾為子所累矣!」
翻譯:劉先生是河朔人,年紀有六十多歲,住在衡山紫蓋峰下面。有時走到衡山縣集市上,向人家討到錢,就買鹽、酪後就直接回去,用完了再出來(討)。每天帶一個竹籃,其中放著大筆小筆、棕帚、麻拂等物件,各個寺廟都走遍,拂拭神佛的塑像鼻子、耳洞里有塵土,就用筆把它弄出來,這樣就成了常事,方圓百里的人都認識熟悉他。縣城裡的一個富人曾經贈送給他一件袍子,劉先生高興的道謝後走了。過了幾天見到他,還是像以前一樣穿著舊衣服,問他,他說:「我差點被你拖累。我常常每天出去,庵有門不關,等回來了就睡,門也不上閂。自從得到袍子後,不穿他出去,就心裡記掛著,於是就買了一把鎖,出門就鎖上。有時穿袍子出門,晚上回來就緊緊收好防止被盜。幾天以來內心不安,不能作出決定。今天偶然穿它上街,忽然自己悟到因為一件袍子的緣故,使自己的心中竟然這樣,這實在是非常可笑。恰巧碰到一個人從面前經過,就脫了袍子給他,我的心裡才坦然,不再掛念著它。
⑨ 詩詞古文中有哪些關於衡陽和衡山的名句
1、《衡陽與夢得分路贈別》唐代詩人柳宗元
原文:
十年憔悴到秦京,誰料翻為嶺外行。
伏波故道風煙在,翁仲遺墟草樹平。
直以慵疏招物議,休將文字占時名。
今朝不用臨河別,垂淚千行便濯纓。
譯文:永州十年艱辛,憔悴枯槁進京;長安三旬未盡,奉旨謫守邊庭。踏上漢時故道,追思馬援將軍;昔日石人何在,空餘荒草野徑。你我無心攀附,奸佞誹謗忠臣;詩文竟致橫禍,勸君封筆隱名。今日生離死別,對泣默然無聲;何須臨河取水,淚灑便可濯纓。
2、《再授連州至衡陽酬柳柳州贈別》唐代詩人劉禹錫
原文:
去國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臨事異黃丞相,三黜名慚柳士師。
歸目並隨回雁盡,愁腸正遇斷猿時。
桂江東過連山下,相望長吟有所思。
譯文:被貶出京城十年後,我們二人同時接召赴京,卻同時再被貶往邊荒之地,同行千里渡過湘水後又不得不彼此分手了。
我雖是再次充任連州刺史,卻與西漢黃霸兩任潁川太守截然不同,更是自嘆不如三次被貶黜的柳下惠。想要歸去的目光隨著北歸的大雁消失在天邊,心中愁腸百結之時卻又聽到了凄厲的猿啼。柳州和連州有桂江相連,每當桂江向東流經連山之下時,我將和你相互凝望,低頭吟誦《有所思》。
3、《歸雁二首》唐代詩人杜甫
原文:
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
雙雙瞻客上,一一背人飛。
譯文:萬里外飛來的衡陽的大雁,今年又要往北飛了。雙雙向上飛去,但是都避開了人。
4、《回雁峰》明代詩人毛會建
原文:
山到衡陽盡,峰迴雁影稀。
應憐歸路遠,不忍更南飛。
譯文:山綿延到衡陽就結束了,山峰綿延看不見大雁的影子。可憐歸家的路途遙遠,不忍心往更南方飛了。
5、《滕王閣序》唐代詩人王勃
原文:
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
譯文:正值雨過天晴,虹消雲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天的江水和遼闊的天空連成一片,渾然一色。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放眼遠望,胸襟剛感到舒暢,超逸的興致立即興起,排簫的音響引來的徐徐清風,柔緩的歌聲吸引住飄動的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