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學科
㈠ 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的學科介紹
沙區人民醫院婦產科是重慶市醫療保險、生育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城市合作醫療定點醫院,是重慶市「愛嬰醫院」,新生兒轉運網路醫院、全國避孕聯盟成員單位、重慶市生殖健康成員單位。擁有先進的設備和優雅、舒適的環境,賓館式的服務,現有醫護人員49名,副主任醫師4人,主治醫師9人,主管護師3人,護師15人,助產士10人。
產科開展了:母嬰保健系列電視教學,專家會診系統,產時全自動胎兒監護系列,家庭式休養室,分娩鎮痛、中晚期引產、產後盆底康復等,產科接產量居全市前矛;婦科開展了:無痛人流,陰道鏡、TCT檢查及婦科理療,宮頸LEEP刀治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宮頸囊腫、宮頸炎等,開展各項微創手術,利用腹腔鏡治療宮外孕、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症等,開展陰式子宮切除、子宮脫垂、陰道壁膨出修補手術治療等,為病友提供精湛的醫療技術和滿意、周到的服務。科室設有普通病床和溫馨病床共46張,溫馨病房為家庭式休養室,配有電視機、微波爐、冰櫃等電器設備,設有獨立衛生間,24小時熱水供應,實行母嬰同室,開展新生兒游泳與撫觸,出院產婦,由專車免費送回家(限主城區)。 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醫院一日制(兒)科成立於2003年8月。現設有兒科門診、兒科急診和兒科住院部,提供24小時服務。並承擔全院普通門診病人的輸液和觀察工作。
全科現有工作人員41人。兒科醫生10人,其中兒科主任1人,兒科主任醫師1人,兒科副主任醫師1人,主治醫生4人,住院醫生3人。兒科主任廖莉,兒科副主任醫師,1984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兒科系,是沙坪壩區衛生系統的學科技術帶頭人。原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全國知名專家張恆言教授每周定期在兒科進行業務查房和技術指導。
兒科住院部共有床位30張,環境溫馨、舒適,有單人間、溫馨病房和普通病房。服務范圍主要是針對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和部分疑難重危病人。特別推出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症的藍光照射治療,退熱貼,穴位貼敷,以及中頻脈沖治療儀等無痛治療項目,深受廣大患兒及家屬的歡迎和好評。
護理隊伍年輕充滿活力,業務技術全面。為了減少病友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從2005年起開展了「以自己為模擬病員的崗位練兵活動」,通過在醫護人員身上練習靜脈穿刺,使護士的靜脈穿刺技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05年5月,一日制(兒)科護理組被國家衛生部、全國婦聯授予「全國巾幗文明崗」。
經過幾年的開拓創新,科室醫療質量和服務態度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並贏得了良好的口碑。全科醫護人員在院領導的正確領導下,正齊心協力努力打造「沙坪壩區的兒童醫院」。
㈡ 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兒科都設有哪些科目
西安交大一附院(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始建於1956年,是西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現開設床位2000餘張,年接待門診患者100餘萬人次。為臨床醫學一級學科學位博士點及博士後流動站,有二級學科博士授予點8個,受教育部委託,每年承擔60餘名外國留學生的教學任務,是國內少數能培養外國本...科和研究生留學生的教學單位之一。 醫院積極構建亞健康預防保健、醫療診治、康復醫學等學科體系,形成了一批具有國內領先和先進水平、特色鮮明的醫學學科。泌尿外科、腎移植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心內科、泌尿外科、腎移植科、婦科、腫瘤外科、內分泌科為省重點學科,影像醫學、普外科、肝膽外科、傳染科、神經外科、為省優勢學科,有5個衛生部臨床學科建設重點項目;有臨床研究室、實驗室30多個,心內科實驗室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及陝西省分子心臟病學重點實驗室;有6個專業為國家臨床葯理研究基地;心血管疾病、腎臟移植、內分泌、麻醉、病理、護理、消 毒供應等9個專業為陝西省醫院質量控制中心。 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863高科技專題探索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6項,衛生部科研項目15項,國際合作項目6項,省自然科學基金51項,省攻關項目223項,獲資助經費6000餘萬元。獲得省部級成果近50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餘篇;在省級醫學會有18位專家擔任學會的主委,全國學會擔任常委以上職務的專家有27人,委員以上任職80人次。
哪個學科都可以獨立開,只要你實力夠強悍,能夠撐得住場面。呵呵,獨立開診所版首權先要有執業醫師證,還要在二甲以上獨立開展工作5年才可以向當地衛生行政部門申請。很麻煩的。至於兒科,考研,喜歡就考唄,沒有什麼怎麼樣,喜歡就好,其實都一樣的。
㈣ 大專有哪些科目
1、計算機網路、運動營養學、職業規劃:大專中主修類科目是根據自身選擇的專業,學校進行安排課程上課,這也是必修的。計算機網路技術和職業規劃是大學中最重要的課,都是大學生步入社會的比學課程。
2、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本課程是以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為主題,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為主線,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重點。
3、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全書主要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關於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科學,物質世界的本質及其發展,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社會結構,社會發展規律與歷史主體,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及其發展,共產主義是人類最崇高的社會理想等。
4、中國近代史綱要:主要內容: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
90多年來,它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徵相結合,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偉大勝利,開創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命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
重視歷史的學習與研究,注意總結和汲取歷史經驗,這是中國的一個優良傳統。毛澤東講過「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他還多次發出過「學一點歷史」的號召。
鄧小平指出,「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江澤民提出,要「堅持不懈地進行中國近代史、現代史及國情的教育」。胡錦濤也說過,要「更加註重用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革命史來教育黨員幹部和人民」。
5、羽毛球、乒乓球、網球課:這類課程是根據學校的安排老師的種類教學科目、學生自生的興趣愛好和當時學生的上課時間自主選擇的一種課程,這門課程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整體的精神狀態,還可以強身健體。
㈤ 生物學分幾大類
生物——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生物(又稱生物體)是有生命的個體。
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徵在於生物進行新陳代謝。所有生物一定會具備合成代謝以及分解代謝這是是互相對立的兩個方面,是生命現象的基礎。
生命的起源和生命各個分支之間的關系一直存在爭議。一般而言生物分為兩大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分為兩個域:細菌域(
Domain
Bacteria
)和古細菌域(
Domain
Archaea
),這兩個域相互之間的關系並不比他們和真核生物的關系更為接近。在進化史的研究上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之間一直缺乏聯系。真核生物的兩個細胞器:葉綠體和線粒體被普遍認為是由內生細菌(endosymbiotic
bacteria)演化而來。
對生物的分類叫做系統學(systematics)或分類學(taxonomy),這種分類應該反映不同生物體間的進化樹關系(evolutionary
tree)。分類學把生物劃分為不同的群,而系統學試圖尋找生物之間的關系。佔主導地位的分類法是林奈氏分類系統(Linnaean),它包括一個屬名和種加詞。關於如何為生物命名的原則有很多國際協議,例如《國際植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Botanical
Nomenclature,簡稱ICBN)、《國際動物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簡稱ICZN)以及《國際細菌命名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Nomenclature
of
Bacteria,簡稱ICNB)。第四版的生物命名法規(BioCode)草案在1997年出版,它試圖在三個領域標准化命名,但現在還沒有被正式採納。《國際病毒命名和分類法規》(International
Code
of
Virus
Classification
and
Nomenclature,簡稱ICVCN)是不屬於生物命名法規的。
傳統上,生物被劃分為五界,它是由Sahn等於1949年提出的:
原核生物界
--
原生生物界
--
真菌界
--
植物界
--
動物界
Copeland提出過四界說:
菌界(細菌和藍藻)
--
原生生物界
--
植物界
--
動物界
也有人使用三域說。這種分類方法反映了細胞是否有核以及細胞膜和細胞壁的差異。
古細菌
--
真細菌
--
真核生物
㈥ 你好! 請問兒科考研可以考其他臨床方向嗎或者本科兒科怎樣能進成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內科學(心血管病),婦產科學
山東省重點學科:
「九五」山東省重點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它醫院錄取分數低一些: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病原生物學(微生物學 寄生蟲學) 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 (病理學 病理生理學) 內科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 (影像醫學 核醫學)外科學 婦產科學 耳鼻咽喉科學
附屬齊魯醫院兒科為重點學科,今年錄取分數都不低於360分,免疫學: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原解剖學)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原組織胚胎學) 內科學(心血管病)婦產科學
「十五」強化建設省級重點學科: 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 內科學(心血管病)
「十一五」省級重點學科(帶*號為強化建設重點學科)
㈦ 醫學類的專業有哪些詳細介紹下。謝謝了
醫學類的專業有:醫學影像學、口腔醫學、臨床醫學、麻醉學、醫學檢驗等。
醫學影像學:培養從事醫學影像學診斷與介入治療的臨床醫師。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礎知識,醫學影像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學習醫學影像設備的構造原理;具備醫學影像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畢業後能夠從事醫學影像學診斷及介入治療工作。課程設置有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課及專業課,主要課程有: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電子學基礎、臨床放射技術、放射診斷學、超聲診斷學、介入放射學等。
口腔醫學:培養從事口腔醫療和保健工作的臨床醫師。本專業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技能;學習口腔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難、重症的初步處理,口腔修復的基本知識和一般操作技能;具備口腔醫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畢業後能夠從事口腔及頜面部疾病的醫療和保健工作。課程設置有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課及專業課,主要課程有: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口腔解剖生理學、口腔組織病理學、口腔材料學、口腔影像診斷學、口腔內科學、口腔頜面外科學、口腔修復學、口腔正畸學、口腔預防學等。
臨床醫學:培養從事臨床醫療工作的通科醫師。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和醫療技能;掌握對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治和急、危、重症的初步處理;具備臨床醫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畢業後能夠從事臨床醫療工作。
麻醉學:培養從事臨床麻醉、危重病醫學、疼痛治療和急救工作的臨床麻醉醫師。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和麻醉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及臨床麻醉的操作技術;具備臨床麻醉學科學研究的初步能力;畢業後能夠從事臨床麻醉、急危重病例的緊急處理、復甦、監測與生理機能調控等工作。課程設置有普通基礎課、醫學基礎課、臨床課及專業課,主要課程有: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麻醉應用解剖學、麻醉生理學、麻醉葯理學、麻醉儀器設備、臨床麻醉學、重危醫學等。
醫學檢驗:培養從事醫院、血站及防疫部門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臨床檢驗醫師。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掌握醫用化學、分子生物學、免疫學、病原診斷學、血細胞形態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熟悉常用儀器的基本構造、性能和操作方法;熟悉國家衛生工作及臨床實驗室管理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了解檢驗醫學前沿學科的理論和技術發展動態;具有數理統計及計算機應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和實際工作能力。課程設置有普通基礎課、基礎醫學課、臨床課及專業課,主要課程有:政治、英語、體育、計算機、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生物化學、生理學、病理學、葯理學、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臨床生化檢驗、血液檢驗、微生物檢驗、免疫學檢驗、分子生物學檢驗、臨床輸血技術及實驗室管理等。
㈧ 醫學專業基礎知識包括哪些內容
《醫學基礎知識》包括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生理學、葯理學、病理學和診斷學六個部分。
1、生物學:生命的特徵、構成生命的基本單位和生命的遺傳與變異。
2、人體解剖學: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生殖系統、脈管系統、感覺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
3、生理學:細胞的基本功能、血液、血液循環、呼吸和消化、能量代謝和體溫、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覺器官、神經系統的功能、內分泌及生殖等。
4、葯理學:葯物效應動力學、葯物代謝動力學以及常用葯物的葯理、臨床應用、不良反應和禁忌症。
5、病理學:細胞、組織的適應、損傷和修復,血液循環障礙,炎症,腫瘤,心血管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泌尿系統疾病,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統疾病,常見傳染病和寄生蟲病的概念、病理變化和病因等。
6、診斷學:發熱、呼吸音、黃疸、腹水、意識障礙和頭痛等三十八種病理現象的發生機制、常見原因和臨床表現等。
(8)兒科學科擴展閱讀:
《醫學基礎知識》在深入分析、研究省(市)各地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真題的基礎上,綜合眾多命題專家的命題實踐和命題思路,創造性地將考試的理論知識點與命題實踐相結合,在對知識點的系統歸納總結及預測的基礎上突出展現各類新題、難題的解題方法與技巧,以提高考生的應試能力。
「以最短的復習時間獲得最好的成績」是每一個考生的心願,本套叢書將醫療衛生事業單位招考的眾多命題研究專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匯編成書,指引考生找到正確的備考方法,避免由於輔導教材的選擇不當而誤入歧途。本套叢書不僅集權威性,時效性於一身,而且具有省(市)各級醫療衛生系統招考獨有的地方特色,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與實用性,對考生快速提高考試成績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㈨ 臨床醫學選什麼科好女生,平時成績中等,可以選兒科嗎哪個學科對分數要求不是太高卻有潛力
考大學還是抄考研?考襲大學的話盡量還是不報醫學了吧,報也報輔助科室,臨床科室風險太大了。全社會都在罵醫生,明明是社會制度和媒體誤導的緣故,但咱們幹了活還挨了罵,不值得。非要報的話臨床在大學里不分科的。就一個臨床專業。考研的話就好說了,找個師姐一問就知道了。
㈩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的醫院貢獻成果
主要貢獻及代表性成果:
(1)已連續7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NSFC)資助項目數列兒科界第一,兒科界僅有的4個NSFC重點項目有3項在本學科點,有1人獲重慶市科委首批傑出青年項目,3人獲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獨立申請獲准4項國際研究基金;是全國僅有的兩個參與國家重大傳染病專項研究的兒童醫院之一、參加9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重點項目的研究。(2)獲重慶市人民政府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宋慶齡兒科醫學獎及宋慶齡兒科醫學成果獎、中華醫學獎等多項科技成果獎,(3)近5年發表學術論文1585篇,其中SCI論文81篇。
本學科點是西部地區專業最齊、規模最大,集醫療、教學、科研和預防保健為一體的綜合性兒童醫療中心,外地病人達25%以上,為全國兒童健康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承擔了對西部以及周邊省市醫院兒科臨床工作的指導和兒科高級醫師培訓任務。培養了大量從本科到博士後多層次兒科臨床和科研高級人才。在手足口病、5.12汶川大地震、奶粉事件以及H1N1甲流等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中承擔技術指導,充分發揮了國家重點學科的作用。自2006年,本學科點主辦的「西部兒科醫學發展論壇」已成為「中西部兒科醫學發展論壇」,為中西部兒科專業技術人員搭建了交流平台。代表性成果包括趙曉東教授主持的「兒童呼吸道病毒感染發病機制及防治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李廷玉教授主持的「維生素A對兒童生長發育的基礎與臨床研究」(宋慶齡兒科醫學獎),魏光輝教授主持的「環境污染源和化學制劑對幼年雄性生殖發育影響及干預」(宋慶齡兒科醫學成果獎),蔡方成教授主持的「小兒周圍神經傳導功能和軸索型格林-巴利綜合征致病機理研究」(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等。
醫院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