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九色鹿少兒創意美術怎麼樣啊
九色鹿少兒創意美術高端兒童美術品牌,先進的教育理念,通過多層次的方式內方法
探索
引導、容鼓勵孩子創造屬於自己的繪畫符號與色彩表現形式;通過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感知活動的開展,激發孩子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與創作熱情。
拓展
結合主題繪畫和手工製作,運用水粉、油畫棒、馬克筆、水墨等多種繪畫材料進行創作;鼓勵孩子大膽想像、勇於創作、樂於探索,在藝術實驗中表達自己的情感、體驗創造的樂趣。
提高孩子自信
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把孩子引入更專業的繪畫創作中來,著力培養孩子的獨立創作能力、藝術興趣和志向,充分發揮其想像力、創造力、增強繪畫表現收發同時全面提高藝術修養。
主要以通過游戲、娛樂、趣味寓言、動作手勢、示範表演等形式,為孩子們創設一個自由輕松的氣氛,克服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的緊張情緒和乏味心理,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開啟孩子們的智力,鍛煉孩子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
運用各種激勵方法(比如:興趣式激勵,寬容式激勵、贊賞式激勵和競爭式激勵)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使孩子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培養孩子們的審美意識,使孩子們不僅能學會欣賞藝術作品,而且還能做出自己的審美判斷。
❷ 六格漫畫怎麼做
1、連環畫的萌芽
連環畫,是以連續的,一環緊連一環的圖畫形式,來敘述故事情節,刻畫人物形象的藝術樣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連環畫的萌芽。
在馬王堆西漢墓的漆棺上,考古人員發現了兩組故事畫,一為「土伯吃蛇」,一為「羊騎鶴」。這兩組畫的情節雖然簡單,但作者把畫與畫之間的銜接交代得十分清楚,不但具有較強的故事性,而且畫中的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
敦煌莫高窟第257窟北魏壁畫《九色鹿本生》,在橫卷畫面上,按照由兩頭向中間發展的順序,依次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左起:九色鹿救起溺水人;溺水人跪謝九色鹿;右起:王後要國王抓捕九色鹿;溺水人告密;溺水人引國王圍捕九色鹿;九色鹿向國王揭露溺水人忘恩負義的行為。可以說已經具有初期連環畫的雛形了。
北魏壁畫《九色鹿本生》:宋代以降,印刷術的廣泛應用,使印本書籍在社會上大量流行。出版者為詮釋書中的內容,增加書籍的美觀以吸引讀者,在書中配上插圖。這種文字與圖畫的結合,孕育出連環畫的初步面貌。
明刻本《孔子聖跡圖》:以孔子一生為故事線索,孔子形象為主線,多圖連環式描繪人物故事.刻本流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對各國圖畫藝術影響巨大.
2、從「回回圖」到「連環圖畫」
明、清時期出版的許多章回體文學書籍都繪有線描插圖,有些書一回故事就有一幅插圖,被俗稱為「回回圖」,也叫「綉像」。「回回圖」增加了書籍的視覺美,又使線描插圖為人民大眾所熟悉和喜愛。國家圖書館藏元刻《平相三國志》,明刻《西廂記》插圖,清刻《紅樓夢》插圖既為其代表作.
清末,石印技術傳入我國,上海出現了「點石齋」等畫報,刊登了一些表現時事新聞的連環畫,深受讀者歡迎,為連環畫的發展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在此基礎上,一些小開本的故事畫冊在上海出現。這些畫冊圖文結合,又注意畫幅之間的連續性,一環緊扣一環,引人入勝,很快成為深受全國群眾特別是少年兒童所喜愛的讀物。但當時對這種讀物還沒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上海叫「圖畫書」,兩廣叫「公仔書」,北方則稱其為「小人書」。
1889年,第一本石印本連環畫《三國志》由上海文藝書局出版,被認為是現代最早的連環畫。而《點石齋畫報》和《<三國志演義>全圖》(1899年由上海文益書局石印出版)是中國第一批用連環畫的形式來表現文學原著內容的作品。
從1925年到1929年,上海世界書局出版了《西遊記》、《水滸》、《三國志》、《封神榜》、《岳傳》等5部長篇連環畫,封面都印有「連環圖畫」的字樣。從此,人們就把這種圖文結合,繪有連續性圖畫的讀物統稱為「連環圖畫」。1950年代初,又改稱為「連環畫」,一直沿用至今。
3、連環畫的發展時期
民國時期,由於連環畫這種藝術樣式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發行量急劇上升,專司連環畫的出版商也不斷增多。連環畫的創作隊伍逐漸擴大。涌現出許多優秀的連環畫畫家。
這一時期的連環畫常常在畫刊和報紙上連載。一些表現社會生活和人民疾苦的優秀作品,如葉淺予的《王先生》、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等,以其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解放區的美術工作者編繪了許多反映人民戰爭的連環畫。這些作品來自現實生活,作者又有親身體驗和感受,所以畫面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真實感,發揮了文藝作品巨大的宣傳鼓動作用,並在連環畫的進一步創新和發揮其社會作用方面,起到了先導與示範作用。
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有:朱潤齋繪《薛仁貴征東》,錢笑呆繪《同胞恨》,嚴紹唐繪《白蛇傳》,葉淺予繪《王先生》,張樂平繪《三毛流浪記》,婁霜木刻《戎冠秀》,彥涵木刻《狼牙山五壯士》,安明陽木刻《女英雄劉胡蘭》,莫朴、呂蒙、亞君木刻《鐵佛寺》,香港版米穀繪《少年毛澤東的故事》(1949年)。
4、連環畫的繁榮時期
新中國成立後,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得到了空前的繁榮。題材上更加豐富,古今中外各種有教育意義的題材,均被納入連環畫的創作、改編范圍內。藝術表現形式更加多樣化,在以傳統線描為主的基調上,增加了素描、水墨、動畫、木刻、電影等多種形式。畫家們的創作特長得到充分發揮,並逐步形成各自不同的風格。代表作有:《戰犯麥克阿瑟》,《貧非罪》,《小黃葫蘆》,《特等功臣廉效文》,《萬水千山》,《祝福》,《可愛的洋娃娃》等。
出版方面,國家對連環畫的出版單位進行了重組,以北京的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領銜,健全了連環畫的出版機構,組建了連環畫的編輯、創作部門,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連環畫事業呈現出有計劃、有規模地進行選題、編繪、出版的新局面。
在社會穩定、生活安定的大環境下,新、老連環畫家的創作熱情空前高漲。一大批精品連環畫進入市場,以其健康有益的思想內容和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為中國連環畫的發展實現了質的飛躍。
1963年,文化部和中國美術家協會聯合舉辦了全國首屆連環畫創作評獎。對連環畫的進一步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參選作品和獲獎作品有:1957年出版的連環畫套書《三國演義》,共計60冊近7千幅畫面;《我要讀書》,《51號兵站》,《鐵道游擊隊》,《山鄉巨變》,《水滸》,《葡萄熟了的時候》,《創業史》,《燈心絨》,《穆桂英》,《甲午海戰》等。
5、「文革」時期的連環畫
1966年,「文化革命」開始,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與其他文藝作品一樣,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1971年,周恩來總理指示,要盡快恢復連環畫的出版工作,解決下一代沒有精神食糧的問題。之後,除配合政治需要的一些連環畫和8個樣板戲的連環畫得以出版外,一批具有藝術良知的連環畫家所創作的歌頌英雄模範,描繪火熱生活,宣傳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的優秀連環畫也相繼問世,給荒蕪了數年的連環畫園地增添了幾分春色。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一二五贊歌》,《好支書林群英》,《一心為人民的好戰士劉道友》,《廣闊天地煉紅心》 ,《終南山下大寨花》,《生死為革命》,《把一生交給黨安排》,《鐵人王進喜》,《家鄉新貌》,《列寧在一九一八》,《為革命戰斗不息》,《金光大道》,《蔡永祥》,《最高指示的模範執行者——劉英俊》,《公字的凱歌》,《王傑》,《珍寶島英雄贊》,《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紅燈記》,《白毛女》,《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奇襲白虎團》,《三進校門》,《赤腳醫生》,《革命戰旗扛到底》,《春風楊柳萬千條》,《劍門山區大寨花》,《張思德》,《紅太陽照亮了西房身》等。
6、連環畫的鼎盛時期
1976年粉碎「四人幫」,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使文化藝術生產力得到空前解放,連環畫的創作與出版重現生機,老畫家老當益壯,煥發創作青春;中青年畫家銳意創新,勢頭雄健。一大批優秀的連環畫迅速涌現,佔領了城鄉文化市場。
20世紀80年代,是中國連環畫發展的鼎盛時期。藝術形式更加豐富多彩,不同風格的連環畫層出不窮。連環畫成為各種繪畫藝術爭奇斗艷的大舞台,人民大眾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繪畫藝術的熏陶。隨著連環畫創作的繁榮,連環畫的出版也創造了新的記錄。以1982年為例,全國共出版連環畫2100餘種,單本印量一般都達到100萬冊,是1960年前後連環畫印量的20倍。尤以《高山下的花環》,《清宮演義》,《連環畫報》,《亂世風雲》,《朱元璋打擂》,《中國成語故事•開誠布公》,《斯巴達克思》,《李白和杜甫》,《晴雯》,《白娘子下山》,《可愛的中國》,《警世通言》,《李白》,《富春江畫報》等影響至今。
2、 六格連環畫
3、 從自己拍攝的或者是從其他渠道獲得的圖片,按照一定情節或專題,製作六幅圖片(可配合其它圖形、圖像處理工具軟體)組成一組連環畫,每幅圖片附以簡單的文字說明,要求圖片有一定的連貫性,文字能夠生動的說明圖片的內容,具體反映某一件,體現作者某一創意的,力求能夠褒揚某種精神,捕捉某種生存狀態,或批評某種社會現象,尺寸:640*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