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俗世文言文

俗世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1 19:28:48

Ⅰ 放開世俗尋一山林終老的文言文

休言萬事轉頭空抄,未轉頭時皆夢襲。
---------------------------------------
千載庭前柏子香,源源泉水涌瓊漿。
我來不作尋常見,瓦礫堆中坐道場。
古殿依然對遠山,青龍白虎護禪關。
一池甘露流不竭,化作春風育世間。
殘碑歷歷卧堂前,盡是前賢未了緣。
世道人心多變化,祖宗家業付狼煙。
毀寺驅僧憶昔年,廬居火籍事連連。
欣逢鼎革還仁政,又聽禪門法語宣。
荒涼古寺鎖炊煙,不見僧歸五十年。
寄語堂前新衲子,山門有望續薪傳。
七十殘年事若何?蕭蕭白發一南柯。
餘生好作歸家計,且結茅庵送逝波
------------------------------------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陶淵明《飲酒》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Ⅱ 脫掉世俗 翻譯成文言文

超凡脫俗,我欲成仙

Ⅲ 文言文翻譯~~~急吖~~~

<畫竹>文章的一小部分

原文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其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譯文]
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葉都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直至象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節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裡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仔細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動手作畫,一氣呵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隼俯沖下搏,稍一放鬆就消失了

竹(其二)

原文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 煙光日影露氣, 皆浮動於疎枝密葉之間。 胸中勃勃遂有畫意。 其實胸中有竹, 並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紙, 落筆倏作變相, 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總之, 意在筆先者, 定則也; 趣在法外者, 化機也。 獨畫雲乎哉!

[譯文]
秋天在江館時早起欣賞竹子, 清晨的煙氳、旭日之影、露水蒸氣等, 都浮動在零散的竹枝與茂密的竹業當中。 欣賞如此美景, 心胸不由得興起強烈想要作畫的靈感。 其實心裏面想畫出來的竹子, 並不是眼睛裡面所看到的竹子, 所以當磨好墨、展開紙, 剛准備好要下筆, 畫出來的總是忽然有所改變, 並不跟想像好的一樣, 因為用手畫出來的竹子, 也不是心裏面想畫的竹子。 總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遠超越下筆所畫的情像, 這是不變的法則。 表現在固定格式畫法之外的意趣神韻, 是一種超脫俗世所能領悟的化外機度, 只有在畫的世界才有這樣子的表現哪!

Ⅳ 文言文中的世俗是什麼意思

文言文中的世俗是指當時社會的風俗習慣,世間不知變通的、拘泥的習俗 。
俗一般有「趣味低,不高雅」的意思。

Ⅳ 形容遠離世俗的文言文

武陵中人-----源於陶淵明《桃花源記》

Ⅵ 文言文解釋

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葉都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直至象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節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裡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拿起筆來仔細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動手作畫,一氣呵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隼俯沖下搏,稍一放鬆就消失了。與可告訴我的是如此。我不能做到這樣,但心裡明白這樣做的道理。既然心裡明白這樣做的道理,但不能做到這樣,是由於內外不一,心與手不相適應,沒有學習的過錯。所以凡是在心中有了構思,但是作起來不熟練的,平常自己認為很清楚,可事到臨頭忽然又忘記了,這種現象難道僅僅是畫竹有嗎?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瞭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秋天在江館時早起欣賞竹子,
清晨的煙氳、旭日之影、露水蒸氣等,
都浮動在零散的竹枝與茂密的竹業當中。
欣賞如此美景,
心胸不由得興起強烈想要作畫的靈感。
其實心裏面想畫出來的竹子,
並不是眼睛裡面所看到的竹子,
所以當磨好墨、展開紙,
剛准備好要下筆,
畫出來的總是忽然有所改變,
並不跟想像好的一樣,
因為用手畫出來的竹子,
也不是心裏面想畫的竹子。
總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遠超越下筆所畫的情像,
這是不變的法則。
表現在固定格式畫法之外的意趣神韻,
是一種超脫俗世所能領悟的化外機度,
只有在畫的世界才有這樣子的表現哪!

Ⅶ 紅塵俗世沒有真情的人翻譯成文言文

現代文與文言文對譯:紅塵:塵。俗世:俗。沒有:無。真情的人:誠。紅塵俗世沒有真情的人:塵,俗也,無誠。

Ⅷ 凡塵俗世用古語怎麼

「凡塵俗世」可以稱「塵俗」,均指塵世,人間。例如:宅不彌畝而志忽九州,形居塵俗內而棲心天外。容(《晉書-卷九四.隱逸傳-索襲傳》)又如:臣以為出家者,舍塵俗,離朋黨,無私愛。今殖貨營生,非舍塵俗;拔親樹知,非離朋黨;畜妻養孥,非無私愛。(《舊唐書-列傳第五十一-辛替否傳》)

「凡塵俗世」中「凡塵」和「俗世」意思相同,屬四字格詞語(主要是四字成語)重復表意形式,如「五顏六色」、「答疑解難」、「推波助瀾」之類。凡塵佛教、道教或神話故事中指人世間,塵世俗世:1.人世間,塵世間。 2.猶世俗。指當代一般人。「凡塵」「俗世」單用或合用均與「塵俗」的含義相同,而「塵俗」文言色彩濃。

詞典資料:

【詞語】:塵俗

【注音】:chén sú

【釋義】:1.猶塵世,人間。 2.世俗。指日常的禮法習慣等。 3.猶言庸俗。

Ⅸ 俗世奇人算是古詩文嗎

俗世奇來人不是古詩文。
他們是自用白話文寫的。收錄在《俗世奇人》中,算是小小說。《俗世奇人》是著名作家馮驥才創作的同名小說集,也是馮驥才的第一本小說。全書由19個短篇小說連綴構成,各篇文字極精短,半文半白,帶有「三言兩拍」筆意,作品的風格也接近古典傳奇色彩,取話本文學旨趣。書中所講之事,又多以清末天津市井生活為背景,每篇專講一個傳奇人物生平事跡,素材均收集於長期流傳津門的民間傳說,故事生動有趣,惟妙惟肖,使人物躍然紙上,令人贊嘆不已。

Ⅹ 現代文翻譯成文言文

余幼時,與父母兄長相依。余未降生之時,家貧,艱勉度日,後父學岐內黃,以補家用。余幼,切慕豪容傑,思做將軍,冀能馳騁疆場,運籌帷幄。而與現今社會之相背遠矣。
父母含辛茹苦,養育我兄弟二人。余少時不討兄長喜,及壯,吾二人始悟「打死不離親兄弟」之語。兄曾言,吾唯此一弟,汝僅此一兄,骨肉相連。血濃於水,兄弟骨肉親情豈他人之可比?
今吾及兄處世不富不貴,父母暮年,多病之時,撤手人世不多時日,恨余勉強度日,無餘力盡反哺之情,余幼時甚愛父母,冀成人後回報雙親。余不堪設想,父母辭世之時,余所承難言之痛楚,唯刺骨錘心,痛不欲生之境地。

(翻的不好,請做參考)

熱點內容
陸房中學 發布:2025-05-10 22:10:05 瀏覽:982
湖南師范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發布:2025-05-10 21:23:02 瀏覽:29
水晶缽教學 發布:2025-05-10 20:40:56 瀏覽:433
教師長工資 發布:2025-05-10 18:56:59 瀏覽:826
老師塗指甲違規嗎 發布:2025-05-10 18:35:17 瀏覽:445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