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疏

文言文疏

發布時間: 2020-12-02 15:27:46

1. 文言文中疏和表,諫書一樣嗎

文言文中疏和表、諫書是不一樣的文體。

1、疏的含義:「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如京兆尹張敞上疏漢成帝,諫議他糾正為政過失,「忘車馬之好,斥遠方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蕭望之上疏諫說元帝「選明經術者為內臣,與參政事」,「納諫憂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責當時「吏多苛政,政教煩碎」等,皆是多被稱道的史例。

至於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的帶有機密性文書,《漢書》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實例約百餘次。漢代臣民向皇帝進言事項范圍廣泛,其中對皇帝的倫理批評佔了突出的比重。

2、表的含義:「表」是中國古代向帝王上書陳情言事的一種特殊文體,也是封建社會下臣對皇帝有所陳述、請求、建議時用的一種文體。在古代,臣子寫給君王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

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樂毅《報燕惠王書》、李斯《諫逐客書》,「書」是書信、意見書的總稱。到了漢代,這類文字被分為四個小類,即章、奏、表、議。劉勰在《文心雕龍·章表》里說:「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

3、諫書的含義:本意是指向帝王陳述各種可能的選擇並提出其中最佳者,引申義是在帝王做出錯誤選擇時直言規勸。

(1)文言文疏擴展閱讀:

表的特點:

表,古代向帝王上書言事的一種文體。中國古代臣子寫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如李斯《諫逐客書》。到了漢代,這類文字分成章、奏、表、議四小類。「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文心雕龍》)此外,還有一種專議朝政的文章,又統稱「表」。「表」的基本特徵是「動之以情」。

中國古代臣民給君主的呈文有各種不同的名稱:戰國時期統稱為「書」;漢代則分成章、奏、表、議四類,主要是內容上的分工不同,即劉勰說的「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情,議以執異」,此外還有一種專門議論朝政的文章叫做「疏」;到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類文章又統稱為表。

2. 文言文中虛詞"疏"有哪些意思

(1)疏、shū
(2)
(「疋」有通的意思。本義:疏導,開通)
(3)
同本義
[dredge]
疏,通也。――《說文》。疋者,破包足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注為開通分遠之誼,俗字作疎,故漢疏廣之後,隱其半為束氏。
http://www.25000li.com/zidian/5393.htm

3. 疏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shū lüè 基本解釋: 1.亦作"疎略"。亦作"踈略"。
2.遠大的謀略。 3.粗疏簡略。 4.疏忽;忽略。
5.指粗略;粗心大意。 6.粗糙簡單。

4. 文言文中虛詞"疏"有哪些意思

(1)疏、shū
(2) (「疋」有通的意思。本義:疏導,開通)
(3) 同本義 [dredge] 疏,通也。――《說文》。疋版者,破包足權動也。孕則塞,生則通。因轉注為開通分遠之誼,俗字作疎,故漢疏廣之後,隱其半為束氏。
http://www.25000li.com/zidian/5393.htm

5. 古文中疏 疎 踈的意思和用法

疎、踈是疏的繁體來字源。詞義相同。其基本義都是疏通、引導的意思,中醫常有「疏郁積」等,就是通、導的意思。
疏還有「距離大」的意思,如疏密、稀疏。由此引申出「不周密、不緊密」的含義,如「疏遺」、「疏慢」、「生疏」、「疏淺」等。你列舉的「亦知其術之疎也」和「承其後者又不能闡明其意,裨補其踈」,都屬於「疏忽」、「粗疏」之意。
除基本義外,疏有一義,專指古代官員就重大事項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上疏」,文獻中較少用「上疎」或「上踈」。

6. 求高人翻譯文言文 分巴郡疏

漢桓帝時期,巴郡太守但望上書,請求將巴郡一分為二,即《請內分郡疏》。這里給出的是容其中的一部分內容。
這一段的原文是:
而江州以東,濱江山險,其人半楚,姿態敦重。墊江以西,土地平敞,精敏輕疾,上下殊俗,情性不同。敢欲分為二郡:一治臨江,一治安漢。各有桑麻、丹漆、布帛、漁池、鹽鐵,足相供給,兩近京師。
意思是:
江州(即重慶)以東,緊鄰長江,大山險峻,當地人有一半屬於楚人,保存的巴楚舊俗較多,人民強悍、敦厚莊重。而墊江以西,地處平原寬敞開闊,人民受蜀風影響,精細敏捷而輕佻躁急(《華陽國志》記載,蜀人「君子精敏,小人鬼黠」,「精敏輕疾」……),上下游(東西部)民俗殊異,情性不同。據此,斗膽提出將其分為二郡:郡治一個設在臨江(今忠縣),一個設在安漢(今南充)。它們各有桑麻、丹漆、布帛、漁池、鹽鐵等生產和生活條件,足能自給自足,且此兩地距京師洛陽不遠,交通方便。

7. 文言文《備棺上疏》翻譯

當時明世宗當政時間很長了,不管政事,深居後宮,專心飲酒作樂。各地地方官員爭相向上福瑞,禮部的官員一接到就上奏慶賀。諫臣自從楊最、楊爵得罪後,沒有再敢議論時政的了。

嘉靖(明世宗年號)四十五年二月,海瑞獨自上疏說:……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大怒,扔在地下。對身邊的人說:「趕快把他抓起來,不要讓他跑了。」

宦官黃錦在旁邊說:「這個人向來很有痴心的名聲呢。我聽說他上疏時,自己料到觸犯了您,應判死罪,就買了一口棺材,訣別了妻子兒女,在殿外等著降罪,他的家人也都走光沒有留下來的了,

海瑞肯定不會逃的。」皇帝沉默了。一會又把海瑞的奏章拿過來讀,一天讀了好幾遍,被他感動得長嘆,幾個月都沒有批復。皇帝曾說:「這人可以比得上比干,但是我不是紂王啊。」

原文:

時世宗享國日久,不視朝,深居西苑,專意齋醮。督撫大吏爭上符瑞,禮宮輒表賀。延臣自楊最、楊爵得罪後,無敢言時政者。

四十五年二月,瑞獨上疏曰:……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

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訣妻子,待罪於朝,童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

出自《明史·海瑞傳》,《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明思宗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歷史

清朝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設立明史館,纂修明史,因國家初創,諸事叢雜,未能全面開展。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開明史館,因纂修《清世祖實錄》而停止。

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以徐元文為監修,開始纂修明史。於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張廷玉最後定稿,進呈刊刻。從第一次開館至最後定稿刊刻,前後經過九十多年,是官修史書歷時最長的一部。

(7)文言文疏擴展閱讀:

嘉靖看到海瑞的奏疏之後,勃然大怒,尤其看到「陛下之誤多矣,大端在修醮」的話語,更是怒不可遏,將奏疏扔在地上,並下令立即逮捕海瑞,不要讓他逃跑。

宦官黃錦趕快上奏說:「海瑞向來就有痴名,聽說他自知必死無疑,因此在上奏疏前已經買好棺材,和家人訣別,仆從都已經全部嚇跑了,肯定不會逃跑了。

而且這個人素性剛直,名聲很大,居官清廉,不取官家一絲一粟,是一個難得的好官。」嘉靖聽完愣住了,長嘆一聲,又將奏疏從地上撿起來一讀再讀。

相關人物介紹: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賢,號剛峰,海南瓊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

歷任州判官、戶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寶丞、兩京左右通政、右僉都御史等職。他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徇私受賄,並推行一條鞭法。

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死於南京官邸。獲贈太子太保,謚號忠介。海瑞死後,關於他的傳說故事,民間廣為流傳。

8. 以「疏」這種文體命名的文言文有哪些

疏做為古代來的一種文體,有三解源:
1.臣子分條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如:「奏疏」。
2.對古書經典類的註解和對書籍註解的進一步注釋。和注合稱「註疏」。
3.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如「疏文」。
漢代賈誼的《論積貯疏》
唐代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陶淵明的《與子儼等疏》
西漢晁錯的《論貴粟疏》

9. 古文中上疏是什麼意思

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如京兆尹張敞上疏內漢成帝,諫議他糾容正為政過失,「忘車馬之好,斥遠方士虛語,游心帝王之術」:蕭望之上疏諫說元帝「選明經術者為內臣,與參政事」,「納諫憂政」;薛宣上疏成帝,斥責當時「吏多苛政,政教煩碎」等,皆是多被稱道的史例。至於上封事,則是向皇帝進諫的帶有機密性文書,《漢書》中上疏和奏封事的實例約百餘次。漢代臣民向皇帝進言事項范圍廣泛,其中對皇帝的倫理批評佔了突出的比重。如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先是雷震景德門,公(袁可立)上疏陳闕政,如郊祀、講朝六七大事,章未下。」

10. 古文史書中常有「疏入,不報。」這個不報是什麼意思

根據疏的含義(給皇帝的奏議),這個「報」字就是「回信,答復」的意思,不報就是說(皇帝回)沒有回答應(上奏的奏章).
報 bào
①<動>斷獄,判決罪人。《韓非子?五蠹》:「聞死刑之~,君為流涕。」
②<動>報恩;報答。《陳情表》:「盡節於陛下之日長,~養劉之日短也。」
③<動>報仇;報怨。《荊軻刺秦王》:「然則將軍之仇~,而燕國見陵之恥除矣。」
④<動>答復;回信。《廉頗藺相如列傳》:「計未定,求人可使~秦者。」《西門豹治鄴》:「煩大巫嫗為入~河伯。」
⑤<動>到……去,前往。《孔雀東南飛》:「卿但暫還家,吾今且~府。」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