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作品呈現
① 環境設計的含義
環境藝術作為以建築為母體,向界面內外兩個空間拓展相互影響而形成的綜合藝術,是涵版蓋建築設權計、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公共造型藝術、規劃設計各專業知識所構成的綜合體。
環境藝術設計應該包括的很廣泛:室內裝飾設計,園林,景觀設計,建築環境設計,城市規劃……環境藝術也可分成室內環境藝術和城市環境藝術.環境藝術設計的叫法,始於上世紀80年代末,當時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室內設計系為仿效日本,而將院系名稱由「室內設計」改成「環境藝術設計」。一時間,全國眾多設計院校步其後塵、紛紛效法。改名稱成了時髦,一陣風似的,很少有人冷靜思考。幾個認為改名不妥的專家出來呼籲也沒人聽,幾年後,連那些當年積極帶頭的人也覺得改的不妥當。
② 藝術作品的形式與內容分別指什麼
內容:藝術作品的內容是指藝術作品的題材、主題、細節、情節、情感等要素的專總和。
形式:形式是屬指事物和現象的內容要素的組織構造和外在形式。藝術形式與藝術內容並舉,指的是藝術作品內部的組織構造和外在的表現形態以及種種藝術手段的總和。
(2)美術作品呈現擴展閱讀:
藝術形式內容包括以下:
一是內形式,即內容的內部結構和聯系;
二是外形式,即由藝術形象所藉以傳達的物質手段所構成的外在形態。在任何藝術作品中,內形式與外形式是結合在一起的,只有通過一定的藝術形式,藝術作品的內容才能夠得到表現。藝術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時代性、變異性等特點。構成藝術形式的要素有:結構、體裁、藝術語言、表現手法等。
1、恰當適度地處理操作因素與藝術因素的關系;
2、突出遊戲因素和生活因素的地位;
3、強調創造因素的作用.
④ 劉有成的個人畫展
2010年5月5日,「墨海青山——劉有成山水畫展」在亞明藝術館隆重舉行開幕儀式。安徽省政協主席楊多良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式。 整個展覽將持續五天,共展出作品五十餘幅,皆為畫家近幾年的新作。展出作品分為黃山雲海、黃山奇峰、黃山勁松、皖南山水四個組成部分,作品既有丈二山水畫巨制,也有藝術家為教學所做的課徒小稿,充分顯示了畫家對於繪畫藝術多方面的把握能力。風格面貌上分為水墨寫意的黃山雲海松石和兼工帶寫的青綠山水,技法多樣,較全面地展現了畫家在藝術探索上取得的成就。
參加儀式的領導在致辭中高度評價了劉有成山水畫藝術,認為他作為安徽畫家,擅長以黃山山水入畫,以藝術的形式為新安山水立傳,其全景式山水畫繼承了中國傳統繪畫「壯美」意境的表現,既強調了中國畫的民族特徵,又有形式感和筆墨風格上的新創造。壯美的黃山、秀麗的江南,在他的描繪下,都呈現出獨具一格的意境。他的山水畫藝術,是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安徽特色的當代中國畫。
劉有成山水畫藝術,是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安徽特色的當代中國畫,已經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視覺象徵。劉有成出版了《墨彩飛舞—劉有成山水畫近作選》、《水墨山水畫法》、《黃山松石畫法》、《黃山雲水畫法》、《劉有成山水畫精品集》等著作,取得了廣泛影響。
美術老師想要整體提高作品的呈現效果,最好的做法就是把整副作品的主題,深刻地表現出來,然後把描繪手法的細致,一一解說,才能更有效的呈現主體
⑥ 如何欣賞抽象畫作
可以從以下幾個點去分析這幅畫的情緒傾向:
構圖:
1、水平式(安定有力感)
2、垂直式(嚴肅專端莊)
3、S形屬(優雅有變化)
4、三角形(正三角較空,銳角刺激)
5、長方形(人工化有較強和諧感)
6、圓形(飽和有張力)
7、輻射(有縱深感)
8、中心式(主體明確,效果強烈)
9、漸次式(有韻律感)
10、散點式(有受邊框約束,自由可向外發展)
光影對比:
光影又分很多不同的布光方式,這里簡單說下光影形成的對比;例如:
明暗對比弱(曖昧,柔軟)
強光暗影(視覺沖擊,堅實,宏偉)
色彩屬性:
暖色調(溫暖,溫馨,飽滿,張揚,激動,暴躁,熱烈奔放)
冷色調(涼爽,憂郁,安靜、開闊、通透)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⑦ 什麼是藝術風格
藝術風格指文藝創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帶有綜合性的總體特點。風格這一概念被用於文藝批評,中國起於劉勰的《文心雕龍》,西方起於法國布封的《風格論》。
風格具有多種含義,如作品風格、作家風格、時代風格、民族風格等,一般多指文藝家的風格。一個文藝家由於世界觀、生活經歷、性格氣質、文化教養、藝術才能、審美趣味等的不同,在題材選擇、主題提煉、情節安排、人物形象塑造、結構布局、語言運用等方面。
常呈現出與眾不同的特色,形成不可重復的風格。風格是文藝家精神特性的印記,它不是體現在一些作品中或某些藝術因素方面,而是體現在全部創作的內容與形式統一中。
風格是文藝家成熟的標志。並非每一個作者都具有自己的風格,只有那些刻苦探索、獨辟蹊徑、勇於創新的文藝家,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風格。
(7)美術作品呈現擴展閱讀:
正因為藝術風格根植於深層的美學精神,所以,消化西方戲劇的美學和吸收中國戲曲的精神是並行不悖的探索。
尋找傳統戲曲美學精神進入當代戲劇的路徑,自然也是探索話劇中國風格的路徑。顯而易見,這種探索不僅僅是在劇本創作上,更多的是探索用什麼樣的舞台呈現方式,用什麼樣的表演方式,表現當代中國人的形象和故事。
遺憾的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原因,現在還大量存在著對於戲曲表達方式以及傳統美學的概念化圖解。面對厚重的歷史傳統,創作時一句「以現代人的觀點重新闡釋」顯得太過輕飄,在舞台實踐中將戲曲的一些表演方式簡單直接移植,也顯得過於草率。
實際上,當代話劇要在舞台上實現戲曲的美學精神,需要的是細膩的轉化而不是概念的挪用和形式的拼貼。
「細膩」包含細致和精確兩層意思,需要長久的實踐,需要一點一點地拓寬思路。在近些年的話劇舞台上,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多嚴肅有益的實踐。比如導演林兆華在《老舍五則》中,讓演員們以一種靜止的姿態存在於「空」的舞台上。
這種靜止不是純粹的靜止,而是如同中國水墨畫,靜中蘊藏著動,以動來凸顯靜。
比如導演田沁鑫在其話劇近作《青蛇》中,與兩位有著戲曲功底的年輕女演員共同創造了一種舞台表演的新方式,不露痕跡地將戲曲身段運用到表演上來。觀眾不一定會感覺到戲曲身段,但一定會感受到一種熨帖的美。
⑧ 中西方繪畫差異比較
中西方繪畫的最大的差異是:東方偏向寫意,西方偏向寫實。
繪畫理念上:西方繪畫注重思維,東方的繪畫更加註重情感。因此,西方繪畫再現性強,形象逼真,具有更高的認識價值;而中國的繪畫表現性強,抒情味濃,更加註重情與理的統一,詩與畫的結合。
繪畫透視上:這是最根本的,中國繪畫在創作上重視構思,講求意在筆先和形象思維,注重藝術形象的主客觀統一;而西方繪畫著重於焦點透視,比較客觀科學地體現了物體的外觀,真實客觀是其主要特點。
繪畫工具:繪畫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繪畫的差異。毛筆、紙張、繪畫顏料可謂獨樹一幟,更生動地體現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當然,當時整個西方社會的工藝水平也是很高的。
中西繪畫都反映生活的真實,但方式不完全相同。西方繪畫像戲劇電影一樣,是通過逼真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東方繪畫像中國的戲劇一樣,是通過近似的外在形象來表現生活內在本質的真實。
中西方繪畫藝術猶如兩座形貌各異的山峰,雖然同樣具有令人回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但卻各成一體。在全球一體化的這一特定歷史時期,中國繪畫藝術與西方繪畫藝術之間的交流也日漸密切。
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中西藝術內在本質的差異。也許正是中西方對待自然態度的不同使中西繪畫放生了如此大的差異。
盡管它們有著很大的不同,但當今社會都是各取所需,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審美觀,有著不同的愛好,因而他們選擇的畫風也不同。
(8)美術作品呈現擴展閱讀:
西方繪畫與現代繪畫差異,還反映在對於所謂再現的不同態度上。對於傳統繪畫來說,再現是其根本所在,也可以說是西方傳統繪畫的基本目標。
雖然相對於現代繪畫而言,西方傳統繪畫以「再現性」為其主要特徵,但是這種再現絕非對自然一成不變的描摹,這種寫實帶有濃厚的風格特色:時代的、民族的,以及藝術家個人的風格特色。
在致力於追求純藝術的現代派畫家看來,傳統繪畫攙雜太多的「非藝術的雜質」。實際上,西方傳統繪畫並不是不講藝術,只不過是在講究藝術性的同時,兼顧著諸多非藝術性的方面。這大概就是傳統繪畫區別於現代派繪畫的重要標志。
傳統繪畫在藝術上的這種不純粹性,主要表現在功利性和描述性等方面 。
⑨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特色和成就有哪些
米開朗基羅在四年中完成西斯汀教堂天板畫「創世紀」。我們無法想像何以藝術家在身心飽受折磨時仍能有如此壯麗的作品。畫中充滿戲劇性的張力,人物個個健美而栩栩如生,將造物主所創造的萬物之靈完美地呈現出來。整個天花板以九幅主題畫為主,以聖經創世紀的故事為題材。米開朗基羅不只是為教皇服務,他也用他的生命和他的天賦獻給上帝。
他的建築作品不多,但都富有創造性,成就很高,影響很大。代表作有: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廟(1521~1534)、勞倫齊阿圖書室前廳(1523~1526)、羅馬的卡比多廣場建築群(1540~1644)和聖彼得大教堂的聖壇部分和穹頂(1547~1564)。
米開朗琪羅設計的建築物,層次豐富,立體感很強,光影變化劇烈,風格剛勁有力,洋溢著英雄主義精神,同他的雕刻和繪畫風格一致。他也善於把雕刻同建築結合起來。常常不顧建築的結構邏輯,有意破壞承重構件的理性形式,如把圓柱子嵌在牆內,用薄薄的「牛腿」承托柱子,額枋和山花凹凸斷折等,表現出一種激動的、不安的情緒。因此,他是手法主義的開創者。巴洛克建築的建築師們也把他奉為導師之一。
米開朗基羅代表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雕塑藝術的最高峰,他創作的人物雕像雄偉健壯,氣魄宏大,充滿了無窮的力量。他的大量作品顯示了寫實基礎上非同尋常的理想加工,成為整個時代的典型象徵。他的藝術創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義思想和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常常以現實主義的手法和浪漫主義的幻想,表現當時市民階層的愛國主義和為自由而斗爭的精神面貌。
米開朗基羅的藝術不同於達·芬奇的充滿科學的精神和哲理的思考,而是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自己滿腔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是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的,他所塑造的英雄既是理想的象徵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