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兒童文言文入門

兒童文言文入門

發布時間: 2020-12-02 16:00:12

『壹』 三篇寫兒童的《世說新語》古文

夙慧第十二之一、蒸飯成粥
(原文)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忘著萆,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聽,炊忘著萆,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記之。」二子長跪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譯)有客人在陳太丘(陳寔)家留宿,太丘讓元方(陳紀)、季方(陳諶)兄弟二人做飯。兄弟二人正在燒火,聽見太丘和客人在談論,都停下來偷聽。做飯時忘了放萆子,米都落進鍋里。太丘問:「為什麼沒蒸飯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說:「您和客人談話,我們倆都在偷聽,結果忘了放萆子,飯都成了粥了。」太丘說:「你們還記得我們說了什麼嗎?」兄弟回答道:「大概還記得。」於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塊兒敘說,互相補充,大人說的話一點都沒有遺漏。太丘說:「既然這樣,喝粥就行了,何必做飯呢?」
夙慧第十二之二、何氏之廬
(原文)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
(譯)何晏七歲的時候,就聰明伶俐,像個神童,魏武帝(曹操)非常喜歡他,因為何晏的媽媽在宮里,魏武帝就想收他作兒子。何晏就在地上畫了個方框,自己站在裡面。有人問他怎麼回事,何晏答道:「這是我們何家的房子。」魏武帝明白了他的意思,就馬上讓他回去了。
夙慧第十二之三、長安遠近
(原文)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譯)晉明帝(司馬紹)才幾歲的時候,坐在晉元帝(司馬睿)的膝上。有人從長安來,晉元帝問洛陽的消息,不禁潸然淚下。晉明帝問父親為什麼哭泣,晉元帝把王室被迫東渡的事情告訴了他,晉元帝問晉明帝:「你覺得長安遠還是太陽遠?」晉明帝回答:「太陽遠。沒有聽說人從太陽那裡來,這是顯然可以知道。」晉元帝對他的回答很驚詫。第二天,晉元帝召集群臣們宴會,晉把明帝的回答告訴了大家,並再次詢問。這次晉明帝答道:「太陽近。」晉元帝臉色大變,說道:「你怎麼和昨天的答復不同了呢?」晉明帝答道:「我抬起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是太陽,不能看到長安。」
夙慧第十二之四、衰宗之寶
(原文)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床邊戲。於時聞語,神情如不相屬。暝於燈下,二小兒共敘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衰宗復生此寶。」
(譯)司空顧和和當時的名流們一起清談。張玄之、顧敷是顧和的孫子和外孫,年齡都是七歲,在坐榻邊嬉戲。當時聽大人們談話,他們的神情好象並不在意。晚上在燈下,兩個小傢伙一起敘述主客雙方的對話,竟沒有一點遺漏。顧和高興得離開座位,拎著兩個人的耳朵說:「沒料到我們這個敗落的家族又生了你們兩個寶貝!」
夙慧第十二之五、不須復褌
(原文)韓康伯年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謂康伯曰:「且著襦,尋作復褌。」兒曰:「已足,不須復褌也。」母問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熱,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母甚異之,知為國器。
(譯)韓康伯(韓伯)很小的時候,家裡非常窮,到了最冷的季節,他還只穿了件短襖。母親殷夫人給他做衣服,讓康伯提著熨斗,她對康伯說:「你先穿著短襖,以後再給你做夾褲。」兒子說:「這就夠了,不要夾褲了。」母親問他原因,他回答說:「火在熨斗里熨斗把也熱,我現在穿上短襖,下身也覺得熱了,所以不要夾褲了。」母親非常詫異康伯的回答,斷定他將來一定會成為治國之才。

『貳』 我怎樣教兒童學習文言文

我怎樣教兒童學習文言文?
石皇冠
好多人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石老師如何教會學生念文言文的。我的辦法是這樣:
第一步,教學生念熟《史記*淮陰侯列傳》。
第二步,教學生念熟《漢書*韓信傳》。
第三步,教學生念熟《資治通鑒》中所有和韓信有關的段落。
這三步結束之後,千萬不能心急,不能急匆匆去考察學生讀懂了多少,不能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解說意思,更不能要求學生去斷句、翻譯。正確流利朗讀文言文本身就是讀懂的一種水平。
第四步,教學生繼續念熟《史記*留侯世家》《漢書*張良傳》。
第五步,教學生念熟《史記*陳丞相世家》《漢書*陳平傳》。
第六步,教學生念熟《史記*高祖本紀》《漢書*高帝紀》。
第七步,教學生念熟《史記*項羽本紀》《漢書*項籍傳》。
第八步,教學生念熟《史記*黥布列傳》《漢書*英布傳》。
第九步,教學生念熟《史記*彭越列傳》《漢書*彭越傳》。
第九步,教學生念熟《史記*呂後本紀》。
第十步,教學生念熟《史記*蕭相國世家》《漢書*蕭何傳》。
第十一步,教學生把《資治通鑒中》涉及上述人物部分的章節念熟。
第十二步,要求學生把《史記*淮陰侯列傳》的白話譯文全文看完。
第十三步,再來考察學生能否翻譯《史記*淮陰侯列傳》的某些段落。
僅《史記*項羽本紀》含標點近1萬字,可見學習古文不能過早關注學生「能說出多少意思」。讀一篇,讓學生細摳一篇,是學生害怕文言文的重要原因。掃除生字、念對多音字、停頓正確,就算達到要求。
我教學生讀《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中的相關篇章,其實就是為了促進學生早日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其他篇目的學習也是這樣。
給沒見過面的淺易文言斷句,是給前來考察的人看的。不對學生作統一要求,能達到什麼水平就算什麼水平。但是能流利朗讀有標點淺易文言文卻是保底要求。

『叄』 「小孩子」用文言文是怎麼表達

有這些表達方式:

  1. 小兒

  2. 童子

  3. 年少

  4. 垂髫

  5. 豎子

  6. 犬子

  7. 襁褓

  8. 孩提

  9. 始齔

  10. 總角

  11. 黃口

  12. 束發

  13. 幼學

  14. 志學

『肆』 小孩子的文言文是怎麼說

赤子
襁褓(qiǎngbǎo):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二、三歲的兒童。 (有時候六七歲也叫孩提之間。)
總角、垂髫:幼年兒童。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女孩

『伍』 古時候的孩子都學習什麼古文呢 順序是什麼

這要看不同時期來

上古三代源的時候,小孩子由老人來教導,習禮和習武,商代以習武為主,周以習禮為主,內容為六藝,

先秦的時候,像孔子,墨子之時,注重遊說講學,以成人教育為主

漢代的時候,教育系統成熟,分為官學和私學,小學生主要是認字,可以讀一些論語之類,長大些之後,讀名家名篇,

古時候,都是先教背書,因為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差,但記憶能力強,等到十多歲的時候,老師才開講,像三字經,千字文,都是唐宋之後才編的,目的在天培養小學生的理解能力,由易漸難。

六藝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商代的習武中,主要是習射,周代習禮主要是指禮和樂

『陸』 古代兒童聰明的文言文

柳宗元《童區寄傳》 http://..com/question/7189287.html?si=2 少年曹沖 鄧哀王沖字倉舒。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銳,即施行焉。時軍國多事,用刑嚴重。太祖馬鞍在庫,而為鼠所嚙,庫吏懼必死,議欲面縛首罪,猶懼不免。沖謂曰:「待三日中,然後自歸。」沖於是以刀穿單衣,如鼠嚙者,謬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問之,沖對曰:「世俗以為鼠嚙衣者,其主不吉。今單衣見嚙,是以憂戚。」太祖曰:「此妄言耳,無所苦也。」俄而庫吏以嚙鞍聞,太祖笑曰:「兒衣在側,尚嚙,況鞍縣柱手?」一無所問。沖仁愛識達,皆此類也。凡應罪戳,而為沖微所辯理,賴以濟宥者,前後數十。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後意。 《三國志 武文世王公傳》 何晏 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 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 《世說新語》 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世說新語》 少年孔融 融幼有異才。[一]年十歲,隨父詣京師。時河南尹李膺以簡重自居,不妄接士賓客,□外自非當世名人及與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 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仆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 則融與君累世通家。」觽坐莫不嘆息。太中大夫陳煒後至,坐中以告煒。 煒曰:「夫人小而聰了,大未必奇。」融應聲曰:「觀君所言,將不早惠乎?」 膺大笑曰:「高明必為偉器。」 注[一]融家傳曰:「兄弟七人,融第六,幼有自然之性。年四歲時,每與諸兄共食梨,融輒引小者。大人問其故,答曰:『我小兒,法當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後漢書 孔融傳》 少年諸葛恪 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少知名。弱冠拜騎都尉,與顧譚、張休等侍太子登講論道藝,並為賓友。從中庶子轉為左輔都尉。恪父瑾面長似驢。孫權大會群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恪跪曰:「乞請竺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績其下曰:「之驢。」舉座歡笑,乃以驢賜恪。他日復見,權問恪曰:「卿父與叔父孰賢?」對曰:「臣父為優。」權問其故。對曰:「臣父知所事,叔父不知,以是為優。」權又大噱。命恪行酒,至張昭前,昭先有酒色,不肯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曰:「卿其能令張公辭屈,乃當飲之耳。」恪難昭曰:「昔師尚父九十,秉旄仗鉞,猶未告老也。今軍旅之事,將軍在後,酒食之事,將軍在先,何謂不養老也?」昭卒無辭,遂為盡爵。

『柒』 有哪些適合小孩子讀的古文

1.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詩三百指的是詩經哦。
2.楚辭,尤其九歌。我就不解釋了,不求甚解的看看就好。
3.三字經。其他估計不說,但是很順口,容易記下來。有一段是對整個歷史時代的概述,方便理清關系。
4.洪範九疇,看起來比較晦澀,但是孩子是沒有我們這種對語言的認知當時的。我個人覺得孩子對語言是一種動物本能的感受方式,所以是否晦澀並不影響,只要告訴他是個故事就行了,雖然嚴格來說不算。
5.道德經,不是神鬼玄怪,只是對於世界觀的構成有很大的幫助。畢竟老子那恐怖的世界觀。
6.山海經,這個不用解釋對吧。
7.各種半文言小說,封神,三國,水滸,紅樓,三言二拍,東周,左傳,春秋,史記等。看著玩么。

『捌』 五歲兒童讀什麼古文

五歲兒童應當從《弟子規》入門。
《弟子規》是聖賢教學的基礎,非常重要專!這個教屬學若能讓兒童歡喜接受,不是容易的事情。重要的是大人也要學習,並做榜樣給小孩看。父母是子女的表率、模範,父母在子女面前,行住坐卧規規矩矩,然後再要求他,他會心服口服。若你自己不如法,要他按照規矩做,他不服你。

『玖』 摘抄一篇兒童古文

兩小兒辯日 / 兩小兒辯斗
朝代:先秦

作者:列禦寇
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日,問其故。內(辯日 一作:容辯斗)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譯文
孔子向東游歷,見到兩個小孩在爭辯,就問他們在爭辯的原因。
一個小孩子說:「我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近,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子認為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比較遠,而正午的時候距離人比較近。
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時像車的車蓋一樣大,到了中午時就如同盤子一般小了,這不是遠小近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兒說:「太陽剛出來時涼爽,到了中午的時候熱得如同把手伸進熱水中,這不是近的就感覺熱,而遠就覺得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之後不能判斷他們倆誰對誰錯。
兩個小孩子笑著對孔子說:「是誰說你智慧多呢?」

『拾』 兒童學習古文是否應該

只能說國學越來越受重視,培養興趣說說道理可以,但深入學習就不用了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