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班超投筆從戎文言文翻譯

班超投筆從戎文言文翻譯

發布時間: 2020-12-02 17:23:54

Ⅰ 班超投筆從戎翻譯

【原文】:《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班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搬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 曾經給官府里當僱工寫字,養活家裡的人。時間很長,工作很勞累。有一次他停止工作,扔掉筆嘆了一口氣說:「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大的志向,也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邊疆去為國家立功,以博取封侯的地位,怎麼能長久和筆硯打交道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無知的人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後來,皇上聽到了此事,便任命班超為蘭台令史。

文言文翻譯 班超投筆從戎

兄弟,你難道把原文打上來的時間都沒有嗎?不就是文言文嗎,200字了不得了。版本多種,怎麼沒有班超,班固之弟也這種版本呢?

【原文】:《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班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搬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 曾經給官府里當僱工寫字,養活家裡的人。時間很長,工作很勞累。有一次他停止工作,扔掉筆嘆了一口氣說:「大丈夫如果沒有其他大的志向,也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邊疆去為國家立功,以博取封侯的地位,怎麼能長久和筆硯打交道呢? 」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無知的人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後來,皇上聽到了此事,便任命班超為蘭台令史。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班超傳》:「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後立功西域,封定遠侯。」 翻譯: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後來在西域立功,被封為定遠侯。

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傅毅之於班固①,伯仲之間耳,而固小之,與弟超②書曰:「武仲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③。」夫人善於自見④,而文非一體⑤,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俚語⑥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自見之患也。
注釋:
①傅毅、班固均為東漢文學家、史學家。②超:班超,班固之弟,東漢名將。③自休:(冗長鬆散)自己也止不住。④自見:即見自,表現自己的長處。⑤體:體裁。⑥俚語:俗語,民間諺語。
【友情翻譯】文人互相輕視,自古以來就是如此。傅毅和班固兩人文才相當,不分高下,然而班固輕視傅毅,他在寫給弟弟班超的信中說:"傅武仲因為能寫文章當了蘭台令史的官職,(但是卻)下筆千言,不知所止。」人們都善於表現自己的長處,但文章的體裁風格多樣,很少能把它做全了的,所以(文人們)各自用自己的長處,來衡量和小看其他人的短處。俗語所謂「家裡破敗的壞掃帚,(在自己眼裡)卻被看做很值錢的東西」,這就是光看見自己長處的壞處啊。

Ⅲ 投筆從戎文言文一句一句翻譯

原文:

《後漢書·班抄超傳》:

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Ⅳ 班超投筆從戎 翻譯

原文:

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內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容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1.扔
2.謀略
3.也
4.竟然
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東漢
班固
「戎」的解釋為戰爭

Ⅳ 班超投筆從戎翻譯

原文:
《後漢書·班超傳》:
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專勞辱。有口辯,屬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Ⅵ 2017年中考課外文言文投筆從戎的翻譯

投筆從戎這是說:本來在學習,把筆一丟,去當兵了!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只要用心去學,你就是最好的。

金猴獻瑞,吉星臨門。

祝你學業進步,馬到功成。

Ⅶ 班超投筆從戎譯文

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郡平陵縣人,是徐縣縣令班彪的小兒子。他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內心孝敬父母,辦事慎重,在家中每每從事辛勤勞苦的粗活,不把干勞苦低下的事為可恥。

班超很有口才,廣泛閱覽了許多書籍。(漢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徵召前往擔任校書郎,他便和母親一起隨從哥哥來到洛陽。因為家中貧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書來謀生糊口,天長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經停止工作,將筆扔置一旁嘆息道:「身為大丈夫,雖沒有什麼突出的計謀才略,總應該效仿傅介子和張騫出使外國立功,以封侯,怎麼能夠老是干抄抄寫寫的事情呢?」周圍的同事們聽了這話都笑他。班超便說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懷呢?」

後來,他出使西方國家,最終立下功勞,封了侯,最後遇見一人,這人對他說:「尊敬的長者,你雖是一個平常的讀書人,但日後定當封侯於萬里之外。

」班超想問個究竟。這算命的指著他說:「你有燕子一般的下巴,老虎一樣的頭頸,燕子會飛,虎要食肉,這是個萬里封侯的命相。」過了好久,明帝有一次問起班固:「你弟弟現在在哪裡?」班固回答說:「在幫官府抄書,以此所得來供養老母。」於是明帝任命班超為蘭台令史,後來因犯了過失而被免官。

十六年,皇帝派遣他與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後,鄯善王廣禮節非常周全地招待他,後來忽然就變得馬虎怠慢起來。班超對他的從屬官員說:「難道沒有覺察出廣對待我們禮節疏薄了嗎?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來了、他猶豫不決、不知何去何從的原因。

聰明人在事情還沒有發生前就能覺察出來,何況現在形勢已經很明朗了呢?「於是把西域的侍者召來,詐他說:「匈奴的使者已經來了好幾天了,他們現在在哪裡?「西域侍者驚恐萬狀,把具體情況全部交代了。

班超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現在最好的辦法,只有借著夜色用火攻擊匈奴人,讓他們不知道我們有多少兵力,一定非常震驚害怕,這樣就可以把他們全部消滅。

消滅了這些敵人,鄯善人就嚇破膽了,我們就大功告成了。「眾人說:「好。「剛入夜,就帶領著官兵直奔匈奴人的營地。

正遇上大風呼嘯,班超讓十個人帶著鼓藏到敵人住房的後面,跟他們約定說:「看到大火燒起來後,你們一定要一齊擊鼓大喊。

「其餘的人全部帶著兵器埋伏在門兩旁。班超於是順風放火,房前屋後的人一齊擊鼓吶喊。敵人驚嚇得亂了營。

班超親手殺了三人,官兵們斬殺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餘的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燒死。班超於是召見鄯善王廣,把匈奴使者的頭顱拿給他看,鄯善全國上下震驚懼怕。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班超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後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

」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帝乃除超為蘭台令史。後坐事免官。

十六年,遣與從事郭恂俱使西域。超,到鄯善,鄯善王廣奉超禮敬甚奮,後忽更疏懈。超謂其官屬曰:「寧覺廣禮意薄乎?此必有北虜使來,狐疑未知所從故也。

明者睹未萌,況已著邪?「乃召侍胡詐之曰:「匈奴使來數日,今安在乎?「侍胡惶恐,具服其狀。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當今之計,獨有因夜以火攻虜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盡也。

滅此虜,則鄯善破膽,功成事立矣。「眾曰:「善。「初夜,遂將吏士往奔虜營。會天大風,超令十人持鼓藏虜舍後,約曰:「見火然,皆當鳴鼓大呼。「餘人悉持兵弩夾門而伏。超乃順風縱火,前後鼓噪。虜眾驚亂,超手格殺三人,吏兵斬其使及從士三十餘級,余眾百許人悉燒死。超於是召鄯善王廣,以虜使首示之,一國震怖。

(7)班超投筆從戎文言文翻譯擴展閱讀:

人物簡介:

1,班超簡介:

班超,字仲升,漢族,漢扶風平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

班超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為平定西域,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班超死後葬於洛陽邙山之上。

2,兄長班固簡介:

班固東漢官吏、史學家、文學家。史學家班彪之子,字孟堅,漢族,扶風安陵人(今陝西咸陽東北(。除蘭台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賦》等。



Ⅷ 翻譯 班超投筆從戎

版本一: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子。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
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後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超問其狀,相者指曰:「生燕頷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候相也。」久之,顯宗問故:「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帝乃除超為蘭台令史。後坐事免官。 版本二; 超家貧,嘗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西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編輯本段故事譯文
版本一: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 公元62年(漢明帝永平五年),班固被明帝劉庄召到洛陽,做了一名校書郎,班超和他的母親也跟著去了。當時,因家境並不富裕,班超便找了個替官家抄書的差事掙錢養家。 但是,班超是個有遠大志向的人,日子久了,他再也不甘心做這種乏味的抄寫工作了。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終於立了功被封了侯。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作貢獻。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公元73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他以機智和勇敢,克服重重困難,聯絡了西域的幾十個國家,斷了匈奴的右臂,使漢朝的社會經濟保持了相對的穩定,也促進了西域同內地的經濟文化交流。班超一直在西域呆了三十一年。其間,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了各式各樣的危機。他為當時的邊境安全,東西方人民的友好往來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版本二:
班超因為家庭貧窮,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 〔釋義〕 投:扔掉。投筆從戎指的是 棄文從武,投身疆場,為國立功,施展抱負 指讀書人放棄文化工作參軍入伍。小子:對對方輕蔑的稱呼。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戎,不能讀作「jiè」。〔辨形〕戎,不能寫作「戊」。 〔語出〕東漢時的班超扔掉手中的筆決心去邊疆從軍打仗,建立功業。見《後漢書·班超傳》。
詞語注釋
【解釋】:從戎:從軍,參軍。扔掉筆去參軍。指文人從軍。 【出自】:《後漢書·班超傳》:「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硯間乎?」 【示例】:他象同世交子弟閑話一樣,問了問賀人龍的家庭情形,「~」的經過。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Ⅸ 文言文翻譯 班超投筆從戎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回然內孝謹,居答家常執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佣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
譯文:
班超字仲升,扶風安陵人,是徐縣令班彪的小兒子。為人有遠大志向,不拘小節。但在家孝順父母,常干辛苦的事,不以勞動為恥辱。能言善辯,粗覽歷史典籍。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跟到洛陽。家裡窮,常給官府僱傭抄書來養家。長期的勞苦,曾經停下活,扔筆感嘆:「大丈夫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應該模仿傅介子、張騫立功在異地,以得了封侯,怎麼能長期在筆硯間忙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人物怎麼能了解壯烈之士的志向呢!」
請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