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法國奧賽美術館

法國奧賽美術館

發布時間: 2020-12-02 17:28:59

❶ 巴黎奧賽美術館的概況

這座曾被譽為「歐洲最美的博物館」的奧賽博物館座落於法國巴黎賽納河的左岸,與盧浮宮隔河相望。是當今巴黎三大藝術寶庫之一,以收藏19、20世紀印象派畫作為主,而雷諾瓦的加雷特磨坊舞會,梵高自畫像、莫內的藍色睡蓮等作品都是鎮館之寶。1898年奧塞博物館的原址為巴黎通往法國西南郊區的一個火車站,但在1940年即已沒落,閑置了約47年之後,1986年將火車站改建成奧塞博物館。為了實現全面性的展覽,該館收集了許多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品,其他許多作品來自盧浮宮。建築、雕塑、繪畫、素描、攝影、電影、裝飾藝術都在此完整的展出。
奧賽博物館與盧浮宮、蓬皮杜中心一道被稱為巴黎三大藝術博物館。館內主要陳列1848年至1914年間創作的西方藝術作品,聚集了法國近代文化藝術的精華,填補了法國文化藝術發展史上從古代藝術到現代藝術之間的空白,使奧賽博物館成成為聯結古代藝術殿堂盧浮宮和現代藝術殿堂蓬皮杜中心的完美的中間過渡。
奧賽博物館是由廢棄多年不用的奧賽火車站改建而成,1986年底建成開館。改建後的博物館長140米、寬40米、高32米,館頂使用了3.5萬平方米的玻璃天棚。博物館實用面積5.7萬多平方米,共擁有展廳或陳列室80個,展覽面積4.7萬平方米,其中長期展廳1.6萬平方米。
奧賽博物館的收藏博大精深,共收藏近代藝術作品4700多件,內容涵蓋繪畫、雕塑、傢具、手工藝品、建築、攝影等幾乎所有的藝術范疇。其中,最負盛名的是19世紀下半葉精美的藝術收藏品。

❷ 法國巴黎馬爾莫坦美術館與奧賽博物館是什麼關系附屬上下級

沒關系,是兩所獨立的美術館。
蒙馬丹-莫奈博物館(Musée Marmottan Monet)是建立在蒙馬丹宅邸上的,開放於版1934年,因為莫奈權的兒子把莫奈大部分作品都捐給了這家博物館,所以它是世界上收藏莫奈作品最多的地方,也以莫奈命名。《日出·印象》就收藏於此。

奧賽博物館原來是建於1900年的火車站,是從巴黎到奧爾良鐵路的終點——奧賽車站。1939年進入巴黎的鐵路取消,車站關閉。1978年被列為受保護的歷史建築,1986年改建成為博物館,將原來存放在盧浮宮的,在茹德葆博物館的,以及在蓬皮杜藝術中心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內的有關藏品全部集中到這里展出。

只不過這倆館那個時期的藏品都比較多而已,沒有任何關系。

❸ 梵高同時期的抽象畫家

荷蘭畫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年7月29日 後期印象畫派代表人物,是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倍嘗。

和他同時期的畫家有:

居廉(1828~1904),清代畫家。字古泉,自號隔山老人。居巢之弟。工花鳥、草蟲、人物,尤以寫生見長。筆法工整,設有色妍麗。在繼承和發展惲壽平沒骨花鳥畫的基礎上,創造了撞水和撞粉法。作品有《花卉草蟲圖冊》和《牡丹雙蝶圖軸》等。

羅清(1821~?),清代畫家。字雪谷。擅長指畫。作指畫時常於指甲內藏棉絮少許以蓄水墨,無異於毛筆作畫。七十四歲雙目失明時,仍能以指頭畫蘭竹。其作品筆墨變化,濃淡交融,別有意趣。作品有《蘭竹石圖軸》等。

趙之琛(1781~1860),清代畫家。字次閑,號獻父。工書法,善畫山水、花卉、佛像。山水師法元代倪瓚和黃公望,用筆蕭疏、幽澹。花卉用筆瀟灑,著色淡雅。作品有《雙勾竹石圖軸》、《梅花山茶圖軸》等。

劉彥沖(1809~?),清代畫家。號泳之。工詩文,善畫山水、人物、花卉。師法朱昂之而青出於蘭,是晚清傑出的畫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圖軸》等。

虞蟾(約1785~1864),清代畫家。字步青,號半村老人。早年畫北宗工細山水,畫筆蒼莽雄肆。壯年入供奉局,晚景凄涼。作品有《丹楓絕壁圖軸》等。

任熊(1823~1857),清代畫家。字渭長,號湘浦。善畫人物、山水、花鳥,工筆、寫意兼長,尤以人物畫著稱。人物學陳洪綬,風枚有所變化。筆力雄厚,氣韻靜穆,富有裝飾意味。其繪畫兼具傳統繪畫及民間繪畫之長,富有創造性。作品有《瑤宮秋扇圖軸》、《少康像》等。

任熏(1835~1893),清代畫家。字舜琴、阜長。任熊之弟。善畫人物 、山水、花卉、禽鳥。亦長於園林設計。其人物畫取法陳洪綬及任熊,然奇軀偉貌,別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運筆有如行草,氣勢沉雄。花鳥畫則工寫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錦雞圖軸》、《花鳥圖軸》等。

任頤(1840~1895),清代畫家。初名潤,字小樓、伯年,後改名頤。擅長畫肖像、人物、花鳥。其人物畫題材廣泛,尤善寫真術。其花鳥畫,手法多樣,博採眾長,無論是工筆、寫意、勾勒、沒骨、設色、水墨,均能運用自如,多用濕筆,運用淡墨尤有獨到之處,能在寫意畫中摻和水彩畫法,風格清新活潑。其山水畫,氣象萬千,別具丘壑。作品有《飯石山山農像軸》、《芭蕉紅葉圖軸》、《仿高克恭雲山圖軸》、《酸寒尉像軸》等。

虛谷(1824~1896),清代畫家。俗姓朱,名虛白,字懷仁,出家後以虛谷為名,號紫陽山民、倦鶴。工詩,善畫花鳥、蔬果、人物肖像。其人物肖像畫造型准確,面部有一定立體感,刻畫較精細,而衣紋及背景用筆簡率,但仍能融為一體。其花鳥草蟲則善用枯筆逆峰作顫動的線條,似斷似續,韻味十足。作品有《雜畫冊》、《花鳥水族圖冊》、《枇杷圖軸》和《梅花金魚圖軸》等。

朱偁(1826~1900),清代畫家。早年名琛,後更名為偁,字夢廬,號覺未。善畫花鳥,晚年畫藝大進,然未脫霸氣。作品有《桃花白頭圖軸》等。

趙之謙(1829~1884),清代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撝叔。工篆刻、書畫。書法初學顏真卿,後專師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繼承陳淳、「揚州八怪」的傳統,並融合金石篆刻,筆勢流動,結構新穎,是近百年來著名書畫家之一。作品有《積書岩圖軸》、《古柏圖軸》等。

蒲華(1830~1811),清代畫家。字作英、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工書畫,早年花卉學徐渭和陳淳,晚年畫竹學文同,山水、樹石取法石濤、石溪,筆法淋漓瀟灑,不拘成法。作品有《山晴水明圖軸》等。

吳昌碩(1844~1927),清末民初畫家、書法家、篆刻家。字俊卿,初字香補,中年後更字昌碩,亦署倉碩、蒼石,別號老蒼、石尊者、苦鐵等。工篆刻、書畫。其畫取法趙之謙,上追八大、石濤、陳淳、徐渭,並以金石、書法的筆法入畫。繪畫題材以花卉為主,色墨並用,渾厚蒼勁,再配以畫上所題寫的詩文和不凡的書法,並加蓋古樸的印章,使詩書畫印熔為一爐,對近世花鳥畫有很大的影響。作品有《桃實圖軸》、《葫蘆圖軸》、《梅花圖軸》和《菊花圖》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