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文言文虛詞小故事

文言文虛詞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02 18:23:42

① 急~~求文言文小故事

(一)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
【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版十本為率,書權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譯文】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准,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

② 文言文虛詞而的詳解!

文言虛詞 而 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4842.html 文言翻譯 ér (1)<名>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2)<代>通「爾」你,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③《記王忠肅公翱事》:「~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3)<動詞>通「如」。好像,如同 《察今》:「軍驚~壞都 舍。」 (4)<連>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1.表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⑤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過秦論》 ⑥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⑦《論積貯疏》:「苟粟多~財有餘。」 ⑧《捕蛇者說》:「黑質~白章。」 表示並列時 ,而連接的兩個成分有相同的主語,但互不影響。 2.表相承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還走。」 ⑤《石鍾山記》:「余方心動欲還,~大聲發於水上。」 表承接時,前後兩個成分有時間上或邏輯上的先後順序。 3.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⑤《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表遞進時,後一個成分是在前一個成分的基礎上引申出的。 4.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④《殽之戰》:「吾見師出,~不見其入也。」 ⑤《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④《勸學》:「吾嘗終日~思矣。」 ⑤《捕蛇者說》:「吾恂恂~起。」 ⒍表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⑤《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⒎表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③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論語》) ④《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負趙。」 ⒏表時間、方位、范圍的界限,相當於「以」。 ①《祭妹文》:「今~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9.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③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5)<助>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 ①《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 ②《論語-微子》:「已~!已~!今之從政者殆~!」 (6)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 ①《口技》:「俄~,百千人大呼。」 ②《醉翁亭記》:「已~,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7)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文言虛詞而小故事原文 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也,而況(2)戰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婉貞,而(4)翁豪傑者,然青取之於藍而(5)青於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7)思也。眾應之。 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 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傑而(11)。 原文注釋 (1)連詞,表並列。 (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表假設。 (4)代詞,通「爾」。你,你的。 (5)連詞,表轉折。 (6)連詞,表遞進。 (7)連詞,表修飾。 (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 (9)連詞,表承接。 (10)復音詞,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 原文翻譯 用兵,是一種變幻莫測的方法,要同心協力。 千萬不要像螃蟹那樣六條腿兩只鉗,不然,那麼你憑什麼取勝呢? 所以馮婉貞說:「諸位將軍如果想打勝仗,可以向我學習。」馮氏年齡雖然小,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馮氏比其父更勝一籌。馮婉貞廣泛的學習並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書生那樣整天思考(而不學習)。多加考慮之後再去實施,所以抵抗敵軍能夠取得勝利。 (馮氏)不是人們所說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幗英雄啊。 亡羊補牢 1.表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奮其六翮,而凌清風」《亡羊補牢》翻譯:振動它的翅膀而凌駕清風。 4.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亡羊補牢》翻譯: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 「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亡羊補牢》翻譯: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 「填邑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亡羊補牢》翻譯:在黽塞之南布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⒎表因果關系。 「於是乃以執珪而援之為陽陵君」《亡羊補牢》翻譯:在這時才把爵位送給庄辛,封他為陽陵君。 (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翻譯: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翻譯: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 「而下為螻蟻食也」《亡羊補牢》翻譯: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 9.表示目的關系, 「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亡羊補牢》翻譯: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抬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

求採納

③ 文言虛詞而的用法及例子,最好有虛詞小故事

文言虛詞而 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4842.html文言翻譯ér
(1)<名>頰毛;胡須。《周禮-考工記》:「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2)<代>通「爾」你,用作代詞,第二人稱,譯為"你的";偶爾也作主語,譯為"你"。
①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②嫗每謂余曰:"某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③《記王忠肅公翱事》:「~翁長銓,遷我京職,則汝朝夕侍母。」

(3)<動詞>通「如」。好像,如同
《察今》:「軍驚~壞都 舍。」

(4)<連>可連接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系。
1.表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過秦論》
⑤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 過秦論》
⑥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過秦論》
⑦《論積貯疏》:「苟粟多~財有餘。」
⑧《捕蛇者說》:「黑質~白章。」
表示並列時 ,而連接的兩個成分有相同的主語,但互不影響。

2.表相承關系。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祭十二郎文》)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扁鵲見蔡桓公》:「扁鵲望桓侯~還走。」
⑤《石鍾山記》:「余方心動欲還,~大聲發於水上。」
表承接時,前後兩個成分有時間上或邏輯上的先後順序。

3.表示遞進關系。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②楚懷王貪而信張儀,遂絕齊(《屈原列傳》)
③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皜駁色,而皆若僂(《登泰山記》)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游褒禪山記》)
⑤《赤壁之戰》:「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表遞進時,後一個成分是在前一個成分的基礎上引申出的。

4.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④《餚之戰》:「吾見師出,~不見其入也。」
⑤《論積貯疏》:「生之者甚少~靡之者甚多。」

⒌表修飾關系。即連接狀語。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項王按劍而跽曰:"客何為者?"(《鴻門宴》)
④《勸學》:「吾嘗終日~思矣。」
⑤《捕蛇者說》:「吾恂恂~起。」

⒍表假設關系。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勸學》)
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
⑤《信陵君竊符救趙》:「吾攻趙,旦暮且下,~諸侯敢救趙者,已拔趙,必移兵先擊之。」

⒎表因果關系。
①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③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論語》)
④《廉頗藺相如列傳》:「臣誠恐見欺於王~負趙。」

⒏表時間、方位、范圍的界限,相當於「以」。
①《祭妹文》:「今~後,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9.表示目的關系,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③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說》)

(5)<助>表感嘆語氣,相當於「啊」「吧」。
①《論語-子罕》:「豈不爾思,室是遠~。」
②《論語-微子》:「已~!已~!今之從政者殆~!」

(6)詞綴,嵌在某些時間詞後面。
①《口技》:「俄~,百千人大呼。」
②《醉翁亭記》:「已~,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7)復音虛詞"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口技》)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游》)
【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
【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鍾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文言虛詞而小故事原文兵者,危道也,須戮力同心。
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也,而況(2)戰乎?故馮婉貞曰:「諸君而(3)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婉貞,而(4)翁豪傑者,然青取之於藍而(5)青於藍。婉貞博學而(6)日參省乎己,非特效書生終日而(7)思也。眾應之。
既而(8),婉貞率諸少年結束而(9)出,果大捷。
眾皆嘆:婉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幗英傑而(11)。原文注釋(1)連詞,表並列。
(2)復音詞,即「何況」,用反問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3)連詞,表假設。
(4)代詞,通「爾」。你,你的。
(5)連詞,表轉折。
(6)連詞,表遞進。
(7)連詞,表修飾。
(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
(9)連詞,表承接。
(10)復音詞,放在句尾,表限制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11)語氣助詞,表肯定語氣。原文翻譯用兵,是一種變幻莫測的方法,要同心協力。
千萬不要像螃蟹那樣六條腿兩只鉗,不然,那麼你憑什麼取勝呢?
所以馮婉貞說:「諸位將軍如果想打勝仗,可以向我學習。」馮氏年齡雖然小,但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馮氏比其父更勝一籌。馮婉貞廣泛的學習並且每天反省自己,不是效仿一般的書生那樣整天思考(而不學習)。多加考慮之後再去實施,所以抵抗敵軍能夠取得勝利。
(馮氏)不是人們所說的柔弱女子,而是巾幗英雄啊。亡羊補牢1.表並列關系。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奮其六翮,而凌清風」《亡羊補牢》翻譯:振動它的翅膀而凌駕清風。

4.表轉折關系。可譯為"但是""卻"。
「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亡羊補牢》翻譯: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
「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亡羊補牢》翻譯: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
「填邑塞之內,而投已乎黽塞之外」《亡羊補牢》翻譯:在黽塞之南布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⒎表因果關系。
「於是乃以執珪而援之為陽陵君」《亡羊補牢》翻譯:在這時才把爵位送給庄辛,封他為陽陵君。

(8)復音詞,不久,一會兒。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翻譯: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
「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亡羊補牢》翻譯: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
「而下為螻蟻食也」《亡羊補牢》翻譯: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

9.表示目的關系,
「俛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亡羊補牢》翻譯: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抬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

④ 文言小故事(成語)

之乎者也 [zhī hū zhě yě]
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貶義
出 處
《敦煌零拾·嘆五更》:「之乎者也都不識;如今嗟嘆始悲吟。」

⑤ 文言文童趣翻譯短點呀

譯文:
一、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時候,能睜大眼睛直視太陽,能清楚地觀察極細小的事物(視力好極了),每遇見細小的東西,一定要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脫事物本身的樂趣.
二、夏夜裡,蚊群發出雷鳴似的叫聲,我心裡把它們比作群鶴在空中飛舞,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現了千百隻白鶴;抬頭看著它們,連脖子也因此變得僵硬了.我又留幾只蚊子在白色帳子里,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沖著煙邊飛邊叫,構成一幅青雲白鶴圖,果真像鶴群在青雲邊上發出叫聲一樣,因為這,我感到高興極了.
三、我常在土牆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雜草叢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檯子一般高,把叢草當成樹林,把蟲子,蚊子當成野獸,把土塊凸出部分當成丘陵,低陷部分當成山溝,我便憑著假想在這個境界中游覽,愉快而又滿足.
四、有一天,我看見兩只小蟲在草間相鬥,(便蹲下來)觀察,興味正濃厚,忽然有個極大極大的獸拔山倒樹而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只小蟲全被它吃掉.我那時年紀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聲驚叫起來.待到神智恢復,捉住癩蝦蟆,抽了它幾十鞭子,把它趕到別的院子去

第一段:
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之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

我回憶起,童年的時候,能睜著眼睛直視太陽,可以觀察到最細小的事物,見到微小的東西必定會仔細觀察它的紋理,所以常常有對超出事物本身的樂趣。

————————————————————————
第二段:
夏蚊成雷,私擬作群鶴舞於空中,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昂首觀之,項為之強。又留蚊於素帳之中,徐噴以煙,使之沖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果如鶴唳雲端,為之怡然稱快。

夏日的蚊子的聲音像雷鳴一樣,我把它比作成群的鶴在天空飛舞。心裡這么想,成千成百的蚊子果然變成鶴了。我仰頭看著,脖子都僵硬了。我又讓蚊子留在沒有染色的帳子里,用煙慢慢地噴向蚊子,使它們沖著煙飛舞鳴叫,當作「青雲白鶴」的景觀,果然鶴在雲端鳴叫,我為這種景觀高興得連聲叫好。

————————————————————————
第三段:
余常於土牆凹凸處,花台小草叢雜處,蹲其身,使與台齊;定神細視,以從草為林,以蟲蟻為獸,以土礫凸者為丘,凹者為壑,神遊其中,怡然自得。

我常在土牆凹凸不平的地方,或是花台小草叢雜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體與花台平齊;集中精神仔細觀察,把草叢當作森林,把小蟲和螞蟻當作野獸,把泥土凸出的地方當作山丘,凹進去的當作溝壑,精神遊移在那裡,愉快而滿足。

————————————————————————
第四段:
一日,見二蟲鬥草間,觀之,興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蝦蟆,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覺呀然一驚。神定,捉蝦蟆,鞭數十,驅之別院。

一天,見到有兩個小蟲在草叢里打鬥,觀看得興致正濃的時候,忽然有個龐然大物,翻過山,壓倒樹地跳了出來,原來是一隻癩蝦蟆,舌頭一吐,兩個小蟲就都被它吞了進去。我那時年紀小,正看得出神,不覺「呀」地一聲驚叫。等精神安定下來後,捉住癩蝦蟆,鞭打了數十下,驅趕到別的院子里去了。

⑥ 文言文虛詞和實詞有哪些

文言虛詞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在句子中起輔助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只是幫助把意思表達得更准確、具體、完整。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見的文言虛詞的含義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本遷移法
這一方法需要學習好所學的文言文,能在適合的時候遷移。
(2)事理檢驗法
通過常識或所學知識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慮是否有通假現象。
(3)語境推斷法
看虛詞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語境,常見的是虛詞的褒貶異議。
(4)語法推斷法
藉助語法知識分析特殊虛詞的含義。
(5)互文見義法
同義對應和反義對應結構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對照來推斷。
(6)成語推斷法
我們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語中推斷出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看遷入是否順暢 。

18個高考文言虛詞、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高中文言虛詞、初中文言虛詞、文言文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文言實詞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shici/
定義:實詞指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詞語。不能充當句子成分的詞叫虛詞。現在 把功能作為主要依據,認為能夠單獨充當句法成分,有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的是實詞,不能充當句法成分,只有語法意義的就是虛詞 。
實詞再細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以及特殊實詞擬聲詞、嘆詞;虛詞再細分為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 詞和擬聲詞六類。(副詞是一種半虛半實的詞。)
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四個主要特點:通假字、古今異義、 一詞多義、詞類活用。

常見的文言實詞有以下120個:
愛、安、被、倍、本、鄙、兵、病、察、朝、曾、乘、誠、除、辭、次、從、殆、當、道、得、度、非、復、負、蓋、故、固、顧、歸、國、過、何、恨、胡、患、或、疾、及、即、既、假、間、見、解、就、舉、絕、堪、克、類、憐、彌、莫、內、期、奇、遷、請、窮、去、勸、卻、如、若、善、少、涉、勝、識、使、是、適、書、孰、屬、數、率、說、私、素、湯、涕、徒、亡、王、望、惡、微、悉、相、謝、信、興、行、幸、修、徐、許、陽、要、宜、遺、貽、易、陰、右、再、造、知、致、質、治、諸、賊、族、卒、走、左、坐。

在學習中多積累,會對學習多多幫助的。

⑦ 請問誰有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的全文翻譯高三太忙沒時間賺積分啊,大哥大姐心心好吧謝謝 !!!

提供個抄好的網址,襲應該不錯,希望對您有幫助。
http://3hj.cn/portal.php?mod=view&aid=14182

⑧ 文言文的虛詞的意思有哪些

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是指文言文中的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擬聲詞。在句子中起輔助作用,沒有實在意義,只是幫助把意思表達得更准確、具體、完整。
18個高考文言虛詞、18個文言虛詞小故事、高中文言虛詞、初中文言虛詞、文言文虛詞: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則、者、之。
在文言文中,推敲常見的文言虛詞的含義有以下幾種方法。
(1)文本遷移法
這一方法需要學習好所學的文言文,能在適合的時候遷移。
(2)事理檢驗法
通過常識或所學知識推斷詞語在文中的含義,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慮是否有通假現象。
(3)語境推斷法
看虛詞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語境,常見的是虛詞的褒貶異議。
(4)語法推斷法
藉助語法知識分析特殊虛詞的含義。
(5)互文見義法
同義對應和反義對應結構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對照來推斷。
(6)成語推斷法
我們可以在所知道的成語中推斷出文言文中虛詞的含義,看遷入是否順暢 。

出處http://www.wenyanhanyu.com/wenyanxuci/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