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有若的文言文

有若的文言文

發布時間: 2020-12-02 18:32:07

⑴ 古文中有「若」字的句子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小石潭記>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於山谷中者<石鍾山記>

⑵ 初中文言文同時含有「若、乃、者、乎」四個字的句子有哪些

(一)若
1、動詞
(1)可譯為「像」。例:
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天涯若比鄰。——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可譯為「如」。例: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戰國策·鄒忌諷齊王納諫》
2、代詞。可譯為「你們」。例: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3、連詞。可譯為「至於」。例: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范仲淹《岳陽樓記》
(二)乃
1.副詞
(1)可譯為「竟然」。例: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
(2)可譯為「於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陽樓。(於是,就)(《岳陽樓記》) / 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才)(《狼》)
2.判斷詞,可譯為「是」、「就是」。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
3.第二人稱代詞,可譯為「你」、「你的」。例:家祭無忘告乃翁。(《示兒》)
(三)者
1.代詞
(1)指人、事、物、時間、地點等,可譯為「……的人」、「……的東西」、「……的事情」、「……的原因」等。例:京中有善口技者。(的人)(《口技》) / 可愛者甚蕃。(的花)(《愛蓮說》)
(2)在數詞後表示幾種人、幾件事或幾樣東西。可譯為「個」、「樣」、「項」。例:或異二者之為。(《岳陽樓記》)
(3)用在「今」「昔」等時間詞後,可譯為「……的時候」。例: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孫權勸學》)
2.助詞
用在判斷句或陳述句的主語後,表示停頓,不譯。例:吳廣者,陽夏人也。(「者」與「也」配合,表判斷,不譯)(《陳涉世家》)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者」用在陳述句的主語後,錶停頓。)(《愚公移山》)
(四)乎
1、語氣詞。
(1)表示疑問或反詰,可譯為「嗎」。例: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
(2) 表示感嘆語氣或呼告,可譯為「嗎」。例:有甚是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說》
(3) 表示推測語氣,可譯為「嗎」。例:願見之乎。——《三國志·隆中對》
2、介詞
(1) 可譯為「在」,例:今雖死乎此。—— 柳宗元《捕蛇者說》
(2)可譯為「對」,例:吾嘗疑乎是。——柳宗元《捕蛇者說》

⑶ 有若自足焉的足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若自足焉出自宋代歐陽修的《養魚記》
譯為:一副悠然自得的樣子,

自足:悠然自得的樣子。
足類似於滿足

⑷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謂曰「汝等各奉一支箭」折之地下……的文言文

原文 阿豺有子二十人。阿豺謂曰:「汝等各奉吾一隻箭。」折之地下。俄而命母弟慕版利延曰:「汝取權一隻箭折 之。」延折之。又曰:「汝取十九隻箭折之。」延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否?單者易折,眾則難摧,戮力一 心,然後社稷可固。」言終而死。
【釋義】 吐谷渾的首領阿豺有二十個兒子。一天,阿豺對他們說:「你們每人拿一支箭來。」他把拿來的箭一一折斷,扔 在地下,隔了一會兒,阿豺又對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說:「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斷。」慕延利毫不費力地折斷了。阿 豺又說:「你再取十九支箭來把它們一起折斷。」慕延利竭盡全力,怎麼也折不斷。
阿豺意味深長地說:「你們知道其中的道理嗎!單獨一支容易折斷,聚集成眾就難以摧毀了。只要你們同心協 力,我們的江山就可以鞏固。」說完後便死去了。
【寓意】 後人用「阿豺折箭」的這個典故告訴人們,團結就是力量。
又叫一箭易折 十箭難斷

⑸ 古文中「之」的解釋,有句子

1.縱一葦(之)所如:去,往
是動詞。
凌萬頃(之)茫然: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
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連接副詞,的
全句:任憑小船飄去,越過那茫茫的江面。
因為他們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廣泛。

⑹ 文言文翻譯 吾有子九人家貧無以妻之 吾使佣而未返也

吾有子九人家貧無以妻之,吾使佣而未返也
我有九個兒子家裡很窮,沒有因妻子的,我讓打工而不回來了

⑺ 有哪些「若」被翻譯成「好像」的文言文語句案例

1、肌膚若 冰雪,綽約抄若處子。——《莊子·逍遙游》

2、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3、關山度若飛。——《樂府詩集·木蘭詩》

4、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桃花源記》

5、若為佣耕,何富貴也。——《史記·陳涉世家》

⑻ 文言文中有「鄙」的句子有哪些

文言文中有「鄙」的句子:

1. 曹劌論戰

先秦:左丘明

劌曰:肉食者鄙,專未能遠謀。

2. 燭之屬武退秦師

先秦:左丘明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焉用亡鄭以陪鄰?

3.

鄭伯克段於鄢

先秦:左丘明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4. 為學一首示子侄

清代:彭端淑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

5. 問說

清代:劉開

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甚且心之所已明者,問之人以試其能,事之至難解者,問之人以窮其短。

⑼ 求翻譯這段文言文成白話文 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以禮焉

臣,賤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國、高在,若節春秋來承王命,何回以禮焉?
釋答義:
有司:主管某部門的官吏,這里指自己僅僅是一個有職司的小官吏。
二守國、高:春秋時代,周天子封姜姓國氏、高氏於齊國,輔呂氏(齊侯)守齊國,其族世代為齊國上卿,輪流執政,其任命由周天子直接授予,凡齊之政務,皆由二卿與呂氏共裁決。稱為齊國二守。
節春秋:當時選拔任命官員按春、秋兩個季節各安排一次。
整句話的意思是:
臣(我)是一個低賤的官員,現在有天子所任命的國氏、高氏在那裡守齊國,如果按春秋兩季接受天子的命令,又該用什麼禮節來待他們呢?

⑽ 文言文 若字有什麼意思 在那篇課文

若出自北宋·司馬光《赤壁之戰》: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翻譯:眾人敬仰、傾慕他,就象水歸大海一樣。

1、作動詞:像。

2、作動詞:及;比得上。

3、作代詞:你;你們;你(們)的。

4、作代詞:這樣的;這。

5、作連詞:至於。

6、作連詞:假如;如果。

7、作連詞:或;或者。

8、作副詞:好像;似乎。

9、作詞綴:用於形容詞後,表示「……的樣子」,也可不譯出。

若拼音:ruò

釋義:

1、如果,假如:若果。倘若。假若。天若有情天亦老。

2、如,像:年相若。安之若素。旁若無人。置若罔聞。門庭若市。

3、你,汝:若輩。「更若役,復若賦,則何如?」

4、約計:若干(gān)。若許。

5、此,如此:「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而求魚也。」

6、順從:「曾孫是若。」

7、指「海若」(古代神話中的海神):「望洋向若而嘆。」

8、指「若木」(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9、指「杜若」(古書上說的一種香草):「沐蘭澤,含若芳」。若英(「杜若」的花)。

10、文言句首助詞,常與「夫」合用:「若夫陰雨霏霏,連月不開。」

11、用在形容詞或副詞後,表示事物的狀態:「桑之未落,其葉沃若」。

(10)有若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若水[ruò shuǐ]

古水名。即今雅礱江。其與金沙江合流後的一段,古時亦稱若水。

2、若當[ruò dāng]

倘若。

3、奚若[xī ruò]

奚如。何如。

4、闃若[qù ruò]

亦作「閴若」。寂靜貌。

5、若蓀[ruò sūn]

香草名。

熱點內容
我對班主任的印象 發布:2025-05-10 10:17:45 瀏覽:769
2015安徽高考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0 09:22:58 瀏覽:447
那五常歷史 發布:2025-05-10 08:46:52 瀏覽:121
散打歷史 發布:2025-05-10 08:37:17 瀏覽:3
煙台教師招考 發布:2025-05-10 08:34:58 瀏覽:280
寧波生物招聘 發布:2025-05-10 07:19:15 瀏覽:483
市師德先進事跡 發布:2025-05-10 06:55:21 瀏覽:103
巧學高中化學 發布:2025-05-10 06:34:49 瀏覽:351
香港以前的歷史 發布:2025-05-10 05:47:11 瀏覽:406
眼瞼贅生物 發布:2025-05-10 05:37:33 瀏覽: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