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工藝美術運動的背景

工藝美術運動的背景

發布時間: 2020-11-19 12:10:48

㈠ 秦漢時期工藝美術得以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是什麼

中國秦漢來時期,由於國家的源統一,社會較為穩定,統治者採取的休養生息政策,客觀上促進了生產的恢復和發展,使社會經濟日趨繁榮。秦漢是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許多重大的社會活動和工程建設,都由中央出面組織,如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修築長城、宮殿和陵墓等。這種集權政治制度,反映在工藝美術上則是它的統一性和巨大性。西漢時期中央和地方還設立專門機構,負責管理手工業生產,加上生產技術的提高,使工藝美術在前代的基礎上獲得了全面的發展,其中的某些門類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

㈡ 埃及美術在建築、雕刻、繪畫、工藝美術方面能取得重要成績得歷史背景是什麼

從13王朝開始,埃及重新陷入地方割據狀態,並出現了由亞洲入侵的游牧民族「喜克索斯人」政權,文化遺存也很貧乏。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為「第二中間期」。公元前1567年左右,埃及人在雅赫摩斯王率領下,攻克了喜克索斯人的最後一個據點,建立了第18王朝,進入新王國時期。大規模的對外掠奪戰爭,使埃及成為包括北非和西亞在內的幅員遼闊的大帝國。首都底比斯成為古代中東最繁榮的城市。埃及人懷著強烈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重建昔日的輝煌。埃及美術在建築、雕刻、繪畫、工藝美術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的成績。

㈢ 唐宋工藝美術風格的異同及形成背景

唐宋工藝美術風格特點的區別:

唐代工藝美術的特點唐代工藝美術的特點唐代工藝美術的特點唐代工藝美術的特點
(1)人的意識的解放。
(2)裝飾生活的情趣化。唐代的裝飾,一變以前以動物紋佔主導地位的傳統特點,開始面向自然生活,富有濃厚的生活情趣,擺脫了拘謹、冷靜、神秘、威嚴的氣氛,使人感到自由、舒展、活潑、親切。
(3)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高度發展時期,人們充滿自信,採取開放的策略,人的思想意識得以解放,這是唐代工藝美術在裝飾意匠上追求清新、自由的一個重要的社會原因。
(4)裝飾技法的應用。陶瓷工藝出現了多種釉色,運用灑釉、流釉等色釉技法;染織工藝有蠟纈、拓印等印染法;從造型看多運用較大弧度的外向曲線。從色彩看,多運用色彩退暈的方法表現深淺層次色階,有富麗華美的藝術效果。從裝飾紋樣看,植物紋中多以牡丹為主題,早期清秀、工整,受傳統圖案影響,中期(盛唐)富麗、豐滿,表現手法有色稱和對比,有撇絲晚期則比較洗練、簡朴。卷草是唐代裝飾紋樣中應用最廣的一種
宋代的工藝美術具有典雅、平易的藝術風格。不論陶瓷、紡織、服裝、漆器、傢具都以質朴的造型取勝,很少有繁縟的裝飾,使人感到一種清淡雅緻的美,從美學角度看,它的藝術格調是高雅的。

㈣ 新藝術」運動的背景。

: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鑲嵌為特色
"羅馬式" 以圓屋頂,弧形拱門和厚牆為特點的基督教堂藝術
"古希臘羅馬藝術" "靜穆的偉大,單純的崇高"
16世紀 "文藝復興" 代表人文主義精神和秩序嚴謹,協調的古典美學理想
17世紀 "巴洛克" 追求不規則形式,起伏的線條及情感熱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宮廷室內奇異裝飾為特點。
18世紀 "洛可可"優雅輕快,非對稱曲線,華麗柔和以及 營造沙龍是居住環境
19世紀初 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並駕齊驅
〖設計萌芽後至少分七個階段〗
1850-1900 工藝美術運動
1890-1905 新藝術運動
1900-1930 機械美學運動
1925-1939 裝飾藝術派
1935-1955 商業主義風格
1955-1975 多樣化時期:波普pop;高技術;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新現代主義(國際主義); 微電子風格
1975-至今 當代風格

※工藝美術運動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英國19世紀下半葉的一場設計運動,其起因是針對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的工業批量生產所造成的設計水準下降的局面。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則是威廉•莫里斯。這場運動受到日本藝術的影響,影響主要集中在首飾、書籍裝幀等方面。其特點有:1、強調手工藝,明確反對機械化生產。2、在裝飾上反對矯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他各種古典、傳統的復興風格。3、提倡哥特風格和其他中世紀風格,講究簡單、朴實,功能良好。4、主張設計的誠實,反對設計上的華而不實趨向。5、裝飾上還推崇自然主義,東方裝飾和東方藝術的特點。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根源是當時藝術家們無法解決工業化帶來的問題,企圖逃避現實,退隱到他們理想化了的中世紀、哥特時期。運動否定大工業與機械生產,反對機器美學,導致它沒有可能成為領導潮流的主要風格,從意識形態上說這場運動是消極的。但是它的產生去給後來的設計家提供了設計風格參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嘗試典範,影響遍及美國和歐洲等地區,對後來的「新藝術」運動具有深遠的意義。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19世紀初期,大批工藝品投放市場而設計遠遠落後,美術家不屑於產品設計,工廠主也只注重質量與銷路。設計與技術相當的對立,當時產品分為外形粗糙的工業品和服務於少數人的精緻手工藝品。此時期尚屬於工業設計思想萌發前夕,在產品設計上十分的混亂。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設計團體
世紀行會(阿瑟•馬克穆多 1882)。2、藝術工作者行會(1884)。3、手工藝行會(查爾斯•阿什比1888)。
這些團體的設計宗旨和風格與莫里斯很接近,都反對設計上的權貴主義,反對維多利亞風格,反對機械工業化,吸收東方風格,力圖復興中世紀手工業傳統和優雅、統一。
※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傢具設計
主要人物為查爾斯•沃賽和巴里•斯各特。沃賽受莫里斯影響又有所不同,其設計沒有無道理的崇古之風,而是比較簡單朴實,易於批量化生產。更接近工藝美術運動服務大眾的精神實質。他繼承了莫里斯的風格,達到很完美的高度。其作品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全盛時期的代表。代表作有果園住宅。斯各特喜歡採用動物和植物的紋樣作為裝飾動機,並以凸出的線條勾勒,頗為經典。曾為李柏特公司設計傢具。他的傢具也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傑出代表。代表作有為赫斯大公設計的宮廷室內傢具。
※拉斯金的思想
他主張藝術與技術的結合,認為應將現實觀察融入設計當中,並提出設計的實用性目的。他的設計理論具有強烈的民主和社會主義色彩,也非常混亂。既強調為大眾,又主張從自然和哥特風格中找尋出路,這顯然不是為大眾的;既包含社會主義色彩,又包含對大工業化的不安。他的實用主義思想與以後的功能主義有很大區別,但他的倡導對當時設計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依據,莫里斯等人都深受其思想影響。
※威廉•莫里斯
他是在實踐中實現拉斯金設計思想的第一個人物。他強調設計的服務對象為大眾,希望振興工藝美術的傳統,一方面否定機械化、工業化風格,另一方面否定裝飾過度的維多利亞式風格,認為哥特式、中世紀的設計才是誠實的設計。他反復強調設計的兩個基本原則:一,產品設計和建築設計是為千千萬萬的人服務的,而不是為少數人的活動;二,設計工作必須是集體的活動,而不是個體勞動。這兩個原則在後來的現代主義設計中發揚光大。他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設計事務所,其設計的產品採取哥特式和自然主義風格,強調實用性和美觀性結合,具有鮮明的特徵,同「工藝美術運動」的基本風格完全吻合,促進了英國和世界的設計發展。代表作有自己在倫敦郊區的住宅「紅屋」,與人合作《呼嘯平原的故事》等。
※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
19世紀末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開始影響美國。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主要代表有弗蘭克•賴特、斯提格利、格林兄弟等,他們的設計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相似,但比較少強調中世紀或者哥特風格特徵,更加講究設計裝飾上的典雅,特別是明顯的東方風格影響是美國與英國的最大不同。英國的東方影響主要存在於平面設計與圖案上,美國則存在於結構上。格林兄弟的設計帶有明顯日本與中國明清傢具的特點,斯提格利和格林兄弟的設計相似,但主張功能與裝飾的結合,更為精緻。賴特這一時期的作品也帶有明顯的中日傳統的影響,更重視縱橫線條造成的裝飾效果,而不拘泥於東方設計細節的發展。
※工藝美術運動對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影響
斯堪的納維亞五個國家,擁有悠久的手工藝傳統,特別是木傢具和室內設計具有傑出的水平。英國「工藝美術」運動明確反對交揉造作的維多利亞風格,反對繁瑣裝飾,都與斯堪的納維亞的設計傳統觀念非常接近,何況這個地區有很豐富的歌德傳統,因此,在英國的影響下,這幾個國家中的瑞典,芬蘭,丹麥和挪威都出現了類似的設計活動。
※工藝美術運動的陶瓷設計
英國的陶瓷設計受東方陶瓷影響明顯,特別是釉色和圖案的運用和器形上。代表人物是馬克•馬歇爾、摩根、科爾曼。英國的陶瓷基本都是小量生產,藝術成分很重,還沒成為大批量生產日用陶瓷的基礎。而真正開始陶瓷日用化探索的則是斯堪的納維亞。這種設計嘗試開始於19世紀末,成熟於20世紀初。
※工藝美術運動的平面設計
莫里斯是奠定這場運動平面設計基礎的人物。在其影響下平面設計在歐美發展起來。較有影響的工藝美術風格平面設計代表是有馬克穆多的世紀行會出版的《玩具馬》(不久轉為莫里斯的出版公司出版)。莫里斯的設計充滿了企圖復興古典、哥特式風格,與當時流行的拉菲爾前派一脈相承。為了扭轉莫里斯的復古之風,戴依、傑西•金、格里那維合作,創造出一種兒童讀物的設計風格,字體、插圖都輕松可愛,充滿天真浪漫色彩。設計目的是使平面設計為廣大讀者服務,改變書籍為少數人掌握的局面。這種風格改變了莫里斯凝重的考古味道,是工藝美術運動的重大發展和進步,影響了下一代平面設計家(比亞茲萊),對新藝術運動的產生起到了催生作用。
※工藝美術運動的缺陷
「工藝美術」運動的缺點或先天不足是顯而易見的,它對於工業化的反對,對於機械的否定,對於大批量生產的否定,都沒有可能成為領導潮流的主流風格。過於強調裝飾,增加了產品的費用,也就沒有可能成為低收入的平民百姓所享有,因此,它依然是象牙塔的產品,是知識分子的一廂情願的理想主義結晶。

㈤ 工藝美術運動背景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建築師A.W.Pugin等人的影響,參考了中世紀的行會制度。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

據比較一致的理解,工藝美術運動是從1851年在倫敦的水晶宮中舉行的世界博覽會開始的。這場運動的理論指導是作家約翰·拉斯金,而運動的主要人物則是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他與藝術家福特·布朗、愛德華,柏恩·瓊斯、畫家但·羅西蒂、建築師飛利浦·威伯共同組成了藝術小組拉菲爾前派。他們主張回溯到中世紀的傳統,同時也受到剛剛引入歐洲的日本藝術的影響,他們的目的是誠實的藝術,主要是回復手工藝傳統。他們的設計主要集中在首飾、書籍裝幀、紡織品、牆紙、傢具和其他的用品上。他們反對機器美學,主張為少數人設計少數的產品。

㈥ 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的異同點

工藝美術」運動與「新藝術」運動的比較

相同點:

1、 它們都是對工業化風格的強烈反動,旨在重新掀起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和熱衷;

2、它們都是對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和其它過分裝飾風格的反動;

3、它們都受到日本裝飾風格的影響;

4、它們都放棄傳統裝飾風格的參照,轉向採用自然中的一些裝飾動機;

5、它們都旨在重新掀起對傳統手工藝的重視和熱衷。

不同點:

1、英國和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比較重視中世紀的哥特風格,把哥特風格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與借鑒來源。

2、新藝術運動則完全放棄任何一種傳統裝飾風格,完全走向自然風格,在裝飾上突出表現曲線,有機形態,而裝飾構思基本來源於自然形態。

3、新藝術運動實質上是英國「工藝美術運動」在歐洲大陸的延續與傳播,在思想理論上並沒有超越「工藝美術運動」。

4、新藝術運動主張藝術家從事產品設計,以此實現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新藝術運動開始在1880年代,在1892年至1902年達到頂峰.新藝術運動的名字源於薩穆爾·賓(Samuel Bing)在巴黎開設的一間名為「現代之家」(La Maison Art Nouveau)的商店,他在那裡陳列的都是按這種風格所設計的產品。

工藝美術運動(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建築師A. W. Pugin等人的影響。

參考了中世紀的行會制度.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Arts and Crafts Exhibition )。

(6)工藝美術運動的背景擴展閱讀:

工藝美術運動傳播發展:

歐洲傳播

從倫敦開始,工藝美術運動迅速傳播到了維也納、布達佩斯、赫爾辛基等歐洲的新興工業城市。由於各國工業發展的水平,歷史傳統的沿襲和社會構成特色的千差萬別。

工藝美術運動迅速本土化。當挪威、芬蘭和俄羅斯還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工藝技術的革新和對傳統美學因素的挖掘時,德國已經在傾力探索一種工藝、藝術和工業之間的平衡。

德國的藝術家們認為英國的同行過於反工業化了,他們只要能夠找到一種平衡就心滿意足。德國的藝術家們在貴族和有權者的支持下在達姆斯塔特(Darmstadt)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社區,他們在其中共同生活創作,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德國的領軍人物是亨利·凡·德·維爾德(HenryVanDeVelde)。

工藝美術運動到了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如日中天,歐洲各地的藝術家經常齊集維也納。這次,奧地利人這次輕易地擺脫了德國同行的影響。

1903年,約瑟夫·霍夫曼(JosefHoffmann)創辦了維納·渥克斯達特(Wiener Werkstatte)藝術館,成為了工藝美術運動的一個中心。當時法國的代表人物則是阿爾芒·普安(ArmandPoint)。

美國發展

從歷史來看,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受到了英國的影響直至持續到二十世紀初(1915年左右)。美國工藝美術運動設計的宗旨和基本思想和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相似,但是他們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具有了新大陸視野的美國藝術家也毫不猶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會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新藝術運動的發展:

傳播發展

新藝術的出現經過了很長的醞釀階段,許多著名的設計家都認為英國文化為新藝術運動鋪平了道路。但是,對於新藝術發展影響最深的還是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威廉·莫里斯十分強調裝飾與結構因素的一致和協調。

為此他拋棄了被動地依附於已有結構的傳統裝飾紋樣,而極力主張採用自然主題的裝飾,開創了從自然形式、流暢的線型花紋和植物形態中進行提煉的過程,新藝術的設計師們則把這一過程推向了極端。

工藝美術運動的思想在歐洲大陸廣為傳播,終於在追求美學社會理想的過程中轉變為接受機械化,最終導致了一場以新藝術為中心的、廣泛的設計運動,並在1890年至1910年間達到了高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新藝術運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工藝美術運動

㈦ 現代設計形成和發展的背景

現代主義設計是人類設計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響力的設計活動之一,它興起於20世紀20年代的歐洲,經過幾十年的迅猛發展傳播,其風潮幾乎波及全球,在它的影響下,又產生出許許多多新的設計風格和流派。對於現代主義設計形成的原因,以往的闡述大多從意識形態領域出發,把現代主義設計放到廣闊的現代主義運動背景去認識,認為它的產生是在現代主義運動影響下的一種歷史必然。這種認識往往只顧及到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外部環境,甚少考慮到設計活動的自身特質和發展變化規律,難免有失片面,同時也影響到我們對其它相關設計活動的理解。本文試圖從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的辨證關系入手,著重考察現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大機器時代的生產技術,以及二者的結合對現代主義設計誕生的影響,以期找出現代主義設計之形成的內在因素。 設計是技術與藝術的綜合。在設計中,技術和藝術是矛盾的統一體,兩者完美結合,造就優良的設計;反之,則讓設計面目可憎。當設計中的技術與藝術達到動態的平衡時,設計表現為一種較為穩定的風格。技術在革新發展,藝術在不斷變化,設計也就呈現出不同的面目。
手工業時代的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造就了傳統設計的輝煌。18世紀下半葉的工業革命帶來了新技術、新材料和新的生產方式,卻沒有給設計帶來適合的新藝術可供借鑒,於是導致了新問題的出現:與手工生產相比,機器的批量生產帶來產品藝術質量的急劇下降和消費者藝術品位的降低。為了解決這一矛盾,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較有代表性的是「工藝美術」運動、 「新藝術」運動和「裝飾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誕生於19世紀中期的英國,代表人物約翰•拉斯金和威廉•莫里斯主張恢復手工藝傳統,反對工業化和大批量生產方式,嘗試採用中世紀的淳樸風格,學習日本民間裝飾手法,吸取自然主義的裝飾動機,以期創造出一種新設計風格。「新藝術」運動打破了19世紀彌漫於整個歐洲的矯飾的維多利亞風格的束縛,努力向自然界學習並加以大膽創新,試圖以自然主義的風格開創設計新鮮氣息的先河。與「工藝美術」運動相似,「新藝術」運動同樣企圖在藝術、手工藝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復興手工藝的優秀傳統。「裝飾藝術」運動幾乎與現代主義設計運動同期誕生,具有手工藝和工業化的雙重特點,在設計上採取折衷主義立場,設法把豪華、奢侈的手工藝製作和代表未來的工業化特徵合二為一,產生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新風格來。由於它考慮到了人們對產品形式的多樣化需求和對精美手工製作的熱愛,還部分照顧到了批量化生產的要求,所以在短期內風靡一時。然而,以當時尚顯稚嫩的工業技術水平,要讓大機器批量生產的產品兼具手工之美實非易事,能同時滿足這兩方面的條件的產品設計少之又少,因而,「裝飾藝術」運動經過短暫的流行後,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便逐漸勢微。
無論是英國的「工藝美術」運動,還是歐美的「新藝術」運動、「裝飾藝術」運動,都顯然不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辦法,它們的中心是逃避乃至反對工業技術,反對工業化,反對現代工業文明。而且以上三個設計運動在藝術上借鑒的都是繁雜細密的傳統裝飾,但是,大工業生產初期的技術水平和批量化的生產方式顯然無法完成產品的這種藝術追求。與手工技術相比,大工業生產技術無疑是一種進步,問題在於找到能與這種先進的大工業生產技術相匹配的藝術加以整合,創造出能代表大機器時代的優良的設計。人們希望在保持物質進步的同時,也能享受機械所帶來的精神愉悅。如何掌握機械的藝術潛能,探詢的目光投向了最具活力的現代藝術。在同期出現的現代藝術中,涌動著一股強勁的客觀化趨勢,這股潮流中涌現出的藝術家、藝術作品和藝術風格,為解決這一矛盾提供了絕佳的方案。大工業技術與現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相結合,直接促成了一場現代設計史上最具影響力的現代主義設計運動。 現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肇始於塞尚,發展於立體派和抽象主義。塞尚最基本的藝術觀點就是把結構視為表現一切物體的根本。在塞尚看來,無論什麼外界條件或藝術家的主觀情緒都不可能改變對象的結構,藝術家的職責就在於把混亂的知覺納入程序,在視覺范圍內獲得有結構的秩序。他嘗試用結構的觀點去認識和概括一切對象。他曾說過:「在自然里的一切,自己形成為類似圓球、立錐體、圓柱體。」這一觀點直接影響了其後的立體主義和抽象主義。立體主義是以畢加索、勃拉克為代表的現代藝術運動,它直接受益於塞尚對結構的探求。一方面他們將塞尚在造型上把自然物象都歸納為圓球、圓柱體、立錐體的幾何方式推向極致,在畫面中表現出更純粹的幾何形態;另一方面,他們徹底摒棄了空間透視規律,使畫面趨於平面化。立體主義在藝術形式上的這種試驗突出表現為對具體對象的解析、重構和綜合處理,這種特徵在發展中愈來愈趨於理性化,把對平面結構的分析組合規律化、體系化,強調理性規律在表現「真實」中的作用。康定斯基是抽象主義的代表人物,在他看來,藝術必須從模仿客觀世界中解脫出來,畫家應當用繪畫自身的形式語言(包括色彩、線條、塊面等),創造出一個與自然對象相和諧的新世界。他認為抽象的形式蘊涵著無窮的張力,「繪畫中的一個圓塊,要比一個人體更有意義」,「一個圓圈上的三角形銳角的沖力所產生的效果,並不比米開朗琪羅繪畫中上帝的手指觸及亞當手指力量小」。他的繪畫作品就是由一些抽象的點、線和塊面組合而成,後期則完全是較為規則的幾何圖案。
現代藝術中的這股客觀化趨勢,遵循理性主義,用幾何形體和簡約抽象的色彩概括客觀對象,這些特性與大機器批量生產的標准化、機械化技術要求正好合拍,成為大機器生產的必然和最佳選擇。在兩者結合的基礎上,誕生了現代主義設計。其中最具典型特徵的是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荷蘭「風格派」提倡嚴格理性的審美觀,設計多用黑、白、灰等中性色;平面和立體的造型都嚴格遵循幾何式樣,並且把幾何形式與新興的機器生產聯系起來,追求那種來自於機械的嚴謹與精確。俄國構成主義的藝術家們嘆服於工業文明的巨大成就,著迷於機械的嚴謹結構方式,努力尋求與工業化時代相適應的藝術語言和設計語言。從荷蘭「風格派」和俄國構成主義設計中我們能看到,技術和藝術達到了最佳的結合,同時,也正因為這種最佳結合,現代主義設計成為二十世紀上半葉最穩定、最具影響力的設計風格,以至在後期發展為風靡全球的「國際主義」風格。從這個意義上講,「國際主義」風格的形成固然有著復雜的因素,然而不能不說,這種設計風格也是大多數國家在工業化初期進程中的最佳選擇。但是,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平衡永遠只能是一種動態的平衡,技術在不斷發展,人的精神需要也是復雜多樣化的,當技術的發展為這種多樣化的需求提供了實現的條件後,設計也就從以現代主義為主而走向了多元化。 作為設計史上最重要的、最具影響力的設計活動,現代主義設計的形成的內因和外因,它的確切定義、面貌特徵、持續時間和波及范圍等等,都極其復雜,而現代藝術本身、現代藝術與現代設計的互動關系中也有許許多多細致的問題亟待研究。本文僅從設計中技術與藝術的互為關系入手,考察現代藝術中的客觀化趨勢與現代主義設計的聯系,對現代主義設計產生的內在動因做了簡單梳理,希望能起到廓清認識的作用。

㈧ 漢魏晉 時期的美術成就 繪畫 雕塑 書法 建築 工藝美術 風格特點及文化思想背景

繪畫書法雕塑工藝美術:

魏晉玄言名士風流為時代之風氣

藝術上追求中和恬淡之美南朝縑素流傳,簡牘為多

  1. 裝飾經紋樣中的飛天主題,風姿各異,飄逸活現,最能反映佛教精神的靈性

  2. 石窟雕塑 大同雲岡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3. 繪畫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㈨ 陶瓷工藝品是在什麼背景下才在國內市場發展起來的

現在發展就不錯啊,這次景德鎮瓷博會,很多外國陶瓷企業都來中國了,作為上文陶瓷的一員,還是挺自豪的。

㈩ 工藝美術運動產生的背景

抄別人的:

工藝美術運動 (the Arts & Crafts Movement)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其名字來自約翰·拉斯金 (John Ruskin)的作品,運動的時間大約從1880年至1910年。
其起因是針對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而開始的設計改良運動。
運動的理論指導是約翰·拉斯金,運動的主要成員是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察爾斯·馬金托什(Charles Rennie Mackiniosh)、C·F·A·沃塞(Charles Francis Annesley Voysey)和拉菲爾前派(Pre-Raphaelite)等。由沃爾特·克蘭(Walter Crane)和C·R·阿什比(Charles Robert Ashbee)傳到美國。
工藝美術運動是英國19世紀末最主要的藝術運動。

重要著作
《美國工藝美術運動,1876-1916》羅伯特·克拉克(Robert Judson Clark)

工藝美術運動:引發世界共鳴的英國特產

兩個世紀前在英倫三島掀起的工藝美術運動塑造的理念一直延續至今,堅持著對美麗的最樸素的追求。英國著名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藝術館(V&T)正在進行世界上第一個囊括了世界范圍內工藝美術運動發展全景的展覽,從1880年工藝美術在英國的初步興盛,到傳遍歐洲和北美的輝煌,再到20世紀初的引發日本「民藝」(mingei)藝術革新運動的尾聲,展露無遺。法國《藝術文本》雜志特地為此做了大專題,追溯工藝美術運動的歷史圖卷,也藉此向這一試圖在機器化了的世界中保持基本美感的藝術運動致敬。

工藝美術運動是起源於19世紀下半葉英國的一場設計改良運動,產生受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JohnRuskin)、建築師普金(A.W.Pugin)等人影響。時間大約從1859年至1910年,得名於1888年成立的藝術與手工藝展覽協會()。在裝飾藝術、傢具、室內產品、建築等領域,因為工業革命的批量生產所帶來設計水平下降,試圖通過自覺的設計改良運動來改變頹勢。當時大規模生產和工業化方興未艾,工藝美術運動意在抵抗這一趨勢而重建手工藝的價值,要求塑造出「藝術家中的工匠」或者「工匠中的藝術家」。

大不列顛——搖籃

英國在工業革命發展上走在前面,同時在平面印刷和設計方面具有良好基礎。工藝美術運動產生伊始,英國出現了重要的促進因素,即1888年在倫敦成立的工藝美術展覽協會(TheArts&CraftsExhibitionSociety),連續的一系列設計展覽,提供了一個了解優良設計和高雅設計品的機會。

工藝美術運動的先驅一般說來有兩個,藝術評論家約翰·拉斯金和藝術家、詩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Morris,1834-1896)。莫里斯認為「美就是價值,就是功能」。他的名言:「不要在你家裡放一件雖然你認為有用,但你認為並不美的東西。」其含義自然是指功能與美的統一。莫里斯的設計不僅包括平面設計,也有室內設計、紡織品設計等等。他認為要復興中世紀歌德式的風格,只有上述風格的設計才是「真摯」的。以莫里斯為首的工藝美術運動設計家創造了許多以後設計家廣泛運用的編排構圖方式,比較典型的有將文字和曲線花紋擁擠地結合在一起,將各種幾何圖形插入和分隔畫面等等。

查爾斯·羅伯特·阿什比(CharlesRobertAshbee),則是另外一個投入的藝術家。他對原來的鄉村生活和田野創作有著深深的眷戀,帶領藝術公司雇員們和家人搬到鄉間,逃避剛剛到來的工業時代,實踐自己的「工藝美術運動的真正領地是鄉村」的理念。查爾斯創辦的藝術公司極大地推動了工藝美術運動在世界各地的傳播。英倫三島上的工藝美術大家還有查爾斯·雷尼·邁金托什(CharlesRennieMackintosh)和格拉斯哥流派。

歐洲——播散

從倫敦開始,工藝美術運動迅速傳播到了維也納、布達佩斯、赫爾辛基等歐洲的新興工業城市。由於各國工業發展的水平,歷史傳統的沿襲和社會構成特色的千差萬別,工藝美術運動迅速本土化。當挪威、芬蘭和俄羅斯還在孜孜不倦地追求工藝技術的革新和對傳統美學因素的挖掘時,德國已經在傾力探索一種工藝、藝術和工業之間的平衡。德國的藝術家們認為英國的同行過於反工業化了,他們只要能夠找到一種平衡就心滿意足。德國的藝術家們在貴族和有權者的支持下在達姆斯塔特(Darmstadt)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社區,他們在其中共同生活創作,實現自己的藝術理想。德國的領軍人物是亨利·凡·德·維爾德(HenryVanDeVelde)。

工藝美術運動到了維也納,分離派運動如日中天,歐洲各地的藝術家經常齊集維也納。這次,奧地利人這次輕易地擺脫了德國同行的影響。1903年,約瑟夫·霍夫曼(JosefHoffmann)創辦了維納·渥克斯達特(WienerWerkstatte)藝術館,成為了工藝美術運動的一個中心。當時法國的代表人物則是阿爾芒·普安(ArmandPoint)。

美國——尋找

工藝美術運動理想緣起於一種盎格魯-薩克森的思源和風情,因此迅速地傳播到了美國,但即便這樣,具有了新大陸視野的美國藝術家也毫不猶豫地在其中添加了社會和自然的因素,形成了自己的風格。比如,印第安因素在美國一些藝術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美國工藝美術藝術家們一方面在作品中表達出了強烈的美國式的愛國熱情,刻意追求一種新大陸新興強國的自我身份認同;另一方面,也積極追尋自己獨立的個人特性。雖然他們都被看作來自美國的工藝美術運動干將,但是其個性都十分充足。古斯塔夫·斯迪克里(GustavStickley)霸佔了美國東海岸,而弗蘭克·黎羅德·懷特(FrankLloydWright)和「草坪流派」則牢牢控制住了美國中西部地區,加州西海岸,則是建築師查爾斯·格林和亨利·格林(CharlesandHenryGreene)兄弟的天下。

日本——「民藝」革新

1926年到1945年,工藝美術運動在日本四島收尾。一方面日本的工業化已經成型,為運動的落地發芽提供了基礎;另一方面,日本人依然毫不猶豫地向西方靠攏,希望自己的中產階級能夠適應東西方結合的生活方式。日本第一個為工藝美術運動添加了東方的靈感和色彩。

工藝美術運動是世界進入現代工業社會後第一個有廣泛影響的設計運動。對其歷史功績有一些辯證的評價,有人說工藝美術藝術家們走的是一條回到中世紀手工業時代的設計老路,不能在根本上解決工業化之後擺在設計和現代工業之間的矛盾。其設計盡管十分精美,但仍復雜繁瑣,給印刷和裝訂造成了困難,人們還需要更合乎現代技術和人們思想情感的語言表達形式。

另一些人則認為,工藝美術藝術家們從審美角度反對工業化時代生活用品的機械生產及其造型樣式,號召人們把生活用品的設計與其功能相結合,並身體力行。因此,實際上是在引導人們對產品(不論是手工還是機器產品)設計與其功能的關系予以特別重視,指出了正確的設計方向,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產品設計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

熱點內容
化學課程論 發布:2025-09-11 04:13:35 瀏覽:883
新疆特崗化學 發布:2025-09-11 04:05:34 瀏覽:421
高一數學測試題 發布:2025-09-11 01:15:41 瀏覽:828
師生失身情 發布:2025-09-10 23:13:58 瀏覽:215
班主任教育部 發布:2025-09-10 23:08:18 瀏覽:165
118全年歷史 發布:2025-09-10 21:15:03 瀏覽:512
30米快速跑教學反思 發布:2025-09-10 21:14:19 瀏覽:974
幼兒師德演講稿一等獎 發布:2025-09-10 16:35:17 瀏覽:890
積家地理學家大師 發布:2025-09-10 15:50:53 瀏覽:825
調教學校 發布:2025-09-10 12:47:42 瀏覽: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