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呂蒙的文言文
❶ 請翻譯文言文《呂蒙》
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戚,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時權哀痛甚,為之降損。蒙未死時,所得金寶諸賜盡付府藏,敕主者命絕之日皆上還,喪事務約。權聞之,益以悲感。
蒙少不修書傳,每陳大事,常口占為箋疏。常以部曲事為江夏太守蔡遺所白,蒙無恨意。及豫章太守顧邵卒,權問所用,蒙因薦遺奉職佳吏,權笑曰:「君欲為祁奚耶?」於是用之。甘寧粗暴好殺,既常失蒙意,又時違權令,權怒之,蒙輒陳請:「天下未定,斗將如寧難得,宜容忍之。」權遂厚寧,卒得其用。
-------------------------------------------------------------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為孱陵侯,賞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堅決不接收黃金和錢,孫權不許可,封爵還沒有頒下,恰巧碰上呂蒙的病發作。孫權當時住在公安,把呂蒙迎接安置在他所住的內殿,千方百計為呂蒙治療和護理,廣泛徵求國內有能治好呂蒙疾病的,賞賜黃金一千斤。醫生為呂蒙針灸時,孫權便為他感到愁苦悲傷;想多去看望幾次,又恐怕影響他的休息,只好在牆壁上挖個小洞偷偷地看,見到呂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即喜形於色,回頭對左右的人又說又笑;看到呂蒙不能進食,便唉聲嘆氣,嘆息不止,夜不成眠。呂蒙的病好了一半,孫權便下令赦免罪犯,以示慶賀,文武官員都來道喜。以後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病榻前看望,命令道士晚上對著星辰為他祈求延長壽命。呂蒙四十二歲時,就死於內殿。當時孫權非常悲痛,為他的喪事減樂損膳以示哀悼。呂蒙沒有死的時侯,他所得到賞賜給他的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全部交給府庫收藏,命令主管的人在他死後全部上交,喪事務必簡單節約。孫權聽到這些事,更加悲哀而感動。呂蒙年少時不學習經傳典籍,每次陳述大事,常常口授其詞由他人記錄後作為上奏的文書。曾經因為部下的事故,被江夏太守蔡遺所彈劾,而呂蒙卻無怨恨之意。等到豫章太守顧邵死後,孫權問呂蒙由誰取代,呂蒙趁機推薦蔡遺是勝任這個職務的好官吏,孫權笑著說
「你打算充當祁奚嗎?」於是任用了蔡遺。甘寧粗暴,喜歡濫殺人,既常常使呂蒙不滿意,又時時違背孫權的意圖,孫權對他很惱怒,呂蒙總是陳情請求說:「天下還沒有安定,戰將像甘寧這樣的人難得,應對他寬容忍耐。」孫權於是厚待甘寧,最終還是得到重任。
❷ 文言文《呂蒙的故事》中的問題
1.(1)過錯抄
(2)答應
(3)告訴
(4)給
2.代詞,代指「廚下兒」
;代詞,指呂蒙想攻打甘寧的事
;代詞,指甘寧
3.呂蒙十分惱怒,擊打戰鼓,召集士兵,想在船上攻打甘寧。
4.呂蒙是一個知錯就改、孝順、重情重義的人。(從呂蒙「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可以看出重情義,從「蒙素至孝,聞母言,即豁然意釋」可以看出呂蒙孝順、知錯就改)
❸ 三國中關於呂蒙打敗關羽的文言文
三國志·吳書·呂蒙傳
拜蒙左護軍、虎威將軍。 魯肅卒,蒙西屯陸口,肅軍人馬萬余盡以屬蒙。又拜漢昌太守,食下雋、劉陽、漢 昌、州陵。與關羽分土接境,知羽驍雄,有並兼心,且居國上流,其勢難久。初,魯肅 等以為曹公尚存,禍難始構,宜相輔協,與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陳計策曰:「今 令征虜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蔣欽將游兵萬人循江上下,應敵所在,蒙為國家前據襄陽, 如此,何憂於操,何賴於羽?且羽君臣,矜其詐力,所在反復,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 所以未便東向者,以至尊聖明,蒙等尚存也。今不於強壯時圖之,一日僵仆,欲復陳力, 其可得邪?」權深納其策,又聊復與論取徐州意。蒙對曰:「今操遠在河北,新破諸袁, 撫集幽、冀,未暇東顧。徐土守兵,聞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勢陸通,驍騎所聘,至 尊今日得徐州,操後旬必來爭,雖以七八萬人守之,猶當懷憂。不如取羽,全據長江, 形勢益張。」權尤以此言為當。及蒙代肅,初至陸口,外倍修恩厚,與羽結好。 後羽討樊,留兵將備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討樊而多留備兵,必恐蒙圖其後 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眾還建業,以治疾為名。羽聞之,必撤備兵,盡赴襄陽。大軍 浮江,晝夜馳上,襲其空虛,則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稱病篤,權乃露檄召蒙還, 陰與圖計。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於禁救樊,羽盡擒禁等,人馬數萬,托以糧 乏,擅取湘關米。權聞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尋陽,盡伏其精兵舳艫中,使白衣 搖櫓,作商賈人服,晝夜兼行,至羽所置江邊屯候,盡收縛之,是故羽不聞知。遂到南 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據城,盡得羽及將士家屬,皆撫慰,約令軍中不得干歷人家, 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鎧,官鎧雖公,蒙猶以為犯軍令, 不可以鄉里故而廢法,遂垂涕斬之。於是軍中震慄,道不拾遺。蒙旦暮使親近存恤耆老, 問所不足,疾病者給醫葯,飢寒者賜衣糧。羽府藏財寶,皆封閉以待權至。羽還,在道 路,數使人與蒙相聞,蒙輒厚遇其使,周遊城中,家家致問,或手書示信。羽人還,私 相參訊,咸知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故羽吏士無斗心。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 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❹ 關於甘寧與呂蒙的文言文的解釋
甘寧軍中廚房中的一個年輕人(廚下兒)曾經犯了過失,逃跑投奔內了呂蒙。呂蒙擔心容甘寧殺死他,所以沒有立即就把廚下兒送回去。後來甘寧贈送禮物給呂蒙的母親,(呂蒙)於是就把廚下兒帶出來交還給甘寧。甘寧答應呂蒙不殺死他。過了一會兒呂蒙回到船上,把廚下兒綁到桑樹上,親自挽弓把他射死。結束之後,呂蒙脫去衣服躺回船上。呂蒙大怒,敲響戰鼓,聚集士兵,准備登船攻擊甘寧。甘寧聽說了這事,就躺下不起來。呂蒙的母親光著腳出來勸諫呂蒙說:「孫權對待你像親生兒子一樣,把國家大事交付給你,怎麼可以能夠因為私人的憤怒而想要攻擊殺死甘寧呢?當甘寧被殺死去的時候,即使孫權不問罪,你也是不遵循臣下的法度。」呂蒙一向極其孝順,聽了母親的話,就一下子消解了怒意,親自到甘寧的船上,笑著叫他說:「興霸,老母親等你吃飯,快上來。」甘寧哭泣哽咽著說:「對不起您了!」和呂蒙一起回去見呂蒙的母親,高興地宴會整日。
①過:過失②齎禮 :贈送禮物③許:答應④斯須:一會兒⑤擊鼓會兵:打鼓匯集士兵⑥徒跣:赤腳步行。諫:勸說⑦至尊:指吳主孫權⑧屬:通「囑」,囑托⑨噓欷:哽咽,抽泣
❺ 內容為孫權以呂蒙為南郡太守的古文
為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三國志·呂蒙傳》,原文如下:
以蒙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蒙固辭金錢,權不許。封爵未下。會蒙疾發,權時在公安,迎置內殿。所以治護者萬方,募封內有能愈蒙疾者,賜千金。
時有針加,權為之慘戚,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言笑,不然則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賀。後更增篤,權自臨視,命道士於星辰下為之請命。年四十二,遂卒於內殿。
白話譯文:
孫權任命呂蒙為南郡太守,封國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呂蒙堅決不接受黃金和錢,孫權不答應。封爵令尚未頒發,適逢呂蒙發病,當時孫權在公安,把呂蒙接來安置在自己的內殿,用了千萬種葯方給他治病,並懸賞國中有能治好呂蒙的疾病者,賜予千金。
有時醫者用針扎刺呂蒙,孫權為呂蒙的疼痛而痛苦難過,想常去探望他的病情如何,又怕他為自己而過於勞累,常在壁上鑿洞觀望呂蒙,見呂蒙能稍稍吃點東西就高興,對身邊的人有說有笑,否則嘆息不止,夜不能寐。呂蒙病情有所好轉,他就下令大赦,群臣全都上前慶賀。
後來呂蒙病情加重,孫權親自到病榻前探望,命令道士在星辰下為呂蒙祈求延壽。呂蒙四十二歲時死在孫權內殿。
(5)關於呂蒙的文言文擴展閱讀:
三國時期呂蒙本是個文盲,被稱為「吳下阿蒙」;隨周瑜多次征戰,在周瑜的建議下開始讀書,逐漸成為周瑜左膀右臂。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勢力坐大,昔日盟友對東吳構成新的威脅;孫權又主動啟用呂蒙為大都督掌管軍事。
呂蒙在濡須多次抵禦曹軍的進攻,屢獻奇計,功勞甚大,被封為廬江太守。在軍旅之時,在孫權的勸說下發憤讀書,深為孫權、魯肅所依賴。
呂蒙不負重託,假裝稱病迷惑關羽,誘使關羽將駐防荊州的部隊調往前線去攻打魏國的樊城,致使荊州防守空虛;呂蒙率領吳軍扮著客商幾乎兵不血刃攻下了荊州,秋毫無犯;對關羽部隊的將士家屬極盡安撫,使得關羽屬下大量將士毫無戰心、逃回荊州,關羽終是被擒。
東吳有了荊州,三國鼎立的格局才最終形成。
❻ 與呂蒙相關的文言文標題
課文的話,《孫權勸學》(含吳下阿蒙、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其他 白衣渡江
❼ 3分鍾內求3篇關於呂蒙正的文言文及翻譯
破窯賦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厄困於陳蔡。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凶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蕭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卧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也,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袂。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言余之貴也!余言: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 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呂蒙正 《命運賦》(於上版本不同)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雞翼大,飛不如鳥。馬有千里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於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於渭水。盜跖年長,不是善良之輩。顏回命短,實非凶惡之徒。堯舜至聖,卻生不肖之子。瞽叟頑呆,反生大聖之兒。張良原是布衣,簫何稱謂縣吏。晏子身無五尺,封為齊國首相。孔明居卧草廬,能作蜀漢軍師。韓信無縛雞之力,封為漢朝大將。馮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無封。李廣有射虎之威,終身不第。楚王雖雄,難免烏江自刎;漢王雖弱,卻有河山萬里。滿腹經綸,白發不第;才疏學淺,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後貧,有先貧而後富。蛟龍未遇,潛身於魚蝦之間。君子失時,拱手於小人之下。天不得時,日月無光;地不得時,草木不長。水不得時,風浪不平;人不得時,利運不通。 昔時,余在洛陽,日投僧院,夜宿寒窯。布衣不能遮其體,淡粥不能充其飢。上人憎,下人厭,皆言余之賤也。余曰:非吾賤也,乃時也運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極品,位列三公,有撻百僚之杖,有斬鄙吝之劍,出則壯士執鞭,入則佳人捧秧,思衣則有綾羅錦緞,思食則有山珍海味,上人寵,下人擁,人皆仰慕,皆言余之貴也。余曰:非吾貴也,乃時也運也命也。蓋人生在世,富貴不可捧,貧賤不可欺。此乃天地循環,終而復始者也。
找不到第三篇了,望採納
❽ 文言文高手速進!!《呂蒙的故事》
呂蒙的故事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08120403782.html
❾ 「呂蒙大才」文言文及翻譯
原文
呂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鄧當。當為孫策將,數討山越。蒙年十五六,竊隨當擊賊,當顧見大驚,呵叱不能禁止。歸以告蒙母,母恚欲罰之,蒙曰:「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魯肅代周瑜,過蒙屯下。肅意尚輕蒙,或說肅曰:「呂將軍功名日顯,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顧之。」遂往詣蒙。酒酣,蒙問肅曰:「君受重任,與關羽為鄰,將何計略以備不虞?」肅造次應曰:「臨時施宜。」蒙曰:「今東西雖為一家,而關羽實熊虎也,計安可不豫定?」因為肅畫五策。肅於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呂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於此也。」
翻譯
呂蒙字子明,祖籍汝南富陂。年少時去南方,依附姐夫鄧當。鄧當是孫策手下的將領,多次參加討伐少數民族政權山越的戰斗。呂蒙十五六歲時,偷偷跟隨鄧當參加戰斗,鄧當發現以後大吃一驚,大聲指責呂蒙,讓他回去,呂蒙不答應。回去後,鄧當向呂蒙的母親告狀,呂蒙的母親很生氣,要懲罰呂蒙,呂蒙說:「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親悲傷無奈地認同了呂蒙。 魯肅臨時代理周瑜的事務時,入駐呂蒙的屯兵之處。當時魯肅還是輕視呂蒙的,有人對魯肅說:「呂蒙將軍的功名一天天增長,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應該重視這個事情。」魯肅隨即去拜訪呂蒙。酒到酣處,呂蒙問魯肅:「您擔負重任以抵禦關羽方面軍,打算用什麼方法應付突然發生的襲擊?」魯肅輕慢地說:「臨時想辦法就行。」呂蒙說:「現在東吳和西蜀是暫時聯盟,關羽畢竟對我們有威脅,怎能不提早做好應對的打算呢?」於是就這個問題,為魯肅想了五種應對的方法。魯肅又佩服又感激,從飯桌上跨過去,坐在呂蒙旁邊,手撫著呂蒙的背,親切地說:「呂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
❿ 求3篇關於呂蒙正的文言文及翻譯
1、呂蒙正不記人過
原文
呂蒙正不喜記人過。初任參知政事,入朝堂,有朝士於簾內指之曰:「是小子亦參政耶?」 蒙正佯為不聞而過之。其同列怒,令詰其官位姓名,蒙正遽止之。罷朝,同列猶不能平,悔不窮問,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則終生不能復忘,固不如無知也,不問之何損?」 時人皆服其量。(據《涑水記聞》改寫)
編輯本段譯文
呂蒙正相公不喜歡記著別人的過失。剛擔任副宰相,進入朝堂時,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簾內指著呂蒙正說,「這小子也能參與謀劃政事嗎?」呂蒙正裝作沒有聽見似的走過去了。與呂蒙正同在朝廷的同僚非常憤怒,下令責問那個人的官位和姓名。呂蒙正急忙制止,不讓(那位同列)查問。退朝以後,那些與呂蒙正同在朝班的同僚仍然憤憤不平,後悔當時沒有徹底追究。呂蒙正則說:「一旦知道那個人的姓名;就終生不能忘記,因此還不如不知道那個人的姓名為好。不去追問那個人的姓名,(不問他的名字)對我來說有什麼損失嗎?」當時在場的人都佩服呂蒙正的度量(氣量)。
2、呂蒙正不為物累
原文:
呂文穆公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鑒,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敢
言.聞者嘆服,以為賢於李衛公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譯文: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太宗趙光胤特別知遇關照。朝中的官吏,家裡藏有古鏡,他說能照二百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他以博取賞識。他弟弟找個機會裝作閑談提到這件事。呂蒙正笑道:「我的面子不過碟子那麼大,怎麼用得著照二百里地的鏡子呢?」他弟弟聽後也就不再說什麼了。聽說這件事的人都嘆服,拿他比作唐朝宰相李靖(李靖曾罷冗官二千餘員,以為人嚴峻拒絕請托著稱)。像呂蒙正這樣沒有特別嗜好而又不為物慾所累的人,古代賢者也不易做到。
3、呂蒙正不受鏡
原文
呂文穆公①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鑒②,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獻以求知③。其弟伺間從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過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其弟遂不復敢言。聞者嘆服,以為賢於李衛公④遠矣。蓋寡好而不為物累者,昔賢之所難也。 (選自歐陽修《歸田錄》)
編輯本段注釋
①呂文穆公:呂蒙正,宋太宗時任宰相,文穆是他的謚號,北宋政治家。 ②鑒:鏡子。 ③知:知遇,得到賞識或重用。 ④李衛公:唐初功臣李靖,曾封為衛國公。 ⑤累:牽累 ⑥眷遇:關照 ⑦伺間:等到有一會兒
編輯本段譯文
呂蒙正以寬厚為宰相,宋太宗趙光義特別知遇關照。朝中的官吏,家裡藏有古鏡,他說能照二百里,想通過呂蒙正的弟弟把古鏡送給他得到重用。他弟弟找個機會裝作閑談提到這件事。呂蒙正笑道:「我的臉不過碟子那麼大,怎麼用得著用二百里地的鏡子照呢?」他弟弟聽後再也不敢說什麼了。聽說這件事的人都贊嘆佩服,都說他比李衛公更賢德(李靖:曾封為衛國公)。嗜好很少並且能夠不被外物牽累,(這)是過去的賢人也很難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