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以學科結構

以學科結構

發布時間: 2020-12-03 11:44:24

⑴ 突出學科結構化

突出學科結構化
首先、敬業、愛生、專業知識扎實,我認為一個好教師還要樂業,這一點也很重要。 其次,健康
尤其是心理和精神健康、再有就是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支持。學生滿意,喜歡聽!

⑵ 簡述史學的學科結構

亦稱「歷史學」。是社會科學的一個部門。研究和闡述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過程及其規律性的科學。馬克思主義認為,史學是社會意識形態的一部分,具有鮮明的階級性。其主要任務是按照時代順序,運用具體歷史事實,闡明並揭示從原始公社制經過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進到社會主義並向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發展的規律。歷史的記載和編纂,很古已出現。自古以來,世界各國家、各民族出現過許多有名的歷史學家,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著作,積累了豐富的歷史資料,也表述了各種史學思想、觀點以及治史方法。這些從不同角度對人類進步所作的記錄,乃是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部分。但是,馬克思主義以前的歷史理論和史學觀點,就其主流而言,基本上是從保護剝削階級利益的立場出發的。

數學作為一門學科整體的結構是怎樣的即有多少主要分支,各分支的組成又是什麼

如果你目光鎖定在學科分類上,那麼你會發現,不斷的有新的數學分支被發現。
其實你只要搞清楚師徒關系就可以了。也就是思想是如何傳承發展的。
後人中誰真正繼承的上一個大師的思想,繼承的思想內容是什麼。
當然還要看看極個別天才(無師者)的思想。比如拉馬努金卓越的直覺,他對美學的直覺。
要知道,數學和題是不同的。數學是一種語言,任何語言都有詩人和普通的使用者。
比如鋼琴,很多人都彈,但是鋼琴詩人只有chopin一個人。
當然,游戲也是語言,比如starcraft,我覺得這門語言的詩人只有stephano一個人。
語言的使用者不計其數,只有通過直覺直接寫出公式不會證明的人才是真正宇宙靈氣的化身。
你可以想像,拉馬努金早上起床之後就能寫一堆數學公式,後來其他人證明是對的,而且其他人發現了其公式隱含在背後的想法?你能想像當時肖邦坐在鋼琴上就能隨便彈出那麼好聽的曲子,而現在的鋼琴家天天只能背頌然後演奏?你能想像Bach,那個為管風琴而生的天才,可以即興演奏好幾個聲部的曲子?
天才只所以厲害,在於他們的自我得到了延伸,他們不是一個狹隘的自我。
他們的生命也延伸到了語言本身壽命的長度。
數學家的生命是無窮的,因為他們的語言是宇宙的語言,數學。
音樂家的生命也許只能和音樂的壽命一樣長。可能不會超過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壽命的極限。

⑷ 重視所學學科的基本結構有利於學生的學習對嗎

二 次世界大戰以後,科學技術發展迅猛,以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和應用為代表的新技術革命,正在改變著人們生活於其中的世界。知識更新速度加快,信息量急劇增長, 知識物化的周期大大縮短,成為新的時代特徵。科技的發展,社會變革的加劇,要求教育做出相應的調整和變革。正如布魯納所說:「我們生活的社會變化速度之快 使我們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培養年輕一代。」
對於美國人來說,1957年 前蘇聯的人造衛星上天無異於一顆重磅炸彈,朝野上下一片震驚。美國統治集團開始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在培養人才、發展尖端技術方面已經遠遠落後於蘇聯。他們把 主要原因歸結為教育,認為是教育的落後直接導致了美國在競爭中的失利。一位議員甚至驚呼:「俄國人的教室和圖書館、實驗室和教學方法,對我們的威脅可能比 他們的氫彈還要厲害!」
此 後,美國的教育受到空前的關注,以杜威的實用主義,以及美國進步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教育理論與實踐遭到了來自各方面的抨擊。美國人認為,正是這種「輕松」的 教育破壞了美國的科學發展,指責這種教育太注重教學方法,而忽視了教育內容,太注重對兒童的個性照顧,而忽視了學科知識的教學。他們指責說,是美國低質量 的普通教育拖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後腿,影響了科技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從而導致科學技術水平的低下。改革教育,尤其是普通教育的現狀應付來自各方面的挑 戰,成為美國人的必然選擇。為此,美國於1958年頒布了《國防教育法》。該法案的中心內容是由聯邦政府增加教育經費,加強科學技術方面的教育,訓練人才以對付「人造衛星的挑戰」。由此,拉開了美國戰後大規模教育改革的序幕。
正是在這樣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1959年美國全國科學院在馬薩諸塞州科德角的伍茲霍爾召開了中學教育課程改革會議。35位科學家、教育家和心理學家參加了此次會議,討論怎樣改進中小學學科,特別是科學學科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的問題。美國著名教育家、認知心理學家、哈佛大學教授布羅姆·S·布魯納作為會議的主席,在會上作了題為《教育過程》的總結報告。在報告中,布魯納旗幟鮮明地指出杜威的經驗主義已經不適用了,提出了學科基本結構理論,認為應該用學科基本結構理論來指導美國的教育改革。
1960年, 《教育過程》一書出版,更加系統地闡明了學科結構理論的基本思想。布魯納以皮亞傑的結構主義心理學為理論依據,從課程入手,以學科基本結構為中心建構起來 的學科基本結構理論,與贊科夫的發展性教學理論、根舍因的範例教學法一起被譽為現代化的三大課程理論,成為美國結構主義教育的代表作。
學科基本結構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一度成為美國教育改革的指導思想,在實踐上對美國的教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學科基本結構理論的主要內容
布魯納運用結構主義的方法論原理,借鑒其認知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提出學科基本結構理論。他圍繞「教什麼」、「什麼時候教」、「怎麼教」這樣幾個問題,系統闡述了其學科基本結構的基本觀點。
關 於教學任務教學的任務是什麼?這是教學論必須回答的首要問題,因為它將決定教學過程的內容和方法等要素。布魯納認為,教學的任務就是要使每個學生掌握基本 的知識,並獲得智力的最大發展。他說:「我們也足可以把追求優異成績作為教育的最一般的目標,但是,應該弄清楚追求優異成績這個說法指的是什麼意思。它在 這里指的是,不僅要教育成績優良的學生,而且要幫助每個學生獲得最好的智力發展。」他強調,教學既要探求向優秀學生挑戰的計劃,同時也不要「破壞那些不很 幸運的學生的信心和學習意志」。教師的任務除了盡可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學科內容之外,還應該盡可能使學生在結束正規的學校教育以後能夠獨立地向前邁進。
重 視發展兒童的智力,這是符合現代技術條件下美國急需培養大批的科技人才的現實的,具有鮮明的時代性,但也反映了很強的階級性。布魯納曾指出,只有幫助所有 學生充分利用他們的智力,那麼,在這個復雜的工業社會里,美國才能有機會很好地生存下去。他曾經說過:「正在形成的作為我們這一代標志的,可能是廣泛地重 新出現的對教育和智育目標的關切,但又不放棄這樣的理想,即教育應作為訓練民主社會里平衡發展的公民的手段。」從這可以看出布魯納教育理論具有的階級實 質。

⑸ 機構設置與學科結構

中國地質科學院是中國地質調查局直屬的國家公益性科學事業單位,主要開展地球科學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研究及國土資源地質調查研究,承擔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和戰略性礦產資源勘查評價任務。中國地質科學院幾經改革、調整、發展,成為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和中央公益性地質調查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土資源部「科技興地」核心力量和中國地質調查局科技創新研究基地。

中國地質科學院目前由院部、地質研究所、礦產資源研究所、地質力學研究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岩溶地質研究所、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等8個事業單位組成,擁有8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和6個院級重點開放實驗室;設有研究生部、博士後流動站,擁有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點,8個博士學位授予專業和11個碩士學位授予專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岩溶研究中心、中國國際地球科學計劃全國委員會秘書處、世界數據中心中國地質學科數據中心、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地質遺產北京辦公室等國際地學組織與相關機構及中國地質學會、李四光地質科學獎基金會、全國地層委員會掛靠在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通過科技體制改革和學科結構調整,將原有學科整合為5個學科群、25個重點研究領域及5項公益類工作。5個學科群包括:大陸地質與地球動力學、成礦作用和資源評價、地下水資源與表層動力學、地殼變形與地質災害動力學、應用地球化學與地球物理探測及分析測試技術。形成了10個優勢領域:①大陸動力學研究;②地球生命起源和古生物研究;③同位素地質研究;④成礦作用研究與礦產資源評價;⑤地應力測量與地殼穩定性評價;⑥地下水資源與地質環境調查評價;⑦實驗測試技術方法;⑧勘查地球物理;⑨應用地球化學;⑩基礎地質圖件編制。

裝飾—新的中國地質科學院辦公樓實景圖

(北京市西城區阜外百萬庄大街26號)

中國地質科學院年報.2008

中國地質科學院科學技術委員會

主任:陳毓川

副主任:董樹文李廷棟

委員:陳毓川李廷棟張宗祜肖序常袁道先許志琴盧耀如任紀舜鄭綿平趙文津楊文采朱立新董樹文吳珍漢尹明龍長興侯增謙耿元生王春書王瑞江毛景文石建省王弭力劉敦一王小鳳季強肖克炎楊振宇羅立強張永波劉再華呂國印

中國地質科學院第五屆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席:李廷棟

副主席:朱立新董樹文鄭綿平

委員:(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安建王登紅龍長興毛景文石建省朱祥坤肖序常陳毓川吳珍漢吳淑琪吳樹仁楊經綏楊永亮楊振宇侯增謙姚建新袁道先聶鳳軍高銳韓子夜

⑹ 簡述學科結構與學科功能的關系。

本研究從高等教育學、社會學、科學學、組織論、學科學、制度教育學等多學科的視角,把學科視為科學、教育、社會三維結構中的一個中心要素,以學科這一具有多重含義的概念為文章的邏輯起點,運用歷史法、比較法、個案分析法、辯證邏輯從抽象上升到具體的方法,從大學學科是以結構形式存在的前提入手,依次討論大學學科結構、學科組織、學科制度、學科文化,試圖使大學學科的研究體現一定理論性和系統性。 學科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概念,我們取其最基本的含義即學術知識的分類或學問的分支。將大學學科界定為以知識分類為依據,以高深專門知識為主要內容的承擔大學基本職能的基本形式,並從七個方面揭示大學學科的如下特徵:基本組成材料的高深專門性;結構性,即形成一定的學科結構;大學學科是實現大學三大職能的基礎;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和影響著學科的走向;大學學科活動的學術性;大學學科的自主性與集聚性並存;大學學科的發展是科學自身發展的內在邏輯及一個國家不同時期政治、經濟、科技等多種需要綜合作用的結果。 大學的學科呈現出結構性特徵,即形成一定的學科結構。文章將大學學科結構界定為大學中學科組成及其相互關聯的方式,考察了大學學科結構發展的四個階段,梳理了國外一流大學特別是美國一流大學在學科結構上的特徵。我國大學學科經歷了綜合到單一再到多科性和綜合化的歷程,現在,以學科水平為基礎的學科及大學的分層正在形成,但學科結構趨同化傾向嚴重,一些大學逐步形成了以基礎學科為根基,以應用學科為主幹的合理學科結構,但仍有不少大學學科結構失衡,學科整體水平提升不明顯。因此,在今後的發展中,要充分發揮辦學者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關注相關學科的高水平協調發展,而不是一味追求學科門類齊全;要注重傳統,追求特色,善於尋找學科突破口。最後,提出大學學科結構調整與優化要遵循適應性、可行性、共生性、非均衡性和引導性原則。 大學學科組織是學科結構的物質體現,是以學科作為直接操作材料的學術組織,它由學科發展目標、學者、學術物質資料、學術信息等要素構成,協調和組織四要素並使學科組織正常運作的運行機制是需求導向機制、正反饋機制、交流互動機制。國外一流大學中,院系研究所等傳統學科組織仍然是大學學科組織的主體,以德國的研究所制和以美國的學系制為代表的兩類模式差異明顯,既堅持傳統又相互借鑒,學科組織結構上,職業科層與矩陣結構有機結合,同時注重國際化。我國大學在學科組織的模式移植過程中,存在不加改造盲目照搬的現象,在調整與改革中,趨同化現象嚴重,務實性和應變性不足等。因此,需要借鑒學習與改造創新並重。大學學科組織發展變化的動力何在?文章將其歸結為大學學科組織的矛盾運動,並提出了四種內在動力與三種外在動力,提出了大學學科組織集成創新的內容及集成機制,認為要注重通過學科發展目標、發展動力、人員、知識、工作等的集成來推動學科組織的發展,特別是合並型大學在運用科層機制、市場機制、文化機制來整合和優化大學學科組織時要特別注意根據自己的學科結構和辦學傳統來確定哪種機制起主要作用,在合並的不同階段所採取的主導機制也應不同,同時還要充分考慮學科文化、院校文化、職業文化、全國學術系統文化的影響和作用。 學科制度是大學學科組織中規訓學科新人,控制學者學術職業樣式的規范,主要包括學科劃分與設置制度、課程標准、學科研究規范、學科評價標准、學科獎懲制度等。我們認為,現行學科制度起源於中世紀大學的教學方法和學位制度的規訓,形成於18世紀後期三種新的教育實踐方式相結合並引入到三種新的精英教育場所,19世紀後期開始,選修制的推行,大學職能的變化與研究生院成立帶來了學科制度的變革,二戰後,跨學科研究與學習制度以及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在高層次上的整合帶來了學科制度的變化。學科制度具有一定的功能和局限,其功能主要體現在:基本功能是訓練,派生功能是約束、秩序與激勵,其局限主要體現在:學科制度的運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學科專業之間的隔閡與封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著學術自由;學科制度的規定性與人們選擇性的矛盾;學科制度的穩定性與變化的矛盾等。當前,我國學科制度建設上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必須進行制度創新。 學科文化是學科組織與學科制度的靈魂,它是學科形成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學科所特有的語言、學科理念、價值標准、思維方式、倫理規范等,它是一種以學科知識為本的文化,學科文化的分化與學科知識的專門化密切相關,同時還具有封閉性與開放性相統一、影響持久性等特徵。其功能主要是分界功能、化人功能、生產功能、凝聚功能,其作用主要是中介作用、整合作用、增殖作用。合並型大學因學科價值取向多元、不同學科之間符號系統的差異和封閉及其溝通障礙、不同學科思維方式差異等帶來了學科文化的種種沖突,因此需要通過重樹組織目標,引導學科文化整合;重塑院校文化,實現學科文化整合;重構學科組織和學科制度,促進學科文化整合

⑺ 學科結構和學科組織結構有什麼區別

離問題結束還有 1 天 23 小時

⑻ 結構學是一切學科的基礎,

⑴動機原則.即學生有內在的學習願望. ⑵結構原則.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⑶程序原則.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有條不紊的陳述一個問題或知識結構,以提高他們對所學知識的掌握,轉化或遷移. ⑷強化原則.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

⑼ 學科基本結構包括什麼

基礎學科(Basic Sciences) ,學科分類術語,在學術文獻中的解釋:

1、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在財源調查時對基礎學科的定義是:基礎學科的研究目的是獲取被研究主體全面的知識和理解而不是去研究該主體的實際應用;

2、所謂基礎學科,是指研究社會基本發展規律,提供人類生存與發展基本知識的學科,一般多為傳統學科,如數學、物理、化學、哲學、社會科學、歷史、文學等。基礎學科,特別是其中的人文學科,很難具備直接創造經濟效益的條件;

3、以前的基礎學科主要是指素描、色彩、泥塑等,而藝術空間的拓展給當代學院教學帶來很多變化,影像、自由繪畫、綜合材料等等也正在作為基礎學科引入,逐漸打破各種固有思想的制約。

4、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基礎學科為語文、數學和英語

中文名
基礎學科
外文名
Basic Sciences
屬性
學科分類術語
范圍
全球
特徵
傳統學科、學術學科、研究型學科
快速
導航
發展前景
分類
七大基礎學科依次為數學、邏輯學、天文學和地球科學、物理學、化學、生命科學。應用型學科都是在基礎學科上的衍生學科。「應用學科」與「基礎學科」有什麼區別?基礎學科:以學科知識本身為研究對象的,偏學術性的屬於基礎學科。例如數學、物理、化學、哲學、歷史等專業。應用學科:是以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社會實際問題為研究對象的,實踐崗位性的屬於應用學科,例如:工程類,管理類,設計類,技術方面的(工商管理、行政管理、財會,金融、貿易、旅遊、工業設計、計算機科學技術、工業工程、農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專業); 在同一學校中報應用學科和基礎學科的先後順序沒有硬性規定,考生如何報專業,應根據本人具備的條件、實際能力、志向、將來就業等方面考慮。
數學
數學是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模型等概念的一門學科。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中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合適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真理。
數學又包括:幾何學、初等數學、高等數學、模糊數學、代數等。
邏輯學
舊稱「論理學」、「理則學」、「名學」、「辯學」。關於思維形式及其規律的學科,由亞里士多德創立。由德國古典哲學家們創立的邏輯學使邏輯學進入了一個新的領域。黑格爾把思維形式的發展與人的認識的各個階段緊密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這些思維形式彼此聯系、相互轉化,又具有新的意義。
天文學
天文學(Astronomy)是研究宇宙空間天體、宇宙的結構和發展的學科。內容包括天體的構造、性質和運行規律等。主要通過觀測天體發射到地球的輻射,發現並測量它們的位置、探索它們的運動規律、研究它們的物理性質、化學組成、內部結構、能量來源及其演化規律。天文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自有人類文明史以來,天文學就有重要的地位。
天體物理學
天體物理學是應用物理學的技術、方法和理論,研究天體的形態、結構、化學組成、物理狀態和演化規律的天文學分支學科。
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 是以地球系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地理學(含土壤學與遙感)、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和空間物理學以及新的交叉學科(地球系統科學、地球信息科學)等分支學科。地球科學是一個大題目,縱橫幾萬里,上下數億年,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對地球的認識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歷史、文化乃至這個世界文明的進展,

⑽ 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有哪些

2.掌握學科基本結構的教學原則
(1)動機原則。 布魯納的內驅力:回 好奇內驅力(即求知慾)答 勝任內驅力(即成功的慾望) 互惠內驅力(即人與人之間和睦共處的需要)
(2)結構原則。 任何知識結構都可以用動作、圖像和符號三種表象形式來呈現。 動作表象是藉助動作進行學習,無需語言的幫助; 圖像表象是藉助表象進行學習,以感知材料為基礎; 符號表象是藉助語言進行學習,經驗一旦轉化為語言,邏輯推導便能進行。
(3)程序原則。 通常每門學科都存在著各種不同的程序,不存在對所有學習者都適用的唯一程序;而且
在特定條件下,任何具體的程序總是取決於許多不同的因素,包括過去所學習的知識、智力
發展的階段、材料的性質及個別的差異等。
(4)強化原則。 教學規定適合的強化時間和步調是學習成功重要的一環。

熱點內容
小蘋果舞蹈教學兒童版 發布:2025-05-14 18:06:07 瀏覽:916
高三語文卷 發布:2025-05-14 17:40:03 瀏覽:761
五年級上冊語文達標卷 發布:2025-05-14 16:38:37 瀏覽:871
鄧矮的歷史 發布:2025-05-14 15:03:50 瀏覽:621
中小學師德總結 發布:2025-05-14 14:47:39 瀏覽:720
初中教學進度 發布:2025-05-14 13:33:36 瀏覽:758
新產業化學發光儀 發布:2025-05-14 13:22:51 瀏覽:775
帶班主任的老師 發布:2025-05-14 13:20:39 瀏覽:240
氧化鋁化學 發布:2025-05-14 13:03:56 瀏覽:339
綠色化學與環境保護論文 發布:2025-05-14 12:54:28 瀏覽: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