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語言學
❶ 對比語言學的學科起源
英語中contrastive analysis, contrastive studies和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三個名稱經常相互替代使用。作為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三個名稱的含義基本一樣,但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更正規的名稱。有些語言學家使用三個名稱時,其含義又有差別。contrastive analysis使用較早,是從比較語言學(comparative linguistics)研究中產生的,它是語言分析的一種方法,較多地指應用性對比研究,而contrastive studies則兼含具體的理論與應用兩方面的研究。這僅是一般情況,我們在閱讀英語的對比語言學文獻中還應注意作者對這三個名稱的區別作用。
現代對比語言學是從歐洲和美國發展起來的。20世紀初布拉格學派中不少語言學家contrastive analysis發生了興趣,代表人物馬塞修斯(Mathesius)於1926年發表了關於英語與捷克語對比分析的文章。1941年美國語言學家沃爾夫(<B. L. Whorf)在他的《語言與邏輯》(Language and Logic)一文中第一次使用了contrastive linguistics這一名稱,並作了這樣的論述:
Much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classifying the languages of the earth into ge-
netic families,each having descent from a single precursor,and in tracing such development through time. The result is called comparative linguistics」.Of even
greater importance for the future technology of thought is what might be called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This plots the outstanding differences among tongues一一
in grammar, logic,and general analysis of experience.
懷恩來希(U. Weinreich)1953年運用結構主義語言學理論寫了一本《語言接觸》(Language in Contact),提供了一個對比分析概念框架,提出了「干擾」(interference)這個理論命題。1957年拉多(Robert Lado)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對比語言學專著《跨文化語言學》(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這部書是嚴格遵循結構主義語言學的理論與方法的,因為這個時期結構主義語言學的主導地位還未被轉換生成語法所代替。拉多在此書的序言中說: This book presents a fairly new field of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he analysis of culture,namely the comparison of any two languages and cultures to discover and describe the problems that the speakers of one of the languages will have in learning the other. The results of such comparisons have proved of fundamental valu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tests,and language learning experiments.
喬姆斯基(N. Chomsky)的轉換生成語法產生後,斯道克威爾(R. Stockwell )、波文(D.Bowen)和馬丁((J Martin)等就帶頭運用喬氏的理論進行對比研究,迪皮特羅(R. J. DiPietro)和克澤斯早期基(T. P. Krzeszowski)試圖用喬氏的理論建立自己的對比語言學理論框架。到1980年,詹姆斯(<C. James)在《對比分析》中進行了階段性總結,理論上採用了折衷主義的做法,但他認為Pure contrastive analysis is a central concern of applied fin-guistics.隨著篇章語言學(Text Linguistics)產生,哈特曼(R. R. K. Hartmann)、康納(U.Connor)和哈提姆((B. Hatim)等用篇章語言學理論寫出了篇章對比研究的著作,還論述了此種對比與翻譯的關系。除此以外,也有人用生成語義學(generative semantics)和系統功能語法等理論進行對比研究。
我們講了這些狀況是想說明兩個問題,第一,對比語言學從一產生就十分明確,是屬於應用語言學的一個學科,它強調重點研究兩種語言的差異,這一特點從沃爾夫、拉多和詹姆斯的論述中看得很清楚。拉多當時還提出要研究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但沒引起人們的關注,直到近幾年才引起了部分學者的注意。對學科性質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而是逐步深化的。到70年代中期,伯倫((P. V. Buren)和德溫(R. Dirven)提出對比語言學對外語教學無用,但可以增強對語言結構的認識,可以了解語言體系之間的關系,即作為一種發現程序(discovery procere),以尋求不同語言的通性。1978年,布賴頓斯坦(P. H. Breiten-stein)認為對比語言學可分為科學性的和教學性的兩類。第二,對比語言學沒有自己的理論,它隨著理論語言學的發展而發展,隨著語言學理論的變化而變化。從一產生它就依附於結構主義語言學,後來隨著其他語言學流派的產生,也採用這些流派的理論與方法進行對比研究。迪皮特羅總結說:「一種對比分析會變得同與之相連的語言理論一樣復雜,這個道理是值得牢牢記住的。一旦理論發生了變化,新的對比途徑也就會出現。如果理論本身有不一致的地方,那麼,在把這種理論應用於對比分析時,這些矛盾也就會不可避免地表現出來。」
❷ 語言學的學科歷史
語言學的歷史非常古老。人類最早的語言研究是從解釋古代文獻開始的,是為了研究哲學、歷史和文學而研究語言的。中國在漢朝時產生了小學,包括文字、音韻和訓詁。在印度和希臘,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就建立了語法學。現代的語言學建立於18世紀初期,隨著西方語言學家發現了印歐語言與梵語之間存在類似之處,產生了歷史比較語言學,旨在尋找各種語言的原始語。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溝通方式,在生物或心理層面上反映人類高度演化的心智能力,在社會文化層面上反映人類文明進步。語言學就是要研究人類最核心本能的語言能力,透過對口語、書面語甚至手語進行分析和研究,進而了解人類的本質。
除了認識人類語言本質外,語言學研究還具有多種應用價值。在語言教育方面,藉由對於語言本身的了解,編成各種詞典、文法書、教科書供人學習語言,也有助於改善應對語言學習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的能力。在不同語言翻譯方面,語言學理論對於筆譯和口譯有更多具體的指導,也有助於利用科技來進行機器翻譯。 現代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對象就是語言和文字。語言學的工作就是研究:
語言結構
語音
構詞
句法
語意
言談篇章
語言應用
語用
語言學習及教育
翻譯
小學
文字學
聲韻學
❸ 語言學主要分支有哪些
1、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這些學科都注目於語言的結構本身,是語言學的中心,有人叫微觀語言學。
2、研究語音的物理屬性、人類的發音方法、語音感知的生理過程等的是語音學。
3、研究一種語言有多少個不同的音,彼此之間有何區別和關系的是音系學或音位學。
4、研究詞的構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態學,也叫詞法;研究如何把片語成短語或句子的是造句學,也叫句法。按傳統語法,形態學和造句學合起來就是語法學。
5、研究詞彙項目、詞彙意義、詞語演變的是詞彙學;追溯詞的來源和歷史的是詞源學;搜集許多詞項,把它們分類、比較、注釋的是詞典學。
(3)學科語言學擴展閱讀
語言學的歷史非常古老。人類最早的語言研究是從解釋古代文獻開始的,是為了研究哲學、歷史和文學而研究語言的。中國在漢朝時產生了小學,包括文字、音韻和訓詁。
在印度和希臘,公元前4世紀到3世紀,就建立了語法學。
現代的語言學建立於18世紀初期,隨著西方語言學家發現了印歐語言與梵語之間存在類似之處,產生了歷史比較語言學,旨在尋找各種語言的原始語。
除了認識人類語言本質外,語言學研究還具有多種應用價值。在語言教育方面,藉由對於語言本身的了解,編成各種詞典、文法書、教科書供人學習語言,也有助於改善應對語言學習過程中遭遇到的困難與錯誤的能力。
在不同語言翻譯方面,語言學理論對於筆譯和口譯有更多具體的指導,也有助於利用科技來進行機器翻譯。
❹ 語言學為什麼有那麼多的學科分類
語言學博大精深,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有相對應的語言
語言學(linguistics)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 ,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
相關分類
廣義的語言學包括語文學,研究語言在某一時期的情況,叫做共時語言學;研究語言在不同時期所經歷的變化,叫做歷時語言學;對多種語言作
語言學概論
語言學概論
綜合研究,試圖找出其中的共同規律,叫做普通語言學;把語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叫應用語言學;通過語音和詞形的比較追溯某些語言的親屬關系,叫歷史比較語言學;用比較方法發現人類各種語言的某些共同現象,叫類型語言學;為了解決教學或翻譯問題而對比兩種語言的異同,叫對比語言學。
語音、語法、詞彙及文字這些學科都注目於語言的結構本身,是語言學的中心,有人叫微觀語言學。
研究語音的物理屬性、人類的發音方法、語音感知的生理過程等的是語音學。
研究一種語言有多少個不同的音,彼此之間有何區別和關系的是音系學或音位學。
研究詞的構成方式和屈折方式的是形態學,也叫詞法;研究如何把片語成短語或句子的是造句學,也叫句法。按傳統語法,形態學和造句學合起來就是語法學。
研究詞彙項目、詞彙意義、詞語演變的是詞彙學;追溯詞的來源和歷史的是詞源學;搜集許多詞項,把它們分類、比較、注釋的是詞典學。
研究詞項與概念及指稱對象的關系,揣摩各種詞義的異同、正反、上下、交叉等關系,剖析整個句子或其中某些成分的意義,這是語義學。研究文字的形狀、體系、起源、演變和發展的學科是文字學。
❺ 語言學是人文學科還是自然學科
我是自然語言處理博士,就是用人工智慧的方法研究語言學,我認為,可以肯定地說:語言學是人文學科。當然語言學和自然學科有著很多的交叉,但是當在自然科學中討論語言學時,它已經不叫語言學啦,我們稱自然科學中的語言學為自然語言處理、計算語言學、數理語言學、代數語言學、。。。
如果你問的是它的本質,那麼根據我的研究,許多學科的界限都很不清晰,所以從本質上來說確實不好說它是人文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這是因為「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這兩個詞本身就是模糊概念。
不知道我說得清楚不?:)
❻ 為什麼說語言學是最基本學科
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學科的知識實際上都是最基本的,另一方面是因為學什麼專業不懂語言學是很難的。
❼ 語言學是基礎學科談談你對語言學的認識
語言學(linguistics)是以人類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探索范圍包括語言的性質、功能、結構、運用和歷史發展,以及其他與語言有關的問題。語言學研究的對象是客觀存在的語言事實。不管是現代的語言還是古代的語言,都是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盡管不同話語表達的意義是帶有主觀性的和千差萬別的,但是傳遞出來的語言信息卻是能被別人共同理解的,語言學被普遍定義為對語言的一種科學化、系統化的理論研究。並且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現實。
❽ 語言學 是哪個一級學科下的方向
語言學屬於二級學科,它的學科門類屬於文學,它上面的一級學科是中國語言迴文學,其學科代碼是050102,其答全稱是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這里的學科分數來源是教育部關於印發《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年)》的通知。
❾ 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是一個學科嗎
是,同屬於一級學科「中國語言文學」下的二級學科「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沒有「語言學」這個學科,我們說語言學時,常常還包括文字學、翻譯學等等亂七八糟的內容。
欲知學科內容,參看教育部學科目錄
❿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屬於哪個學科
語言學屬於社會科學,也就是文科。但語言學本身是一門獨立學科,並非其它學科的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