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術學科 » 詩教與學科

詩教與學科

發布時間: 2020-12-03 15:08:56

⑴ 古詩教學的幾個步驟

提到小學古詩詞教學,我們馬上想到就是理解詩意、會背誦、會默寫的教學目標。這就是我們的孩子之所以總是對經典沒有興趣、對詩詞經典傳承不深的原因所在。我們的小語課堂中詩詞的教學深度學習、多維度的培養不足。

現在我以一節古詩課教學課為例,這首古詩選自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六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詩詞誦讀部分—《涼州詞》。執教劉老師教學效率之高,教學設計之巧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課例背景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在學習古詩時要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因此,劉老師確定教學的重點是:在誦讀中體會詩的意境,想像詩歌所描述的情景。新課標還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分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環境。因此,劉老師大膽確定古詩教學的一個創新點:在本詩教學之初,從酒的話題切入,群讀有關「酒」的詩詞,以含有「酒」的詞語展開品悟詩情,借「酒」學寫作,用「酒」悟詩道。一節課中整合六首古詩內容,達到了小學高段古詩教學意境:有酒的芬香,有詩的味道。
課堂重現
其教學環節如下:
一、起——溫酒,聞酒香啟酒思:出示五首詩詞,檢查學生積累情況,會誦讀,知道這些詩句都在講酒,導出本次教學的切入點「酒」與「詩」。這五首詩分別是李白《月下獨酌》、白居易《問劉十九》、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李清照《如夢令》。

二、 承——飲酒,乘酒興解酒意:學生自由朗讀《涼州詞》,反復讀,達到三個要求:1、讀准字音,讀得流暢順口;2、讀出古詩的節奏和韻律;3、想像畫面,讀出古詩的意境。三個要求層次遞進,意在不斷提高。
學生嘗試著用幾個帶「酒」字的詞語概括詩句,理解詩意。

葡萄美酒/夜光杯,
(酒)(酒)
欲飲/琵琶馬上催。
( 酒)
醉卧沙場/君莫笑,
古來征戰/幾人回。
( 酒)
(生自由讀詩寫詞,教師巡視)
三、 轉——醉酒,訴酒話悟酒情:學生讀出這「酒」裡面所包含的詩人的情懷;梳理邊塞詩寄寓的情感,總結學習方法;詩文結合,練習寫話,設身處地體驗作者感情。

邊塞詩情感分類:
1、對雄奇壯麗的大好河山的贊美;
2、對連年戰爭的不滿;
3、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4、不惜為國捐軀的壯志豪情;
5、 對朝廷的失望。
想像出征前軍營中酒宴的盛大場面,以「將軍,今夜讓我們開懷暢飲罷」為開頭,發揮想像寫幾句將士們在酒宴上互相勸酒,互訴衷腸的話。
舉起晶瑩的夜光杯,斟滿殷紅的葡萄美酒,耳聽著陣陣歡快、激越的琵琶和軍樂聲,將士們真是興致飛揚,你斟我酌,一陣痛飲之後,便醉意微微了。也許有人想放杯了吧,這時座中便有人高叫:將軍,今夜讓我們開懷暢飲罷!

四、合——余酒,品酒味識酒勁:學生再讀出這些「詩」裡面的「酒」,還能夠讀出這「酒」中的「詩」,「酒」裡面的「情」。
課例思考
以上四個環節,落實到位,層層遞進,把小學古詩課堂教學推到高潮。這樣一個設計古詩課的教學程序,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獲得好評。總結其特點如下:
1、充分體現了課改的新理念。這樣借「酒」悟詩道的創新型設計,能引導學生自主、積極地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之中,同時讓他們用學習過的古詩溫故知新。在學生探求詩意的過程中充公相信學生,調動學生積極性,不是生硬地理解詩意,而是通過講腦中浮現的畫面來表達出詩意,這種 教學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使孩子喜讀、樂讀,喜說、樂說。
2、注重整合,教學程序的設計優化。課堂學習的幾環節層次清楚,緊緊相扣,步步深入,將學習引向既定目標。我把這樣的設計模式簡練地概括成為一句話:溫一學二引三,即復習一首古詩,學習兩首古詩,引出三首課外的古詩。而劉老師引出了五首。從此以往,學生在這樣的課堂設計的浸潤下,定是學富五車,觸類旁通。
3、整節課各環節均以學生體驗為主:讀詩,填詞,勸酒,寫話。學習英語的經典教材《新概念英語》中有句話把學習者親身體驗的重要性表達得非常易懂到位「You hear you forget,you see you remember,you do you learn.」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做。每一個環節都引導了學生入境悟情,孩子們在課堂參與中自然而然就落實了我們傳統古詩教學中的目標——理解詩意了。
4、在教學方法上進行了大膽的創新。在鷴一輪齊發理念下,老師的講,主要應該是引導,引導的方法主要是點撥。在詩文的著急之處,聯結之處、過渡連接之處,以及表達的精彩之處,老師都善於「畫龍點睛」、「指點迷津」,使學生學會了舉一反三。如,在理解邊塞詩表達的情感時,為學生搭建學習的梯子,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利用老師的思路,能有效地分別邊塞詩表達的情感,做到引導於無形。
當前古詩教學關注四大方面的內容。第一、創作背景;第二、分析與理解;第三、欣賞與體驗;第四、朗讀與背誦。這四個大方面較為完整地體現了古詩教學的主要內容。我一直苦惱自己的古詩課堂總是拘泥於落實以上四個內容,導致教學總是游離於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之外,我稱之為「膚淺學習」。觀了劉老師的課後我醍醐灌頂:孔子教育學生的話:「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我的古詩教學設計的目標只是定在以上四大內容,因此連基本的詩意的理解都不能很有效地落實;而劉老師的教學設計定位為培養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因此她的課堂自然就能達到理解詩意、體會詩情這樣中等的目標了。
「學而不思則罔。」孔子這句指導求學、讀書的名句同樣適用於一個老師的教學研究。古詩詞教學,也要如這節課一樣,具有新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增大課堂容量,有效的40鍾,設想突破傳統一節課一古詩的教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通過激發點燃學生的思維的火花,從而打造深度學習。

⑵ 怎樣才能將詩詞吟誦與各學科教學有機結合

個人問題吧。。個學科是哪些啊?理工科我覺得也不能把詩詞結合起來啊。、但是歷史和政治語文什麼的就比教容易啊。。由人事物引發。詩詞廣博些,應該沒有問題的。

⑶ 刻畫自己的一位老師,要與他所教學科聯系起來,像古詩一樣,兩三句就可以了 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中華歷史淵源長,
恩師教導記心上。

如何正確把握詩歌教學的授課邏輯

一、明確《小學語文課程標准》學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這也是我們教學要達到的目標.圍繞這一總目標,《語文課程標准》又從語文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三個維度對各學段的語文教學提出了的具體目標,以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譬如,第一學段中閱讀方面的目標有:
學慣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並樂於與人交流;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認識常用標點符號,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等.而第二學段中就有所提高,具體有: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藉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等.因此,在全面理解課程目標的基礎上,教學過程也應體現出目標的全面性和綜合性.所以每位教師要認真讀一讀《小學語文課程標准》,特別是自己任教的學段目標.
二、理解教材的編寫意圖
當一篇文章成為教材,就賦予了兩種意圖:一是作者意圖(寫作目的);二是編者意圖(訓練目標).編者意圖在教材中有以下幾個方面體現:一是單元組的「導讀」;二是課文前的「連接語」或者「閱讀提示」;三是課後練習;四是單元小結(語文園地中的「我的發現」或「交流平台」等欄目).每一冊《教師教學用書》的「前言」——《教材說明》和每個課例的說明中都交代得很具體.教師們千萬別忽略了.當然,不管是與作者對話、還是與編者對話,都要有自己的思想,把作者與編者的意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
三、了解單元訓練目標
老教師一定知道實驗教材里也有許多經典的老課文,同一篇課文編在不同的專題單元里,它的教學重點也就發生了變化,這是因為教學要求不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要根據課標關於學段的訓練和要求,根據單元的訓練專題,根據教材的特點.
如《慈母情深》一課,單元導語中點出本組教材應抓住兩個教學目標:一是感受父母的愛;二是認真閱讀課文,把握主要內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樣通過外貌、語言和動作的描寫表現父母之愛的.因此在本組教材的教學中,要緊緊扣住「父母之愛」 這一專題,整合全組教學資源,把閱讀、口語交際、習作等語文實踐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學習課文時,應引導學生重點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描寫,品讀文本,再現情境並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文本,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這是閱讀課文,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讀一讀課文上面的連接語,「閱讀下面的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體會課文是怎樣表現母親的深情的.」實際上這就是本文的學習重點.通過朗讀,學生不難找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①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②背直起來了,我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③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④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裡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⑤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麼,這堂課你只要抓住這幾個描寫母親外貌、語言的句子進行朗讀,抓住其中的關鍵詞語進行感悟就可以完成教學目標,並做到簡單實效.
四、把握教材的思想內容
我們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老師們都知道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和學習語言文字是結合著完成的,只有正確的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才能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思想感情的.《巨人花園》這篇童話故事主要想告訴大家「與人共享的幸福和快樂才是真正的幸福與快樂」這一道理.文中對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進行了一系列的描寫,巨人先是「生氣、砌圍牆、豎告示牌、裹毯子、瑟瑟發抖、叱責」到「抱住孩子、拆砌牆、和孩子一起玩耍」, 抓住這些關鍵詞句,故事所揭示的道理自然而然就顯現出來了.顯然,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就是本課的重點.《幸福是什麼》主要告訴我們幸福是靠勞動,很好地盡自己的義務,從而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給人們帶來快樂.抓住十年後三個青年對「幸福是什麼」的回答進行重點教學,學生很容易就明白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五、抓住文章寫作特點
一篇篇文章如同一個個人,各有千秋,根據不同課文的特點進行「重錘敲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有的教材結構上很有特色,如二年級上冊的《黃山奇石》、三年級上冊的《美麗的大興安嶺》、六年級上冊的《索溪峪的「野」》等等,都是典型的總分結構段,可把「總分結構」 閱讀理解或習作的訓練作為教學重點.同樣對於過渡段、過渡句很有特色的課文,可以把過渡段或過渡句的教學作為重點,圍繞「過渡段或過渡句」的教學來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領會中心.某些課文語言相當有特色,語段相當典型,就可以把推敲語例、積累語言、訓練語言表達作為教學重點.如二年級的《黃山奇石》,語言簡練,敘述奇石的神奇邏輯很強,抓住「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四塊奇石進行描寫,有比喻,有想像,有擬人等,全文運用了總分結構,還有詳略之分,詳寫了前面的四塊石頭,略寫了「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奇石.剖析這一語例,進行仿說仿寫,應該是這一課的重點.《索溪峪的「野」》這篇課文最突出的表達特點,是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採用先概括敘述再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把這「野山」 驚險、磅礴、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點逼真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
六、依據教材理解難點
如前面剛剛分析過的《慈母情深》一文,抓住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句子,體會母親平凡而偉大的愛是教學重點.但本篇課文寫的是六十年代初的事,當時正是國家困難時期,大多數老百姓的家境都很困難,「一元五毛錢」買一本書在當時是不容易的事情.如果學生不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也就難以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其次,對大多數獨生子女而言,往往忽略了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感動,對父母的深情常感到「理所當然」,缺少「心存感激」.因此,學習過程中,體會慈母情深和作者對母親的敬愛既是課文學習的重點也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另外,難點往往是離學生生活比較久遠的事或平時沒有見到過的情景.如老教材第一冊中有一篇課文《不怕冷》,文中有一句:解放軍叔叔不怕冷,一大早就出操了.一年級的小朋友對寒風呼嘯、冰天雪地的天氣無法感受,更不知道出操是怎麼回事?對這一句又對全文的思想教育起著關鍵作用.備課時我就把這一點作為教學難點來突破,我千方百計找來了一段解放軍在風雪天操練的錄像讓學生觀看,引導學生觀察當時的天氣,觀察解放軍操練時的動作,學生從畫面上深深感受到了解放軍叔叔為保衛祖國不怕冷,堅持訓練.自然而然就激發了學生要向解放軍學習,不怕冷,做到按時上學不遲到的決心.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在突破難點上可以說是功不可沒.
但我們的思維和學生還存在著很大的距離,很多時候難點無法預設.如我上完《窮人》後,讓學生續寫桑娜一家以後的生活,許多學生都說桑娜一家後來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有的說周圍的有錢人知道西蒙死了,兩個孩子成了孤兒,就紛紛來捐助他們;有的說西蒙為了七個孩子,廢寢忘食做手工掙錢;有的說七個孩子天天撿貝殼做工藝品拿去賣掙錢.我馬上意識到這一課的重點是落實了,他們緊緊抓住了桑娜和漁夫的善良品質,可難點並沒突破.學生還沒真正理解在當時沙俄專制的社會窮人的黑暗生活,在那樣的社會里,窮人根本得不到富人的捐助,無法擺脫那茫茫苦海.學生是把他們放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來想像了,把事情理想化了.課後我把這一點記在課後評析里,以後教學類似的文章時,就應把當時社會背景融入句子的理解中,分析人物的特點與社會環境相結合.
七、聯系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
我認為,老師們面對教材,不要急著查找翻閱教學用書或參考資料,一定要自己先鑽研教材,根據自己班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確定每一課的教學重難點.開始一定會感到很困難,我想這需要平時的不斷「修煉」.我在備課時都是先拋開教參,自己像學生一樣認認真真地把課文讀幾遍,邊讀邊劃一劃詞語,把意思不是很明白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想一想;邊讀邊標自然段,讀完後理一理課文脈絡,進一步分段,看看各段是怎樣聯系起來的,概括好課文主要內容,抓住文章中心思想.只有自己對課文鑽研透了,才能對教學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上課時才能緊扣文本.當然參考教參也很重要,可以考驗自己的判斷能力,對自己的理解再做一些補充.
如上《落花生》一課,如果備課時拋開所有參考書,把自己當作學生,那一定會發現學生理解「居然」這個詞很困難.該如何利用文本把這個詞的意思說明白呢?這就是一個教學難點.如果突破得法,也許就是最出彩的地方.突破不了,學生還是含糊不清,那就是一大敗筆.當然,每堂課都能發現有不足之處是好事情,上完課後好好反思,記錄學生在哪個地方遇到障礙,哪些知識掌握得不好,可根據學情再定重難點.
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在於課前認真地鑽研教材,傾聽文本,對教學內容爛熟於心.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總是得益於教學目標的正確定位,教學重難點的准確把握,知識點和能力要點的落實到位.課堂教學思路清晰,課堂問題設計精妙,課堂引領得法,教學環節安排科學,課堂教學密度合理,也都得益於認真鑽研教材,准確把握教學重難點.「磨刀不誤砍柴功」,認真鑽研教材,准確把握教學重難點,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精彩有效.

⑸ 詩教的作用是什麼

詩教傳統源遠流長。從《詩經》開始便受到了先賢的重視,孔子曾說「不學詩,無以言」。此後,《詩經》成為六經之首,詩教成為典型的傳統教育科目。在越來越濃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中,詩教也得到了普遍重視,但是對於詩教的意義,我們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詩教的文化和教育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詩教有利於加強青少年學生的素質教育,促進他們全面發展,特別是有利於人文精神和文化修養的培養和提高。在文化傳統中,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有抱負的人不可能不會賞詩、寫詩。正因此,我們才有了數不清的優秀詩歌,形成了詩教傳統,激勵我們前行。古代的兒童教育書籍也就是蒙學讀物,往往與詩歌相關:《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都打上了詩歌的烙印,還出現了一大批專門的詩教讀物,如《聲律啟蒙》《笠翁對韻》等,起到了非常好的教育作用。如今,我們需要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推陳出新,發揮新時代下的詩教作用。

第二,詩教有利於促進德育發展。詩教在立德樹人方面具有重大意義,可以更好地培養具有廣闊胸懷、崇高理想、優秀思想道德品質的人。自古以來,有著「詩言志」的傳統,無數志士仁人少年時以詩言志、以詩抒情,成人後不忘初心,沿著屈原、李白、杜甫等偉大詩人、先賢的道路,走完了自己光輝的人生。因此,我們應該教育廣大青少年,通過詩歌的寫作和欣賞,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

第三,詩教有利於促進智育發展。詩教最為突出的作用,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聚焦能力和表達能力。近年來,教育界非常重視對中小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其實詩歌學習最為重要的能力就是思維能力。當然,這些能力是通過形象思維來進行的,有一個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的過程,詩歌創作中的煉字煉句就是這一過程的體現。

第四,詩教有利於促進體育發展。體育不僅是競技體育的概念,更是廣泛的身體鍛煉活動、社會考察活動。許多古代詩人少年時便走出書齋,結伴遊學,體會風土人情,觀察社會自然,「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這樣的活動不只是達標成績的項目訓練,更是我們今天應當提倡的綜合素質培養。

第五,詩教有利於促進美育發展。詩歌是美學的集中反映,所有的美學現象、美學內容都可以用詩歌加以表達。中小學從詩教入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了解萬物之美,並且積極地學習運用詩歌的形式加以表達,從而加深對於美學的認知乃至人生的認知。我們還可以拓展教學形式,將詩歌中美的節奏、美的境界融入課堂之中。

第六,詩教有利於學生進一步認識和加強勞動教育。許多學生通過「鋤禾日當午」等詩句,了解了勞動的艱辛、收獲的不易,從細微處一點一滴積累起對於勞動和生活的認知。

總之,詩教有著獨特的作用,不僅有利於學生德智體美勞的綜合發展,而且以其進一步豐富的內涵,使學生得到更綜合、更全面的發展

⑹ 散文教學和詩歌教學有什麼區別

詩歌教學和散文教學比較:
古代詩歌教學和散文教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二者專在處理上還屬是有些微的區別,詩歌教學方面,古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就高度強調了誦讀在古詩教學中的重要性。宋代朱熹也提倡讀詩要「心到、眼到、口到」,他說:「大抵觀書先熟讀,是其言皆若出於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於吾之心,然後可以有得爾。」這都強調了誦讀在古詩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在平常的語文古詩教學中,老師能讓學生吟詠先出於口,再入於耳,然後瞭然於心,學生在一讀一聽中,便可直接迅速地感知語言的優美,領略文章的韻味,語感就由此而來。而在散文教學方面,以前我們的語文教學往往更重視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而忽視它的人文性,所以舊有的高中語文教學就僅僅把語文課上成「語言課」,注重的是語文的工具性、應用性。鑒於此,新的《語文課程標准》在此基礎上強調了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道德素質勢在必行。所以,應重視散文人文性的教學。

⑺ 談談中國古代的詩教說

古代書本一般以文言文的形式出現,而且沒有標點符號(標點符號的事跟本內問題無關),容所以教育一般在私塾進行。
兒童啟蒙教育讀本一般就是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再往上就是四書五經等典籍。
琴棋書畫算是全面發展。
要說詩詞教育和對聯方面那就是 笠翁對韻 這本書。天對地,雨對風,來鴻對去雁。。。。。
一般詩有律詩有絕句,五言,六言,七言。。講究對仗工整,押韻。
詞就是詞牌名,也有一定的格式。

⑻ 古詩教學各年級在理解和感悟的要求上有所不同,請你具體地說說在低、中、高年級有哪些要求

依我個人觀點看,低、中、高年級在古詩教學的理解和感悟上要求,可以通過對比低、中、高年級教材中所選編的古詩,就可以粗見端睨。
1、低年級教材中選編的古詩大多是粗淺的,如:一去二三里……鵝……鋤禾日當午……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等等,這些古詩只是記述一些事物,而思想內容並不是非常的深,深到要通過綜合很多東西才能得出對古詩理解和感悟。因此,低年級的詩
(1)首先主要側重的是識字,是藉助詩歌來讓學生認識更多的生字。
(2)其次是培養學生對詩歌這一種文字體裁的初步感知,知道有「詩」這種東西就行了。
(3)再次是初步培養學生對文學作品賞析審美的初步認知和情感,初步促使學生的價值觀的形成。
當然還有其他的一些功效和作用,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2、中年級教材中選編的詩相對於低年級會更深入一些。具有明顯的主題。此時,學生對基本的文字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握,只有少數生字詞需要學生學習。所以,中年級的詩
(1)首先是側重的是學生對詩認知,能將詩意說明白。了解詩中的情感,這首詩表達個什麼事情和什麼感情。
(2)其次是對生字詞的掌握,對新事物的認知(識事識物)。
(3)是引導學生對經典的閱讀背誦,為將來在語文學科的發展打基礎,作準備。也可以說,只有此時,學生才真正意義上接觸到詩,低年經那種所謂的古詩,只能當作是順口溜。
3、高中年教材中選編的詩,思想感情比之中年級就更進一步。此時主要側重的是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賞析,是培養學生對古詩這一獨特的傳統文學形式的獨特審美能力,重點是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和陶冶。識字和對詩的認識已經沒那個必要了。這個我們在抽查一至六年級學生的時候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師拿一首詩去問一個一年級的學生「這是什麼」時,學生並不一定非常肯定的說是「詩」,但到了二三年級的時候,你拿一首七言四句的順口溜給他時,如果他不仔細看,肯定會毫不猶豫的說是「古詩」,也就是說,從低年級至高年級,學生對詩這種「一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的文學體裁已經形成一種固定思維模式。知道它是詩。
個人淺見,不一定對,只供參考。也請方家在一哂同時及時批正。

⑼ 古詩教學可以跟哪些學科整合如何整合

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科進行整合可參考以下途徑和方法。
1. 嵌入式:我國的課程政策鼓勵教師開發課程,因此在編制課程時,預留了供教師創造的空間。基於這點,可以在所預留的空間中嵌入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來補充完善課程。
2. 延伸式:教師對學生感興趣和有所研究的某些內容,運用其他學科的方式進行延伸。如教小學語文課文《船過三峽》時,與常識學科整合,讓學生以三峽為題開展研究性學習,或研究三峽的地理與環境,或研究三峽的文化遺產,或研究三峽的風土人情;還可跟數學學科整合,用統計表的形式反映三峽的變化。
3. 縫合式:在教學中,要更多關注課程之間的聯系。縫合式整合學科,就是在學科的邊緣處及其他學科的交叉處設立新的學習內容。例如,在音樂與語文課程之間開設「歌詞欣賞」等內容,在數學與常識課程之間開設「現象與計算」等內容。這樣做既有利於打破學科界線,滿足綜合學習的需要,又有利於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其思路。
4. 重組式:打破學科結構乃至學科門類,根據學生發展的需要重新整合各種學科,建立新的學習內容形態和體系。如:根據單元學習內容,重組一個單元主題「青蛙和蛇」,語文教師上閱讀課,讀懂這則故事;數學老師上統計課,學會設計統計表,用統計的方法統計出蛙跳成績,分析所發現的信息;英語教師上句型課,讓學生學會三種句型……
搜來的,有用就採納!

⑽ 小說教學與詩歌教學的區別

天象(二)

草木遇見羊群,螞蟻途遇星光,夜的雲圖

在天上閃亮。瞻望永恆的夢抵達以太之上

以太之上,大質量的煙,大質量的柱子,棋局

縝密而清晰,什麼樣的數字,什麼樣的對弈者

小紅馬馳過天庭,四個禮拜日,四個乘法

十二宮,十二個荷馬,抱琴而眠

什麼意志推遲了王冕,鑄造成鵬鳥的形狀

一隻空瓶安座於內,像大熊的胃,大熊的腳掌

信仰之書,玄學之書,安放於暗藍色的盤面

蜜樣的鼠拖拽著一隻龜和一隻大眼的蟾()

星和星,α和β,物質的主呵,腥紅的膽

散落於星座之上,相同的蒙古,相同的可汗

九星圖上儀器的軸是兩個空洞的支點

星官的起始從何而來,向內,向外

天鵝絨上的勛章,神奇的蘑菇,瑩綠的小龕

一隻鍾表應著節拍,時辰從何而來

這定數引誘著每一顆星辰,那蔚藍色的喲

古代、神跡和北方,人人都能仰望

一隻鎮定的豹子在軒轅座上如此悠緩

它帶來啟示,七顆星,羽林軍的榮光

星象如此晦暗,如此悠緩

一個嶄新的紀元在飛旋的星雲中歌唱

那些直指心靈的是約伯、祈禱和假象

那些兀立在鏡上的是元素、責備和夢想

隕石擊中觀象儀的頭顱,一顆頭顱就是

一座瑩綠的骨架,一張雲圖告慰著

大雨落下斗笠與刀槍,這是抖動中王的耳朵

一顆青春的胸懷已將寬廣的命運容納

1991-8

熱點內容
校長師德師風情況總結 發布:2025-05-15 07:26:18 瀏覽:72
科高教育 發布:2025-05-15 04:51:38 瀏覽:764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試卷 發布:2025-05-15 03:39:22 瀏覽:833
葉開語文 發布:2025-05-15 03:38:08 瀏覽:879
北京假體隆鼻多少錢 發布:2025-05-15 02:49:41 瀏覽:117
年度師德師風自查報告 發布:2025-05-15 02:16:35 瀏覽:334
是在下輸了是什麼梗 發布:2025-05-15 01:59:54 瀏覽:289
教育課 發布:2025-05-15 00:39:16 瀏覽:887
筆畫視頻教學 發布:2025-05-15 00:06:14 瀏覽:99
小班幼兒英語 發布:2025-05-15 00:00:31 瀏覽: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