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文言文
就是敲的意思
艤舟處當寺陰,高阜鍾閣踞焉叩鍾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興乃爾。
② 文言文的字詞解析
【譯文】
司空顧和還沒有出名的時候,去拜訪丞相王導。王導有點疲乏,對著他打瞌睡。顧和考慮著怎樣才能和王導見面並請教他,便對同座的人說:「過去常常聽元公談論王公輔佐中宗,保全了江南。現在王公貴體不太舒適,真叫人焦急不安。」王導聽見他說,便醒來了。對在座的人評論顧和說:「這個人才德可貴,很機警,詞鋒犀利。」
「顧思所以叩會之 」的意思:顧和考慮著怎樣才能和王導見面並請教他。
「所以」意思是:……的方法。 「叩」的意思:叩問、詢問。
「譯文」
有客人問陳季方(陳諶):" 您的父親太丘先生,有何功德而負天下盛名?"季方回答說:" 我爸爸就像生在泰山角落的桂樹,上有萬仞高峰,下有萬丈深淵;上承甘露浸濕,下被淵泉滋潤。這時候桂樹哪知道泰山有多高,淵泉有多深呢!所以我不知道我爸爸有什麼功德。"
陳太丘大名叫陳寔,曾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長,故時人稱其陳太丘.
陳寔:字仲弓,今長葛市古橋鄉陳故村(東漢時屬潁川許縣)人。 寔少為縣吏,勤奮好學,誦讀不輟。縣令鄧邵見其聰敏過人,薦其到太學讀書。學成歸里,任潁川郡西門亭長。寔德行高尚,司空黃瓊薦其任聞喜(今屬山西省)長,到任月余,離職服喪.後任太丘(今河南永城西北三十里)長,故時人稱其陳太丘.寔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樂業,鄰縣百姓多向其轄境遷徙.沛國(治所在今安徽濉溪縣西北)加重賦稅,陳寔抗之無力,從之不甘,憤然棄官歸里。 東漢延熹九年「黨錮之禍」株連甚眾,陳寔未能倖免。受株連者有的逃避他鄉,有的請求赦免,陳寔卻說:「吾不就獄,從無所恃。」請求拘禁。並為他人承擔責任,後遇赦出獄。 陳寔在其鄉里頗有聲望,對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德行受人尊重。遇有爭訟,多求其判正。
淵泉代表著百姓,泰山又代表著朝廷、國家。
③ 一字師文言文 齊已矍然,不覺兼三衣叩地膜拜 翻譯
齊己矍然而悟(矍然:很驚訝的樣子),不由得提起衣服(三衣:和尚的衣服有三層)跪地膜拜(鄭谷)
④ 古文中咸叩頭謝的意思
1)欲杖之 用杖打 (2)具曉所言 完全,都 (3)咸叩頭謝曰 認錯 (4)大要教咸諂之 大致 2 D.3.翻譯:大要教咸諂也。版 主要的意思權是教我奉承拍馬啊! 4你認為陳萬年的做法對嗎?為什麼?(2分) 不對,陳萬年教兒子學會拍馬屁,這是一種卑劣的行為,是不準確的。
⑤ 《智勝力》的文言文:中的「悉」字和「叩」字是什麼意思
悉,副詞,全,都。
叩,動詞,叩問。
⑥ 在文言文中,「叩」是什麼意思
⑦ 叩求文言文《五人墓碑記》中的實詞,虛詞及其解釋
一、劃出各句中有詞性活用現象的字詞並用英文加箭頭在括弧內註明活用類別。
1.去今之墓而葬焉(名做動,修墓)
2.其疾病而死(名做動,得,患)
3.吾社之行為士先者(形做名,表率)
4.緹騎按劍而前(名做動,上前)
5.抶而仆之(使動,使…倒下)
6.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名做動,擔任巡撫)
7.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形做動,發動暴亂)
8.買五人之脰而函之(名做動,用匣子裝)
9.不能容於遠近(形做名,遠近各地)
10.人皆得以隸使之(名做狀,象對待奴隸一樣)
11.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使動,使…屈身)
12.亦以明死生之大(形做名,重大意義)
13.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為之記(名做動,寫了這篇文章)
14.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形做名,重大作用)
二、將特殊句式代碼填入各句後特號內,若是省略句則在原句上補出所省略的文字,若是倒裝句則在原句還原。A)定後B)賓前C)省略D)狀後E)被動F)判斷
1.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激於義而死焉者也(判斷)
2.激於義而死焉(被動)
3.蓋當蓼洲周公之被逮(被動)
4.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狀後)
5.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狀後)
6.眾不能堪,抶[之]而仆之(省略)
7.斷頭置[於]城上(省略)
8.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判斷)
9.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定後)
10.扼腕[於]墓道(省略)
11.鉤黨之捕遍於天下(賓前)
12.忠義暴於朝廷(狀後)
13.斯固百世之遇也(判斷)
14.贈謚美顯,榮於身後(狀後)
15.列其姓名於大堤之上(狀後)
16.或脫身以逃,不能容於遠近(被動)
17.激昂[於]大義,蹈死不顧(被動、省略)
18.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狀後)
19.令五人者保其首領以老於戶牖之下(狀後)
20.待聖人之出而投繯[於]道路(省略、狀後)
三、重要實詞註解:
1.以旌其所為(表揚)
2.去今之墓而葬焉(距離)
3.在丁卯三月之望(農歷每月十五)
4.則噪而相逐(偏指一方,他)
5.按誅五人(查究)
6.忠義暴於朝廷(顯露)
7.當:郡之賢士大夫請於當道(執掌)/然五人之當刑也(面臨)
8.眾:亦已眾矣(多)/眾不能堪(眾人、大家)/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一般人)
9.聞:況草野之無聞者歟(名詞,名聲)/素不聞詩書之訓(動詞,聽到)
10.行:吾社之行為士先者(名詞,道德品行)/斂貲財以送其行(動詞,出發、起程)
⑧ 文言文中的叩怎麼翻譯
叩:
1、敲。《禮記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鍾,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版鳴。」
2、叩頭:磕頭。《權後漢書劉昆傳》:「時縣連年火災,昆輒向火叩頭。」
3、詢問。《聊齋志異香玉》:「生叩生平。」
4、牽住(馬、馬的韁繩)。《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叩馬而諫。」
5、叩叩:殷勤;誠懇。繁欽《定情詩》:「何以致叩叩?香囊懸肘後。」
⑨ 而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而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具體如下:
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片語、分句等。
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
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
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
d)連接事理上前後相因的成分。
2.有「到」的意思。
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
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
5.姓。
而拼音:ér,部首:而,筆畫:6,五筆:DMJJ
(9)叩文言文擴展閱讀
漢字演變:
相關組詞:
1.而今[ér jīn]
現在;如今。
2.而後[ér hòu]
副詞。然後:先定好計策,~行動。
3.然而[rán ér]
連詞。但是;可是。對上文表示轉折:試驗失敗了,~他並不灰心。
4.而且[ér qiě]
表示進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僅」等跟它呼應:性情溫順~心地善良。他不僅會開汽車,~還會修理。不但戰勝了各種災害,~獲得了豐收。
5.繼而[jì ér]
表示緊隨在某一情況或動作之後:人們先是一驚,~鬨堂大笑。先是領唱的一個人唱,~全體跟著一起唱。
6.幸而[xìng ér]
副詞。幸虧;多虧:~發現得早,否則釀成大禍。
7.而已[ér yǐ]
罷了:如此~,豈有他哉。我只不過是說說~,你不必過於認真。
⑩ 獄中雜記古文翻譯:余叩所以.
我問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
叩 做動詞 表「舉發, 詢問」
類似於 明· 魏禧《大鐵椎傳》中「扣其鄉及姓字,皆不答。」